萬圣節和萬圣夜有什么區別_兩者有什么不同之處
萬圣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之一,在萬圣節會有一些活動來慶祝節日的到來,那么萬圣節和萬圣夜的區別是什么?不同地方在哪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萬圣節和萬圣夜的區別,希望能幫到大家!
萬圣節和萬圣夜的區別
中文的“萬圣節”實際上是指萬圣節前夜,與真正意義上的萬圣節不是同一個節日。
萬圣節介紹
世界上大部分基督教教派都有的宗教性節日。在西方基督教派(羅馬天主教、新教等)的傳統中,萬圣節在每年的11月1日;在東方基督教派(東正教、東方正統教會、東儀天主教、東方亞述教會等)的傳統中,諸圣節(萬圣節)則是圣靈降臨節(Pentecost)之后的第一個星期日,因而標志著復活節季度的結束。
“萬圣”是一個天主教、圣公宗和東正教的稱呼,用于所有忠誠的圣者和殉道者,包括知名的和不知名的。這個節日是天主教和圣公宗的煉靈月的首日,是以圣者的名義慶祝的節日,而這日是用作慶祝所有被列入圣品的圣人的瞻禮。
由于是純宗教性節日,通常只有基督徒慶祝萬圣節。
萬圣節前夜介紹
萬圣節前夜(英語:Halloween),萬圣節(All Hallows'Day)的前一天,即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世界的傳統節日,慶祝活動一般在晚上。主要流行于撒克遜人后裔云集的美國、不列顛群島、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等西方國家。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等。
萬圣節前夜,又名萬圣夜。其英語名稱中的“Hallow”源于中古英語的“halween”,與“holy”詞源很接近,在蘇格蘭和加拿大的某些區域,諸圣節仍然被稱為“Allhallowmas”,意思是在紀念所有圣人(All Hallows)的那一天要舉行的彌撒(Mass)。
萬圣節前夜是西方基督教派的傳統節日。但與萬圣節不同的是,大部分的基督徒認為萬圣夜沒有重要的宗教意義,只把這節日當作是普通的“節慶”看待。隨著萬圣夜逐漸演變成帶有商業性的節日并借著商業而日漸普及,在東方基督教派為主的國家甚至非基督教世界,萬圣節的慶祝活動也逐漸流行起來。
萬圣節是什么意思
萬圣節又叫諸圣節,意思就是諸圣瞻禮,萬圣節的那一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一夜,所以在西方國家也叫“鬼節”。
后來生產商們每年會把當年大熱的人物造型,包括面具及衣物推出市場,務求令更多人投入西方傳統節日的熱潮里,雖然帶有一點商業的色彩,但人們樂在其中。
萬圣節原本其實是贊美秋天的節日,就好像五月節是贊美春天一樣,是一種美好的祝愿,跟對生活的向往。西方國家的人們認為,在那天晚上他們偉大的死神薩曼,會把那年死去人的鬼魂統統召來,然后會點起火把,嚴厲的看管他們,從這就能看出,人們心中對神充滿敬畏之情,也對惡魔一般的人極度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