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圣節文化背景知識
在西方的萬圣節,類似于中國的四大祭祖大節,“清明節、除夕、重陽節、中元節”,是一個祭祀亡魂的節日。據說源自于古代凱爾特民族(Celtic)的新年節慶。下面,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一些關于萬圣節的背景知識,歡迎大閱讀。
萬圣節溯源:
關于萬圣節由來的,傳說最多的版本認為,那是源于基督誕生前的古西歐國家,主要包括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士。這幾處的古西歐人叫德魯伊特人。德魯伊特的新年在11月1日,新年前夜,德魯伊特人讓年輕人集隊,戴著各種怪異面具,拎著刻好的蘿卜燈(南瓜燈系后期習俗,古西歐最早沒有南瓜),他們游走于村落間。
這在當時實則為一種秋收的慶典;也有說是“鬼節”,傳說當年死去的人,靈魂會在萬圣節的前夜造訪人世,據說人們應該讓造訪的鬼魂看到圓滿的收成并對鬼魂呈現出豐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燈火,一來為了嚇走鬼魂,同時也為鬼魂照亮路線,引導其回歸。在中世紀的中歐,曾有過基督教摧毀異教徒的歷史。可是新年夜前的祭祀慶典從未真正消除,不過以巫術的形式出現。這也就是為什么人們現在的萬圣節里,還留有巫婆的掃帚、黑貓、咒語等痕跡。
萬圣節發展:
萬圣節流傳到今天已經完全沒有了宗教迷信色彩,它成了一個孩子們的節目,也是年輕人化裝舞會的節目。公共場合以及居家周圍的節日布置都是自愿的。鬼臉南瓜燈、白網黑蜘蛛等,都是節日的裝點,已沒有駭人之鬼魅色彩。有的女學生還在這時候會買一對南瓜或者鬼骷髏的耳環來佩帶。
學校在萬圣節是不放假的。有時學校出面組織晚會,有時不甘寂寞的學生們也會自己主辦小型晚會;而朋友、家人間互寄賀卡祝萬圣節快樂則成為每年十月間流行的習俗。萬圣節已成為西方人一個很普通的季節性節日。有很多人將此看作秋的結束以及冬的到來。萬圣節一過,人們就開始期盼感恩節、圣誕節乃至新年。
萬圣節慶祝活動:
慶祝活動從10月31日晚開始,稱為萬圣節前夜(Halloween)。主要流行在說習慣英語的一些國家。在前夜,人們會按照風俗帶上面具、穿上奇異的衣服打扮成鬼怪的模樣,家家戶戶都會用南瓜雕空做成燈。孩子們會打扮好后提著南瓜燈挨家挨戶討要糖果。人們在這天并不拜祭祖先或鬼神。據說打扮成鬼怪模樣和做南瓜燈是為了嚇跑出來作惡的鬼怪。關于這一日得起源,存在四種不同的說法,但都與鬼有關。
已經幾乎沒有了任何宗教或迷信色彩成分,人們的打扮已經不止是鬼怪,任何人都可以隨意發揮,很多地區每年都會組織舉行大型化妝游行活動,熱鬧非凡。
20xx年萬圣節,美國人將花巨款購買萬圣節飾品、蠟燭和扮鬼道具等,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將花在寵物身上。
美國公布消費者預報,在接下來的假日購物季,平均每位消費者將消費805美元。其中,萬圣節的消費能力最被人們看好。一項新調查稱,美國本土居民平均每人將在萬圣節花費250美元;而全美零售商聯合會(NRF)的數據則表示,即將到來的萬圣節將為美國整體創造74億美元的國民消費,花銷涉及萬圣節服裝、糖果、裝飾物以及萬圣節派對等。
英國公司對3300名美國成年人的調查顯示,約有37%的受訪者將會在萬圣節前花2到4周時間來準備。萬圣節當天的trick-or-treat索要糖果風俗將平均消費39美元;萬圣節服裝平均60美元一套;節日裝飾平均消費55美元;而籌備一場萬圣節派對的平均消費為103.50美元。
萬圣節簡介:
萬圣節(HALLOWEEN)為每年的10月31日。是11月1日諸圣節的前夕,通常叫做萬圣節,這一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節”。源自古代凱爾特民族(Celtic)的新年節慶,此時也是祭祀亡魂的時刻,在避免惡靈干擾的同時,也以食物祭拜祖靈及善靈以祈平安渡過嚴冬,是西方傳統節日。萬圣節期間,許多公共場所乃至居家院落,都會布置上很多裝璜,諸如各式鬼怪、南瓜燈、還有黑貓以及巫婆的掃帚之類;孩子們會穿上每年不一樣的萬圣節服裝,拎著南瓜燈的提簍去挨家挨戶地討糖,說是“trick or tr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