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停課通知模板
各教育學區輔導中心,各中小學、幼兒園:
近期,安徽阜陽等地發生較大規模的手足口病疫情。我市今年也陸續出現散發病例。全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全面部署,教育、衛生機構迅速行動,積極應對,為控制疫情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當前我市手足口病疫情仍呈進一步上升趨勢,防控形勢十分嚴峻。
為進一步強化防控措施,保障廣大兒童學生的身體健康,根據《溫州市教育局 溫州市衛生局關于托幼機構、中小學發生手足口病疫情停課有關要求的通 知》(溫教學〔20xx〕41號)精神,對發生手足口病疫情的托幼機構、中小學適時予以停課,并妥善做好相關工作。具體要求通知如下:
一、停課參照標準
(一)根據浙江省衛生廳《關于對寧波市衛生局有關托幼機構發生手足口病停課放假問題的批復》(浙衛發〔20xx〕115號)精神,托幼機構停課的標準為:一周內托幼機構同一班級發生2例以上(含2例)臨床診斷手足口病例,或1例重癥危重或死亡病例,建議該托幼機構視具體情況,部分或全部關閉2-3周。
(二)中小學發生聚集性疫情后,可綜合當地疫情流行情況、環境衛生情況、防控的人力物力負擔以及相應的社會影響等情況決定是否停課及停課時間長短。
二、托幼機構停課申報、審批程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條,托幼機構發生手足口疫情并達到部分停課或全部停課標準時,其停課申報、審批程序為:
(一)疫情波及班級停課申報、審批程序:同一班級發生聚集性疫情時,首先由當地縣級疾控機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核實;經調查證實的,則由縣級疾控機構對照停課標準向同級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疫情波及班級停課建議;由教育行政部門審核決定,同時報同級人民政府備案。
(二)全校停課申報、審批程序:全校發生聚集性疫情時,首先由當地縣級疾控機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核實;經調查證實的,則由縣級疾控機構對照停課標準向同級教育行政部門提出全校停課建議;由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后報同級人民政府決定,同時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
三、停課解除
停課的解除,由原決定機關決定并宣布。
四、有關要求
各托幼機構、中小學在停課期間,要加強日常消毒和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全面清理環境垃圾和消除衛生死角,積極營造一個清潔、衛生、安全的學習生活環境;采取停課措施的班級或學校,應合理調整教學計劃、課程安排和教學形式,采用網上授課、電話咨詢與指導、學生自學等方式進行學習;主動、及時、準確地公布疫情及防治信息;對教職工和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消除不必要的恐懼心理和緊張情緒,維護校園穩定。
五、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各單位要從關注民生、促進和諧,維護社會穩定的高度,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建立手足口病綜合防控機制和上報制度,層層建立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嚴禁遲報、瞞報、漏報,對于請假或缺課的學生要徹查原因并做好登記。完善各類應急預案和制度,落實防控措施,有效防止傳染病暴發流行,切實保護全校師生員工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20xx年x月x日
【認識】手、足、口3處皰疹為特征
“顧名思義,此病皰疹主要集中在手、足、口部位。”省兒童醫院手足口病專家組成員李雙杰博士介紹,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傳染病,發病初期,孩子有發燒、口痛、嗓子痛、流口水、拒絕進食等癥狀。1至2天后,孩子的手心、足底部和口腔等處可出現紅色斑點,斑點逐漸發展成為皰疹,皰疹內為微混濁的液體。
此病其實并不是兒童專屬。專家提醒,該病毒人群普遍易感,但成人的免疫系統較完善,一般不發病,也無癥狀,但感染后會傳播病毒。因此成人要做好防護,避免傳染給孩子。
據悉,有20多種腸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傳播途徑主要為人群密切接觸、空氣(飛沫)和飲用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3種。人感染后即使痊愈,還可能因感染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若發現孩子出現低燒、食欲減退或不愿進食、口腔不適、喊痛或不時有手指探口的動作,家長可在光亮處或用手電筒,查看口腔四壁有無紅疹、皰疹、破潰等異常情況,同時仔細查看四肢,手掌、足底等,觀察有無皮疹發生。若發現癥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同時要密切觀察。一些退熱藥物如氨基比林有可能使病情惡化,所以千萬不要自行購藥服用,以免延誤病情。
【預防】清潔衛生是關鍵
“其實,手足口病并不可怕,家長不必驚慌。”省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科劉富強博士解釋,春季病例開始多發,主要與溫暖、潮濕、多雨以及氣候變化等因素有關,雖然目前還沒有相關疫苗,但只要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是完全可防可治可控的。
劉富強提醒,由于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大多數患者癥狀輕微,成人感染后多不發病,但能夠傳播病毒,做好個人衛生是降低這個隱形“殺手”危害的關鍵。例如,飯前便后、外出后大人、小孩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看護人(家長、保姆)接觸兒童前,尤其是給兒童喂食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處理污物;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玩具應定期清洗、消毒,并避免幼兒將其放入口中咬弄。
疾病流行期,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家里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每天晨起檢查孩子皮膚(主要是手心、腳心)和口腔有沒有異常,注意孩子體溫的變化。
總結起來,預防措施就是“洗凈手、喝開水、吃熟食、多休息、勤通風、曬衣被”。
【警惕】重癥多為1至3歲幼兒
雖然絕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兒癥狀輕微,但少部分病例會發展成重癥病例。我省既往監測結果顯示,重癥病例的發病年齡主要集中在1~3歲,患兒一旦轉成重癥病例,則病情進展迅速,如不及時救治,很可能危及生命。部分重癥病例皮疹稀少,不容易診斷為手足口病。
專家提醒,家有手足口病患兒的家長,應密切關注孩子的病情變化,可使用布洛芬退熱藥,一旦孩子出現以下癥狀之一:持續高熱不退;皮膚蒼白、濕冷;呼吸、心率明顯增快;精神差、嗜睡、易驚、煩躁不安、嘔吐、抽搐、肢體抖動或無力;高血壓或低血壓;或實驗室檢查顯示孩子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有高血糖,則應立即送孩子到有條件的大醫院搶救治療,決不能延誤時機。
【應對】托幼機構是“主戰場”
幼兒園一直是抵御手足口病的“主戰場”。我省已建立學生晨檢制度,要求托幼機構必要時進行午檢和晚檢,重點查看有無發熱及皮疹的情況。指定專人或兼職教師負責本單位內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匯總與報告工作。一旦發現有發熱、皮疹等不適癥狀的患兒后,立即通知患兒家長,及時送醫院進行診治,多例手足口病病例發生時應立即向屬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農村學校向鄉鎮衛生院防保組)報告,同時向屬地教育行政部門進行報告。
保育員、教師要保持手部清潔,并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活動室、教室、宿舍等地面每天濕式拖掃,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毫克/升消毒液拖地一次。門把手、桌、椅等各種物體表面每天用清水擦拭,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毫克/升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
一旦發現手足口病患兒,要立即對其所在班級物品進行消毒。例如,食、飲具、小毛巾要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生活用具、玩具、桌椅等,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劑溶液擦拭消毒;書籍要拿到陽光下暴曬;衣、被單在陽光下暴曬或煮沸20分鐘,或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