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錄取通知集合(精選6篇)
關于錄取通知集合 篇1
搜索搜索
深圳新聞網訊記者從省招生辦獲悉,第二批本科A類院校平行志愿20日正式投檔和錄取,二本院校開始錄取。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大學深受考生追捧,深圳市市外生源投檔線接近一本線。
今年深圳大學市內文科投檔線為570分,理科583分,市外省內文科投檔線為593分,理科620分。具體錄取分數線將于近日公布,錄取結果本月底前可登錄深圳站查詢。據了解,去年深圳大學文、理科投檔線分別為561分和551分,市外省內文、理科投檔線分別為586分和582分,今年的投檔線比去年的略高。
據介紹,今年普通類第二批A類院校在廣東共有招生計劃96000名(含體育、音樂、美術),其中理科計劃61237人,文科27042人。從正式投檔情況看,考生志愿比較均衡,文理科投檔率較高,第一院校志愿組理科投出56890多人,投檔率達92.9%;文科投出25800多人,投檔率達95.4%,二本大學錄取分數線《二本院校開始錄取》。
今年普通類第二批A類院校大多數在第一院校志愿組出檔時,就完成招生計劃,尤其是省內院校的缺檔現象大為減少,考生得到了合理的分流,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北京、上海、南京、天津、浙江等地多所高校以及我省廣州、深圳地區的高校成為多數考生的"首選",投檔分都比較高。外省院校之間生源不平衡問題依然存在,個別邊遠省份的高校沒有第一院校志愿組生源。
在本省高校方面,省內的高校有效規避了往年"大小年"現象,絕大部分第一院校志愿組就完成了招生計劃,并且投檔線普遍較高。特別是位于廣州地區的高校,全部都在第一志愿組投滿,且投檔線都較高。
關于錄取通知集合 篇2
作為今年北京大學最早開始高招錄取的省市,上海市錄取工作已經全部順利結束。北大今年在滬理科錄取線522分,文科錄取線518分,理科錄取40人,文科錄取31人,包括自主選拔錄取、高水平運動員、不報不錄專業共錄取71人。此外,通過學科競賽保送錄取32人,北大20xx年在滬共錄取103人。
今年招生的志愿填報及錄取依然堅持最大限度滿足考生志愿興趣,在錄取的考生中,只有二名考生錄取的志愿經過電話溝通后落實,其它所有考生專業均實現零調劑,這意味著每一位被北大錄取的考生的志愿都是考生自己的選擇。填報志愿方面,元培學院(文科理科試驗班)、工商管理類、經濟學類、數學學院、物理學院依然得到考生青睞。但可喜的是,理科學生報考首選志愿中數學、物理、化學、心理、理科實驗班的人數超過了工商管理和經濟學類,文科考生報考中文、國際政治、法學的比重也有較大增長,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考生開始從以往過分看重經濟、工商管理類專業到越來越關注基礎學科的理性回歸。
北大上海招生組組長林純鎮教授表示,北京大學20xx年招收到了大批適合北大培養的優秀學生。專業選擇方面,這幾年有不少理科生希望選擇文科專業,只要考分合格均會幫助他們實現理想。上海往屆生陳沐陽同學獲數學競賽一等獎,后來入讀國際關系學院,由于成績優秀被北大交流計劃推薦到日本早稻田大學念第二學位,本科得到國內外兩學位,研究生就讀美國伯克利大學。這說明文理科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線,北京大學從來主張文理融合。也支持入學后的學生,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輔修第二學位,也允許轉修別的學位。在北大的畢業生里,這樣的學生已不在少數,這對于學生畢業后從事的專業工作和就業開拓了巨大的空間。
北京大學多年來除了繼續發揚自己的傳統優勢外,還與時俱進,不斷充實本科教育的軟實力:擁有強大的文理醫及新型工科等綜合學科優勢、廣泛的國際交流,致力于為學生提供最好的本科教育的各種努力。此外,活躍的校園文化氛圍以及注重對學生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理念也與世界頂尖大學的發展潮流高度一致,而這恰恰與上海考生的特質高度契合。北京大學已與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60多所大學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與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早稻田大學、東京大學等幾十所世界知名高校建立了學生校際交流項目,并有一系列與世界知名高校聯合培養學生的項目。北大學生都有出國交流學習的機會。20xx年北大本科生共有1296人次出國出境交流學習,20xx年共有1625人次出國出境交流學習。北大努力的目標是讓每一個本科生都將至少獲得一次出國出境交流學習的'機會。
此外,林教授介紹,今年的北大本科畢業生一如既往受到社會的歡迎,上海籍的學生表現尤為突出。高校本科畢業生質量主要通過本科畢業生畢業去向進行衡量。目前國內繼續深造是北大本科生最主要的選擇,20xx屆有1087人保送研究生,比率超過40%;913人選擇出國,超過30%本科畢業生去往美國(約70%)、英國、法國、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地繼續深造;616人選擇就業,就業去向主要在國家機關、高等院校、金融機構、新聞出版單位、大型國企、世界500強跨國公司以及高新技術企業等。
關于錄取通知集合 篇3
時隔一年再來看這部影片,笑點和淚點都沒有改變。打開電腦想寫影評時,最先想到的是那天看完電影,后座觀眾說了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她說,這電影只能美國人拍。聽到以后,心里一顫,肝臟都有點疼。因為我知道她說的99%是對的。而我想說的是“為什么”。 呵呵,為什么國人拍不出?
因為我們已經沒有創造力了。越長大,越不會創新。我們根本不關心外面的世界,學生要關注績點,關注分數。而我們的教育逼著我們亦步亦趨,跟著前輩的腳印。不要走歪路?那么,哪條路是真正的歪路?沒拿到好大學的offer,不知道亞當斯密,不會解微積分?愿意當一個農民,種草種花中春風,與人何憂?非得一句話里加雜兩個英文單詞才能好好說話? 巴特比控訴學校剝奪了孩子們的創造力,這才是真正的犯罪。很多人也知道這個事實,但是我們只能搖搖頭說一聲,人艱不拆。教育,是要讓我們成長的。人不會停止發展,不會停止成長,所以,也不會停止接受教育。但教育并不是一定要規規矩矩坐在教室里,聽老師講課,一邊打瞌睡,一邊記錄某些可能一輩子都用不上的奇怪名詞。是讓自己的靈魂成長、起飛、出航,而不是困死在某個扼殺人性的角落里痛苦掙扎。
所以我們要終身學習。但不幸的是,現在的學校教育越來越喜歡扼殺人的求知欲了。以至于凡找到工作的,現在都將學習視為“總算擺脫的包袱”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是因為自以為沒有被接受。如果知道所有夢靨都是想象的話,會好過很多。有個豆友說“假如我有個孩子,我可不想送他上大學”。我猜他要么是剛剛入學的新生,還沒有適應學習和生活上翻天覆地的改變,要么是已經畢業了,回想四年時光匆匆,虛度的光陰,為自己失去的青春不值。在他自我的圍墻之外,是學霸們孜孜不倦熬夜苦讀的身影。
遙想兩年前,我們為了一個分數、一張薄薄的紙緊張而興奮。現在,我們還是為了一張紙在努力。有些人渾渾噩噩,過著暫時的神仙般的日子,忘記了當年為一道數學題奮戰半夜的自己;有的人似乎把夢想刻在心上,一步一步向它接近。畢業的學長說,大學課程排的那么寬松就是為了消磨大多數人的意志。在空虛中,在韓劇中,在游戲中,我們度過了四年。結果是,我們要在悔恨中,在遺憾中躲過余生。一直不夠努力,所以根本沒有資格和別人拼
關于錄取通知集合 篇4
申請背景:Justin Siena High School
基本成績:GPA 3.5,托福86,ACT 22
L同學在美國加州上高中,進行了遠程頭腦風暴,但是頭腦風暴的時候家長來了北京,可能孩子處在青春期,對家長有些叛逆。所以家長希望能找到一個能管得住孩子的老師,也希望能有海外留學經驗的老師來指導孩子,這樣的老師能夠更好地體會孩子的感觸。
在頭腦風暴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孩子是比較乖的,學生在在課外活動這方面,活動也比較豐富的。學生有參加學校的樂隊、話劇等活動。
美高的背景會給同學帶來提升,活動也很豐富。文書的素材學生提出了三個,經過多次溝通,確定了一個話劇的活動素材,來展現她的堅持以及對于團體的貢獻。在之后的過程中,我們指導學生進行文書寫作,如何通過文書來展示這兩點呢?我們進行了多次討論,經過多個文書版本的寫作與修改后,L同學終于寫出了很滿意的一稿。
L同學是10年級轉學到美高的,學生的成績GPA 在3.5左右,托福86,ACT 22,L同學的托福閱讀不好,學生成績不太高,但是家長和學生都不想放棄,學生也在繼續努力,希望能考到一個更好地托福和ACT成績。
在申請的過程中,學生和家長都希望學生的成績能有所提升。家長說孩子考托福3次了,準備10月底,第四次考,已經有些疲態了。60→84→86→10月底刷分,ACT 22分,孩子覺得自己提分不會很高了,但仍在堅持,經過多輪的考試,孩子的成績還是沒有提升。學校就只能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申請。在這個分數的基礎上,學生和老師討論決定要申請的學校,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詳細研究申請學校,完善每一篇文書,并在服務老師指導下,最后成功拿到這所排名不錯的雪城大學的錄取。
關于錄取通知集合 篇5
今天上午,記者了解到,北京部分區縣招生考試中心已召開高招錄取會,今年本市高考錄取率確定達到了84%,比去年提高了4.5個百分點。
今年文科錄取率為69.05%,理科錄取率達到91.92%。
據悉,這也創造了有史以來本市高考錄取率最高紀錄,去年高考錄取率為79.5%。
20xx年600分文科以上782人,理科4325人;
650分以上文科考生59人,理科為808人;
而700分以上的考生,文科無,理科達到了17個。
根據安排,本科一批錄取時間為7月10日至15日;本科二批7月16日至22日;本科三批7月23日至28日。
據悉,今年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文科524,理科為494;本科二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文科474,理科441;本科三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文科439,理科401。
根據成績分布情況可以看出,今年本市文科520分以上人累計4506人,470分以上8452人,430分以上12123人。
理科490分以上的為19315人;440分以上27872人;400分以上33627人。
關于錄取通知集合 篇6
現代的高考錄取通知書一般通過快遞到學生的手中,而古代有專門的政府官員通知。古人科舉應試及第之后,縣州府都會派遣特定人員前去通知報喜,這樣的報喜在古人眼里稱為捷報。所以可以這樣說,捷報就是古人現代版的高考錄取通知書。
古人參加科考可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他牽扯到整個家族甚至整個村莊。據說古代參加科舉應試,中秀才舉人或者進士及第希望比較大的人家都會在煎熬中苦苦等待著喜報的到來。也有比較聰明的人專門等候在門口,一旦報喜的人到了,就前去向這家人報喜,碰到富裕的人家能得到點碎銀花花,稍微窮點的人家也能沾上點酒喝。這樣的等待在古代稱之為候榜。這些場面在《儒林外史》里有過詳細的描述。
從鄉試到會試,再到殿試,每個級別的考試都有捷報,只要你合格了被錄取了,就有人來專門為你報喜。捷報的格式大都比較簡單,除了寫有應試考取功名者的名字以及考試的名次,此外就是某某縣府的名稱了。
浙江仙居縣皤灘鎮有一個始建于南宋時期的何氏里大學士府在國內頗為著名,何氏家族在歷代歷史上出過許多達官貴人以及文人學士。康熙時期的帖學四大家之一何焯就隸屬這個大家族。何焯25歲時以拔貢生的身份進京,后因直言耿直的性格而受到排擠,以致六次應考不第,直到四十一歲時,康熙南巡,后因朋友推薦為官,而后參加考試才成為舉人,不然又要遭到他人的陷害。何焯次年參加考試,順利考取為進士。何氏里大學士府有關于何焯的捷報。
官報廳在學士府的正南面,兩邊的木板墻上就貼滿了當時的捷報,有中舉人的捷報,有中得頭等狀元的,也有中進士第四名的捷報。這些捷報上端印有一條欲飛的騰龍,下面是云山霧海,捷報正中央寫有某某年高中鄉試或者殿試第幾名。捷報的樣式因朝代的不同而略有異同,但總體而言是差不多的。
古人收到捷報之后,一般要把它張貼在廳堂里最顯眼的位置,一來可以光宗耀祖,二來可以讓來訪的客人一眼就能目睹到,如同現在的獎狀一般。從這個細小的細節同樣可以看出古人如何重視科舉考試,科舉幾乎成了古代讀書人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