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開展2024年全國“愛眼日”活動的通知(精選3篇)
關于開展2024年全國“愛眼日”活動的通知 篇1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委、殘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殘聯:
x年6月6日是第xx個全國“愛眼日”,今年“愛眼日”的活動主題為“告別沙眼盲,關注眼健康”。沙眼是世界衛生組織重點防治的眼病之一。反復感染沙眼可以導致瞼結膜瘢痕及倒睫,從而對角膜造成損害,直至視力損傷、完全失明。建國初期,沙眼是我國首位致盲性眼病,曾有“十人九沙”之說。隨著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醫療服務能力的持續提升,以及愛國衛生運動的全面開展,通過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全國防盲治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國沙眼流行狀況得到有效遏制。最新的沙眼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截至x年底,我國活動性沙眼、沙眼性倒睫患病百分比分別為0.xx6%、0.002%,遠遠低于世界衛生組織界定的沙眼流行區標準(5%,0.1%),證實我國已不再屬于沙眼流行國家,已經實現了根治致盲性沙眼的目標。根治致盲性沙眼并不意味著不再有沙眼病例的發生,仍需要繼續普及沙眼防治知識,關注眼健康,防范沙眼流行的復燃。現將“愛眼日”活動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殘聯要充分認識開展“愛眼日”專題活動對普及眼保健知識、保障人民群眾眼健康的重要意義和作用,緊密圍繞活動主題將宣傳沙眼防治知識、關注眼健康與日常防盲治盲工作結合起來,確定專門機構和專人負責,精心部署實施。活動期間,要組織動員醫療衛生人員和殘聯系統工作人員深入城市社區、農村和鄉鎮開展義診、咨詢、專題講座等,進一步提升群眾沙眼防治知識水平,鞏固根治致盲性沙眼成果。
二、各地要積極與新聞媒體溝通協調,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公共衛生公益平臺等方式大力宣傳我國防盲治盲政策,介紹包括根治致盲性沙眼、白內障復明、預防糖尿病致盲、關注未矯正屈光不正等防盲治盲工作,傳播沙眼防治及其他眼保健知識,提高公眾的眼保健意識,積極引導廣大群眾關注眼健康,營造全社會愛眼護眼的良好氛圍。
請各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殘聯對本地區“愛眼日”主題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認真總結,于6月20日前將相關材料報國家衛生計生委和中國殘聯。
國家衛生計生委聯系人:醫政醫管局
聯系電話:
中國殘聯聯系人:康復部
聯系電話: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 中國殘聯辦公廳
x年5月8日
關于開展2024年全國“愛眼日”活動的通知 篇2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委(衛生廳局)、殘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殘聯:
x年6月6日是第xx個全國“愛眼日”,今年“愛眼日”的活動主題為“關注眼健康,預防糖尿病致盲”。糖尿病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也是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糖尿病眼部并發癥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會嚴重損害視力健康,是目前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加強健康宣教,提高廣大群眾對糖尿病眼部并發癥的認識和重視,有效控制血糖,及早、定期進行眼科檢查,可以有效預防、延緩糖尿病導致的視力損害。
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殘聯要以“愛眼日”為契機,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認真組織好本次全國“愛眼日”宣傳活動。各地要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將預防糖尿病致盲的宣傳活動與日常眼科、內分泌科診療工作結合起來,通過義診、健康講座以及廣播電視、互聯網宣傳等方式傳播眼保健知識和國家防盲治盲政策,積極引導廣大群眾,特別是糖尿病患者關注眼健康,采取有效措施,積極防治糖尿病眼部并發癥。
請各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殘聯于6月20日前將本地區相關活動開展情況報國家衛生計生委和中國殘聯。
國家衛生計生委聯系人: 醫政醫管局
聯系電話:
中國殘聯聯系人:
聯系電話: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 中國殘聯辦公廳
x年5月12日
關于開展2024年全國“愛眼日”活動的通知 篇3
尊敬的社區居民朋友:
為迎接元宵佳節的到來,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讓社區居民提前感受到元宵節的喜慶氣氛,促進鄰里交流,2月17日上午,xx街道光明社區在小區內舉辦了“正月十五鬧元宵,和諧鄰里猜燈謎”活動,吸引了眾多居民的熱情參與。
一大早,社區志愿者們就來到社區活動現場,掛起了一個個大紅燈籠,分外喜慶和熱鬧,而另一邊的`墻面上,一張張紅紙寫著各色謎語排得滿滿當當,等待著大家猜謎。活動開始后,參加猜燈謎的居民個個臉上呈現著興奮喜悅的表情,在猜謎過程中,有的居民獨自思索,有的人走馬觀花地讀了一條又一條,尋找合適的目標。陸陸續續有人成功猜出了謎語,走向兌獎處領取了小獎品,也有人失敗多次,但仍不氣餒,再次回到展板前思考,短短不到1個小時,100多條曲折別致,寓意深刻的燈謎被競相猜出。活動后,居委會還為社區內的孤寡老人、低保戶、失獨家庭送去了節日湯圓,獻上了社區干部的關愛與祝福,使老人們倍受感動。
社區通過猜燈謎活動,將傳統美德和傳統節日有機結合,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讓居民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和領會傳統美德和傳統節日禮儀,增進鄰里感情,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大家庭”的溫馨,提升了社區凝聚力。
xx社區
20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