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通報(通用3篇)
道路交通安全通報 篇1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為深入推進全縣道路交通安全專項整治活動的開展,全力以赴預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根據全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會議的部署,按照縣政府辦《關于印發石城縣安全生產督查工作方案的通知》(石府辦字[20xx]217號)要求,縣政府派出4個督導檢查組,于9月7日至10日對全縣開展交通安全專項整治活動工作進行了督導檢查。現將督導檢查情況通報如下:
一、總體情況
(一)會議貫徹落實情況
9月1日全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會議結束后,各鄉(鎮)、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高度重視,召開了專門會議傳達會議精神,積極動員部署,制定整治工作方案,成立道路交通安全領導協調機構,明確了專項整治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縣交通運輸局下發了《關于開展全縣交通運輸行業安全生產檢查的通知》、《石城縣客運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明確了檢查重點、整治內容等;縣交警大隊結合實際制定了《縣城交通秩序整治》、《客運交通安全隱患整治》、《校園周邊交通秩序整治》等工作方案,按照省、市的要求組織開展了“知了”行動。
(二)交通安全宣傳工作開展情況
各鄉(鎮)、縣道路交通安全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創新宣傳形式,加強了對本單位干部職工和群眾的宣傳教育力度,進一步提高單位干部職工和群眾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意識。珠坑鄉利用“紅歌會”比賽活動給群眾發放交通安全宣傳單,播放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片;縣委辦、縣政府辦、高田鎮、橫江鎮、大由鄉分別給干部、職工每人配發了一頂摩托車安全頭盔,并實行考核制度,對駕乘摩托車未戴安全頭盔的每次扣50元,對模范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干部、職工實行獎勵機制;琴江鎮專門召開村委會、企業負責人會議和各村交通協管員道路交通安全專題會議,把宣傳工作做到千家萬戶;豐山鄉在圩鎮設立了3塊以學校門前莫開快、叉路口慢通行、騎摩托車戴頭盔為內容的宣傳警示牌;縣水利局要求干部職工帶頭并帶領家屬遵守交通法規;縣教育局通過短信、石城教育網等平臺通知教職員工遵守交通法規,并與各學校簽訂道路交通安全責任狀。
(三)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情況
大部分鄉(鎮)和單位對轄區內的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情況進行了摸底排查,一些安全隱患得以及時整改治理。小松鎮動員鄉、村兩級對全鄉的各類車輛進行了徹底摸排,分別與農用車主、三輪車主簽訂安全責任書,建立臺帳進行重點跟蹤;修復危橋3處,搶修危險公路20xx米,增設道路安全標志標牌30處;木蘭鄉對全鄉37輛農用車和9個安全生產重點監管單位進行摸排,一一建立臺帳,落實駐村領導為監管責任人,對小松—木蘭—高田道路兩側影響視線的樹木、雜草進行了清理;高田鎮在鄭里村路段設置了減速帶,購買割草機對新坪路段的雜草進行了清理;豐山鄉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隱患20余處,設置減速帶7處;縣教育局抓住開學有利時機,對校園安全和校車安全進行排查,全縣15輛校車已有3輛安裝了GPS安全系統,其余12輛已下發限期整改通知書。
二、存在的問題
(一)工作開展不平衡,有的單位流于形式。個別鄉(鎮)、單位由于思想認識不到位,除了傳達了會議精神,其余實質性的工作都未開展,整體工作推進比較緩慢,部分非客運車輛非法載客等工作臺帳內容不健全。
(二)宣傳工作不到位。部分鄉(鎮)沒有按宣傳工作要求豎立永久性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標識標牌,有些鄉鎮發放宣傳單不到位,開展安全教育氛圍不濃厚。
(三)隱患排查治理不徹底。有的鄉(鎮)、單位沒有對道路交通安全隱患進行排查,底數不清;有的鄉(鎮)、單位雖然進行了排查,但沒有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治理整改,隱患排查治理欠帳較多;部分鄉(鎮)未簽訂道路交通安全責任書,其中屏山、大由還在殘疾人駕駛三輪車非法載客;尚有12臺校車未安裝GPS安全系統;個別鄉(鎮)還存在夜間包車超員非法運營等現象。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要高度重視,真正將事故預防工作作為重要工作并列入重要日程,切實按照權限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會議的要求,查找差距和不足,務必將各項工作措施和任務盡快落到實處;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進一步明確工作責任,針對督導檢查發現的問題立即進行整改;對工作消極、管理松懈、工作措施不落實、整治和打擊非法載人不到位等因素導致發生交通事故的,按照市府字[20xx]260號要求,堅決倒查追究責任,形成強大約束力。9月底前,縣政府將再次進行督導檢查。
(二)立即開展本轄區農用車、三輪車等非客運車輛非法載人再次排查治理工作,建立臺帳,并層層簽訂道路交通安全責任狀。
(三)繼續深入開展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9月底前,各鄉(鎮)、各有關職能部門,要按照全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會議的要求,將各類宣傳標志標牌、警示標志標牌和減速帶設置到位。縣鄉道路兩側影響視線等交通安全的樹木、雜草,特別是在彎道路段,各鄉(鎮)要借鑒木蘭、高田的做法,盡早清理,消除隱患。
(四)切實做好國慶期間的道路交通安全監管工作。“十一”國慶旅游黃金周即將來臨,各鄉(鎮)、各單位和部門要切實抓好國慶長假期間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落實好節假日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將安全放在首位,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措施,落實專人負責;縣旅游局要特別注重景區景點安全管理,落實通天寨等旅游景區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措施,必要時封閉景區上山公路,確保不發生景區道路交通安全事故。
年九月二十六日
道路交通安全通報 篇2
各縣人民政府,州級相關部門:
為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效遏制較大及以上事故發生,確保全州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好轉,現就我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緊急通知如下。
一、提高認識,嚴密工作部署
時值州慶、中秋、國慶佳節,我州也將進入冬季,氣候環境多變,通行條件惡劣,道路交通事故易發,特別是中秋、國慶將至,人流、物流、車流劇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各縣、各部門、各單位要認真汲取渠縣“9·15”重大交通事故的深刻教訓,充分認識加強冬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遏制和減少較大及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層層分解任務,落實工作責任,完善應急預案,及時調整工作部署,強化對道路交通安全各個環節的督促檢查,切實做好冬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嚴防因雨霧冰雪天氣造成大面積交通擁堵,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氣象部門要及時預測和掌握我州天氣變化情況,及時向公眾發布災害天氣預警信息。
二、突出重點,加大整改治理力度
(一)強化國、省道保暢工作。公安交警部門要科學部署力量,嚴格執法,進一步強化路面管控,切實加強對過往車輛的檢查力度和巡查密度,加大對違法行駛等突出問題的整頓力度,從嚴查處危及交通安全的違法行為和影響道路暢通的突出問題,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真正形成嚴管態勢,確保車輛在限定速度范圍內行駛。要加強警力配置,及時快速處置因交通事故、惡劣天氣等因素造成的交通堵塞,確保國道、省道安全、暢通、有序。國道、省道沿線鄉鎮政府要加強與公安、交通部門的配合與協作,共同做好國、省道的交通安全管理各項工作。
(二)強化縣、鄉道路管控工作。各縣、各鄉鎮政府要認真落實道路交通安全社會化管理職責,組織相關職能部門上路檢查,加強對鄉村道路的路面管控;要嚴格落實不具備安全行駛條件的道路嚴禁營運車輛通行的措施,加強對夜間禁行路段的巡查力度;要配合公安部門加強對雨霧冰雪天氣條件下主要干線公路、交通事故和交通擁堵易發路段的監管與疏導,做好險要路段上積雪、暗冰等隱患的排除工作,嚴防道路交通事故發生。
(三)強化道路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工作。交通、公路、建設、公安等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安全生產大檢查,對橋梁、道路邊坡、路沿、標志標線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一次集中排查。對排查出的各類隱患,要做到整改責任、措施、資金、時限和應急預案“五落實”,確保及時消除隱患。公安交警部門要及時、準確地掌握天氣變化情況及道路交通狀況,加強對事故易發路段的安全監控,提前做好應對冰雪天氣、確保道路通行安全的各項準備工作,提升道路通行安全條件。
(四)強化交通秩序專項整治工作。公安、交通等有關部門要針對冬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特點,扎實開展預防道路交通事故集中行動,依法加強對“三超”(超速、超員、超載)、“三駕”(疲勞駕駛、酒后駕駛、違章駕駛)、“三車”(營運客車、農用車、接送學生車)、“三危”(危險路段、危貨運輸車輛、危險天氣行車),以及建筑“三車”(運料車、渣土車、混凝土攪拌車)的防范和查處,不斷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水平。
三、狠抓源頭,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交通、公安、安監等有關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依法督促道路交通運輸企業、道路施工單位、建筑施工單位認真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要組織開展一次全面的安全教育,特別要針對雨霧冰雪天氣對駕駛人行車產生的心理影響和變化特點,集中開展一次雨霧冰雪天氣安全行車知識教育培訓,增強駕駛人在雨霧冰雪天氣下行車的安全意識,提高駕駛技能,規范運輸和施工作業行為;要嚴格落實車輛技術檢測制度,認真做好車輛的日常保養維護和出車前的安全例檢工作,重點加強對車輛方向、制動、燈光、雨刮、輪胎和配備防滑鏈情況的檢查,嚴禁車輛帶病上路;要完善內部調度管理制度,及時掌握雨霧冰雪天氣變化情況,加強天氣變化預警,并根據運輸線路狀況,嚴格運輸線路控制。
四、加強宣傳,增強公眾安全意識
公安交警部門要通過電視、報刊等形式,及時、準確地發布惡劣天氣交通信息和交通管制信息,引導駕駛人合理選擇行車路線。交通部門要在客運場站等場所開展宣傳提示,提示駕駛人安全出行的注意事項。交通運輸企業要采取設置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標語、橫幅,擺放宣傳展板,播放交通事故警示光盤等多種形式,積極營造交通安全宣傳氛圍。
五、強化督導,嚴格責任追究制度
州安辦要加強對各縣、各部門開展冬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情況的督促指導,積極協調、解決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監察部門要加大行政監察力度,對因工作不負責、被動應付、交通安全措施落實不到位而釀成較大及以上交通事故或嚴重后果的,嚴格實施行政問責。安監、公安、交通等部門要認真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和“依法依規、實事求是、注重實效”的要求,及時查處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在依法追究肇事者責任的同時,還要嚴肅追究事故運輸企業、相關單位及其有關負責人的相應責任。
年月日
道路交通安全通報 篇3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有關中央企業:
20xx年以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xx〕23號)、《國務院關于堅持科學發展安全發展促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的意見》(國發〔20xx〕40號)精神,針對工貿企業涉及面廣、領域寬、數量多、差異大的行業特點和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實際情況,以全面開展工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和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以下簡稱“兩項建設”)為重要抓手,以落實工貿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為主線,夯實安全管理基礎,創新安全監管方式,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總體情況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兩項建設”的工作部署,認真結合工貿行業實際,突出重點,總體推進,為全面開展“兩項建設”工作奠定了基礎。截至20xx年5月,全國工貿行業共有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達標企業209家,二、三級達標企業共計33136家,正在評審的一級企業45家、二級和三級企業17930家(見附件)。主要工作情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摸清工貿行業底數。圍繞工貿行業“兩項建設”工作,通過深入細致的專題調研,基本摸清了全國工貿企業現狀,提出了“兩項建設”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標、主要途徑和保障措施。據統計,全國工貿行業共有法人單位320.4萬家,從業人員12071.4萬人,占全國企業法人單位總數、從業人員總數的60%以上,占安全監管監察系統直接監管企業總數的90%以上,其中年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0xx萬元的規模以上企業28萬多家。
(二)建立政策法規體系。印發了《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深入開展全國冶金等工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安委辦〔20xx〕18號)、《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建立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的通知》(安委辦〔20xx〕1號)等6個規范性文件,起草了《工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管理規定》,編制了《工貿行業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實施指南》和《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實施指南》,初步形成了“兩項建設”的政策法規體系。
(三)建立健全標準體系。先后制定并公告了工貿企業27項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標準,還有6項評定標準正在起草。這些評定標準基本覆蓋了工貿行業中危險性較大的行業和重點行業,為工貿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提供依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組織有關單位對北京市順義區制定的6150條隱患查報標準進行了梳理匯總,為各地區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提供指導。
(四)建立考評管理體系。制定了《全國冶金等工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考評辦法》(安監總管四〔20xx〕84號)和《冶金等工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評審工作管理辦法》(安監總管四〔20xx〕87號)。目前,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確定了4家一級評審單位、348名一級企業評審員和590名評審專家。各地區確定了843家二、三級評審單位和11613名評審人員,初步建立了專家庫和評審隊伍。
(五)建立信息化管理體系。建立了冶金等工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網上申報、評審受理、公告發布、證書管理等基本功能,實現一、二、三級考評的網上申報管理。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已開發完成,并正在試運行。這兩個信息系統可以實現企業基本情況和企業隱患信息的同步和共享。
(六)創建試點示范地區和企業。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確定了寧波市、廣州市、沈陽市、北京市順義區、山東省諸城市等5個示范城市和寶鋼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等24家典型企業,為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樹立樣板,并多次召開經驗交流會和現場推進會、座談會,進行“兩項建設”的經驗交流、問題分析和對策研究,統一思想,全力推進“兩項建設”工作。目前,各地區基本確定了本地區“兩項建設”的試點樣板地區和企業。
(七)營造“兩項建設”的良好氛圍。20xx年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共組織開展了21期安全生產標準化專題培訓班,培訓了近3000名安全監管人員、省級師資和評審人員。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設立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信息專刊,在政府網站設置了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和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專欄,宣傳“兩項建設”的法規標準和各地區的好經驗、好做法,營造“兩項建設”的良好氛圍。
二、主要做法
一年多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高度重視,在工作實踐中探索總結了大量可學、可用的經驗和做法,為全國全面鋪開“兩項建設”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政府推動。大部分省(區、市)高度重視“兩項建設”工作,北京、遼寧、湖南、福建、寧夏等地成立以省(區、市)政府領導同志為組長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領導小組,黑龍江、陜西等地成立以省政府領導同志為組長的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將“兩項建設”工作作為當地政府的重點工作來推進。
(二)制定工作方案,統籌規劃部署。各省(區、市)都制定了“兩項建設”實施方案,明確了工作目標、工作任務、保障措施,層層落實責任,指導和推進工作。北京、遼寧、河北、山西、內蒙古、福建、上海、安徽、浙江、山東、江蘇等省(區、市)以省級安委會或安委會辦公室的名義印發了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實施方案和工作方案;吉林省以省政府辦公廳名義,北京、山西、內蒙古、遼寧和黑龍江等省(區、市)以省級安委會或安委會辦公室名義印發了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三)加強宣傳培訓,提高思想認識。各地區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培訓工作,利用經驗交流會、現場觀摩會、各類培訓班、到樣板示范地區學習調研等方式,提高對“兩項建設”工作的認識和理解;利用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網站等媒體,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工作氛圍。遼寧省組織專家制定了《遼寧省冶金機械等工貿企業標準化自評人員培訓大綱和考試標準》,已舉辦培訓班60期,培訓企業2224家、自評人員5000余人。山東省諸城市對320名安全監管人員進行了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輪訓,為3408家企業培訓員工16萬余人次。
(四)強化考核機制,嚴格落實責任。吉林、遼寧、山東、湖南等省(區、市)將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納入政府部門和企業的目標責任考核,印發了有關的責任考核文件或者明確了具體量化考核指標,加大考核比重和力度,進一步強化了政府相關部門和企業對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的責任落實。北京市順義區制定了安全生產考核辦法及實施細則,對各鎮、街道、經濟功能區、各行業主管部門“兩項建設”工作實施量化考核。
(五)抓好典型示范,發揮引領作用。各地區分別確定了“兩項建設”試點樣板地區,通過抓典型、樹標桿,創新工作,不斷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北京市順義區創建了區縣級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模式,探索解決隱患排查標準與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標準的無縫銜接問題;結合隱患自查自報系統,確定小微企業以開展現場達標、崗位達標為主要內容的工作思路,要求20xx年完成50%的小微企業達標任務。遼寧省沈陽市實施重心下移、權力下放,授權各區、縣(市)協調指導安全生產標準化三級企業評審的相關工作。
(六)制定地方標準,完善標準體系。部分省(市)制定了符合地方實際的評定標準,使有關企業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更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山東省制定了日用玻璃制品、食品發酵、皮革皮件加工、塑料制品等10余個門類的考評標準。湖北省制定了葡萄酒、食品食用油加工、紙質包裝印刷、空調安裝維修、家具制造等地方考評標準。湖南省出臺金屬粉末生產、室內裝修裝飾等評定標準。四川省制定了通信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細則。廣西壯族自治區制定了甘蔗制糖企業評定標準等。
(七)完善考評體系,加強評審管理。大部分省(區、市)規范了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工作,確定了評審組織單位和評審單位,建立了評審隊伍,明確了評審工作程序,并對評審單位進行了管理和監督。浙江省寧波市出臺了《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評審管理辦法》、《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評審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試行)》等文件,確定了18家工礦商貿企業三級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單位。山東省諸城市創新評審管理,設立安全生產標準化專項基金,免費為企業開展三級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驗收工作。廣東省廣州市以專家組考評的方式,免費為中小企業進行評審,并組織專家組對達標企業按10%的比例進行抽查。
(八)積極創造條件,強化保障措施。一是爭取資金支持。部分省(市)設立了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專項資金。吉林省每年列支300多萬元,專門用于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工作。黑龍江省設立2500萬元安全隱患治理專項資金,對重大事故隱患整改項目給予專項資金補助。二是制定激勵政策。遼寧省沈陽市出臺了《沈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的意見》(沈政發〔20xx〕45號),從企業擔保和信貸融資、納稅抵免、工傷保險繳納優惠、專項資金申請、投資項目審批(核準)等25個方面,實施聯動的激勵約束政策,推進全市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山東省諸城市制定了《鼓勵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辦法》等文件,出臺了有關工作考核、保險費率浮動、現金獎勵、評先掛鉤等綜合性激勵政策措施。三是與行業部門聯合推動。山西省安全監管局積極與省商務廳協商,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全省商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意見》(晉安監管四字〔20xx〕14號)。四是通過班組活動促達標。河北省通過班組崗前宣誓、崗位安全生產標準化作業大練兵、技能大比武等活動,評選出一批省、市級安全生產標準化示范班組,為企業整體達標起到了良好的引領和示范作用。五是探索小微企業達標途徑。內蒙古自治區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小微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評分細則》,簡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率。六是探索關聯企業達標。吉林省以一汽集團、長春軌道客車、通鋼集團為突破口,指導3家企業以集團文件形式印發文件,要求關聯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準化標建設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總的看,各地區“兩項建設”工作已經起步,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無合力、無抓手、無資金、無人才、無辦法”的問題,但目前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突出表現在: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有的地區將“兩項建設”當作一項活動、一種運動,缺乏長遠的打算和考慮,或者視為企業的自愿行為,或者認為只是安全監管部門的工作,缺乏政府的統一領導,出現上面熱下面冷的現象。一些企業把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當作簡單的對標行為,缺乏持續改進的認識,達標積極性不高,存在觀望和應付的思想。
(二)工作進展不平衡,評審管理矛盾突出。一是各地區工作進展不平衡。北京、遼寧、山東、浙江、廣東、福建等地領導重視,措施得力,工作進展順利,海南、西藏、陜西、青海、寧夏、云南等地工作進展緩慢,達標企業類型和數量差距也較大。二是評審機構和人員隊伍力量的不足與企業數量、特別是中小企業數量巨大之間存在矛盾。一些地區未能結合實際、創新工作,而是等政策、要辦法,工作積極性不高,推進力度不夠,工作進展遲緩。
(三)缺乏有力抓手,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在“兩項建設”工作中,法規政策措施不夠有力,全國性激勵約束機制還沒有形成。一些地區感到沒有法律支撐,工作中抓手不多,人員和資金缺乏,出現畏難情緒。對于不達標和工作不積極的企業,制約手段不健全。
(四)分級分類基礎差,信息系統不完善。一些地區尚未摸清本地區工貿企業的基本情況,無法有效實施分級分類管理,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基礎欠缺。一些地區雖然出臺了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方案,但還沒有真正建立信息系統。
(五)“兩項建設”標準制修訂工作相對滯后。“兩項建設”工作涉及的行業門類多、企業情況復雜、現場工藝裝備差異大,目前的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標準和隱患排查治理查報標準尚不能完全滿足工作的需要。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按照國務院安委會的部署,全國工貿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和規模以下企業分別要于20xx年和20xx年底前實現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全面達標,并于20xx年底前基本建立先進適用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任務十分艱巨,各地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狠抓工作落實,推進“兩項建設”取得新的更大的進展。
(一)實施政府推動、企業為主,全面推進“兩項建設”工作。地方各級安全監管部門要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積極爭取地方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實行政府推動、企業為主,立足創新、分類指導。一是爭取“兩項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地方政府領導同志擔任,并制定出臺地方政策措施;二是將“兩項建設”工作納入地方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目標責任考核,層層落實責任制;三是結合實際,創新思路,對三級及三級以下企業,以對照標準進行自查自報、自評自改為主,對中小企業“兩項建設”工作,制定地方性通用標準、考評辦法及隱患查報標準,簡化工作程序,注重效果,減輕負擔,把重點放在現場安全管理和崗位達標上。
(二)完善標準體系和評審管理,加強評審隊伍建設,為“兩項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各地區要按照《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AQ/T9006—20xx)要求,結合本地區產業特點,探索、制定地方性評定標準。要在北京市順義區制定的6000多項隱患查報標準的基礎上,查漏補缺,健全隱患排查治理查報標準體系,并積極探索和妥善處理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標準與隱患查報標準的銜接問題。同時,要切實加強對評審機構的日常管理和監督指導,嚴格控制評審質量,嚴禁亂收費,確保正常的評審秩序。要加強評審隊伍的建設,建立專家庫,培養評審人員,不斷提升評審業務水平。
(三)抓示范、樹典型,發揮基層的創造力。各地區要從“等、靠、要”的思想中解放出來,一是積極學習借鑒廣州、沈陽、寧波、順義、諸城等先行示范地區和有關典型企業在“兩項建設”中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抓好本轄區內“兩項建設”示范樣板地區、典型企業的創建工作,及時總結推廣,以點帶面,推動“兩項建設”工作深入開展。二是各地區要在把握總體原則的前提下,實行重心下移、權力下放,充分發揮基層的首創精神,大膽探索,制定具體的政策措施,推動“兩項建設”工作。
(四)加快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建設和應用。各地區要結合本地區信息化系統現狀,使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組織研發的冶金等工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信息管理系統,建立符合實際的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系統,提高工作效率。
(五)廣泛開展宣傳培訓。各地區要落實政府各有關部門和企業內部的安全培訓責任,深入開展“兩項建設”的宣貫培訓工作,加大對各級安全監管人員和企業安全管理人員培訓力度,解決思想認識、工作方式、具體操作等問題。各地區可借鑒遼寧省沈陽市等地充分利用工傷保險機制開展安全培訓的做法,采取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全覆蓋的培訓措施,為“兩項建設”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
附件:全國工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基本情況統計表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
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