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軍事訓練表彰通報(精選3篇)
部隊軍事訓練表彰通報 篇1
近日,武警部隊發出通報,對獲得二○一五年度武警部隊軍事訓練一級支隊(團)予以表彰(光榮榜見第二版)。通報指出,二○一五年,全部隊認真貫徹練兵備戰重大戰略思想,按照武警黨委決策部署,牢牢把握能打勝仗核心要求,以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為統攬,以使命任務為牽引,以實戰化訓練為主題,堅持真難嚴實,狠抓依法治訓、按綱施訓,深化改革創新,持續轉變訓練作風,部隊戰斗力得到有效提升,為圓滿完成以執勤處突為中心、反恐維穩為重點的多樣化任務奠定了堅實的能力基礎。
通報要求受到表彰的單位繼續發揚成績,銳意進取,再創佳績。全部隊要以受表彰單位為榜樣,認真貫徹武警黨委決策部署,按照實戰化要求,堅持依法治訓、按綱施訓、科學組訓,深化訓練改革,改進訓練作風,持續興起大抓軍事訓練熱潮,不斷提高部隊遂行多樣化任務能力。
光榮榜:
總隊九支隊、河北總隊一支隊、總隊五支隊、安徽總隊一支隊、總隊二支隊、總隊直屬支隊、8621、8641、8662、8671、8681、8692、8712、8744部隊
xx年xx月xx日
部隊軍事訓練表彰通報 篇2
關于表彰李堅同學舍身救人的英雄事跡的通報共青團員全國委員會和共青團四川省委: 李堅同學生前是西昌鐵路局中學同學,剛滿14歲,1998年5月2日,李和張等另外四名小朋友在河邊玩耍,突然張同學不幸落水,李當即跳下水去營救,張昆被救了,而他獻出了年輕的生命。5月28日下午,共青團員成都鐵路局委員會在局工會俱樂部召開大會,宣讀共青團員全國委員會和共青團四川省委的決定,授予為搶救落水同學而英勇獻身的李堅同學“優秀少先隊員”的光榮稱號,并根據他生前要求,追認他為共青團員。
鑒于李xx同學的舍己為人,英勇獻身的高貴品質,在關鍵時刻能夠挺身而出,特予以通報表揚.現提出以下要求:
一、召全國鐵路系統和省內各地的小朋友向李xx同學學習,做一個有思想有道德無私無畏的好孩子。
二、提高認識,深刻領會學生英雄集體、個人的精神價值。“優秀少先隊員”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典范,是當代中小學群體的優秀代表,是新時代青年的楷模。他在人民群眾生命受到嚴重威脅的關鍵時刻,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用滿腔熱血和寶貴生命詮釋了當代中國青少年的價值追求和崇高使命。他忠于祖國、熱愛人民的赤子情懷,臨危不懼、見義勇為的傳統美德,舍己救人、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心系社會、關愛他人的優秀品德,樂于奉獻、甘于獻身的高尚情操,眾志成城、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是激勵廣大青年學生發奮學習、健康成才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的堅實思想基礎。開展向中學生英雄集體和個人學習活動,對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激勵和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精心組織,全面掀起學習中小學生英雄活動的熱潮。各學校要精心謀劃,把學習中小學生英雄的活動抓實抓好,要普遍開展一次以“學習時代楷模、弘揚英雄精神”為主題的班日教育活動,以座談、研討、主題演講、主題征文等形式,自強自立,積極進取,珍惜時光,立志成才,不斷錘煉自己的意志品質,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四、加強總結,不斷增強學習中小學生英雄集體活動的實效。要加強對學習活動的總結提高,使英雄中小學生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切實內化成青少年學生的自覺意識和主動要求。要組織青少年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教育引導他們把對英雄的仰慕轉化為具體的行動,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制定具體的學習活動安排,深化學習活動,增強學習活動的實效性。
共青團員成都鐵路局委員會
二0xx年十月十二日
部隊軍事訓練表彰通報 篇3
20xx年XX月XX日下午,XX大學XX學院醫學08XX班的王XX同學經過XX市路段時,見到一位老人被一輛小型機動車撞倒在人行道上,老人由于受傷動彈不得,情況危急。王XX同學見狀,立即撥打120、110電話進行求救,隨即用手機拍照取證,待老人被送往醫院、交警勘察完現場后,沒有留下姓名便悄然離開。由于王XX同學的及時救助,被撞老人轉危為安,目前已痊愈出院。這起交通事故也已結案,肇事司機承擔全責。事后,老人一家多方打聽才得知王XX同學是XX大學的學生,并將感謝信送至校黨委副書記鄭強教授手中,表揚王XX同學“不旁觀、不冷漠、不慌張”的優秀品質。鄭強副書記閱后作出批示,要求相關部門對王XX同學的事跡予以宣傳表揚。
正如感謝信中所說,王XX同學的“這種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的精神,就是雷鋒精神,表現出90后年輕一代的高尚道德,不愧為浙大的學生、大學生的好榜樣”。希望全體同學以王XX同學為榜樣,樹立“見義勇為光榮,見義不為可恥”思想,弘揚雷鋒精神,傳承求是精神,從身邊的點滴做起,弘揚正氣,助人為樂,為建設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黨委學工部
二○XX年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