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責條例學習心得模板(精選3篇)
問責條例學習心得模板 篇1
按照中央政府的指示,制定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征求意見的座談會先后在北京和遼寧召開。會上強調,問責條例是全面從嚴治黨重要的制度籠子,制定條例的過程就是統一思想認識、釋放失責必問強烈信號的過程。在全國掀起學習問責條例的高潮,通過學習從內心受到很大觸動,也思考了一些問題。通過問責條例的學習,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把問責條例融會貫通于本職工作之中,杜絕不良行為侵蝕自己的頭腦。
有權必有責,權責要對等,失責必追究。管黨治黨不能有權力無責任。要把問責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失責必問、問責必嚴,一級壓一級,層層傳導壓力,鞏固發展全黨動手的局面。共產黨員的權利和責任問題向來都是社會群眾熱議的話題。今年1月,《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正式實施,對黨員干部追求的高標準和全面管黨治黨有了更強的明確。現今對中共問責條例征求意見,更是對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全面深化從嚴治黨的有力體現,是對時下正在全黨如火如荼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有效契合。黨的責任重如泰山。落實政治責任,一把手是關鍵,領導班子成員人人有責,決不能把自己當旁觀者,坐在城樓上觀山景,唱管黨治黨的“空城計”。不能領“職務”時都躍躍欲試、當仁不讓,而發現干部有問題卻不去管、不報告、不批評;等到干部被審查了還跟沒事人兒似的,說“感到很驚訝”。難不成這里面就沒有你的監督管理的責任?平日里真的一點反映都沒有聽到?黨內正常的政治關系都跑到哪里去了?領導干部不擔當,就是對黨不忠誠!當年革命先烈前赴后繼、不怕犧牲。今天我們的干部不需要天天經歷生與死的考驗,無非是為黨的事業得罪點人,難道連這都擔當不起來?“四個意識”不能光表態,講政治、講大局、講核心、講看齊,要向的旗幟立場態度看齊,找到差距、發現問題。領導就得真“領”真“導”,既要自身正、敢擔當、言傳身教;又要加強日常管理和監督,敢紅臉敢瞪眼,領好班子、帶好隊伍,保持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
沒有問責就難有擔當。黨的以來,黨中央緊緊牽住“牛鼻子”,有力推動了“兩個責任”的落實。過去那種認為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只是紀委的事、事不關己的思想,已經有所轉變。但是,還有一些黨組織和黨委書記沒有認清形勢,全面從嚴治黨還存在說的多、做的少,上面九級風浪、底下紋絲不動的狀況。有些領導干部身邊發生了許多嚴重的問題,都只說別人,卻不談自己的責任。對這種態度和行為,上級黨組織尤其是黨委書記不能不管不問,否則就等于姑息放縱。只有抓住典型嚴肅查處、追究責任,黨的紀律才能真正嚴肅起來,責任才能壓下去,不會流于形式、陷入空談。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在這個問題上,黨中央已經是言出紀隨。從徹底調查山西系統性、“塌方式”腐敗,到嚴肅問責湖南衡陽賄選案、四川南充拉票賄選案,體現了以強力問責推進從嚴治黨的鮮明態度。中央作出了表率,各級黨組織就要緊緊跟上,高懸問責利劍,對黨的領導作用沒有發揮、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走了樣、管黨治黨不嚴不實、選人用人失察、發生嚴重“四風”和腐敗問題、巡視整改不力的地方、部門和單位,都要嚴肅問責。既要追究直接責任、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又要上追領導責任、黨組織的責任。要黑下臉來找典型,或批評誡勉,或組織處理,或紀律處分,釋放出強烈信號,不管是黨委還是紀委,誰不落實責任就問責誰!
問責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有憐憫之心。只要條件夠了,就要較真叫板,該問到哪一級就問到哪一級,這樣才能發揮震懾效應,警醒一大片。要研究制定黨內問責條例,完善和規范制度,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定期報告、典型問題公開通報制度,讓失責必問、問責必嚴成為常態。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中共問責條例的即將出爐,是繼中共廉潔自律準則和紀律處分條例之后,再次為共產黨員戴上的一個“緊箍咒”。黨員及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肌體,而黨的強大力量也是在基層。黨員干部是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的執行者、帶頭人,是社會群眾的身邊人,其一言一行都關乎著黨的形象,影響著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成效,所以我們的黨員合格且優秀,才能使黨的基層組織堅強有力,才能積聚人心,黨的根基才能穩健。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擔當起應該擔當的責任,這是為黨員領導干部早就刻畫出的“擔當底線”。而現實中,有不少黨員干部對黨的意識薄弱、組織紀律渙散、立場不堅定,存在信念動搖和缺失,導致精神“缺鈣”,其影響極壞,危害極大。黨的以來,黨的反腐倡廉取得了一系列積極成效,加強了對黨的權力運行監督和紀律建設,真正在實現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道路上而努力。而制定黨的問責條例,就是要把責任這把利劍高懸起來,劍指為官亂象,告誡和警示全黨,黨中央對問責是動真格的,黨的領導干部不擔當、不負責就要被追責,實實在在刻畫出為官底線。做合格黨員,就必須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權責統一,失責就要被問責,強調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其本質就是為了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內團結統一、強化政治紀律的剛性、政治規矩的強制性和嚴肅性,以凈化黨的政治生態,嚴防不作為、亂走為的腐敗現象,真正讓廣大黨員干部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成為一名合格并且優秀的共產黨員。
在實際工作中和為人處事中,必須時刻不放松自己思想修養,不忘記黨的宗旨,增強法制觀念,增強責任意識,提高為居民辦事的能力,時刻用問責條例提醒自己,來約束自己,在加強學習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素質,并將此條例貫徹到自己的工作中,以此規范自己的行為。增強工作創新意識,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進一步更新觀念,大膽工作,工作中勤于思考,多發現問題,扎實工作,優質高效地完成好上級交辦的各項工作,加強道德素質修養,樹立文明服務的良好工作形象,敬業愛崗,甘于奉獻,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勤奮工作,做實踐職業道德的模范。
問責條例學習心得模板 篇2
問題導向重點突出注重實效的制度安排
條例注重簡明實用,共13條,包括目的和依據,指導思想,問責原則,問責主體和對象,問責情形,問責方式,問責執行等。
條例明確了問責主體和對象。黨的問責工作是由黨組織按照職責權限,追究在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中失職失責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的政治責任,包括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和領導責任。問責對象是各級黨委(黨組)、黨的工作部門及其領導成員,各級紀委(紀檢組)及其領導成員,重點是主要負責人。
條例明確了問責內容和情形。條例規定對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落實不到位、維護黨的紀律不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堅決不扎實等6個方面失職失責行為,造成嚴重后果或者惡劣影響的,進行嚴肅問責。
條例明確了問責方式方法。現有各類問責規定中,共有14種問責方式。條例將這些問責方式規范為對黨組織的檢查、通報、改組3種方式,對黨的領導干部的通報、誡勉、組織調整或者組織處理、紀律處分4種方式。這些方式均在黨內法規中有明確規定、在實踐中經常使用。
條例把責任落實到各級黨委及黨的工作部門。條例對黨委(黨組)、紀委(紀檢組)及黨的工作部門在問責中的職責作出明確規定,使責任不僅落實到黨委(黨組),也分解到組織、宣傳等工作部門,體現了細化落實責任、層層傳導壓力的要求。
條例堅持依規治黨,實現紀法分開。突出黨規特色,概括提煉,明確責任;采用黨言黨語、紀言紀語,不套用法言法語;對行政問責事項不作規定,對引咎辭職、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機關等已有明確規定的方式和程序不再重復規定;不套用問責啟動、問責調查等法律性流程,努力做到要義明確、便于執行。
條例注重與其他黨內法規的協調銜接。條例是對黨章規定的細化延伸,是對黨內其他問責規定的歸納提煉。將制定條例與正在修訂的黨內監督條例、已經施行的黨紀處分條例統籌考慮,與現行黨內法規中有關問責規定相互銜接。黨內法規中對有關處置措施已有明確規定的,如申訴方式、問責影響期等,條例不再重復。
問責條例學習心得模板 篇3
再過3天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就在6月28日,中共中央,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在這個時刻出臺《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標志著什么呢?有網友這樣評論說,“這下可要動真格了,又會出現那些問題官員呢?”
問責也并非新鮮事,我們對于問責并不陌生,特別是以來,“嚴和實”已經是全面從嚴治黨的熱詞。早在以前,也有一些官員因問責從省級降至科員。如:江西省委原、秘書長趙智勇從副省級連降7級到科員,云南省委原、昆明市委原書記張田欣由副省級降為副處級非領導職務……
遍覽古今中外列國,莫不以問責追責為治國之利器。問責追責之要,本質上就是人們所形成的關于問責追責的理性。因此,只有實現問責追責的理性化,才能用好問責追責這件利器。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更像一把規尺,對責任有一個法度。《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中明確規定對于失職失責造成嚴重后果、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損害黨執政的政治基礎的都要嚴肅追究責任,既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又追究領導責任,使“有權必有責,有錯必問責”成為治黨法規、執政定律。
然而《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的出臺,更是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全面從嚴治黨堅定決心和維護黨的紀律、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的執政信心,充分展現了共產黨人的擔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