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計劃AnotherLand”志愿者活動策劃書
一、活動背景
家園計劃 是一個涉及生態環保和人道主義的民間公益計劃。該計劃致力于對科技、經濟、文化領域進行反思,并為因次衍生的貧富差距等問題展開實際行動,研發低成本的生態能源技術,進行區域化的社會、經濟實驗以及可循環的生態建筑和有機農業技術研究及相關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負力提供解決方案和經驗文本。項目主要執行人有建筑設計師——戴海飛,北京798壹美術館館長、建筑設計師、國際知名策展人、當代藝術家——梁克剛,當代藝術家、多媒體設計師——唐冠華及其妻子邢振等。
該計劃于xx年6月在青島嶗山設立自給自足實驗基地。實驗室本身作為一棟生態建筑,從材料到工藝,本著“讓自然的能量流經人回到自然”的態度,秉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理念開展建設。在這所實驗室中將進行生活必需品自主制造工藝的實踐和檢驗,在4年內編撰由視頻、圖片、文本構成的《生活必需品自給自足手冊》,并免費發行分享給世界。
xx年秋天,“家園計劃”聯合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等院校開展相關志愿者活動。主要包括對填充墻體的廢舊塑料瓶的收集、公益講座、家園體驗等。在青島大學東校區自強社以及青島大學青十字會的共同協助下,期待更多的大學生志愿者加入進來,共助家園早日建成。
二、活動理念
讓自然的能量流經人回到自然
三、活動目標
喚醒心靈回歸家園,幫助“家園計劃”建設自給自足的生態社區
四、活動意義
1、塑料瓶的危害
一次性塑料瓶不僅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還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具體表現為
(1).兩百年才能腐爛。塑料瓶埋在地下要經過大約兩百年的時間才能腐爛,會嚴重污染土壤;如果采取焚燒處理方式,則會產生有害煙塵和有毒氣體,長期污染環境。
(2).降解塑料難降解。市場上常見的“降解塑料瓶”,實際上只是在塑料原料中添加了淀粉,填埋后因為淀粉的發酵、細菌的分解,大塊塑料袋會分解成細小甚至肉眼看不見的碎片。這是一種物理降解,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塑料產品的化學性質。
(3).影響土壤的正常呼吸。塑料瓶本身不是土壤和水體的基本物質之一,強行進入到土壤之后,由于它自身的不透氣性,會影響到土壤內部熱的傳遞和微生物的生長,從而改變土壤的特質。這些塑料瓶經過長時間的累積,還會影響到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
(4).易造成動物誤食。廢棄在地面上和水面上的塑料制品,容易被動物當做食物吞入,塑料在動物腸胃里消化不了,易導致動物肌體損傷和死亡。
2、意義
(1).喚醒大學生個體的社會責任和心靈回歸
(2)提高大學生群體的環保意識和可循環利用塑料的能力
(3).解決塑料瓶因質量下降或處理不當對人或環境造成的傷害
(4)在大學校園內對家園計劃這一組織形式有更深刻的了解
(4)提升自強社及贊助商的公益形象,與青十合作,加強社團間的聯系
五、活動時間
.10.10——.10.29
六、活動口號
撿起小瓶子,環保大家園
七、活動對象
1、對山中自給自足家園向往的同學
2、環保意識強烈的同學
3、對這項提倡環保與生態循環的活動感興趣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