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警示片《迷失的初心》觀后感心得體會(通用3篇)
2024警示片《迷失的初心》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1
看完市紀委錄制的警示教育片《迷失的初心》,看到原新田縣縣委書記龔新智的懺悔時,我的心情十分沉重,龔新智本想做個孝子,然而他迷失初心,貪婪成性,不僅自己成為了階下囚,也成了父母親最不孝的兒子。 由此我也反復思考“行孝”與“守廉”的關系。在當前“讓廉潔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已成為人們的共識的時候,“守廉”已是對領導干部的基本要求。作為一名公務員、一個領導干部,究竟怎么做才能守住廉潔?我認為應該重提“百善孝為先,孝為廉之基”這一話題。 作為一個領導干部既要有“家孝”,更要有“大孝”。以拳拳“家孝”行孝道,孝父母長輩;以無疆“大孝”守廉潔。
對父母長輩的孝是“小孝”。對父母不孝者,忘卻了父母的養育之恩和諄諄教誨,利令智昏,違紀違法,最終會受到黨紀國法的嚴懲。龔新智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還有四川交通廳原副廳長鄭道訪有一年春節回家探親,上門進貢者絡繹不絕,其母寢食難安。她連夜步行追到鄭道訪在縣城下榻的賓館,把自己省下來的1000元錢交給兒子,叫兒子別收人家的錢。可惜,他把母親的諄諄教誨當作耳邊風,在貪污fu敗的路上越走越遠。最后被以受賄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數罪并罰判處死刑。其母得知這一悲慘結局,老人的精神瞬間崩潰,被活活氣死。如果鄭道訪是個孝順的兒子,他就能用心聽從母親的勸告,便會廉潔自律,決不至于忘乎所以,最后不但把自己送上了不歸路,也把母親活活氣死。孔子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意思是說,我們的身體毛發皮膚是父母給我們的,我們必須珍惜它,愛護它,因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條件,所以珍惜它、愛護它就是行孝盡孝的開始。讓自己健康成長按正確的原則做人、做事,讓自己的名字為后人所景仰,就會讓后世知道自己的父母教導有方,培養出了一個優秀兒女,這是人行孝盡孝的結束。總的講,行孝盡孝的開始就是要孝順父母,長大成人就要忠于國家、人民,最終就是要對他人和社會有所貢獻,能實現自己應有的人生價值。
對人民和百姓的孝是“大孝”。 人民群眾既是歷史的創造者,又是我們的力量源泉、生存之本,背離了人民群眾,濫用權力,注定要被人民所唾棄。我們的道德始祖舜,就把百姓當作自己的衣食父母。舜多次到全國各地巡狩,體察民情,處理政務。他以“厚德載物”的博大民族精神愛賢尊賢。“舜為天子,彈五弦琴,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出現了人心歸舜、“舜日堯天”的“大同”社會。舜一生以關心民生為己任,直到晚年仍然風塵仆仆,南巡百越體察民情,“舜勤民事而野死”(《國語·魯語上》,最后“崩于蒼梧,葬于蒼梧之野”的九嶷山。然而,我們有的領導干部不僅不關心群眾的冷暖疾苦,甚至大肆貪污受賄,損害群眾利益。還有的貪官把黨和人民賦予他的權力當作積聚不義之財的工具,當作移居海外的資本。心中所思所想就是升官發財,把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拋之九霄云外。
一些人特別是一些領導干部,要么認為“孝”可有可無、可輕可重,父母也不怪罪,社會也不監督,組織也不考察;要么認為“孝”就是在物質上滿足父母長輩的需求,讓他們過上“人上人”的生活;要么認為“孝”與“廉”無關,做官與做人是兩回事。有少數黨的干部,忘記黨的根本宗旨,私心膨張,欲壑難填,把父母的教海、叮囑當成耳旁風,一意孤行,不擇手段,巧取豪奪,貪贓枉法,腐化墮落,最終也成了不孝之子。如果一個人缺失了“孝”這個做人的基準,沖破了這個道德的底線,就會不知廉恥,就不孝順父母,不珍惜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尤其在當下這個經濟高速增長、物質快速膨脹、外來文化迅速沖擊的社會轉型時期,就更容易受利益驅動,被金錢所迷,被美色所惑,必然走向腐敗、糜爛的深淵。很難想象,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孝順的人,怎能孝順天下父母?一個視自己老人為累贅的“官老爺”,怎能俯首為仆、鞠躬盡瘁地造福于廣大人民群眾?
如今中國正處于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過渡時期,曾經扮演過封建道德的孝親觀念,在現代家庭倫理關系的協調上所起的積極作用受到懷疑甚至遭受否定,導致不孝行為時有發生。從學校到社會,從機關到家庭,從城市到農村,都存在孝文化教育氛圍不濃的現象,這與當前的社會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一是市場經濟的沖擊,在市場經濟、公平競爭等合理訴求的掩蓋下,人受制于物的現象悄然滋生,善惡不分、見利忘義、淡漠親情,在橫流的物欲中“迷失孝道”,不孝行為頻頻曝光于媒體、網絡。孝道教育缺失。當下中國獨生子女多,許多家庭對獨生子女的教育是過分溺愛。父母的遷就久而久之造成了部分學生的情感冷淡、孤僻、偏狹,而且只知索取不知回報的價值定位和心理傾向,認為無論父母對自己多好都是理所當然的,根本想不到報答父母,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具備這種.種不孝劣行的人,一旦手中握有大權,必定極度膨脹自己的權欲,濫用權力,貪污受賄等違紀違法甚至犯罪行為就會接踵而至。
領導干部應當自覺做到行“孝”、守“廉”。要帶頭盡“孝”講道德,做到為政以德、廉潔從政。要對長輩盡孝,只有對父母、長輩盡孝,常懷感恩之心、常行報答之舉、常說貼心之話,由小及大,才能對國家盡忠,對人民盡責。要對組織行孝。對黨忠誠,對組織忠心,對領導尊重,服從安排,勤政廉政,不搞陽奉陰違,不搞徇私舞弊。大力弘揚孝文化,構建廉潔社會,要樹立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要加大宣傳力度,采取多種形式全面宣傳孝文化,在全社會營造一個崇尚孝道的良好氛圍。不論職位高低,不管富裕貧窮,人人講孝道,事事講孝德,使之成為社會的主流價值觀。要開展多種多樣的行孝活動加強道德修養。可以通過評選表彰行孝的典型來加強道德修養,讓人們在各種關于行孝的活動中,通過自身體會,去領悟、去體會孝道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加強個人的道德修養,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2024警示片《迷失的初心》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2
為進一步加強反腐倡廉教育,根據市委、市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我局組織全體干部集中觀看了廉政警示教育片《迷失的初心》。
該影片為中共永州市紀委會同永州市廣播電視臺歷時近一年,精心制作而成。它真實錄制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市、縣紀委查處的數起違紀人員以權謀私、背離宗旨、喪失信念,無視黨紀國法的典型案件。影片詳細講述了雙牌縣原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劉紅安因貪污fu敗的墮落過程,令人受益非淺,感慨良多。在當前這個時期,有些黨員干部在個人欲望和利益的的驅使下逐步淡漠了法制觀念,目無組織紀律,在權力、金錢面前喪失原則,置黨多年的培養教育于不顧,利用職務之便做出有悖于原則的事情,邁出了罪惡的步子,最終受到了法律的懲處。
《迷失的初心》再次提醒我們要“不忘初心”!“不忘初心”就是要我們不要忘記自己最初的本意,才能有始有終地去完成自己的夢想。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有“不忘初心”的意念,一絲不茍堅持的初心,去除塵世間浮躁與誘惑,回歸本初之美,向善之美。
不忘初心,我們要牢記初心。每一個共產黨人都不會忘記在黨旗下舉起右手宣誓的一刻,我們在無數次遞交入黨申請,在黨組織接納我們成為一名黨員時,做為黨的“新鮮血液”,你的“初心”是什么?在靠近共產黨的過程中,“初心”是堅定而又執著的想要成為共產黨的一員,我們挑燈夜戰,努力鉆研業務;我們樂于助人,不求回報;我們甘于吃苦,勇于拼搏。在成為一名共產黨員時,“初心”是《入黨誓詞》的諍諍誓言:“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即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不忘初心”,每個共產黨人都應牢記誓言,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毫不動搖
不忘初心,我們要忠于初心。每一個共產黨人在追求偉大共產主義的道路上,都有過迷茫、彷徨,那么如何去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去忠于我們的“初心”?要忠于初心,我們首先要立志,志就是目標,中國共產黨的目標是一定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每一個共產黨員都是實現“中國夢”一塊基石。立志更要有堅定的信仰和信心,是對心志的始終自信,是對意志的堅定不移。所以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不忘初心,就是始終銘記緣何出發的信仰;繼續前進,就是不改堅守志向的信心,所以說,每一名黨員都要忠于初心,不僅做實現“中國夢”一塊基石,更要做堅定實現“中國夢”一塊磐石。
不忘初心,我們要守住初心。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共產黨領導下發生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巨大的社會變遷自然而然的反映到中國人的精神領域,各種不良思潮開始不斷蔓延,也影響和腐蝕著共產黨人的精神世界。正如詩人紀伯倫在《先知》里說的,“我們已經走得很遠,以至于忘記了為什么出發”。不忘初心,守住初心,是每一個共產黨人所要面臨的精神考驗,對黨員干部來講甚至是人生決擇。如何面對考驗,做為共產黨人,要把好精神世界的“總開關”,做到心中有尺,心中有戒;要用先進思想武裝自己,做到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后要多讀書,讀好書,做到心中有愛,常存善念。守住初心,通過不斷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始終保持一個共產黨員的純潔性,先進性。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還很漫長,還面臨了很多考驗和挫折,但中國共產黨都將百折不撓,不遺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做為黨的一分子,我們都要牢記初心、忠于初心、守住初心,用行動踐行入黨誓言,將自己融入到偉大“中國夢”實踐中,為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而奮斗終身。
2024警示片《迷失的初心》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3
27日,市公路局紀委組織市公路應急中心全體在職職工觀看了黨風廉政警示教育片《迷失的初心》,該片是由中共永州市紀委選取近兩年來全市范圍內性質惡劣影響較大的龔新智、劉紅安、李行某等近十位頂風違紀作案,十八大以來仍不收手的典型腐敗案例。深刻地講述了只要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簡單道理,國家給予的權利只能用于服務人民群眾,而不能作為自己貪污的資本,一個人無論他地位多高,權力多大,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要是違背社會公德,違反國家法律法規,不為民只為己的蠅利小人,勢將被人民群眾拋棄,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
想當初,他們也是從基層崗位干起,兢兢業業一步一個腳印,在黨的培養下,群眾的雨露下成長起來的。也可算是歷經考驗,在各自的領域獨當一面,有所建樹的“風流人物”。有的正值當年,有的即將退休,有的退休了,為什么還會在他們身上發生這種常人難以想象,甚至連他們的父母都不可理解的貪污腐化行為呢?我通過觀看這部警示片,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違背初衷、喪失黨性、貪圖享受、唯利是圖、人生觀、價值觀嚴重扭曲,完全背離了入黨誓言。進而玷污了黨員形象,成為了人民的敵人。中國共產黨從成立時起,為了建立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無數共產黨員前赴后繼、艱苦斗爭,甚至付出了寶貴的生命。新中國成立后,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并沒有居功自傲,貪圖享受,而是時刻地把群眾冷暖記在心頭,始終按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勵精圖治,艱苦樸素,勤政清廉。“延安”五老之一的董必武同志、永州人民的公仆陶鑄同志,雖然身處高位,但他們公私分明,嚴以律己,從來沒有利用手中的權利謀取個人私利,有的只是高風亮節,為民請命,永葆黨員本色。隨著時代發展,社會的進步,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國家富裕了,人民生活得到了初步改善。一些領導干部沾沾自喜,意志薄弱,自持勞苦功高,安于享受了,愛慕虛榮了,貪圖錢財了。他們整天不是把精力放在工作上,放在為民謀福祉上,而是想方設法利用手中權力揮霍侵吞國家資產,損害群眾利益來滿足自己的私欲。但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不管腐敗分子隱藏多深,最終難逃法網,成為人民的罪人,被歷史車輪湮滅在滾滾洪流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通過開展群眾性教育實踐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堅持反對“四風”,老虎蒼蠅一起打,整風正紀,出臺了一系列反腐舉措,懲處了一大批腐敗分子。黨內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明顯得到了提升,黨員干部修身、用權、律己的政治環境大為改觀。
通過觀看《遺失的初心》,我內心受到了很大的觸動,雖然自己不是領導干部,但位卑不敢忘憂國。作為一名普通黨員,我要時刻牢記入黨誓言,謹記黨的宗旨,切實加強自身修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強化法制觀念。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踐行“四個”意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思想政治覺悟。時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牢記為民服務宗旨,構筑牢固的思想,道德和黨紀國法防線,廉潔自律勤政有為。黨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的使命,新的征程在呼喚著我,我一定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