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入黨積極分子思想匯報:不斷提高自己
敬愛的黨組織:
1月11日學院黨委副書記x老師在9302教室給數統學院黨校學員上了一堂黨課,主題為“中國共產黨的黨員”。本節課的內容主要圍繞兩個問題展開,即“中國共產黨黨員應該具備哪些條件?”和“入黨積極分子應如何端正入黨動機,爭取從思想上入黨?”。
對于第一個問題在《中國共產黨章程》第一條有明確規定了什么樣的人可以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年滿十八歲的中國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愿意參加黨的一個組織并在其中積極工作、執行黨的決議和按期交納黨費的,可以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這是起碼條件;而基本條件則包括中國共產黨員必須既是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又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其中先鋒戰士又應該具有共產主義覺悟,要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中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學習把握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認識社會發展的規律,牢固樹立共產主義必勝的信念。共產主義覺悟首先表現為理論覺悟,即要學習、理解、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承認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一種推動社會進步的科學理論,要把握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認識社會發展的規律,樹立為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制度奮斗終身的崇高理想。,在政治上表現為,堅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信中國共產黨能夠領導中國人民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地向共產主義邁進,還有思想覺悟則體現在把人發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緱l件被具體化就形成了具體條件,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要求我們正確理解黨員的義務和權利,對于中國共產黨員的八條義務和權利應該絕對遵守。
講完中國共產黨員應具備的條件,李老師接著講到對于入黨積極分子應如何端正入黨動機爭取從思想上入黨的問題。李老師說:“要端正入黨動機就要知道什么是正確的入黨動機,為什么要端正入黨動機以及如何端正入黨動機”,確立共產主義的信念,把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制度作為自己的最高理想,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提高黨的個性修養。
聽完李老師的課,學員們各個受益匪淺,深知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應該努力創造條件以實際行動爭取加入中國共產黨,要提高個人素質,勤奮工作,做遵紀守法的模范,在各項社會主義建設活動中起帶頭作用。
此致
敬禮!
申請人:第一范文網
XX年9月28日
思想匯報范文
敬愛的黨組織:
我來到報社將近一個月,這里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新鮮的,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在這里我接觸到了全新的工作流程,與之前的工作相比這個團體更富于人文氣息。我也了解到,正處于發展壯大階段,也正因為如此才使得整個團隊煥發生機,充滿朝氣。
中華民族法制時代最早可追溯到秦朝,但也只是曇花一現,后經歷xx余年的雨雪風霜直至近代,從鴉片戰爭開始,又歷經抗日斗爭、解放戰爭、文華大革命等數次動蕩。直到上世紀80年代,我國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政策伊始,國家建設才重新走上正軌,后經過不斷的摸索實踐終于找到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并于黨的xx大明確提出了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此舉意義非凡,標志著我國由此全面進入建設法制社會的嶄新階段。
就目前來說,我國的法律體系尚不完善,由于制度和國民性等諸多因素,使得我國不可能照搬西方國家的法律條文或立法規則。然而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各種立法或執法工作就顯得嚴肅而迫切,因為經濟增長實際上是社會公平的產物,法律就是一個杠桿,它的一頭是權威,另一頭則是民心。中央文件中提到,建立健全法制社會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話雖然簡單,但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是對法律的褻瀆,都是對政府公信力的質疑,況且即使做到也未必盡如人意,如有法但尚不完善,執法過程中法律條文和倫理道德的沖突等等。
在報社近一個月的時間里,出于工作需要我接觸到了大量社會上的負面新聞,可謂駭人聽聞、令人發指。有部分突發事件看過后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少數腐敗官員和不法商人為了一己私利泯滅良知、道德淪喪,這或許就是我國當前改革或者說轉型的陣痛。然而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要用辯證的觀點來分析、用發展的眼光來判斷,不能片面、靜止、孤立的來看待事物。雖然目前我國在改革中出現了種種不法問題,但敢于曝露問題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諸多不法事件訴諸于報端、大白于天下正體現了我國法律建設的成效和力度,更體現了新一代領導團體對建設法制國家的信心和決心,這也是前所未有的。
順應了當前國內的大形勢大潮流,登高而招、順風而呼,通過大量的實際案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廣大群眾宣講法律、揭露罪行;為民請命、情系百姓。它不僅是一份報紙,更是一個交流平臺,這里凝聚著報社全體成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報社的編輯部門作為報社的主體,既擔負著普及法律、批判罪惡的任務,更承載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殷切希望。我相信在楊社長的關懷下、在譚主任和李主編的領導下,必將穩步向前,為我國的法律建設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此致
敬禮!
申請人:第一范文網
XX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