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走群眾路線思想匯報范文4篇
第一范文網為大家整理的《XX年9月入黨積極分子思想匯報范文:走群眾路線》,請大家參考。
尊敬的黨組織:
當前,中央領導深入基層,率先垂范,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做出榜樣。各地領導干部也正在對照自身不足照鏡子、正衣冠、查整擺。然而,就在當前反對四風深入人心之際,一些黨員干部脫離群眾的現象依然存在,走群眾路線變成了“耍花槍”。
“下基層,并不難,走走轉轉又一天”。中央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真正目的是密切黨員干部和群眾的聯系,為百姓多干一些利民的實事、好事,轉變政府部門的作風和形象。但是,走基層在一些黨員干部眼中卻變了“味”、走了“樣”。有的干部開著公車、打好招呼,威威風風下基層,變成了“嚇基層”;有的干部帶著本子、捎著秘書,大聲嚷著下基層,到人群當中“應付應付”;有的干部到群眾當中,問困難、問問題,最后答復只是“研究研究”。真如這樣下基層,怎能聽來真話、實話,誰能真辦實事、好事?如果是這樣,基層不下也罷。
“門難進、臉難看,變著方法來刁難”。群眾路線不是指刻意走到基層中接觸群眾,而是要時時刻刻心中裝著群眾,事事處處想著群眾。北漂小伙兒六次出入公安部門辦護照,懷孕四個月孕婦跑20趟辦準生證,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辦證難的苦處恐怕只有當事群眾自己心里清楚。他們被接待的方式就是冷顏相對、三言兩語、云里霧里,今天這不合格,明天那不合格,群眾能做的就是跑斷腿,不怪群眾說官員是在刁難、折騰老百姓。如果行政機構、窗口部門有禮貌、熱情的態度,有細心、耐心的行動,那么百姓心中裝著的絕不是這樣的政府形象。
上級查、下級躲,百姓苦楚無處說。隨著十八大之后紀檢監察力度的加大和“老虎蒼蠅一起打”的決心,各級紀檢監察部門下大力氣整改政府作風。但不管是哪一級巡查或巡視,當地部門必定是下更大的力氣想盡一切辦法來“遮丑”。有的部門層層設警防止上訪,有的部門在舉報箱前裝滿“攝像頭”,有的部門則提前“做工作”,老百姓有苦不敢說,有苦無處說,這些花樣無疑讓風平浪靜的背后暗潮涌動,讓百姓和領導干部的距離越來越遠。
“花槍”可耍一時,總不及真抓實干;百姓雖然淳樸,但最終慧眼識珠。群眾路線的踐行靠的是胸中有百姓,以民為本,權、情、利皆為民;靠的是行動為百姓,為民服務,所想、所為皆利民;靠的是成果歸百姓,擲地有聲,讓群眾共享利益和成果。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無花架子,沒官架子,群眾路線才能走的更真、更實。
這篇《思想匯報范文:走群眾路線》,是第一范文網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敬愛的黨支部:
心系群眾魚得水,背離群眾樹斷根。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時代背景下,作為黨員干部要主動把握新形勢、適應新要求、研究新措施,用實際行動做群眾路線的忠實實踐者。
增強對群眾的感恩之情。中國革命能夠取得成功,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沒有人民群眾的追隨和擁護,黨不可能發展壯大并最終成為執政黨。革命年代,沂蒙紅嫂用乳汁救活了八路軍傷員,山東人民用小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用小米供養了革命,用血肉之軀架起了勝利之橋。從戰爭年代起形成的共同信念、共同目標和共同命運把黨和人民群眾緊緊聯系在了一起,我們時刻也不應忘記與群眾相互依靠、榮辱與共、密不可分的魚水關系,時刻應深壞對群眾的感恩之心、敬佩之情和尊敬之意。
增強踐行群眾路線的不竭動力。托爾斯泰曾說過:“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自覺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時刻把群眾利益記心上,是共產黨人應有的精神動力和奮斗目標。要自覺把踐行群眾路線內化于心,始終把群眾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始終保持對群眾的親切心、愛護心、服務心;要自覺把踐行群眾路線外化于行,嚴以律己,端正言行,強化實踐鍛煉,堅持重心下移,在精抓細干中練就服務群眾的真功夫、硬本事。
積極投身為民服務的廣闊舞臺。現在部分黨員干部同群眾的心遠了、態度淡漠了、服務能力下降了,奉獻少了要求多了,聯系少了挑剔多了。一個黨員如果忘記了政治信仰和力量源泉就等于失去了靈魂。要自覺以群眾為師,自覺以楊善洲、沈浩這些優秀共產黨員為榜樣,爭做時代先鋒,大力弘揚開拓創新、艱苦奮斗、勇于奉獻的時代精神,積極投身為民服務干事創業的偉大實踐中。馬克思曾說過:“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么工作的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
敬愛的黨組織:
上周日晚上8點,我第一次參加了黨支部會議。會上周書記給我們黨員和黨員發展對象提出了要求,教育我們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堅定的基礎。
會議一開始,周書記就強調了要加強黨支部博客和班級博客的建設,因為這兩個博客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平臺。我們要好好的利用這些平臺,加強文化建設,用先進的思想,先進文化帶動同學學習。
這次會議,我們主要學習的是在建黨90周年的講話。在這次講話中,他提到了中國共產黨從成立到現在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這三件大事中,他都提到了我們黨緊緊的依靠人民。這次講話中,也提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成就: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同時,也指出了我們黨面臨的四個危險和四個考驗。四個危險指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和消極腐敗的危險。四個考驗指執政的考驗、改革開放的考驗、市場經濟的考驗和外部條件的考驗。
通過對這次講話的學習,我們知道我們黨必須緊緊依靠群眾。所以,作為一名黨員發展對象,我們必須堅持走群眾路線,與群眾緊密聯系。在廣闊的校園里,廣大的學生就是人民群眾,我們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深入學生當中,團結關心同學,積極熱心幫助困難的同學,力所能及地為他們服務,堅決避免脫離群眾的危險。同時,我們也要加強思想理論知識的學習,從思想上堅定自己的信念,避免精神懈怠的危險。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能力,通過各項活動和學習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避免能力不足的危險。我們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不斷學習,把學習當作一種本,資.料/來.源,于/貴.州,學/習.網 追求,深入學習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堅決避免消極腐敗的危險。
周書記對我們黨員和黨員發展對象提出了要求。第一點課余時間多一點學習,多一點思考,多一點服務他人;第二點我們要多進行思想匯報,總結反思自己的不足。對于進新生寢室,周書記也提出了要求。黨員進新生寢室是為了在生活上幫助他們,學習上指導他們,精神上引導他們。作為一名黨員發展對象,我們必須深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做好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我們要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幫助新生,在同學當中做好模范作用。
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們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從而更好的從思想上引導其他同學,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更好地在學習上指導其他同學,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在生活中幫助其他同學。對于同學的困難,我們要盡力給予幫助,我們無法解決的,應上報組織,要求組織給予幫助。總之,我們必須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學校就是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盡力幫助他們,堅決避免脫離群眾。
匯報人:
XX年12月21日
收拾柜子時發現了一次義賣用的簽名簿,隨手一翻,幾個“雷鋒”的簽名映入眼簾,或蒼勁有力,或謙虛謹慎,思緒便如潮水涌來。
那些年我們曾走進老年公寓、參加社區人口普查、宣傳“5·12”減災防災、舉辦募捐救助活動。“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幫助他人、為社會盡責之余,我感受到最多的是充實,快樂和成就感。后來,伴隨著經歷的增多,我漸漸意識到了志愿服務某些程度上的形式化、單一化。幫殘助困、關愛農民工子女,抑或是節水宣傳、環保呼吁,對他人、對社會的貢獻或許真是九牛一毛,甚至在有些時候,志愿服務還會一定程度上被抵觸,最終效果適得其反。
那么究竟為什么我們要去不斷探索并積極鼓勵“志愿服務”這件事呢?一方面,與其說志愿服務是一種活動,倒不如說志愿服務是一種習慣。這是一種和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相符合的“善行”,融入了“德”的內涵,是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另一方面,志愿服務對大學生培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在服務的過程中,培養了感恩生活的習慣,增強了對社會的責任感,提升了綜合素質,這些收獲都遠遠超過了表象的恢弘,而這種收獲也是在任何類文體活動中我們所得不到的。
再回首,不難發現,志愿服務也講求“以人為本”。從側重“幫殘助困”“關愛孤寡老人”到致力于“社區群眾”“服務身邊同學”,我們的志愿服務從一開始走出去,慢慢地又走了回來。我們愈發地關注身邊人的需求,越來越關心同學的成長,越來越注重人文情懷的傳播。“一件小事身邊人”的志愿服務精神得到回歸。再看雷鋒精神在社會層面上的發展。五十年代,社會推舉雷鋒,把“雷鋒”提煉成一種“精神”,擺在很高的位置,號召社會各界積極向雷鋒學習,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社會更傾向于把雷鋒放低,放平,放到人民群眾中,讓雷鋒普通化。
同時引導大家認識到雷鋒就在身邊,自己就是雷鋒,進而幫助人們樹立雷鋒的奉獻精神和服務意識,讓志愿和公益常態化、大眾化。時代的選擇不也是一種人文的回歸嗎?
我曾記得這樣一件小事。路邊垃圾桶被煙頭意外引燃,清潔工人手忙腳亂用泥土壓火。風大、工具少,看著滅不掉的火,路人們幫不上忙,大家都很著急。說時遲那時快,前面公交車緊急剎車,一位女司機抱著滅火器沖過來,干凈利落的滅掉火,一言不發的迅速回車、啟程。這只是萬千小事中的一件,卻深深觸動我。“最美教師”“感動中國人物”的故事耳熟能詳,可他們終究留我們好遠,而身邊的雷鋒們,卻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我們擦肩而過,或許不知道他們的名、職業,卻能感受到那份熾熱的心。
讓雷鋒精神走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不就是雷鋒精神的詮釋么?那句話這樣講,“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如今我把它反過來,“滿天星雖散,一團火獨紅”,只要我們常懷感恩之心,幫助身邊人,助力身邊事,中華大地上必將燃燒熊熊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