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入黨思想匯報范文:人生價值觀
敬愛的黨組織:
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人生觀。世界觀影響并支配人生觀,每一種人生觀都有其世界觀基礎。人生是人的生命歷程,是人在一定客觀條件基礎上能動的生活過程。在人的生命歷程中,人們總是自覺程度不同地對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或人生意義)形成總的看法,并以此指導自己的人生活動。所謂人生觀就是人們關于人生目的、價值、道路以及生活態度等的根本看法和信念。它回答人是什么,人為什么而活著,人應該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等問題,是一定的世界觀在人生問題上的表現。
人生目的是指人究竟為什么而活著。對于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有人為吃喝玩樂,有人為名利權色,有人求平淡,有人求遁世,革命者則是為了革命事業和人類的解放事業。不同的人生目的決定了人生觀的進步與落后、崇高與卑微。人生態度是指怎樣做人的問題,即為實現人生目的面對人生所采取的態度和行為。每個人在其生命歷程中都會遇到生與死、苦與樂、榮與辱、得與失、美與丑、公與私、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集體利益的矛盾和斗爭,都會做出不同的回答和抉擇,表現出不同的人生態度。另一方面,對現實生活是樂觀向上還是悲觀消沉,是自強不息還是自甘平庸,是堅定沉著還是動搖徘徊,也是人生態度的不同表現。
人生價值就是人怎樣生活才有價值,才有意義,即對人生目的和社會行動的意義、作用、影響所做出的評價。特別是對以上所說的生與死、苦與樂等人生重大問題的態度與抉擇的評價,最能反映出人生價值觀的不同和差異。人生目的是人生觀的核心,決定著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同時后兩者對前者也有一定的影響。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是在批判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人生觀的基礎上,吸取了人類歷史上進步的人生觀的精華而創立的。馬克思早在中學時代的作文中就表達了“為大家而獻身”的人生愿望,后來在回答女兒提問時,表白其人生目的就是解放全人類。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首次提出了“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主張。列寧則要求把“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和“我為人人”的準則滲透到群眾的意識、習慣和生活常規中去。毛澤東更把無產階級的人生觀精辟地概括為“為人民服務”,并提出在共產黨人看來,做“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就是自己生命的價值所在,“為人民服務”,就是自己“一切言行的最高準則”的共產黨員所應具有的人生觀。
“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必然要求和集中表現,是無產階級本質和歷史使命的客觀要求,它體現了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要求,因而是最科學、最崇高的人生觀。因為共產黨人立志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所以共產黨人的人生觀也稱為共產主義人生觀。共產黨員作為無產階級先鋒隊的成員,必須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人生目的,心里時刻想著人民,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熱愛人民、關心人民、服務于人民;必須把人民的利益作為判斷是非和人生意義的標準和原則,作為衡量自己人生價值的尺度,一切言論行動都要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能從個人或小團體的利益出發,個人利益要服從人民利益,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必要時要放棄甚至犧牲個人利益;必須保持樂觀向上、積極進取、朝氣蓬勃、奮斗不止、堅定頑強、寧折不撓的人生態度。要有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精神和信念;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要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埋頭苦干,從大處著眼,從小事做起。總之,共產黨員只有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主義人生觀,排除利已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悲觀主義等各種錯誤的人生觀,才能為共產主義的事業奮斗終身。
匯報人:第一范文網
XX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