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思想匯報4篇
敬愛的黨組織:
十年前的9月11日,一架被劫持的飛機撞上了紐約世貿大樓,一天之內有四架民航飛機被劫持并發生連續撞擊事件,世貿中心的摩天大樓化為一片廢墟。911事件震驚了世界,霎時整個紐約陷入了悲慟之中,連一向瀟灑自信的美國總統小布什也哽咽了……
事件發生時我們還是個孩子,我們不能清楚地知道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也許我們朦朧地知曉在大洋彼岸的一個國度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但是當時的我們對“恐怖主義”“本拉登”卻是一無所之。當時的我們只是個小學生,我們背著書包,開心地走在上學的路上。講臺上老師告訴我們這個悲痛的消息,那時的我們也許更關心那個大樓為什么叫五角大樓。而今天的我們已經真切地明白了“911”的真正含義,也明白了如何化解傷痛——用和平跟恐怖說再見!
十年前,4架飛機,2996條生命,90000個后續治療者,400000名塵埃受害者。十年間,美國的反恐戰爭行動奪去了世界上22.5萬人的生命,致36.5萬人受傷,使780萬人成為難民,耗資13000億美元。面對這些清晰的數,我們知道美國在做一件可怕的事情。戰爭不能跟恐怖主義說再見,它只能讓死難人數增加,使更多家庭支離破碎,老無所養,幼無所依,妻子只能在夢中見到丈夫……這時人們才意識到只有和平才能跟恐怖說再見。飽受戰爭之苦的伊拉克人民渴望和平,希望國家走出戰爭陰霾,復蘇繁榮。美國更要珍愛和平,遠離戰爭。因為911事件后美國成為世界反恐大國,如果超級大國能夠試著用和平跟恐怖說再見,相信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相比之下,我們是幸福的。我們的祖國平安健康,人民安居樂業。當然我們國家也曾遭受外敵侵略,我們不曾忘記歷史,忘記傷痛,看著這些逐漸淡去的傷疤我們愈發覺得和平的珍貴。當然我們也知道落后就要挨打,想要和平度日,就得不斷增強國力,鞏固我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我們是祖國的新鮮血液,我們應當迎日而立,奮發向上。我們要珍惜父輩們用生命換取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生活。我們肩負民族使命,使祖國強大,不再受人欺侮。
這個世界生命依舊因為恐怖而脆弱,而和平是我們共同的心愿。讓我們把握好“和平與發展”這一歷史契機,在中國領導下,用當代大學生的風貌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貢獻!
匯報人:第一范文
xx年9月15日
敬愛的黨組織:
《復興之路》生動地再現了多年來中國在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的道路上前赴后繼地奮斗與追求,清晰地勾畫了中華民族遭受屈辱、奮起抗爭到走向復興的歷史。讓我們一起重溫那逝卻的夢,用歷史感悟未來,用心銘記輝煌。
世紀跨越。“中國的確變了,變得自信和從容了,中國又沒有變,細心的人們發現經濟市場洗禮后,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的國有企業,不僅在國內市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而且已經越來越多地在國際競爭中嶄露頭角。”聽罷那鏗鏘有力的解說陳詞,心難免如那世界經濟浪潮般起伏跌宕,只因我們可愛的祖國已經走向強大。
風云變幻的20世紀過去了,中國告別了曾經的苦難,在中國正確領導下,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知道下,經過中華兒女不斷地求索與奮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和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中國開始以全新的姿態屹立世界東方,不斷改寫著世界的歷史,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讓復興之夢折射處了七彩的光芒。
新世紀的晨光中,歷史的塵埃落定,百年的求索伴隨著復興之夢一起涌入了21世紀——這個新的節點。繼往開來。新的世紀已經開啟,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時代考驗著21世紀的主人。中國秉承了改革開放,繼往開來的理念,炎黃子孫帶著這個民族的夢想,不斷地朝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前進。
“潮平岸闊,風正帆懸”是他人對中國的刮目相看,是別人對中國的發展給予的肯定。“抗洪”、“抗非典”、“抗冰”、“抗震”的偉大勝利,“神五”、“神六”、“神七”的升空,XX年奧運的成功舉辦無不兌現了黨和國家對人民的承諾,無不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特色的魅力。不僅如此,中國的經濟還在這起起伏伏中迅猛地發展,人民在重重困難中用智慧面對時代的課題,用科學的發展觀指引中國的前進,不斷改革創新,繼往開來,讓中國人民開始在盛世中享受陽光、幸福的生活。時間不斷地證明了中華的驕傲,顯示著中國未來的力量。
如今,億萬人民朝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進,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歷了歲月的磨礪和風雨的洗禮,歷史告訴我們:偉大復興必將實現!成功屬于中國!光榮屬于中華民族!
尊敬的黨組織:
xx大報告在闡釋我國外交政策時指出,中國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在xx大報告中有關外交的論述,揭示了新時期中國外交和對外關系方面的基本方略。
走和平發展、獨立自主的道路始終是我國外交奉行的準則,是我國在處理對外關系上的必然選擇。而推動構建和諧世界,與世界各國實現合作共贏則是我國外交致力于發展的目標,這二者之間有著內在的、密不可分的聯系。這兩方面是未來指導外交工作的重要標尺,同時是中國對處理國際關系作出的重要貢獻。
同時,xx大報告將外交理念與國家總體戰略發展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把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的宏偉目標,與中國自身實現“和平發展”的長遠戰略結合在一起,這將成為很長時間內指導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針。
除了宏觀戰略和總體原則,報告從經濟、文化、安全、環保等多個角度闡述的我國外交的基本立場,也引起國內外專家們的關注。報告中提出“經濟上相互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方向發展”,將互惠雙贏地開展雙邊經濟合作的定位,拓寬到所有國家的范疇,不僅從經濟角度詮釋了中國的對外交往的原則,也是中國倡導建設和諧世界的具體體現。
過去十幾年,國際上發展是不平衡的。提出支持國際社會幫助發展中國家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改善民生,縮小南北差距,表明我國在國內、國際都尋求均衡的發展,希望世界各國都能從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受益,同時強調中國不做以鄰為壑的事情,尋求的是互利共贏的戰略。
而報告提出的“文化上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表明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對外交往的一個重要載體。提倡相互借鑒和文明的多樣性,是一個和平發展的大國在國際社會發展進程中應當作出的貢獻,也是構建和諧世界不可缺失的重要內容。
關于安全合作,報告中提出要“相互信任、加強合作,堅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戰爭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單方面強調某一方安全的時代已經結束,單方面通過武力或軍事解決安全問題的觀念也已顯陳腐,現在需要通過協力、互信以及外交上的配合在非傳統安全領域建立更好的合作,這樣使得非傳統安全領域和傳統安全領域都能通過合作求和平、謀發展。
本次報告首次提出中國在環境外交問題上的主張,是外交部分的一大“亮點”。許多問題,包括能源過度消耗、溫室氣體排放等,并非一國能解決,也并非一國所面對,只能通過國際合作來解決。中國作為國際社會的一員,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在合作中和有關國家共同承擔責任、共同分享合作成果,這也是為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建設和諧世界所作出的努力。在世界范圍內推動人、社會同自然的協調與和諧發展,拓展了我國外交的外延,超越了過去外交理念中簡單的國與國關系、人與人關系的范疇,更多的關注人、自然與社會和諧發展的問題。
我們有理由相信,“和平發展”“和諧世界”“互利共贏”理念的提出,表明了我國正在為逐漸樹立富有建設性、負責任大國形象做出努力,我國正在以一種更加開放自信、理性務實的外交姿態出現在國際舞臺上,同時對周邊乃至世界的影響力也隨著綜合國力的提高與日俱增。xx大報告中有關中國外交的論述延續了我國一貫堅持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作為這一政策向更高層次的發展,和平、和諧、共贏三大理念的提出再一次向世界宣示了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
以上是我對黨的xx大提出的“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一點認識,如有不當之處,請黨組織批評指正。
匯報人:
尊敬的黨組織:
xx大報告在闡釋我國外交政策時指出,中國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在xx大報告中有關外交的論述,揭示了新時期中國外交和對外關系方面的基本方略。
走和平發展、獨立自主的道路始終是我國外交奉行的準則,是我國在處理對外關系上的必然選擇。而推動構建和諧世界,與世界各國實現合作共贏則是我國外交致力于發展的目標,這二者之間有著內在的、密不可分的聯系。這兩方面是未來指導外交工作的重要標尺,同時是中國對處理國際關系作出的重要貢獻。
同時,xx大報告將外交理念與國家總體戰略發展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把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的宏偉目標,與中國自身實現“和平發展”的長遠戰略結合在一起,這將成為很長時間內指導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針。
除了宏觀戰略和總體原則,報告從經濟、文化、安全、環保等多個角度闡述的我國外交的基本立場,也引起國內外專家們的關注。報告中提出“經濟上相互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方向發展”,將互惠雙贏地開展雙邊經濟合作的定位,拓寬到所有國家的范疇,不僅從經濟角度詮釋了中國的對外交往的原則,也是中國倡導建設和諧世界的具體體現。
過去十幾年,國際上發展是不平衡的。提出支持國際社會幫助發展中國家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改善民生,縮小南北差距,表明我國在國內、國際都尋求均衡的發展,希望世界各國都能從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受益,同時強調中國不做以鄰為壑的事情,尋求的是互利共贏的戰略。
而報告提出的“文化上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表明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對外交往的一個重要載體。提倡相互借鑒和文明的多樣性,是一個和平發展的大國在國際社會發展進程中應當作出的貢獻,也是構建和諧世界不可缺失的重要內容。
關于安全合作,報告中提出要“相互信任、加強合作,堅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戰爭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單方面強調某一方安全的時代已經結束,單方面通過武力或軍事解決安全問題的觀念也已顯陳腐,現在需要通過協力、互信以及外交上的配合在非傳統安全領域建立更好的合作,這樣使得非傳統安全領域和傳統安全領域都能通過合作求和平、謀發展。
本次報告首次提出中國在環境外交問題上的主張,是外交部分的一大“亮點”。許多問題,包括能源過度消耗、溫室氣體排放等,并非一國能解決,也并非一國所面對,只能通過國際合作來解決。中國作為國際社會的一員,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在合作中和有關國家共同承擔責任、共同分享合作成果,這也是為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建設和諧世界所作出的努力。在世界范圍內推動人、社會同自然的協調與和諧發展,拓展了我國外交的外延,超越了過去外交理念中簡單的國與國關系、人與人關系的范疇,的關注人、自然與社會和諧發展的問題。
我們有理由相信,“和平發展”“和諧世界”“互利共贏”理念的提出,表明了我國正在為逐漸樹立富有建設性、負責任大國形象做出努力,我國正在以一種更加開放自信、理性務實的外交姿態出現在國際舞臺上,同時對周邊乃至世界的影響力也隨著綜合國力的提高與日俱增。xx大報告中有關中國外交的論述延續了我國一貫堅持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作為這一政策向更高層次的發展,和平、和諧、共贏三大理念的提出再一次向世界宣示了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
以上是我對黨的xx大提出的“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一點認識,如有不當之處,請黨組織批評指正。
匯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