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述職報告(通用3篇)
2023年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述職報告 篇1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今年以來,我鎮緊緊圍繞__發【20__】1號“關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圍繞“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大任務,努力推動我鎮鄉村振興工作。
一、強化領導,成立組織,建立統一協調辦事機構。鎮成立由鎮黨委書記、鎮長任組長的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確定一名班子成員具體分管,鎮農業、農經、水利、農機、財政等部門抽調工作人員聯合辦公。
二、著眼產業興旺,努力建設經濟強鎮工作。今年以來,全鎮新成立農村經營主體11家;
農業招商引資項目2家,引進資金1.5億元,流轉土地20__畝以上,其中流轉800畝建立冬桃種植基地;
產業扶貧持續發力,產業帶動1105戶幫助貧困戶增加收入271萬元;
農技部門積極宣傳農技知識,提升農民秋種積極性。
三、強化人才振興戰略,培育新型農民。加強新型農民、返鄉農民的職業培訓,努力培養照就一批致富帶頭人和高技能人才。今年返鄉創業農民39人,到9月底全鎮參加各類技能培訓達63人次。
四、實施環境治理,營造生態環境。制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今年以來已經完成改廁任務
900戶;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思想,積極推進河長制工作,建立一河一冊檔案,鎮村河長巡河制度常態化,汲取河長制工作經驗,建立林長制一林一冊檔案;
與扶貧廣場、文化活動中心高度融合,打照精品公莊中心村。
五、著眼鄉風文明,振興農村文化。近年來,隨著堰東村、周崗村、公莊村等省級文化廣場的建成,健康的文化娛樂生活在我鎮蓬勃興起,共有腰鼓隊、鑼鼓隊4支,龍獅隊1支,廣場健身舞隊10余支,群眾業余生活極為豐富,籃球隊、乒乓球隊相繼組成,鑼鼓隊、籃球隊還參加縣級組織的活動,都取得了很好的名次。移風易俗落到實處,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
六、著眼基層組織建設,打照一批“三農”隊伍。抓住今年村兩委換屆機遇,選優配強村支部書記,建好支部班子,積極輸送年輕干部到市、縣參加學習培訓,充分發揮各村支部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主導、引導和指導作用,通過支部班子的以身作則、帶頭示范,營造你追我趕、不甘落后的生動局面;
結合鄉風文明建設,制定村規民約;
發揮基層組織堡壘作用,不斷壯大村級經濟,繼去年我鎮消滅村級集體經濟空白村后,今年各村積極穩步發展,9月底全鎮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75萬元;
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8個村已經完成清產核資工作,建立臺賬,搭建集體資產管理平臺,適時開展股權設置、成員身份界定工作。
__鎮人民政府
20__年10月20日
2023年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述職報告 篇2
近年來,地稅局認真貫徹落實省局黨組的部署要求,把教育培訓作為提高干部隊伍素質的基礎工作來抓,以提高針對性、實效性、側重性為重點,堅持高起點規劃、大幅度投入、全范圍覆蓋、高標準要求,在全系統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教育培訓工作,有效提高了干部隊伍素質,對全系統各項工作推進起到了用心促進作用。
一、把握三個要求,制定三年規劃
一是正確認識和把握改善干部隊伍內部結構所提出的要求。地稅干部隊伍結構大體上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1994年國地稅分設劃轉人員,這部分人員具有十分豐富的稅收征管實踐經驗和基層工作經驗,但年齡偏大,學歷偏低,知識結構相比較較陳舊,能夠適應信息管稅要求的人才比較少;第二部分是歷年以來透過考試進入地稅部門的大學生,這部分人員雖然年富力強,具有較高的學歷和理論知識,但相對缺乏稅收征管實踐經驗和基層工作經驗;第三部分是部隊轉業干部,這部分人員的特點是組織紀律性比較強,但理論知識和稅收實踐經驗嚴重不足。上述隊伍結構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嚴重制約了地稅工作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二是正確認識和把握適應稅收工作客觀環境變化所提出的要求。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稅收工作的客觀環境已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快速膨脹的管理客體與相對發展相對滯后的管理主體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納稅人數量和規模不斷增加,經濟活動日趨頻繁復雜,偷稅漏稅的手段越來越隱蔽,稅收工作客觀環境的改變對稅務干部素質潛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務必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明辨是非潛力,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具備較為豐富的知識儲備和較高的業務潛力,能夠適應信息管稅的需要。同時,還務必具備良好的廉潔意識和個人品格,能抵御各種誘惑和侵蝕。
三是正確認識和把握更新稅收知識體系所提出的要求。近年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和實踐日趨成熟完善相適應,我國的稅收理論體系、會計理論體系、財稅法律法規體系正處于一個高速發展改革的過程當中,新理論、新法規、新政策層出不窮,日新月異,與此同時,稅收管理也正在向“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信息化”發展,要求地稅干部務必不斷加強學習,更新知識結構。
根據上述要求,xx市地稅局按照省局統一部署,制定了《xx市地方稅務局20xx-20xx年三年教育培訓規劃》,要透過三年的努力,使全市地稅系統教育培訓基礎建設進一步完善,培訓資源得到合理整合和有效利用;科學、規范的教育培訓組織管理體系基本構成;運行機制更加科學、規范、高效;教育培訓針對性、有效性進一步增強,培訓質效不斷提升;廣大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文化素養和稅收業務素質明顯提高,履行崗位職責的潛力普遍增強;干部隊伍的學歷結構、專業知識結構更加優化;服務經濟、服務社會、服務納稅人的潛力水平明顯提高。
二、堅持四個原則,解決四個問題
一是堅持立足實際的原則,解決教育資源欠缺的問題。在培訓場地方面,對會議室進行了改造,安裝網線,既能夠做會議室,又能夠做聯網的微機室;在魯東大學、市委黨校、xx職業學院設立了固定的教育培訓基地;在師資方面,采取外請和內部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對外聘請xx大學、魯東大學、xx職業學院教師為兼職教師,主要負責定期授課和共同研究地稅教育培訓綱要計劃。對內由每個領域的業務骨干擔任兼職教師,今年有2人參加總局兼職教師培訓,1人在省局組織的兼職教師選拔考試中獲得第一名,市局依托魯東大學,利用“微格教學”等先進手段組織開展了兼職教師培訓,共培訓出7個崗位22名兼職教師;在培訓形式方面,靈活運用視頻培訓、專家講座、脫產培訓、外出集中培訓、崗位比武、基層實踐、應用軟件技能培訓等形式,我局還在全省地稅系統率先開設了網上學院,極大拓寬了干部學習的渠道。
二是堅持分類施教的原則,解決教育培訓針對性不強的問題。為了保證教育培訓取得實效,我局全面推廣鏈式學習法,每次培訓活動開展之前都廣泛進行調研,深入查找需要解決的問題,找準培訓的重點和方向,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開展教育培訓。并注重分類施教、因人施教,大大提高了培訓的實際效果。今年截至目前,共組織基層領導干部高層次綜合素質培訓班9期,參訓人員255人次;組織骨干人才培訓6期,參訓人員227人次;組織新任科級領導干部任職培訓2期,參訓人員121人次;組織基層稅務干部更新知識培訓班23期,業務技能提高班15期,軟件平臺培訓班18期,參訓人員3978人次,基本上人均輪訓兩遍。
三是堅持考核、考試、獎懲相結合的原則,解決教育培訓效果不明顯的問題。為克服任務觀念和形式主義思想,我們制定了《地稅局教育培訓考評辦法》和《xx市地稅系統分類培訓實施辦法》、《地稅系統網絡教育學院管理辦法》、《xx市地方稅務局干部教育培訓經費補助辦法》等一套完整的考核獎懲制度。同時還把業務考試成績和學歷水平、職稱水平等作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據等。每次培訓結束后,都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培訓的組織安排、師資水平、課程資料等進行效果評估和滿意度調查,以更好地改善提高教育培訓效果。
四是堅持素質持續提高的原則,解決教育培訓中存在的短期效應問題。在制定教育培訓計劃過程中,把干部素質的全面持續提高作為最終目標,不僅僅注重業務素質培訓,更加注重思想境界的提高和人格品質的培養,注重培養干部職工的創新潛力和學習潛力,注重引導干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陽光心態。我們每年都組織市局領導班子成員、縣市區局一把手以及市局各科室負責人到清華、北大等國內一流院校進行以開拓視野,提高領導潛力和決策潛力為主要資料的高端培訓,定期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對全體干部職工進行素質建設、廉政建設、學習型組織建設、健康心理、創新思維、陽光心態講座方面的講座;開展拓展訓練、“四德”教育、比較啟示教育等等,引導稅務干部培養健康完善的人格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掌握科學的工作、學習方法。
三、優化隊伍結構,提高工作潛力
目前,我市地稅系統“終身學習”、“全員學習”等理念深入人心,學習已逐漸成為干部職工的一種自覺需求,成為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開展一切地稅工作務必以教育培訓為先導和保障已經成為全體干部職工的共識,系統上下重視人才、重視業務技能的風氣空前高漲。截止目前,全局有145人獲得“三師”資格證書,占全局在崗人數的7%,提前到達省局有關要求;大專以上學歷占92%,其中研究生學歷人員比五年前增長117%;有會計、經濟等初級以上職稱的647人,占35%。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和潛力的提升,也為稅收工作的順利開展帶給了有力保障。時期全市地稅收入年均增幅達20.8%;市局連續5年被省地稅局評為目標管理考核優秀單位,連續5年獲得市委市政府優秀單位和突出貢獻獎;先后有近百項經驗做法在全國、全省、全市交流或推廣;全系統所有縣市區局均跨入省級禮貌單位行列,市局機關先后被評為全國精神禮貌建設先進單位、全國禮貌單位,在每年各級組織的行風、政風評議中,地稅部門均名列前茅。
2023年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述職報告 篇3
尊敬的領導:
20xx年度,縣審計局在縣委、縣政府和市審計局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在縣經濟責任審計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的支持和配合下,本著“積極穩妥、量力而行,提高質量、防范風險”的原則,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積極拓展審計覆蓋領域,較好地完成了各項責任審計工作。
一、工作完成情況。
根據縣委組織部的委托和20xx年初我們制定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計劃,我局共開展了17個單位的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其中有2個是20xx年度項目)。審計項目中,領導干部離任審計6個,任中審計11個;被審計單位中,縣直機關8個,鄉鎮政府3個,事業單位2個,村級4個;被審計人中,正科級11人,副科級2人,村級4人。此外全年共計辦理了31個單位負責人的交接工作。全年審計共查出有問題資金20301.90萬元,其中:違規資金878.92萬元,管理不規范資金19422.98萬元。審計針對被審計單位財政財務收支及資產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提出了整改意見和建議,對被審計人的經濟責任履行情況作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評價,在強化對領導干部權力運用的制約和監督,推進依法治縣、依法行政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
(一)專項資金管理、使用不當。
一是事業經費擠占專項資金。縣經濟開發區20xx年至20xx年,兩年經費結余共透支625.22萬元,從帳面上反映經費支出擠占專項資金;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20xx年-20xx年間累計擠占事業支出占用專項資金93.75萬元。二是超范圍列支專項資金。縣環保局20xx年至20xx年超范圍列支環保資金共26.50萬元。 三是對專項資金未進行專賬專戶核算。縣房管局管理的維修資金收費標準不統一,17.8%房改款與房屋維修資金專戶存款混淆,劃分不清,資金利用效率低,20xx年-20xx年6月房屋維修專項資金支取率為零。劉集鄉政府將建委轉入農房改造資金150.00萬元、孤山村補償款款7.00萬元、三礦工程款87.56萬元、淮北大堤加固款10.00萬元、水利局泵站改造款10.78萬元,累計額265.34元記入“暫存款”科目,造成單位專項資金與往來款項混淆,資金性質不明,結余不清;縣經濟開發區沒有明確的預算管理體制,對專項資金的界定不清,造成專項資金結余過大,該區20xx年底專項資金結余1645.62萬元,20xx年專項資金結余1632.4萬元,20xx年專項資金結余1810.43萬元;該區20xx年對撥入的專項經費沒有在“專項收入”中進行核算,而是放在“撥入經費”中與正常經費混在一起核算,專款支出也沒有在“專項支出”科目核算。
(二)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仍需改進。
1、固定資產未及時入賬。“縣看守所”的遷建工程已在20xx年8月7日經過縣審計部門進行“工程造價決算審計”審結,定價款151.23萬元,縣公安局一直到20xx年9月尚未作資產轉增賬務處理;“無房所”的建設工程大部分均已完工并已開展工程造價審計,但均未作轉增資產賬務處理。xx鎮政府辦公大樓加固工程于20xx年底完工并全部投入使用,工程支出124.06萬元,直至20xx年9月份該鎮尚未作定資產入賬;該鎮所屬企業—原城北建筑公司辦公樓,多年來一直未記入單位固定資產賬。經濟開發區20xx年付大山鎮敬老院工程款82.16萬元、衛生間改造工程20.11萬元,項目竣工驗收后未及時記入“固定資產”。
2、個別單位未經主管部門審批購置辦公設備且未記入“固定資產”。如:經濟開發區20xx年購置辦公桌椅、檔案柜等3.2萬元、調頻廣播等2.04萬元,20xx年購買辦公桌椅1.59萬元,20xx年購買五菱牌客車一輛5.1萬元等。
3、債權債務數額巨大且長期未清理。縣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辦公室20xx年9月底“暫付款”余額為54.50萬元,“暫存款”為27.24萬元,劉集鄉政府“暫付款”年末余額667.45萬元,其中:個人借款307.07萬元,單位借款360.38萬元;“暫存款”年末余額1526.55萬元。xx鎮政府20xx年底經費賬戶“暫付款”余額467.70萬元,多為個人借款,該鎮村級賬戶“暫付款”余額494.19萬元。經濟開發區20xx年底“暫付款”為1104.45萬元,“暫存款”483.9萬元,其中“暫付款”三年以上比例數額較大。
(三)個別單位存在不按規定申報繳納稅款的現象。
縣政府后勤服務中心20xx-20xx年度房屋租金收入118.84萬元,應交納房產稅14.26萬元、營業稅及附加6.54萬元而未交;縣路橋管理處房屋租金收入52.30萬元,應交納房產稅6.28萬元、營業稅及附加元2.88萬元而未交;政府辦勞動服務公司房屋租金收入31.34萬元,應交納房產稅3.76萬元、營業稅及附加元1.72萬而未交。
述職人:
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