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合辦述職報告范文
尊敬的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
20xx年,我辦(局)圍繞市委市政府“走在前列、共建金華”新要求,牢牢把握招商引資和浙商回歸“一號工程”工作主線,全面深化國內經濟合作交流,以五大千億產業為重點,精準發力補短板,務求實效抓落實,力促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市經合和招商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招商引資和浙(婺)商回歸實現全年紅
20xx年,全年浙(婺)商產業項目到位資金331.59億元,完成245億元考核目標的135.34%,增長27.1%;資本項目到位資金124.8億元,完成40億元考核目標的312%,增長71.4%。實際利用外資3.5174億美元,完成3.3億美元考核目標的106.59%;實際引進內資415.52億,完成400億元考核目標的103.88%;央企合作到位資金15.57億元,完成13.76億元考核目標的113.15%。當年新引進了總投資15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2個,招商工作各項指標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實現了招商引資和浙商回歸“全年紅”。主要工作亮點:
(一)堅持“一號工程”,彈好精準招引“前奏曲”。一是早謀劃,全面貫徹省有關工作會議精神。年初,由市政府與各縣(市、區)政府主要領導簽訂了招商引資和浙(婺)商回歸目標責任書,通過層層傳導壓力,切實把工作責任落到招商主體平臺。認真貫徹落實年初召開的全省浙商回歸工作推進會會議精神,制定下發《20xx年金華市浙(婺)商回歸工作實施方案》,細化目標任務,形成工作合力,并提出了5大舉措15條具體工作要求;全面貫徹5月25日省主要領導參加的全省浙商回歸工作現場推進會會議精神,形成五大貫徹落實意見,上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進一步落實責任,在實現“開門紅”的同時確保實現浙(婺)商回歸“季季紅”、“全年紅”。二是快行動,全面落實主要領導目標責任。堅持浙(婺)商回歸“一把手工程”,建立落實主要領導領銜責任制,在市級層面,趙光君書記、暨軍民市長高度重視,多次對浙(婺)商回歸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暨軍民市長親自掛帥聯系上海金華商會,聯系浙(婺)商回歸重點企業華科汽車,服務推進騰訊眾創空間等3個重大項目,全面落實1+2+3省級目標責任。在縣級層面,建立了主要領導“1+2+X”目標責任制,共聯系省外商會12家、浙(婺)商回歸重點企業11家、重大項目40個。實現高層推動,引領全市上下融入到浙(婺)商回歸工作。暨軍民市長聯系服務的3個重大項目均在上半年就實現落地、開工,目前已投產運營。全市各級領導聯系服務的40個重大項目已落地開工32個。三是壓任務,全面科學分解下達考核指標。根據省下達的目標任務,及時制定并下發了《20xx年各地支持浙(婺)商創業創新促進趕超發展工作目標任務和目標責任》,加壓分解考核目標與工作目標。明確在總量上,產業項目考核目標245億元(省考核目標235億),工作目標257億元,資本項目考核目標40億元,工作目標45億元;在質量上,要求新引進總投資15億元以上重大項目6個以上。9月份,全市開展了“百日攻堅、百日招商、百日服務”“三百”競賽活動,在回歸總量和質量要求上再次自我加壓,明確百日攻堅期內要完成產業項目到位資金90億元,確保完成全年到位資金300億元,新引進總投資15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2個。
(二)實施“一號行動”,彈好精準招引“交響曲”。一是領導掛帥上門齊招商。針對大企業、大項目招引短板,圍繞重點區域,搭建產業平臺,主動出擊,精準對接,突出招大引強選優。市領導親自帶隊赴北上廣深等重點地點開展精準招商,重點圍繞500強企業、央省企、上市公司等行業龍頭企業,圍繞大院大所開展招商引智。新簽約了騰訊、零跑科技新能源、大族激光、吉孚動力、科興醫療、君華雙語學校等一批重大項目,中科院成都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清華大學國家服務外包人力資源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項目,對接洽談了中科院蘇州醫工所、西安光機所、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等大院大所。各縣(市、區)領導也主動出擊,積極盯引、洽談項目,開展了“千招萬引”行動,新引進了總投資15億元以上的吉利新能源汽車、華燦光電、瑞豐光電、木林森照明、德昱汽車零部件、自立環保科技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森山健康小鎮、花田小鎮、溫泉小鎮等一批特色小鎮項目。二是集中簽約開工掀熱潮。20xx年,全市開展了一系列集中簽約活動和重大項目開工儀式。在浙洽會上集中簽約項目49個,總投資316億元;在金華市區“百日招商”重大項目簽約活動上簽約項目23個,總投資154億;金華開發區舉辦了20xx年項目集中簽約活動,簽約27個項目,總投資70億元;義烏舉辦世界義商大會簽約5個重大項目,總投資達123億元;蘭溪舉行20xx年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簽約30個項目,總投資127億元;浦江在水晶博覽會上集中簽約20個項目,總投資69億元。全市開展了三次擴大有效投資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共有150多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金義都市新區舉行了傳化物流、捷孚傳動、網倉科技等5個項目集中開工儀式,總投資38.2億元,投資強度達到每畝623萬元;磐安縣舉行重大浙(婺)商回歸項目開工奠基儀式等。三是定點定向招引求實效。緊盯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等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長江經濟帶4個重點招商區域,利用市政府駐外機構、回歸引進辦、在外商會平臺,在外浙(婺)商與知名人士信息庫、盯引項目庫、推介項目庫“三庫”找準人脈,組織各類形式的投資環境說明會、對接會、懇談會,走出去主動開展以商引商、親情招商、上門敲門招商,助推全市招商專項行動。加強與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海內外浙(婺)商及商會、聯誼會、同鄉會的聯系溝通,強化武漢、西安、成都等高?蒲性核鄣闹形鞑砍鞘械鸟v點招商,實現蹲點招商、活動招商常態化。以五大千億產業和“2+3+5”先進制造業項目為主導,實施產業鏈招引,精準發力,務實招引,并與樓宇經濟、基金運作、“雙龍計劃”等相結合,狠抓重點,定向出招,突出招引“大好高”項目。四是項目精準推介出實招。全市收集篩選了146個重大招商項目,推出開展精準推介、精準招商。參加了浙洽會、省京浙產業合作對接會、北京智慧城市博覽會等重大活動,開展了金華市投資環境推介會。開展了天下浙商家鄉行系列活動,先后邀請上海浙江商會女企業家聯誼會40余位會長和40余位來自海內外的浙(婺)商代表來金華投資考察、洽談對接,達成合作意向15個。深化與復星集團郭廣昌、量子通訊潘建偉、加拿大首席科學家陳忠偉等重點婺商企業的戰略合作,加緊對接步伐。如東陽市組建了工業、木雕紅木、文化旅游、建筑業等4個復星集團專項對接小組,謀劃項目合作。截至目前,復星集團已安排5批不同領域團隊來金考察、洽談項目。
(三)打造“一號機制”,彈好精準推進“進行曲”。一是“四一”聯掛,力求項目“個個有人抓”。建立健全市領導聯系重大項目、重點平臺和重要商會制度。省級浙(婺)商回歸重大項目、重點在談的浙(婺)商回歸項目,均由市領導和項目所在縣(市、區)主要領導分頭聯系,進行重點破難。建立“雙百”項目推進服務機制,按照“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要求各地把重點項目列入領導聯系名單,并督促相關責任主體和牽頭部門加強工作對接,有力推動了重大項目加快落地投產達效。二是“三百”落實,力爭項目“個個有著落”。以“三百競賽”活動為載體,召開全市百日招商動員大會,開展了在談項目盯引行動、簽約項目推進行動、重大產業招商項目謀劃推介行動等三大行動。在市機關大樓一樓設置“三百”競賽擂臺,定期將“三百”競賽活動成果進行“比一比、曬一曬”,設立“百日攻堅”“百日招商”“百日服務”等攻堅目標完成進度表和形象圖,及時公布各地各部門工作進展情況,形成濃厚的“比學趕超”工作氛圍。同時,借助微政務系統,建立百日競賽活動“比學趕超”微擂臺,將各項重點工作完成情況在微政務上曬一曬。市領導對競賽情況進行點贊、點評,促進各地各部門在進度上競相趕超。制定114個重點盯引項目促簽約、107個重點簽約項目促落地作戰圖,掛圖上墻,實行對標作戰,清單銷號管理。將計劃逐月分解,明確每個項目工作目標進度、形象進度、時間節點、聯系領導、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員,同時,要求每個縣(市、區)及投資落地平臺攻堅項目全部掛圖上墻、對外公示、接受監督。對掛圖作戰項目建設進度,每月通過“聽、看、查、訪”等形式進行跟蹤通報。使項目推進成為各地、各有關部門的常態工作、競賽指標和重點任務。截至12月,已推進75個重點盯引項目成功簽約,94個重點簽約項目落地開工。三是“雙線”跟蹤,力促問題“個個有回音”。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和浙(婺)商回歸工作的考核機制,充分發揮考核的“指揮棒”和“策馬鞭”作用。實行進度跟蹤考核制度,每季度工作進度考核成績作為年度綜合考核的重要內容,既算平時小賬,也算年度總賬。按照“督評、協調、督辦”要求,每季有重點開展督評工作,及時反饋各地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指標未達到時間進度的縣(市、區)進行通報,有關情況直接反饋給縣(市、區)主要領導,并把督評成績計入年度考核。同時,推進縣級層面建立按月開展問題協調辦理機制。目前,已經推動各地協調解決項目供水供電供地、融資貸款等困難問題60余個。
(四)秉持“一號標準”,彈好精準服務“和諧曲”。一是“一對一”查找短板,確保服務“零缺位”。市政府開展了“實體經濟專題調研”,重點調研浙(婺)商回歸工作服務保障方面的問題。由市政協成立“促進浙(婺)商回歸”專題調研組,實地走訪調研了嘉興市經合辦、上海金華商會等,傾聽在外浙(婺)商對我市發展環境以及開展浙(婺)商回歸工作的意見建議,形成促進金華市浙(婺)商回歸工作的建議案,為市委市政府提供決策。同時,針對項目落地慢、服務不到位的情況,開展市縣聯動找短板活動,及時補齊工作短板,確保項目服務體制健全、人員到位。二是“面對面”入企走訪,體現服務“零距離”。著眼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市縣上下聯動。對重大項目實行“一對一”工作機制,建立攻堅班子加以推進。按照“四個一”的要求,積極開展“雙服務”“四員四心”“百名干部服務重大項目”活動,抽調機關干部深入一線,蹲點項目,配合項目單位協調推進難題解決。重新梳理匯編招商引資政策,并主動開展涉企政策宣講,指導企業知曉政策、用好政策,切實當好“店小二”。累計走訪企業300多家次、浙(婺)商代表等100多人次。三是“心連心”政策幫扶,做到服務“零懈怠”。進一步推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落實五證合一、商事制度改革,實施投資項目負面清單制度。完善配套政策,推動用地指標、投融資、人才引進等政策向重點浙(婺)商回歸項目傾斜。利用“微政務”平臺,實時發布重點招商項目投資平臺、產業資料等信息。開通8890招商政策咨詢、投資環境介紹等服務功能,及時整改受理的投訴、反映等。推動重點項目“綠色通道”建設,延長服務鏈條,落實“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個一服務機制,實行“保姆式”全程跟蹤服務。
二、國內經濟合作交流取得積極成效
(一)積極開展經貿合作交流。根據中央、省委引導企業參與西部大開發,引導我市有關企業到西部地區建立能源、原材料開發和初加工基地的要求,配合省發改委開展全國浙商營銷網絡建設工作,拓展我市企業產品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積極協助我市相關企業與全國各地的浙江產品營銷中心開展產品的對接活動。根據西部地區的產業特點,我辦(局)積極引導我市有向外擴張意向的企業參與合作交流,按有關要求組織縣(市)經合(協作)辦和有關企業隨省經貿代表團參加了第二十屆“西洽會”、第十九屆“渝洽會”、第二十二屆“蘭洽會”和第xx屆“西博會”。蘭溪、東陽、浦江、磐安等縣(市、區)和市外金華商會的14家企業32個展位參加展示展銷,產品涉及紅木家具、特色農產品、清真調味品、水晶工藝品、機電產品、五金模具、節能燈具、門鎖等多個領域。據不完全統計,我市參展企業共接待各類客商3000余人,達成產品購銷合作意向和貿易合同共20多個,金額300多萬元,展會直接銷售70多萬元。
(二)扎實推進山海協作工程。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深化山海協作工程的實施意見》(浙政辦發〔20xx〕132號)文件精神,為不斷加強市域內合作交流,我辦(局)5月初下發了全市山海協作工程主要工作任務及責任分解,進一步落實年度山海協作工作任務。充分發揮相對發達縣(市)優勢,加大對山區縣新農村建設的扶持力度,20xx年以來,已有26個新簽項目落戶武義、磐安,到位資金13.26億元,續建項目到位資金13.35億元;同時,東陽、義烏、永康三市政府年初就落實了專項援建幫扶資金450萬元,并與武義、磐安縣簽訂了20xx年度幫扶協議。武義縣、磐安縣也充分發揮和利用援建資金,完成群眾增收和新農村建設社會事業項目25個,到位資金576萬;舉辦各類培訓班139批次,培訓勞動力4650人次,組織勞務輸出1050人次。認真做好省財政山海協作和參與西部大開發企業的貼息工作,全市爭取省財政貼息230萬元。
10月義博會期間,我辦(局)組織了來自武義縣、磐安縣、金東區、蘭溪市等共12家企業及來料加工經紀人參加“義博會”,共設展位21個,我市參展企業共發放宣傳資料、名片4000多份,達成意向訂單70余項,總價值1200多萬,當場簽訂成交訂單20多單,成交額300多萬元,*完成了上級部門交給我辦的組展任務。
(三)穩步推進對口支援工作。對口支援四川藏區工作,5月組織汶川縣有關企業參加了在義烏舉辦的第八屆中國國際旅游商品博覽會;9月12日,全力協助汶川縣政府在金華召開汶川縣專題推介會,特別邀請了包括金字火腿、小城故事電商產業園在內的20余家企業負責人參與對接,為推動民間經貿合作牽線搭橋,取得了良好成效,康恩貝集團等2家有合作意向的企業已經赴汶、理兩縣實地考察;10月18—21日,由市人大江躍進副主任帶隊的市政府代表團赴汶川縣、理縣,實地查看了20xx-20xx年我市對阿壩州援建項目的落實推進情況,并分別召開對口支援工作座談會落實相關工作。20xx年,市本級和蘭溪、東陽、義烏、永康四市共落實援助資金1655萬元,用于理縣高半山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完善和提升工程及汶川縣鄉村旅游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兩個項目的實施。其中,理縣高半山水利項目是上一年援建項目的擴大、完善和提升,惠及全縣13個鄉鎮重點貧困村;汶川縣旅游配套設施項目覆蓋雁門鄉蘿卜寨等5個村(含2個貧困村),鼓勵發展農家樂14個,扶持貧困村農家樂18個,受益群眾8000余人。
對口支援三峽庫區工作,20xx年我市落實援助重慶市涪陵區資金184萬元,用于百勝鎮河岸移民生態家園建設等5個項目的實施及涪陵區移民干部和移民培訓。9月18日,市經合辦帶領有對口支援任務的蘭溪、東陽、義烏、永康四市經合部門負責人赴涪陵,考察了我市援建的江北街道鄧家村八組提灌站建設工程等,督查援建項目后續情況,對接交流全年對口支援工作;10月21—22日,由市人大江躍進副主任帶隊的市政府代表團在涪陵區實地考察了義和鎮鎮安村道路硬化工程等項目,并召開“金華市—涪陵區對口支援工作座談會”,為后移民時期對口支援工作提出具體要求。自1997年結對以來,我市累計啟動對口支援項目93個,其中經濟合作項目6個,到位資金2.72億元;公益事業項目87個,無償捐贈資金1933萬元,援助李渡、江北、義和、百勝等鄉(鎮、街道)的10所希望小學、3所衛生院和福利院,以及大批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項目;接受涪陵區干部掛職鍛煉69名和移民勞務輸出2120人。我市的對口支援項目到了當地干部群眾的高度評價,社會反響良好。
(四)積極開展區域合作交流。成功舉辦長三角協調會重要活動,2月份我市承辦了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辦公室第38次主任辦公會暨第41次工作會議,3月份我市成功舉辦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十六次市長聯席會議、首屆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發展推進高端研討會、20xx長三角(金華)新能源汽車展等活動,市長聯席會議以“‘互聯網+’長三角城市合作與發展”為主題,30個成員城市市長出席了會議,整個活動取得良好成效。作為年度執行主席方,我辦嚴格執行協調會各項規章制度,履行義務,定期參加主任辦公會、主持季度工作會,并積極為各專委會(聯盟)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協助。20xx年,向《長三角城市合作》簡報投稿50余篇,被采用21篇。
積極參與九方經濟區合作。11月28—29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金中梁帶隊參加了在江西省上饒市召開的閩浙贛皖九方經濟區四屆三次黨政聯席會。與會領導圍繞“高鐵時代區域旅游合作”作主題發言,共商九方經濟區合作發展大計。會議簽署了《閩浙贛皖九方經濟區旅游協作聯盟上饒宣言》,表示要充分發揮京福高鐵、滬昆高鐵等旅游黃金通道給協作區帶來的發展機遇,加快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共同打造東部生態文明旅游實驗區。20xx年以來,我市在九方經濟區各成員市間共開展合作項目56個,實際到位資金19.74億元,涉及科技含量高、帶動效應強、符合發展導向的通用先進裝備制造業、農林產品精深加工及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
(五)認真開展商會服務活動。春節前,市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和各縣(市、區)領導分別走訪慰問了回鄉過年的在外婺商和回歸投資重大項目的浙(婺)商代表;春節期間,以微信、電子郵件等多種方式發送浙商慰問信,為在外浙(婺)商送去新春問候,各縣(市、區)組織懇談會、座談會等不同形式浙(婺)商聯誼活動十余場次;在市兩會之際,組織各市外金華商會會長齊聚金華,副市長邵國強、市政府副秘書長潛高星出席座談會,聽取支持浙(婺)商創業創新工作有關意見建議,鼓勵廣大有投資實力的在外浙(婺)商回鄉投資創業;定期為各市外金華商會寄送《金華日報》、《金華國內合作交流動態》等報刊、雜志,讓在外婺商掌握家鄉政策動向、發展狀況。加強市外金華商會建設,指導完成了金華異地商會年審、年會、換屆等相關事宜,要求商會加強自身建設、規范運營,保障會員權益。當年新指導成立了陜西省浙江金華商會、北京市金華企業商會、廈門市金華商會、昆山市金華商會,現我市已有市外金華商會29家,金華異地商會15家。
(六)不斷加強浙(婺)商信息庫建設。截至12月底,全市浙商創業創新信息庫共有信息22798條(在外浙商13167條,知名人士9631條),信息完整度77.19分,其中20xx年完成質量分1226.05分,完成省發改委下達全年質量目標的900分的136.23%,。信息庫較好地展示了婺商企業地域分布、產業結構等信息,為健全市外金華商會網絡體系提供了重要依據。
三、招商引資工作存在的問題和短板
(一)招大引強存在短板。大好高項目對政策要求較高,談判難度較大,同時還面臨著各地激烈的競爭。20xx年新引進的重大項目、“大好高新”項目、總部經濟項目、高科技人才項目還偏少,特別是實體經濟大項目比較少。從縣(市、區)反饋情況看,一些地方項目儲備不足,在談的大企業、大項目少,投資后勁乏力,招大引強工作任務艱巨。
(二)項目推進存在短板。20xx年以來,經濟形勢向下的壓力較大,部分企業存在“兩鏈風險”、逃廢債行為,造成部分項目投資進度較慢,部分無力投資。同時,項目落地責任機制、協調服務機制沒有健全完善,項目服務力度跟不上項目招引的力度。部分項目受土地指標、環境容量等資源要素制約明顯,出現項目排隊等指標的現象。
(三)機構隊伍建設存在短板。一線招商人員偏少,工作力量配備不足;專業化招商水平不足,招商方法手段創新不夠,服務項目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同時,業務能力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統計、信息庫建設等。
20xx年工作思路和重點
20xx年我們將根據市委、市政府“走在前列、共建金華”的戰略部署與加快建設第四大都市區的發展要求,全力打好招商引資和浙(婺)商回歸攻堅戰,全面深化國內經濟合作交流,力爭浙(婺)商回歸工作爭先進位、再上新臺階,助推浙中加快崛起,*完成省市對經合招商工作的年度目標考核任務。
浙(婺)商回歸目標任務:全市浙(婺)商回歸到位資金考核目標350億元、工作目標380億元(20xx年省對市考核及項目統計口徑有變,全省浙商回歸“產業加資本”到位資金總量目標為3800億元),力爭實現我市浙商回歸到位資金總量占全省十分之一。力爭引進20億元以上項目15個。
(一)招商引資和浙(婺)商回歸要從四個方面加強推進
1.要繼續堅持“一號工程”、“一把手”負總責不放松。要進一步強化招商引資和浙(婺)商回歸“一把手”工程,推廣義烏等地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招商的工作做法,形成領導抓、抓領導的工作機制,親力親為抓項目,主動參與重大項目的對接洽談和協調推進工作,以上率下帶動形成全市上下齊心協力抓招商的良好工作氛圍。要繼續健全完善市領導聯系重點項目、重點平臺、重點區塊、重點商會的工作制度,進一步健全完善招商引資和浙(婺)商回歸創業創新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制度,充分發揮其統籌協調職能,進一步發揮好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和各招商主體平臺的工作積極性,形成分級負責、權責統一的招商工作機制。根據趙書記的批示意見,為進一步推動招商引資與浙(婺)商回歸工作,建議市委、市政府在20xx年能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和浙(婺)商回歸工作的若干意見》,對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以進一步營造好招商引資和浙(婺)商回歸的良好氛圍,做強聲勢、理順機制、求得實效。要進一步強化招商工作的擔當意識,探索建立一線招商干部容錯免責機制,鼓勵干部放下包袱,發揮聰明才智,“不破法規破常規”地開展工作。
2.要突出重點找準招商的主攻方向。一要突出招大引強,補齊大項目的短板,瞄準500強、行業龍頭企業、上市公司、重點浙(婺)商等重點招引對象,依托重點園區、平臺,找準人脈開展親情招商、上門敲門招商、委托定向招商,招引“大好高”項目;二要突出產業鏈招商,以五大千億產業和“2+3+5”先進制造業為重點,以產業園區、高新園區、特色小鎮等承接平臺為陣地,發揮產業基金的引導作用,重點招引產業龍頭型企業,同時在建鏈、補鏈、延鏈、強鏈上加大招引力度;三要突出重點區域招商,要以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以及中西部中心城市等招商資源、人才資源集聚地為重點,走出去開展駐點招商精準招商;四要突出存量資源招商,進一步摸清現有資源空間,鼓勵本地企業通過騰籠換鳥、增資擴股、合資合作、股改上市等形式開展招商,以商引商、兼并重組來引進大項目、好項目;五要突出重點活動招商,利用世界浙商大會、“天下浙商家鄉行”、浙洽會等省級活動主動開展招商對接,依托招商平臺、重點地區相關重點活動,開展專項招商活動,組織開展好精準務實的項目簽約與專題性招商活動,建議在20xx年上半年適當時候全市召開一次全球海內外浙(婺)商推進大會。
3.要進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機制。一要加強力量配備,進一步整合招商職能部門的工作力量,形成招商合力。強化市政府駐外機構的招商職能,重點開展駐地及周邊區域的點對點招商工作。依托回歸引進辦、金華在外商會等平臺,在北上廣深、重慶、武漢、成都、西安等浙(婺)商和浙(婺)籍人才集聚的重點地區建立招商招才聯絡處(站),開展以商引商,以才引商。強化開發區、產業園區等招商主體平臺的招商職責,加強力量投入,主動走出去上門招商、駐點招商。二要完善協調推進機制,要切實破解重大項目落地難推進慢的難題,補齊工作短板,健全重大項目服務機制、重大問題會商協調機制和重大事項辦結機制,加快推進項目早落地、早建設、早投產。20xx年全市將繼續篩選出一批重點盯引項目和簽約項目,按照“四個一”的要求,開展對標作戰、掛圖推進。三要完善督評考核機制,繼續開展季度工作督評通報制度,繼續發揮好考核指揮棒的作用,加強對工作的督評督辦,進一步完善考核激勵機制。
4.要繼續強化保障優化發展環境。一要加強政策支撐,著力在審批制度、土地保障、規費項目等方面實現突破,形成政策的比較優勢。完善土地、金融、人才等要素資源優化配置的保障機制,強化對重大項目的要素資源配置;二要加強經費保障,對市政府駐外機構、回歸引進辦公室、人才聯絡站、金華在外商會等招商平臺,根據工作需要,每年由財政安排必要的駐點駐地專項招商工作經費予以保障;三要加強服務創新,加強項目協調溝通,減少項目引進落地環節,提高項目推進效率。借鑒義烏、蘭溪“早餐會”和東陽“市長現場辦公會”等工作制度,定時、及時協調解決項目簽約、落地、建設難題。真正形成“店小二”、“保姆”式服務機制;四要加強氛圍營造,加強招商*引導與宣傳,開設“天下婺商”“風云婺商”等欄目,利用微信等宣傳重點婺商和典型回歸項目。通過列席“兩會”、授予榮譽市民稱號等待遇和社會榮譽,形成親商安商幫商扶商的*氛圍。利用傳統節日,組織座談、走訪,維系與在外重點浙(婺)商的感情紐帶,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構建新型政商關系的意見》劃定的八條“紅線”,規范領導干部與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交往,構建良好的“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二)國內經濟合作交流重點抓好五項工作
1.加大服務商會力度。在摸清在外投資創業的金華籍企業和人員基本情況基礎上,在國內金華人比較集中的省會城市及其它地區加快籌立市外金華商會,進一步完善商會布局,加強對在外浙(婺)商的服務協調工作,積極引導在外浙(婺)商回歸投資興業。同時,繼續做好金華異地商會的業務指導和服務工作。
2.繼續開展區域合作交流工作。積極組織企業參加“蘭洽會”、“渝洽會”、“西洽會”“西博會”,按照省發改委要求,落實好我市參展企業和產品。加強閩浙贛皖九方經濟區、長三角城市協調會各城市成員市的聯絡聯系,積極配合和參加各專委會(聯盟)的專(課)題研究,協調相關部門開展專題合作,促進橫向經濟聯合與協作。
3.深入開展山海協作工程工作。按照年初省山海協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達的山海協作工作任務,制定好目標,做好“山海協作工程”和西部大開發省級財政貼息工作;組織籌備好我市加快發展縣(市)企業參加義博會展示展銷活動。
4.扎實推進對口支援工作。按要求落實對口支援各項工作,完善對口地區援建項目跟蹤、信息報送機制,及時了解和反饋項目進展情況、存在問題,配合做好有關協調工作。在保質保量完成“規定動作”的基礎上,務實開展“自選動作”,以我市與汶川縣政府商議后形成的《金華市人民政府汶川縣人民政府對口援建框架協議》和金華—理縣對口支援工作座談會精神為參照,強化各縣(市)政府和職能部門與對口地區的交流對接,爭取雙方合作早日出成效。繼續按照“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在省級層面的統籌下,從涪陵實際出發,整合資源、資金,建設城鎮移民小區,打造新一輪對口支援合作和移民安穩致富典型。
5.繼續加大浙商創業創新信息庫建設工作力度。在總結前幾年信息庫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利用信息庫服務浙商回歸工作,及時更新和完善在外浙商和知名人士信息,提高信息質量;繼續深入開展在外婺商發展情況和發展特點的調查研究,為招商引資提供基礎性材料,助力浙商回歸。
謝謝大家!
述職人:
20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