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中學校長述職報告
7月19日—30日,赴上海參加校長管理培訓。回來后,受教育局師訓科委托,完成了約4萬字的“課程摘要”,并撰寫17篇“柱子心語”:
(1)學校發展的力量之源(2)德育是以心啟心的藝術
(3)文化本從“道”中來(4)給我一根杠桿
(5)教師原本是“書生”(6)改變,不如從現在開始
(7)辦成功學校,也許并不難(8)國家有“綱”,我亦有“綱”
(9)智慧的選擇(10)薄弱是一種閱歷
(11)不可弱化的“學習權”(12)從“喝下馬桶水”說起
(13)教師要敢想敢做(14)領導貴有自知力
(15)從課程看差距(16)是誰動了我的奶酪
(17)世博,不僅僅是想象的教科書
9月14—18日,赴山東杜郎口中學、昌樂二中、濰坊市中新雙語學校等校學習考察,回來后完成兩篇論文:
(1)《讓文化成為班級的動力引擎》
(2)《做到極致》
3、實驗
語文教學中,開展“立足生命,返樸歸真”自主課題實驗。撰寫“亂教語文”近20余篇,并撰寫相關文章:
(1)《我的“合格課”》
(2)《讓學生在團隊激勵中成長》
(3)《生命的課堂》
(4)《應考且在無聲處》
(5)《蘋果哲學》……
4、發表
一年來,發表文章如下:
(1)《常給自己心靈雞湯》(中國教育報 XX年4月30日)
(2)《辦好學校并不難》(中國教育報 XX年9月28日)
(3)《教學需要領異標新》(湖北教育·綜合資訊 第12期)
(4)《辦好學校也許并不難》(今日教育 XX年第9期 “今日開篇”)
(5)《修煉情商,保持陽光》(黑龍江教育 XX年第7、8期)
(6)《讓計劃為成長導航》(《快樂作文與閱讀》 XX年第6期)
此外,一套黃岡市語數外三科聯賽語文模擬試題,登載于“黃岡教育網”;還有兩篇文章,將于XX年陸續發表于《語文教學通訊》(中國教育學會語文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會刊)
(1)《為什么沒有“故事”》
(2)《不畏浮云遮望眼》
5、傳媒
一年來,兩次被《湖北教育·綜合資訊》雜志點名。文段如下:
(1)
吳再柱是黃梅縣一位普通教師,在吳再柱的博客中,許多博文表達的主題是如何享受教育生活。一篇《有一種過年叫看書》的文章更是直白地表露了他每天讀書的快意和享受教育生活的幸福。在他的心目中,學習、研究就是享受思想的盛宴,與教育相關的一切皆為享受。
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但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反思就是一種改善。教師從每天的教學行為中發現自身的教學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在這一過程中,優化了自身的教育行為和方式。跋涉于常態學習、恒態研究、持續改善的自我完善的道路上,吳再柱完成了教育人生中精彩的跨越。從中師到專科,再到本科;從民辦教師到公辦教師,再到濯港二中的副校長;從普通教師到黃梅縣教研教改先進個人、黃岡市骨干教師、黃岡市“百佳”教師,再到首屆黃梅名師,學習指引著吳再柱一步一步地向高峰攀登。
像吳再柱一樣,黃梅許多教師把看書當作過年。常態學習,恒態研究,落腳點在于持續改善。而這,正是何蘭田所期待和倡導的一種理想狀態:教師在不間斷的學習、研究與反思中,把新理念、新思維、新方法應用于教育教學實踐中,使自己的教育行為得到持續改善,素質得到不斷提升,從而實現教師隊伍素質的內涵式提升。
——《當學習成為一種常態——黃梅縣教育改革系列之四》
(2)
黃梅縣獨山中學副校長吳再柱今年分管學校政教工作,一路上除了攝錄課堂,關注課堂改革外,對各個名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管理制度設計、大課間活動組織都是十分留心,并有意收集一些資料,他說:“參加培訓,我們既能積累經驗、開拓思維,獲得工作創新的靈感,還能找到新的工作動力,明確新的發展方向。”
——《真取經 取真經——黃梅縣教育改革系列之九》
(三)勤勉做事
因為工作調整原因,春季的事情,就不多說。這里,就舉秋季的幾個例子。
1、兩場報告
暑期集訓期間,大概是因為我參加了上海學習緣故,或者是因為我平時積累了一些文字,中心學校和本校領導便相繼安排,要我分別做一場“學術報告”。從接受任務,到登臺展示,期間不過三五天工夫。于是,我便白天參加會議,晚上挑燈夜戰,而其時個人宿舍還沒有來得及安排,所以中午時間也被擠了出來,從確立主題到選擇材料,從組織語言,到校正文字,再到制作演示文稿,連續一個多星期,我都是苦熬到夜深人靜,每天休息不足五六個小時。終于,在8月25日、8月27日,我分別給本校教師、全鎮中小學教師做了兩個小時和一個半小時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