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政府領導班子述職報告
一、全鄉社會經濟發展成績卓著
(一)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XX年全鄉實現生產總值1.936億元,比XX年增長19.32%,年均遞增12.1%。其中第一產業1.251萬元,年均遞增12.3%;第二產業4576萬元,年均遞增10.1%;第三產業3825萬元,年均遞增12%。今年鄉級財政完成收入716.82萬元,比XX年增223.82萬元,年均遞增10%,今年支出698.03萬元。各項存款余額達4458萬元,比XX年增3231萬元,年均增10.8%,發放支農貸款3086萬元,比增發放1292萬元,金融運行穩健,發展勢頭強勁。
——農業生產進展順利。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較快,糧經比例日趨合理。XX年實現糧食總產1826.7萬公斤,比XX年增102.9萬公斤,年均遞增 12.64%;其中:小春播種面積12037畝,大春播種面積46100畝,產值達2740.05萬元,農民收入明顯增加,人均純收入達1597元,年均保持9%的增長速度。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著力建設現代農業。一是著力建設特色農業, XX年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經濟作物種植面積52165畝, 產量達2083.44萬公斤,產值達2512.19萬元,主要以萬壽菊種植4000畝,產量530萬公斤,產值達318萬元;油菜種植面積24750畝,總產408.4萬公斤,產值達1662.04萬元;種植辣椒XX余畝,產量900萬公斤,產值達100萬元;青刀豆產業播種面積1350畝,生產原料37.3萬公斤,實現產值112.2萬元;等11項經濟作物。二是抓好勞務輸出工作。據統計,五年來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6000余人,今年全鄉通過各種渠道共轉移輸出農村富余勞動力2018人,有序輸出328人,幫帶輸出736人,自發輸出954人;女性輸出461人,殘疾人輸出129人;省內輸出613人,縣內969人,省外436人,主要輸往曲靖、陸良、昆明、海南、廣東、福建、深圳、浙江等地。勞務輸出已經成為群眾增收的主渠道。
——烤煙生產成績顯著:圍繞創“世界知名、國內一流、替代進口”煙葉品牌,全面實施qtp生產管理模式,走品牌興業之路。實行片區負責制,狠抓責任落實,在漂浮育苗、大田壯苗移栽、田塊輪作、病蟲害防制、成熟采摘、烤房群建蓋、烘烤指導、快速組織收購等工作上狠下功夫。全年共種植烤煙16785畝,按時、按質、按量完成指令性收購煙葉4.7萬擔任務,出口備貨0.2萬擔,實現產值2830萬元,實現平均單價12.36元,產值年均增長100萬元,戶均增100元,烤煙生產已成為鄉財政收入的支柱和群眾收入的主要來源。
——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圍繞樹竇垿歷史文化、民風民俗、民間歌舞品牌,做優做強文化產業,全力打造人文竹基。著力挖掘竇氏歷史文化底蘊,加大文化遺產收集整理、文化藝術創作和文化產品的開發,加快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引導群眾性文化活動,鼓勵民間藝人、奇人充分挖掘民間文化精品,樹竹基民間藝術品牌。截至XX年,全鄉業余文藝宣傳隊發展到48支,年演出4000余場次,累計觀眾XX余萬人次,創收XX余萬元,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1500余人。年均保持10%的增長速度,文藝演出隊走向周邊縣、市,音像制品暢銷省內外,成為農民增收的又一渠道,為鄉村群眾提供了優秀的精神食糧。
——畜牧業再上新臺階。全力推進畜牧業生產規模化、產業化、商品化進程,走科技興牧之路,穩步擴大生豬生產,擴大草食型、節糧型畜禽生產,調整飼養方式;做好動物疫病預防,杜絕重大疫情的發生。以科技為主線,突出重點,擇優扶持養殖大戶,以點帶面,著力打造黑山羊品牌,促進畜牧業產業化進程。XX年,全鄉牲畜存欄14346頭(匹),生豬存欄達38500頭,山羊存欄14000只,肉豬出欄38310頭,肉牛出欄1527頭,肉羊出欄4847只,肉雞出欄100000只,豬、牛、羊、雞的產肉量分別為71.63萬公斤、19.85萬公斤、9.21萬公斤,畜牧業產值7350萬元,比XX年增長27%,占農業產值比重達38%,年均保持7%的增長速度,人均牧收入年遞增5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