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徐副市長的述職報告
我任職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充分認識到教育在社會經濟發展和文明進步中的全局性、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深感任重而道遠,如何把“教育大市”建設成為“教育強市”?如何保持并實現“創強”效益的再提升?如何滿足人民群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教育需求轉變?……這都是我經常關注、思考并加以重點推導的問題。我認為,一方面,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并發揮其輻射作用,就必須高度重視以提高人口素質和提供智力支撐為要務的教育事業特別是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推動教育工作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相協調、共發展、同提高,不斷提高教育事業的貢獻力;另一方面,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起點和核心環節,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需求,我們必須從制度上、機制上促進教育公平的實現,著力提高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多元需求。為此,我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堅持把基礎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推動政府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教育發展出實招、辦實事、謀實效,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讓人民群眾共享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成果。
“我任職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充分認識到教育在社會經濟發展和文明進步中的全局性、基礎性、先導性作用……”,這句話讀起來總覺得很拗口。“領導”作為動詞,是表示“帶領、指揮、管理”,怎么能使你“充分認識到……”?只能說是“在接受宣傳教育和通過自己學習、思考而充分認識到……”。
二、XX年履行基礎教育工作職責的主要措施、成效和不足
。ㄒ唬┞男姓氊煟苿涌茖W發展,切實把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作為民生工程來抓。作為分管教育的副市長,我心系教育,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議事日程上,并做到五個“堅持”:一是堅持依法治教。認真貫徹執行《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和《職業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規,重視建立和完善教育監督機制和經費保障機制,落實《廣州市教育經費投入與管理條例》,促進廣州教育事業的穩步健康發展。、XX年,全市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投入為86.72億元、101.89億元、123.92億元,分別占財政年度支出總額的20.02%、20.10%、21.04%;市本級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分別為31.08億元、32.89億元、38.12 億元,分別占財政年度一般預算支出的21.0%、19.4%、19.6%,確保教育經費做到“兩個提高”、“三個增長”。二是堅持規劃引領。切實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教育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確立了在期間建設成為“有特色、有聚合能力和輻射能力的現代化教育強市”的總目標;《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20)》出臺后,進一步拓展思路,努力打造區域文化教育中心城市,強化廣佛教育的同城化效應,建立多元優勢互補的開放格局,進一步增強廣州教育的核心競爭力。三是堅持協調發展。注重推進學前教育整體發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優質發展、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社區教育深入發展,并統籌各級各類教育在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上相銜接、相協調、相促進,推動廣州教育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四是堅持教育普惠性。我重視推動公共教育資源向困難地區、困難學校和困難群體傾斜。近年來,市、區(縣級市)兩級財政共投入近50億元用于加快農村教育“創強”,有效縮小了城鄉教育發展差距;我關注弱勢群體,重視特殊教育,先后到新穗學校、市盲人學校、市聾人學校和民辦學校進行調研,為學校破解發展難題;、XX年,廣州的農村地區和城區先后實施免費義務教育。五是堅持安全第一。切實維護學校及其周邊治安秩序,加強學校在交通、飲食衛生、消防、房舍、防洪、防震、防雷等方面的安全防范能力,創建安全文明校園。此外,我連續兩年參加市教育系統年度工作會議并提出工作思路;多次主持召開研究教育改革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的專題會議,如創建省教育強市、提高教職工福利待遇、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建設、來穗務工農民子女義務教育、代課教師問題等等,著力解決學校在發展資金、用地、規劃以及隊伍穩定等方面的問題,及時向主要領導匯報教育工作,確保教育決策科學、教育政策落實、教育監督有力。
(二)凝集合力,增創優勢,全覆蓋、高水平實現創建省教育強市目標。市委、市政府堅持把創建教育強市作為全面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的重要抓手,作為提高我市教育整體發展水平的德政工程和為市民謀福祉的民心工程。XX年是我市教育“創強”的攻堅年,我多次主持會議和深入調研,強調要抓機遇、抓投入、抓進度、抓實效,同步實施“硬件”改造與“軟件”提升,突破教育“創強”的瓶頸問題,確保教育經費優先安排、教育規劃優先研究、教育難題優先解決。“創強”期間,全市通過實施中小學布局調整,共撤并辦學規模小、辦學效益較低的中小學校602所,新增用地面積570.7萬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積236.9萬平方米,學校面貌煥然一新,特別是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全面改善,師資隊伍建設得到加強,教師待遇穩步提升,辦學效益顯著提高。XX年12月,全市 12個區、縣級市全部創建成為省教育強區、縣級市,廣州市以優異成績通過省教育強市的督導驗收。XX年,越秀區、天河區、荔灣區、海珠區、黃埔區等5區先后通過省教育強區復評。XX年5月,增城市小樓鎮、正果鎮順利通過省教育強鎮的督導驗收,為廣州教育“創強”畫上完美句號,實現了強市、強區、強鎮的全覆蓋,促進了廣州教育綜合實力的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