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人述職報告(通用3篇)
石油工人述職報告 篇1
各位評委領導大家好:
我叫,1996年畢業(yè)于*學院采油工程專業(yè),畢業(yè)后被分配到采油廠井下作業(yè)二大隊聯(lián)二隊任技術員后調任十四隊隊長,主要負責油田及油田修井任務和工藝措施。1999年底抽調到工藝所機采室先后任副主任、主任,并成為一名員,主要負責機械采油新技術的研究推廣及機采指標的治理,
XX年被評為工程師,XX年底參與了*項目部油田的建設和開發(fā),任生產治理部副經(jīng)理,主要負責采油作業(yè)鉆井的生產運行及協(xié)調,XX年底以來主要從事完井工作,技術資歷6年。任工程師以來獲得省部級獎勵1項,局級獎勵5項,廠級獎勵若干,國家專利3項,發(fā)表論文5篇。
下面我把我個人生產科研情況向大家做一個簡單匯報。 主持了機械卡堵水工藝的研究與推廣
主持了可取式封層堵漏綜合配套技術研究與推廣并獲得局科技進步二等獎,研究內容主要包括:①大斜度井及水平井機械封堵工藝,②液壓系列配套機械封堵工藝,③不動管柱換層機械封堵工藝,④套管高效機械卡漏工藝,在卡堵水工藝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和創(chuàng)新,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解決了高含水期各類機械封堵工藝困難,年均勻施工65口井,年均勻增油1.7萬噸,年均勻凈創(chuàng)效益近三千萬元。其中進步油井液壓封堵一次成功率獲得局qc成果一等獎。
2、主要參加了桿管偏磨機理與井筒綜合治理研究
通過對桿管偏磨機理的探討分析及幾年的工作,總結出治理桿管偏磨的宏觀思路,“優(yōu)化設計,減慢沖次,加重為主,扶正為輔,結合錨定,減少腐蝕。”桿、管偏磨機理及配套治理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獲得局科技進步三等獎,桿管缺陷無損檢測技術獲得局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商一、商二區(qū)開展井筒綜合治理研究,通過兩年的機采綜合配套治理,泵效增加了5.8個百分點,取得延長油井免修期120天的好效果。
3、參加了進步系統(tǒng)效率研究
選定臨東油田為治理局示范區(qū)塊,通過對512口井的系統(tǒng)優(yōu)化,以及采用二級減速器,電容補償柜等措施,使系統(tǒng)效率由原來的均勻20.7%進步到31.3%,累計節(jié)電51萬度。
4、參與特種泵的推廣工作
通過推廣抽稠泵、螺桿泵采油技術解決低黏度稠油的困難,共選螺桿泵井36口,提出了采用液壓油管錨錨定的公道化建議。通過推廣長柱塞防砂卡泵、等徑泵、刮砂過橋泵等防砂卡技術解決出砂井泵砂卡困難,累計推廣322口井。推廣試驗了活塞環(huán)式抽油泵及機械閥式泵,累計試驗23口井。主持桿式泵下井試驗與推廣工作,選商三區(qū)和大盧家館三五為示范區(qū)塊,累計推廣425口井,在油田第一次推廣應用了直徑為32毫米的桿式泵。
5、參與新型采油技術的推廣
無油管采油技術共推廣7口井,均勻泵效進步了三十五個百分點,系統(tǒng)效率均勻進步了六個百分點;微生物采油技術選取了盤2-33單元29口井作為油田第一個微生物單井吞吐的區(qū)塊,實施后從油井生產及室內評價結果看,油井產量、維護周期、回壓、電流、負荷及原油性能均發(fā)生了良好的變化;水力割縫技術優(yōu)選施工5口,效果良好,解決了部分其它措施無效的低滲及堵塞困難。
6、套管損壞機理研究及修復配套工藝
XX年主持開展全廠套損井大調查,開展了分段找漏研究,研發(fā)了y441配桿式泵卡漏工藝以及y421高效機械卡漏工藝,累計施工31口井,&&日報曾以《機械封堵顯神威》給與報道,并試驗了套管補貼、內襯、取套換套等工藝。
我的情況就述職到這里,不足之處請領導專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石油工人述職報告 篇2
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在20xx年年末之際,回顧過去的工作,歷歷在目,展望未來,百感交集。以下是我這一年的述職。
本人在過去一年的工作之中,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黨的精神,思想積極要求進步,工作任勞任怨,從自身做起,堅持以安全生產為主的規(guī)章制度和措施,堅持兩書一卡的作業(yè)標準,嚴格遵守規(guī)章制度,履行崗位職責,:
(1) 加強安全生產學習,強化安全生產知識,力求做到安全生產,做好HSE工作,時時刻刻講安全;
(2) 按分公司要求,辦理井下節(jié)流作業(yè)在作業(yè)區(qū)的準入證,按照井下節(jié)流的“兩書一卡”,貫徹和執(zhí)行《井下節(jié)流的施工設計》和《井下節(jié)流施工作業(yè)安全預案》企業(yè)標準;
(3) 參加和完成了花11井的通井、下渦流工具的施工作業(yè)任務;
(4) 參加和完成了中013-U1井、威201-H3井、龍淺009-H2井、威201-H1井的打撈堵塞器、下鋼絲橋塞的施工作業(yè)任務;
(5) 參加和完成了相009-H2井、磨030-H24、磨030-H25、磨030-H27井、天東007-X10井、天東021-X6井、磨040-H10等井的新下固定式井下節(jié)流器的施工作業(yè)任務;
(6) 參加和完成了岳121井、合川125-5-X3井、天東007-X10井的更換井下節(jié)流器的施工作業(yè)任務;
(7) 參加和完成了龍002-1井的通井、下卡定器的施工作業(yè)任務;
(8) 參加和完成了寧201-H1井壓力恢復測試的施工作業(yè)任務;
(9) 參加和完成了威201-h3井的壓力恢復測試的施工作業(yè)任務;
(10) 參加和完成了寺005-X2、岳121井、岳101-72-X1井、安岳101-17-X1、安岳101-17-X2、岳137井等井的通井作業(yè)以及該井的活動式井下節(jié)流器的座放工作;
(11)參加和完成了安岳101-17-X1、安岳101-17-X2活動式節(jié)流器的維護施工作業(yè)任務;
(12)參加和完成了門西001-X4打撈固定式節(jié)流器施工作業(yè)任務;
(13) 完成了磨030-H25、天東007-X10井、天東007-X09井、岳137井活動式節(jié)流器、岳101-17-X1井、岳101-17-X2井等井的井下節(jié)流施工設計和安全應急預案設計工作;
(14) 送節(jié)流器工作筒到岳101-33-X1,岳101-29-X1,岳101-66-X1,天東021-X7井,天東107-2井等井場的任務;
(15) 參加和完成了寺005-X2的通井作業(yè)、打鉛印工作;
(16) 領導安排的其他工作。
共計完成設計12口井次;井下作業(yè)任務18口井,28井次。 存在的問題,需要改進;今后進一步加強學習、提高,更好地完成本職工作。
我的情況就述職到這里,不足之處請領導專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石油工人述職報告 篇3
各位評委領導大家好:
我叫,1996年畢業(yè)于*學院采油工程專業(yè),畢業(yè)后被分配到采油廠井下作業(yè)二大隊聯(lián)二隊任技術員后調任十四隊隊長,主要負責油田及油田修井任務和工藝措施。1999年底抽調到工藝所機采室先后任副主任、主任,并成為一名員,主要負責機械采油新技術的研究推廣及機采指標的治理,
XX年被評為工程師,XX年底參與了*項目部油田的建設和開發(fā),任生產治理部副經(jīng)理,主要負責采油作業(yè)鉆井的生產運行及協(xié)調,XX年底以來主要從事完井工作,技術資歷6年。任工程師以來獲得省部級獎勵1項,局級獎勵5項,廠級獎勵若干,國家專利3項,發(fā)表論文5篇。
下面我把我個人生產科研情況向大家做一個簡單匯報。主持了機械卡堵水工藝的研究與推廣
主持了可取式封層堵漏綜合配套技術研究與推廣并獲得局科技進步二等獎,研究內容主要包括:①大斜度井及水平井機械封堵工藝,②液壓系列配套機械封堵工藝,③不動管柱換層機械封堵工藝,④套管高效機械卡漏工藝,在卡堵水工藝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和創(chuàng)新,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解決了高含水期各類機械封堵工藝困難,年均勻施工65口井,年均勻增油1.7萬噸,年均勻凈創(chuàng)效益近三千萬元。其中進步油井液壓封堵一次成功率獲得局qc成果一等獎。
2、主要參加了桿管偏磨機理與井筒綜合治理研究
通過對桿管偏磨機理的探討分析及幾年的工作,總結出治理桿管偏磨的宏觀思路,“優(yōu)化設計,減慢沖次,加重為主,扶正為輔,結合錨定,減少腐蝕。”桿、管偏磨機理及配套治理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獲得局科技進步三等獎,桿管缺陷無損檢測技術獲得局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商一、商二區(qū)開展井筒綜合治理研究,通過兩年的機采綜合配套治理,泵效增加了5.8個百分點,取得延長油井免修期120天的好效果。
3、參加了進步系統(tǒng)效率研究
選定臨東油田為治理局示范區(qū)塊,通過對512口井的系統(tǒng)優(yōu)化,以及采用二級減速器,電容補償柜等措施,使系統(tǒng)效率由原來的均勻20.7%進步到31.3%,累計節(jié)電51萬度。
4、參與特種泵的推廣工作
通過推廣抽稠泵、螺桿泵采油技術解決低黏度稠油的困難,共選螺桿泵井36口,提出了采用液壓油管錨錨定的公道化建議。通過推廣長柱塞防砂卡泵、等徑泵、刮砂過橋泵等防砂卡技術解決出砂井泵砂卡困難,累計推廣322口井。推廣試驗了活塞環(huán)式抽油泵及機械閥式泵,累計試驗23口井。主持桿式泵下井試驗與推廣工作,選商三區(qū)和大盧家館三五為示范區(qū)塊,累計推廣425口井,在油田第一次推廣應用了直徑為32毫米的桿式泵。
5、參與新型采油技術的推廣
無油管采油技術共推廣7口井,均勻泵效進步了三十五個百分點,系統(tǒng)效率均勻進步了六個百分點;微生物采油技術選取了盤2-33單元29口井作為油田第一個微生物單井吞吐的區(qū)塊,實施后從油井生產及室內評價結果看,油井產量、維護周期、回壓、電流、負荷及原油性能均發(fā)生了良好的變化;水力割縫技術優(yōu)選施工5口,效果良好,解決了部分其它措施無效的低滲及堵塞困難。
6、套管損壞機理研究及修復配套工藝
XX年主持開展全廠套損井大調查,開展了分段找漏研究,研發(fā)了y441配桿式泵卡漏工藝以及y421高效機械卡漏工藝,累計施工31口井,&&日報曾以《機械封堵顯神威》給與報道,并試驗了套管補貼、內襯、取套換套等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