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政府述職述廉報告
政府述職述廉報告
**區人民政府
(2004年度)
今年以來,**區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政協的監督與支持下,在全區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發展全局,團結一心,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全區經濟和社會呈現出健康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現將一年來政府班子的履職情況概述如下:
一、堅持以加快發展為第一要務,著力打造實干政府
今年以來,我區緊緊圍繞發展這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全力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國內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一般預算收入、區屬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區屬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利用境外資金等經濟指標分別達到41.59億元、2.02億元、1.37億元、1.67億元、15.06億元、28.21億元和1267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7.2%、28.20%、31.25%、89.0%、125.0%、20.9%和26.8%。
(一)、立足大開放,推進工業化
我區始終把做大工業總量作為區域經濟實現跨越性發展的強力之舉來抓,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5.10億元,增長26%,占GDP比重由去年的33.6%提高到40.0%,拉動經濟9.65個百分點,創我區歷史新高。一是強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專門成立了項目工作辦公室,緊緊圍繞包裝項目、爭取項目、引進項目以及跟蹤督辦落實項目。通過政府班子成員帶頭跑部進京、跑省進廳和外出招商,成功爭取了國家土地開發整理、巖底水庫除險加固、信秦公路、刺鲅魚原種培育、農村人飲工程、陽光工程等國家及省部級項目12個(其中:無償資金過千萬元項目2個),到位各級無償資金3500余萬元,打破了多年來缺乏國家及省部級重點支持項目建設的被動局面。全年共招商引進項目80個,市外資金14.61億元,境外資金1267萬美元,成功引進了奧特燈飾、恒福實業、華通焊絲等一批好項目大項目;完成出口創匯1510萬美元,外向度由上年的2.82%提高到3.35%。二是大力發展民本經濟。建立了區級民營經濟信息化網絡服務體系,切實提高了同民營企業的溝通與協調能力,為及時分析、總結民營經濟發展經驗,解決其發展中的困難架起了一座連心橋。區政府專門安排資金用于年納稅50萬元以上的民營企業家進行免費健康體檢和健康檔案的建立。民營經濟上繳稅金1.56億元,增長61.18%,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達到78%,今年我區也被榮幸的評為全拾服務個私經濟發展先進單位”。三是統籌推進企業改制。通過多年的改制蕩滌,到今年才進行改制的企業大多是無資產或少資產企業,改制資金嚴重不足。為有效化解這種因企業改制資金不足致使企業改制難以推進的矛盾,我區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立了“以系統平衡為前提,以國資經營為主線,以盤活土地存量為主抓手”的改制思路,順利置換職工身份5391人,全面完成了供銷、物資、中小企業、經貿、商業、交通、輕工等系統職工身份置換工作,在使毛紡、溢洲等一批老國有企業重新煥發勃勃生機的同時,維護了社會穩定。
(二)、立足服務“中心城區”,推進城市化
我區始終把服從服務于市委市政府“建設贛浙閩皖四省交界區域中心城市和快速發展地區”的科學定位和發展思路作為全區工作的行動指南。由于地緣關系,我區還特別注重加強與市直各單位、各部門的溝通與協調,做到涉市事情主動匯報、溝通,積極支持與配合市重點工程建設。一是精心培育衛星城鎮體系。在市有關單位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中心城區總體發展規劃要求,相繼完成了沙溪鎮、靈溪鎮、朝陽鄉、秦峰鄉總體規劃(修編)編制以及6個農民示范小區的地形測繪、規劃審批工作。通過建立鄉村公路建設激勵機制,鄉、村修路積極性大為提高,建成鄉村公路63.7公里,新增18個行政村通水泥路,2005年有望鄉到村全部通水泥公路,為使全區16萬農民闊步邁向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矗城市化率達到61.68%,較上年提高2.52百分點。二是精心構建大商貿格局。著力把引進和創辦各類流通型企業作為打通區域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的重要手段來抓,引進流通型企業61家,新增稅金473.5萬元。對白鷗園、溢洲商廈進行了升級改造,新引進了大家樂、麥德龍兩家大型超市,靈溪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和贛東北干鮮水果批發市場二期工程,以及八角塘“農改超”相繼啟動。三是精心服務于中心城區建設。一方面,大力支持浙贛鐵路電氣化改造、鐵路北移、行政新區、城防工程等市級重點項目建設,完成征地1624.5畝,拆遷211戶,拆遷面積達3.54萬平方米;拆除違章建筑8600余平方米,確保了重點工程的順利實施。另一方面,借力“五城”同創東風,切實加大了對區里弄小巷衛生管理、集貿市嘗交通秩序、違法建筑和占道經營整治以及三江片區的綠化、美化和亮化力度。四是精心完善社會化管理服務體系。一方面,首次通過財政預算安排社會保障資金和小城鎮建設資金各100萬元,繼在全區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全部納入社保體系之后,區屬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已全部納入社會養老統籌范疇。另一方面,采取向社會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等多種渠道選聘優秀人才充實到社區工作。現代城社區、天驕社區、茶山社區等一批精品社區相繼建立,社區綜合服務功能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