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國慶致辭: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各位老師、同學們:
金風送爽,天高云淡,在這個花果飄香的季節里,再過幾天,我們就將迎來祖國六十六歲的生日。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們這個民族最美的花朵。愛國,是一個神圣的字眼,愛國精神,是不分國界的。不僅在中國,在世界許多國家中,愛國教育也是極受重視的。
美國一個普通的鄉村教師說過一句話:"不懂得熱愛國旗的學生,無論他多么出色,都不是好學生。"在美國,熱愛國旗是一件極其平常而又非常光榮的事。在波蘭,每一所學校都專門設有愛國主義教育課程,并使之融入政治、歷史等科目中。在泰國,愛國主義教育,是每個學生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政府非常重視對青少年進行民族傳統和愛國教育。最具特色的是韓國,它把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韓國人歷來以使用本國產品而引為驕傲。可見,愛國主義精神是全世界人民共有的寶貴財富。
作為一名學子,怎樣才能做到愛國,我想主要應該做好三方面事情:
第一是修身立德。《論語》學而篇第六章講“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意思是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些日常生活言行中要小心謹慎,與人相處要講信用,要平等博愛,并且做到親近一些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都是日常起居必須做到的事,做到了之后,還有多余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學習文化科學技術等有益的學問。可見古人把做人是放在第一位的。今年暑假我去中國臺灣旅行,到中國臺灣最有名的兩所高中,其中一所是男中建國中學,他們的校訓就是“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中華文明之所以五千年延綿不絕,最主要的就是因為全世界的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無論何時何地都把“中華”兩個字牢牢地刻寫在自己的心上!
修身立德。小學部應該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和學習習慣上。有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他在發表獲獎感言的時候說到,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從幼兒園里學到的,那就是“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上車要排隊,提問要舉手;飯前便后要洗手;做錯了事要道歉”等。只有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優良品德,才能為輝煌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初中部學生重點是要富有愛心,懂得感恩。要從友愛身邊的人做起,愛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老師、同學,愛自己的家、班級、學校。只有這樣,今后長大了才談得上愛自己的祖國!高中部的學生重點是要富有責任心,敢于擔當,開拓進取。在家里你作為家庭成員要擔當什么樣的責任?在班上,你作為班級的一員,你應該為班上做點什么?只有對班上作出奉獻,你才會有這種所屬感。有所屬感的人內心是強大的。作為學校的一員,你應該為學校做點什么?今后你上了大學,進入了社會,你就會清楚地感覺到永遠是你強大的精神支撐!
第二是要用心讀書。讀書是我們的主業。所以今天我講話的標題是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少年時代在南開中學求學時回答校長的提問“你們為了什么而讀書?”時回答的一句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首先,我們要學會閱讀。因為閱讀會伴隨著我們一生。小學部德育一課養成教育系列活動有一項內容——“漫步分享城堡”,每次都由一名同學向全體小朋友推薦一本書。我認為這一活動開展得很好,讓所有的小朋友分享他們學習的喜悅。初中階段,我們各班都有圖書角,我希望我們要充分利用這個陣地,還可以以班級為單位到圖書室去借閱一些圖書。這樣可以擴大我們的閱讀面和知識視野。高中階段我再次倡議團委會、學生會開展“百部名著讀書行”的活動。當然,不僅僅是讀小說,還可以讀傳記,讀雜文,讀科普,讀時評,甚至讀英文原版。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讀,要作適當摘抄,必要時寫出你的讀后感。我們要清楚地知道學子是厚基礎、寬視野、高品位的,是別人所無法抄襲和重復的!
其次,學問學問,除了學還要問。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講的都是這個道理。今年,市高考理科狀元,我校高148班在談到他的學習經驗時,有一條就是每天都向老師要提出三個問題,而且均要得到滿意的答復方才罷休。當然我這里并不是主張每個同學都這樣做,不然老師就會變成一部回答問題的機器。我主張的是同學們在課堂上大膽地提出問題,討論問題,交流問題,表明自己的觀點,與老師同學一道分享你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