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國慶節(jié)的文章(精選3篇)
關于國慶節(jié)的文章 篇1
20xx年的國慶非同一般,它是祖國的華誕,舉國歡騰,憶過去,改革開放,經(jīng)濟騰飛;想現(xiàn)在,和諧發(fā)展,國富民強;展未來,高速前進,和平共處,大家應驕傲和自豪,中國萬歲!
在國慶節(jié)上午10點,在天安門廣場上,舉行了隆重的閱兵儀式,廣場上,人們穿著節(jié)日的盛裝,這里匯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等待著這莊嚴的時刻來到,10點鐘,閱兵儀式正式開始,站在檢閱車里,向官兵們問好致敬,檢閱車行駛到哪里,哪個隊伍都是挺胸抬頭,整裝待發(fā),站在檢閱車上非常高興,檢閱完,車子掉過頭來,快速地向天安門城樓駛去,在天安門城樓上發(fā)表了重要講話。發(fā)表完講話,接著閱兵總司令喊道:“分列式開始!”聽到口令后,各個團隊排著整齊的隊伍,向天安門城樓走來,個個英姿颯爽,精神煥發(fā),走著正步來到天安門城樓下接受檢閱。后面緊跟著的是坦克方隊,最后上場的是飛機梯隊。這次閱兵,更好的表現(xiàn)出了我國60年的巨大變化。
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jīng)濟奮向前;解放中國60年,華夏子孫樂開顏;奧運中國1周年,祝愿祖國好事連連!
關于國慶節(jié)的文章 篇2
在國慶節(jié)放假期間,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黃河三峽和皇城相府旅游。我們就先來說說黃河三峽吧!
黃河長5464千米,我們坐上國泰號游船,游覽黃河三峽的第一道峽谷叫孤三峽。這個峽谷像一個人戴著一頂小帽子,手里捧著一本書。孤三峽還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山:有的叫犀牛望月,有的叫黃河玉河,有的叫芭蕉山,有的叫翠屏峰,還有的山峰想我們坐的游船,逼真極了。接下來,我們游覽的就是八里峽,八里峽也包括幾坐山:有九燈蓮花山,還有的山叫望夫臺。第三道峽谷,也就是最后一個龍鳳峽。我們游覽完黃河三峽,16:00時出發(fā)到達皇城相府已經(jīng)19:30了,這里的夜景可真美啊!
第二天早晨,我們旅游團的人來到皇城相府的大門前看表演。看完表演后,我們進入相府之內(nèi)。了解到皇城相府是清·康熙朝文淵閣大學士、康熙皇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總閱官、一代名相陳廷敬的故居。是我國罕見的明、清兩代官宦住宅群,由內(nèi)城、外城、西山院、紫云阡等組成。這個地方使我知道了皇城相府的由來,也學到了知識。
今年的國慶長假實在是太有意義了,我過的十分開心。期待著下次出游。
關于國慶節(jié)的文章 篇3
在五四青年節(jié)來臨之際,“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頒發(fā)了,很多同志獲此殊榮。這是團中央、全國青年聯(lián)合會授予的最高榮譽,也為紀念五四運動周年。
年前的五四運動,開啟了中國現(xiàn)代歷史的大幕,也為穿越世紀風云的青春史詩寫下序篇。
年來,“愛國、進步、科學、民主”,薪火相傳,歷久彌新,將五四鑄成一枚徽章,戴在所有挺立時代潮頭的中國青年胸前。
當年,27歲的孫中山先生在興中會宣言中最早提出了“振興中華”這個激蕩人心的口號,他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打開了中國進步的閘門。但是中國社會的性質(zhì)依然如故,救亡圖存的呼喊一聲緊似一聲。4月底,中國人民眼巴巴企望的巴黎和會并未帶來預想中的“公理”,郁積已久的亡國之憂、救國之情驟然化作海嘯山鳴的五四運動,青年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成為洪流中的先鋒。
愛國主義是五四運動最深厚的精神底蘊。年前“外爭國權,內(nèi)除國賊”的怒吼早已淡去,“振興中華”的青春壯歌卻一脈相傳,回響不絕。
五四運動30年后,新中國成立了。火紅的青春足跡與共和國的發(fā)展歷程緊相伴隨。
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報名參加軍事干部學校的清華學子超過應召人數(shù)的9倍,沒被招收的難過的掉淚。全國各地兩次報名參軍的青年達70萬人。第一個五年計劃“把青春獻給祖國”成為全國青年的行動口號。第一支青年突擊隊在北京展覽館工地誕生,引來全國13萬名青年跟隨。20萬青年高唱《墾荒隊員之歌》奔赴邊疆,為新中國農(nóng)業(yè)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新中國青年的艱苦奉獻和創(chuàng)造激情支撐起社會大廈,更留下永恒的精神財富,毛澤東同志熱情褒揚:“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他們最肯學習,最少保守思想,在社會主義時代尤其是這樣。”
“走向社會,深入群眾”——這是五四時期青年學生的行動口號,在這場偉大的青年運動中,作為先鋒的青年知識分子領悟到一個偉力:人民群眾。沖破狹小圈子,放眼廣闊天地,他們喊出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與群眾結合、與實踐結合。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干。五四開辟了青年成長道路,在新的時代中延伸。2.5億青少年保護河;1000多萬大中專學生“三下鄉(xiāng)”;250萬志愿者社區(qū)扶貧;大學生志愿者服務西部計劃啟動,短短20天,四萬多名青年學子踴躍報名。……還有很多很多。這些都是青年們深刻認識我們的國情,繼承和發(fā)揚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要在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yè)中建功立業(yè)。
我們紀念五四運動,目的在于弘揚五四精神,肩負歷史使命,就是要樹立理想,立志報國;要勤奮學習,勇于實踐;要在實踐中鍛煉品格,磨練意志,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學習做人;要守時守信,做文明小公民;既有理想,又要著眼于現(xiàn)實,從身邊事、力所能及的事做起。青島工人許振超在青島一中紀念五四運動暨優(yōu)秀中學生表彰大會作的以“知識改變命運,崗位成就事業(yè)”為題的報告中說道:“在別人眼里學習是一件苦事。但對我來說,學習帶給我無窮的快樂。每當我攻克一道難題,我就有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許振超從一個學徒成為一名“橋吊專家”,以初中文化程度熟練地駕馭綜合了6門學科知識的大型集裝箱裝卸設備,許振超學習了高壓變配電、電力拖動、計算機、數(shù)字控制技術等多個專業(yè)知識來研究和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由于學習中經(jīng)常要參閱一些英文專業(yè)書籍,不會英語的許振超拜女兒為師,不懂就問,不會就學。30年如一日的自我挑戰(zhàn)和堅持學習成就了今天的“橋吊專家”。他說:“一個人可以沒有文憑,但不可以沒有文化;可以不進大學殿堂,但不可以不學習;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只有勤奮學習才能成就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