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外科實習心得體會(精選3篇)
神經外科實習心得體會 篇1
神經外科是外科學中一個較新的領域,專科性強,涉及的疾病多了護理問題也就隨之增多,只有熟練掌握和熟悉其護理特點,才能達到提高護理質量之目的。以下是我在神經外科工作的心得體會:
1、病情變化快。
神經外科涉及的范圍是中樞性的,調配著身體的各種功能,一旦受損,病情變化多樣化且速度快,宜危及生命。所以,在護理上要勤觀察、勤護理。
觀察病情要準確、細心、及時。神經外科病人病情危急、發展變化較快,尤其很多都是昏迷病人。護士如果不仔細、不及時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并及時報告醫生作出處理,等病情發展到很嚴重的程度,會給病人造成很大的傷害,增加病人的殘廢率和死亡率。
觀察病情要有預見性。神經外科病人的病情變化快且發展迅猛,往往危及生命。但如果我們能及時觀察到、預見到病情的變化并及時處理的話,就會增加病人搶救成功的機會。如果護士工作經驗差、缺乏預見性,則可能會延誤病人的搶救與治療。
2、并發癥較多。
神經外科病人病情重、臥床時間久,因此并發癥較多。如果護理不到位,并發癥會增加病人的痛苦,嚴重并發癥還會造成病人死亡等嚴重后果。
肺部的護理。病人長期臥床多數會出現肺部感染,而長期的肺部感染嚴重后需要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病人本身免疫力低,插管或切開處往往會出現感染,所以要定時為病人翻身、拍背,隨時吸痰,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
皮膚的護理。長期的臥床病人身體活動少、營養不足,易出現壓瘡,應有針對性地對病人的皮膚情況作出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并組織實施,防止壓瘡的發生。
患肢的護理。病人多有肢體不協調癥狀,根據不同程度的病情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降低殘廢率。
3、安全隱患多。
病人自理性差,家屬認知性差,有可能發生墜床、燙傷、脫管等現象。應對病人及家屬做好健康教育,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詳細易懂的向他們解釋,在平時交班時也隨時叮囑,防止意外的發生。
4、與病人的溝通難。
與患者之間的溝通是指護士護理病人中的信息傳遞、交流和理解的過程,是護士做好心理護理的主要表現形式和手段,是完成護理任務的.重要保證。但臨床上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護士與患者之間的溝通非常有限。
費用高。這是神經外科的普遍現象,手術費用、檢查費用,對于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是種負擔,應向病人及家屬解釋,與醫生一起商量用最少的費用去實現最好的治療效果。
病程長。神經性的外科疾病需要較長的時間去康復,而且有些病在恢復期也有風險,不得在醫院康復治療,時間長了病人及家屬的心
理就會有些變化。應多溝通,把康復治療的計劃與病人及家屬解釋,讓他們知道怎么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預后差。有些疾病即使做了手術,病情仍不樂觀,病人及家屬就會對我們有不信任感。應多溝通,做好病人家屬的心理護理,使其配合、理解醫護人員的工作,為共同戰勝疾病而努力。
不管在喧嘩的白晝,還是在寂靜的深夜,當我穿梭在病人床旁,做著繁瑣的護理工作,為重危病人精心護理時,我明白了,護理工作是救死扶傷的職業,是解除病痛的職業,是帶來舒適的職業。當病人疼痛難忍時,護士輕輕的一針,病人微笑了。病人苦悶百思不得其解是,護士一席話,病人愁眉眼開。作為一個護士當你每天看到病人微笑,病人舒適,病人愁眉眼開。當病人呻吟時護士跑來詢問,恐懼時護士給予安慰,病人生命瀕危時護士插管、吸痰……護士的工作不曾驚天動地,護士的工作平平凡凡,瑣鎖碎碎。
總之,神經外科護理工作工作量大、護理難度高。要想成為一名神經外科護士不僅要求我們具有精湛的專科護理技術,更要求我們有
更高的責任心、愛心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獻精神。
神經外科實習心得體會 篇2
二、本人收獲體會
本人在該科進修13月,入科前進行嚴格的崗前培訓及考核,培訓時間為1個月,針對神經外科常見疾病的診療及急救處理進行培訓,培訓后考試合格者才有資格進入該科進修學習。本人有幸成為培訓后考試合格第一批進入臨床進修的醫生。首先進入神經外科腫瘤專業組進修學習。本人選擇了就近的神經外科最大分院上海市靜安區神經外科作為第一個進修科室,該科室有病床60余張,每年的手術量在1000臺左右,各類腫瘤手術均有開展。本人一邊臨床積極參與各類手術,一邊堅持理論學習,進步很快。由于本人臨床上積極肯干,得到帶教老師的肯定與鼓勵。在上級老師的指導下積極參與管理病人,包括問病史、查體、書寫病歷、開術前醫囑、術前談話等。術后管理同樣重要,包括術后并發癥的處理以及救治,通過臨床不斷積累經驗。
經過在靜安分院神經外科的學習,本人收獲很大,后轉回華山醫院本部輪科,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見識了許多疑難病例以及處理方案,并積極參與手術治療以及術后管理,進一步拓展了視野。尤其是在創傷中心,系統學習了重型顱腦損傷的手術救治以及術后治療與康復。
后半年學習重點定在腦血管疾病組,系統學習腦血管疾病的診斷治療,積極參與腦血管造影術、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腦動靜脈畸形介入栓塞術、顱內動脈瘤開顱夾閉術、腦動靜脈畸形開顱切除術、腦缺血支架植入術,血管搭橋治療術,煙霧病的手術治療術等。由于華山醫院腦血管疾病病人較多,一年有將近1000例腦血管造影病例,因此,得到了大量動手機會進行各類高難度的腦血管造影,極大地提高了本人的動手能力。見識了許多書本上未見到的疑難血管疾病,同時,在動脈瘤介入栓塞以及動靜脈介入栓塞治療上,密切跟蹤,積累了一定經驗,為今后自己獨立手術奠定了堅實基礎。
華山醫院神經外科醫生的學習進取心大大鞭策了我。在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上至正高職稱的教授,下至在讀的研究生,均十分重視理論的不斷學習和積累,老教授們能夠流利地用英語交班,能夠及時地講出某種疾病的最新治療和研究進展,確實難能可貴。研究生們每周要進行讀書報告會,將自己研讀的最新外文資料總結匯報,參與評比。各個教授提出問題,進而繼續研讀,逐步形成研究體系。與此同時,結合臨床病例,提出意見,彼此促進提高。此外,各方面表現突出者,可以獲得公派機會出國留學進一步深造,學習提高。每年華山醫院均有機會派出2~3名年輕骨干醫師外出美國、歐洲、日本、巴西等國家學習。學習是進步的源泉,學習是成功的保障,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超越自我,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科室十分重視科研和學術交流,在抓好臨床工作的同時,重視科研工作。將科研與職稱評定以及職稱聘任掛鉤,因此,科室成立了神經外科研究所,聘請了專門的科研隊伍,包括長江學者朱劍虹教授等。每年的科研工作全科上下均積極投入,獲得國家自然基金資助以及重大科技資助者屢見不鮮。同時重視科研成果以及科研論文的發表,在SCI發表的論文逐年增長。重視學術交流,擴大科室影響,每年神經外科均要舉辦各類國內國際學術會議幾十場,聘請美國、英國、法國、日本、新加坡、韓國等先進國家和地區的專家進行學術講座和交流。科室重視培訓來自全國各地的神經外科醫生,為國內神經外科的進一步發展做出貢獻。
時光飛逝,一年的時間轉眼過去,回想這一年來的學習經歷,收獲良多,這些將對我今后的職業生涯起到重要的作用。再次衷心感謝醫院和科室同事的支持和幫助。我將把所學到的知識充分運用到臨床工作中,為醫院的神經外科專業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
神經外科實習心得體會 篇3
在進修的工作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他們的優質護理服務工作開展的很好,為病人提供了全程、整體、人性化的一系列服務,真正是做到了“以病人為中心”醫院盡量的減少陪住人員,生活能自理的病人或術前不安排陪住,對于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或術后安排一個陪護,每個陪護都有醫院發的陪護證,并規定了探視時間。以為限制了陪護,所以護理工作就更加繁重,他們的護理工作人員比較多,36張床,20個護士,監護室23張床,40個護士,有些科室還配備了護理員,所以基礎護理工作落實的很好。每天都堅持行晨晚間護理,認真的整理,濕掃床單位;每次床頭交接班時都會再次為病人翻身、拍背,以防止褥瘡的不能及時發現;早晚兩次為患者準備溫水,協助患者洗漱;每周兩次為每位患者擦澡,每周一次洗頭。讓病人真正感覺到家的溫暖。無論工作有多忙,在與病人溝通時,護士門總是面帶微笑,柔聲細語,不厭其煩,直到病人聽懂或理解了為止,護士每個護士都有報干的病房,做完治療后就在病房對每位病人進行細致的系統評估,系統宣教以及心理疏導。科室還定期的舉辦健康教育講座,使病人及家屬對疾病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醫院的配套實施也很齊全,有專門的營養食堂,很據醫生開出的飲食醫囑,配置相應的飲食套餐,每天三餐都按時送至病房;醫院還有配送中心,每天都會派人到病房接送病人做各項檢查,為病人解決了很多的實際問題。醫院各個科室都有門禁系統,只有醫務人員的胸卡才可以刷卡進入,這樣既能保證病房安靜,保障患者的安全,病房管理好做,整個病房給人的感覺非常整潔,優雅。
通過這次進修學習,使我在神經外科疾病的理論知識,基礎護理措施,病房管理等方面均有了明顯提高,更重要的是視野的開拓,思維的拓寬,理念的轉變是我最大的收獲。服務永無止境,學然后知不足。這時我想起蔡院長的一句話,服務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看到301護理工作做得如此出色,既讓我們感受到了壓力,也催人奮進。如何加強護理隊伍建設,如何完善優質護理服務流程,如何提升包括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在內的整體護理質量等等,這些都成為了我們這支年輕的護理團隊今后工作要努力的重點和方向。我們全體護理人員也有決心和信心,通過我們不懈的努力,一定能為社會和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