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實習培訓心得體會范例文(精選3篇)
護士實習培訓心得體會范例文 篇1
在這個充滿挑戰而又期許的實習征途當中,親愛的同學,你是否也有很多機會像流星一樣從你身邊悄然而逝;你是否因為害怕犯錯誤失去很多動手的機會;你是否害怕與病人溝通每天查房怯怯的跟在老師后邊;你是否發現正是因為這些看似微小的事情,使我們失去了很多機會,失去了動手的機會,失去了與病人溝通的機會。機會需要自己去探索,去尋找,它為我們的生活點亮了一盞明燈!
機會是自己尋找的,病人少那我就可以把每天見的病都深入的了解;帶教老師有時沒時間教給我更多,但為什么自己不從他身上發現他的閃光點呢,例如他與病人溝通的方法,他是怎樣把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起來的;開化驗單的時候為什么不想老師為什么要開這個化驗單。所以當你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埋怨,懊惱的時候你已失去許多觀察的機會。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行動,多一些思考!
把握住每一個動手的機會。在兒科的時候經常發燒,感冒的小朋友來打針,我的老師縫針的時候我感覺太簡單了,我在想這個我也會,但有一次當我的帶教老師把針遞到我手中的時候我突然不知道該從何下手了,手在不停的抖。其實看別人做事情和自己做是兩碼事情,我們因該多一點謙虛,同學你把握住機會了嗎?
親愛的同學,假如你現在做錯了,你的老師會給你指點,他也會為你負責。我的一個帶教老師對我說過一句話:臨床的實習很重要,為什么有的人踏上臨床工作崗位的時候可以一個星期就能適應臨床的工作,而有的人要幾個月甚至一年呢,這很大一部分是在于你的實踐過程,假如你多看,多做,多想,完完全全把自己當作一個醫生來看待而不是停留在你的單純的學生角色上,那么在你以后的臨床工作中你可以不那么吃力!
以上是我的實習心得,或許很膚淺,但我希望和我一樣怯怯的在實習的同學把握住身邊的每一個機會,為你的生活點亮一盞明燈。實習真的很累很苦,但我們每天都有收獲,我們在不斷的耕耘著我們未來的生活!
把握住身邊的每一個機會,不要在讓它溜走,你的未來一定很精彩。你們都是那么的聰明,那么的伶俐,你們的生命之花會不斷的美麗綻放!
護士實習培訓心得體會范例文 篇2
來到英語培訓公司從事行政前臺的工作,可以說,對于還未邁出學校大門的我來說,這是我人生開啟的一段新的旅程,我暗自下定決心,一定好好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
剛剛走入實習工作時,由于對公司的基本情況不了解,我對自己的崗位職責也不了解,至使做什么事都很拘謹,領導讓做什么就做什么。結果是,我只知道照章辦事,不知道變通,以至于有時候會做一些無用功,顯得辦事效率低,從而得不到領導的認可,心里也有些失落。
后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對公司的企業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對公司主營的少兒英語也有了了解。在同事的幫助下,我也更明確了自己的工作職責,漸漸知道什么事情必須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可以做。這些也都讓我在工作中不那么被動,做起事來也更得心應手,心情自然也就好起來了。一個星期之后,我就能自己獨立完成各項職責范圍內的事情了,而且有條不紊。在之后的工作中我更是盡職盡責,不遲到不早退,及時地完成各項工作。
實習期間,我經歷了公司搬家、集團年會兩件大事,在公司搬家過程中我協助做好各人員的物品打包、登記、再領取的工作,保證了公司物品在搬家過程中的無丟失;集團年會上,我負責了北外奧尼的人員的到場安排、號碼簽的發放及其他一些事情的安排與協調。
轉眼間,五個多月過去了,這段時間我收獲很多。現在的我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些稚嫩,做事時懂得了考慮周全,不盲目。不過仍然有很多方面需要繼續加強與提高。
工作期間,我主要負責前臺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1、前臺電話的接聽、轉接與記錄;2、禮貌接待來訪客人;3、收發快遞;4、給領導訂餐;5、前臺表格的登記與管理;6、打掃前臺辦公區域的衛生;7、檢查預定飲用水;8、結算電話費、水費、機票費、快遞費等費用;9、管理公司綠植;10、預定機票、火車票、酒店等;11、負責給打印機加墨;12、公司固定資產的盤點;13、領導安排的其他任務。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更加虛心學習,盡職盡責,注重養成專業、細致、謹慎的工作態度,戒驕戒躁,提高處理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慢改變不夠外向的性格,更好地融入公司這個大集體。繼續堅持不遲到、不早退的良好習慣,發揚樂于助人的精神,把自己盡快從初出茅廬的學生變成一個干練的職業人。
護士實習培訓心得體會范例文 篇3
今年春節過后我到常鴻所實習,三月取得北京律協頒發的《申請律師執業人員實習證》,成為一名首都實習律師。經過半年多的實習,深感陷入一個個具體案件的辦理中,不能全面系統地了解廣泛的律師業務,也不能靜下心來及時總結辦案過程中的得失。
迷茫困惑之際,第二十九期北京市申請律師職業人員培訓在我學習生活了三年的法大研究生院開班了。經過一個月的資深律師培訓授課、海淀法院和北京仲裁委員會庭審觀摩,結合半年多的實習經歷,我增強了對律師業的認識,受益頗多。
一、關于中國律師的歷史。
自9月16日民國政府頒布《律師暫行章程》確立律師制度算起,今年是中國律師制度建立一百周年。如果將民國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零星律師制度和實踐忽略不計,自1980年全國人大會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暫行條例》算起,律師制度在我國大陸地區的真正確立和發展不過三十余年的時間。
作為新世紀的首都準律師,我深感律師制度創設不易,決心從現在和自身做起,珍惜律師聲譽,愛護律師形象,為中國法治建設和律師業發展做好自己的工作。
二、關于律師職業形象。
根據《法官法》、《檢察官法》、《律師法》和《公證法》,從事法官、檢察官、律師和公證員工作需要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證書。在構成法律職業的法官、檢察官、律師和公證員四個行業中,我們在同樣的課堂上經過了法學本科以及碩士博士研究生學習,共享同樣的憲政信仰和法治理念,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從不同的角度致力于法治國家的建設。法官出庭必身著法袍手持法槌,檢察官和公證員也屬于國家機構從業人員,有著行業共同的制服,只有律師分布于大大小小的律師事務所,出庭是否穿著律師袍也并無強行性規定。在法庭上,律師的形象如何同莊嚴的國徽相映襯,同法庭的氛圍相符合,在社會活動中,律師如何與社會其他職業的形象明顯區分,這是我們需要高度重視的一個問題。
實踐中,事務律師基本能做到統一穿著職業正裝,這與事務律師將自身定位為高端服務業從業人員和事務律師一般在規模化、團隊化、公司化管理的大型律所執業有關。而出庭律師,由于主要接觸基層民眾,平時生活中對律師的職業形象往往關注不夠,以致出庭時著裝較為隨意,和法庭上的法官、檢察官形成了鮮明對比,難免有損律師在委托人和社會公眾心目中的形象。
對此,我認為,在工作時間,律師應當穿著職業正裝,出庭時律師至少應當穿著職業正裝,有條件的應當穿著律師袍出庭。
三、關于律師與委托人的關系。
實踐中,委托人往往是通過親友或之前客戶介紹找到我們的,有的委托人是政府機構或大型企業,有的委托人則文化水平不高或情緒控制意思表達能力較弱。在一些偏遠落后地區,很多基層民眾一生中幾乎沒和律師打過交道,甚至沒有見過一個律師,思想觀念中卻存在“打官司”就是“打關系”、“律師就是那個和法官混得熟幫當事人疏通關系的人”的愚昧觀念,見到律師的第一句話往往是“你和法官熟嗎?”同時,緊接著的第二句話則是“這官司能打贏嗎?”
一些律師由于生計所迫或者商業逐利心理驅使,為了能簽下合同攬到業務,將《律師法》和律師執業規范職業道德置之腦后,對潛在的委托人大肆吹噓、大包大攬,不恰當地提高了委托人對律師的期望值,接下案子后發現委托人不能提供必要的證據,或者法律適用中存在重大障礙,不得不教唆委托人偽造證據材料,甚至對法官等司法工作人員行賄,嚴重破壞了律師在法官和社會公眾心目中的形象。
我認為,作為中國社會中一個年輕的職業,律師應當在同潛在委托人進行業務洽談時,引導公眾對法律、司法和律師形成全面正確的認識,幫助公眾樹立法治意識從而參與到法治建設中。如果律師一味迎合委托人,放棄法律立場和律師職業的專業性獨立性定位,將會使越來越多的公眾“信訪”不“信法”。法律沒有了權威和地位,一切靠金錢和權力說話,那么律師業以致法律職業也就迎來了滅頂之災。
年初,我為北京市某區政府一起行政復議案件做論證,當時申請人對多年前的一個“請示”提起行政復議,區政府已經受理了該行政復議申請。我提出,“請示”不屬于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區政府依法應當不予受理,根據《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駁回行政復議申請即可。當時區政府法制辦剛剛來了一個分管行政復議的負責人,該負責人覺得承認當初受理錯誤面子上不好看,要求我改變論證意見。從專業角度反復思量,我對論證意見向法制辦進行解釋,頂住負責人的壓力堅持自己的專業意見。后來,區法制辦向北京市法制辦進行了咨詢,最終采納了我的意見。
我堅持認為,律師是依法為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律師服務的底線是依法,如果違反法律為委托人提供服務,那么他提供的不再是法律服務,他也就不再是律師了。通過聽各位資深律師授課,我更加堅信,律師應當堅持在依法的前提下為委托人出具獨立專業的法律意見。
四、關于律師與法官、仲裁員的關系。
資深律師們這樣描述律師與法官的關系,那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們從法學院畢業時,有的同學會去做法官,有的同學會去做律師。同窗學習四年以致七年、十年后,法學院畢業生會奔向法官、檢察官、政府法務、企業法務、律師、公證員等不同的法律工作崗位。在不同的工作崗位做久了,難免會形成特定的思維習慣,比如檢察官一般傾向于認為刑事被告人是有罪的。
在法庭上,法官是高高在上的,他端坐于等腰三角形的最高處,控辯雙方的律師相向而坐,同時面向法官陳述自己的意見。控辯雙方都希望自己的意見更多地為法官采納,從而維護委托人的權益,同時鞏固委托人與自己的委托代理合同關系。那么,在日常生活和訴訟過程中,律師是否需要在法官面前低人一等,甚至請客送禮向法官行賄呢?
我認為,在法庭、仲裁庭中,控方律師、辯方律師和法官、仲裁員是分工合作的關系。只有控辯雙方律師充分展示單方的證據、陳述單方的法律意見,才能為法官認定查明案件事實,并最終正確適用法律作出判決提供參考。正所謂集思廣益,法官承擔著決策者的作用,雙方律師就是從不同角度發表意見的謀士幕僚,三方分工合作的目標是,得出一個評判是非、賞善罰惡的公平結論。當然了,委托人難免存在趨利避害、諱疾忌醫的情形,律師并不能保證委托人向自己陳述的事實、提交的證據材料都是準確的、全面的,這就需要律師、法官睜大自己的眼睛,努力做出專業而獨立的判斷。
五、關于律師職業風險防范。
事實上,作為高風險的法律職業,律師是最重視職業風險防范的行業群體。律師的日常工作就是,幫助政府、企業和個人等委托人發現、防范、治理和應對法律風險。為此,律師給公眾留下了不近人情、斤斤計較的職業形象。試想,如果購物不索要和保存發票,那么一旦出現了食品安全、產品質量問題,就缺失了維護自身權益的核心證據。如果商事交易不訂立書面合同,不把條款擬訂的周密完備,一旦合同履行中出現了爭議,空口無憑如何能說清合同各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同理,在律師的執業活動中,律師也必須高度重視自身的職業風險防范問題。
除了避免向委托人大包大攬,最后不能實現委托人意圖,引發律協行業處分或司法局行政處罰外,我們需要做好同委托人的接談筆錄,把每一次同委托人就事實陳述、證據提交、風險提示進行溝通的情況記錄在案,一方面是制作案卷檢索備忘,另外可以明確律師為委托人所做的工作,完整呈現委托代理合同履行的狀況和過程。
綜上,一個月的集中培訓,使我能夠結合半年多的實習律師工作,總結得失,明確方向,非常感謝律協資深律師為即將入行的準律師闡明執業規范和職業道德,展現和傳授刑事、民事、商事、行政四大領域及法律顧問、合同、勞動法、著作權、商標、公司、房地產等律師業務的基本技能。我相信,在律協、律所和資深律師的指導下,我會早日成為一名合格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