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事務所實習日記范文(精選13篇)
律師事務所實習日記范文 篇1
今天下午,有幾個人來咨詢方律師離婚問題。他們咨詢了一個下午,他們也沒有決定是否要方律師服務。平日我們看香港電視講到律師的時間是用秒來計算。但事實顯然不同于電視劇。當然,老師上課時也曾經(jīng)說過這是中國人所謂的重情而導致的。回歸此次離婚案上,我覺得法條我也懂。但是,真正面臨如何取證,判斷證據(jù)力度的大小,如何游走法律的灰色地帶……這都是我所不懂的,也是需要實踐累積的。盡管我不是很贊同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帶,但我不可否認現(xiàn)實中存在這樣的事實。只有體驗多,我們的思想才能夠成熟,真正判斷法律這個行業(yè)是否適合自我。
律師事務所實習日記范文 篇2
學校的思維方式和律師的思維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問題在學校里碰都不會碰到,想也不會想到,即使想到了你也以為會很簡單。律師辦案的話,關鍵不在他的理論功底,當然理論很重要,關鍵的在于他的人脈。案源是很多年輕律師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而發(fā)達的人脈就是問題的答案。當然人際交流有很多的技巧,并不一定要別人介紹才能認識,很多朋友都是可以爭取的。方律師就是一個交際高手!而我還是沒有擺脫那種青澀幼稚的狀態(tài)。好好加油吧,相信我一定能行的!
律師事務所實習日記范文 篇3
又再一次來到倉后法庭。這次也是買賣糾紛案,但這次不同的是方律師沒有叫我事先熟悉案件,不過我暗地里已先看了這個案子。一開始,方律師就已經(jīng)記錯時間 ,但這也不影響接下來的發(fā)展。方律師跟對方代表談了將近一個多小時和解。我不知道對方怎么了,居然沒有請律師——他們本身的目的是和解,但今天同時也是要開庭的呀。非法律人是不是就缺乏了某些法律素養(yǎng)呢?我感覺他們很單純,也許他們在商場上有些成就,但在這次開庭過程中就唯獨缺少了謀略而只有濃厚的誠意頂替。距離上次模擬法庭實習后,我今天再次看見這樣如此“乖巧”人完全供認不諱寄托于一個變動性很大的和解上而置一個不推進利于自己的判決不顧。這實在讓我太困惑了!
律師事務所實習日記范文 篇4
經(jīng)過兩天的休息和自我總結,星期一,我在走進律所門口的時候,想比于上一個星期的好奇和忐忑,多了一份了然和自信。
所里的李律師正要帶上劉師姐去參加他代理的案子的庭審,我聽說了也請求一同去旁聽。在學校學習訴訟法的時候雖然都已經(jīng)學習過整個庭審的過程,但是書本上的東西總是抽象、難理解、難想象的。而跟隨律師去聽庭審讓我更清楚了解律師在庭審中、整個案件的流程中處于一個什么的主角、地位,處理什么樣的事務,解決什么樣的問題。這次經(jīng)歷讓我認識到律師在訴訟過程中起的一個什么樣的作用。作為學習法律的人來說,了解自我的專業(yè),了解自我的職業(yè),是十分重要的。而這次的實習讓我從新認識一類人——律師。在社會中、生活中、學校中、家庭中對律師這個職業(yè)有著不理性、不全面的了解,甚至而已說是偏見的理解。這樣錯誤的了解不僅僅僅是我自我,同時社會、生活中的許許多多的人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偏見。如果這次不去中晟律師事務所實習的話,估計這個錯誤的認識很可能一向伴隨著我。
律師事務所實習日記范文 篇5
實習日記7
這幾天來,主要是跟隨尚律師去法律援助中心、工商局、勞動仲裁委等部門調(diào)查取證。在市里幾個區(qū)來回奔波,我覺得有點疲勞。有些時候有些想偷懶,但想到這些對尚律師來說是家常便飯,作為年輕人的我卻因體力而怯場,實在慚愧,于是我決定堅持下去。
跑一些公共機構取證總要走一堆程序,辦不少手續(xù),有些時候還得被擺臉色,相比于找個人取證,麻煩甚多。我總算明白為什么很多糾紛寧可調(diào)節(jié)幾回,也不愿走訴訟這條路的原因——耗時、耗力、耗材,結果還不定讓雙方滿意。
律師事務所實習日記范文 篇6
今天由于接到了一宗關于貨款糾紛的案件。當事人劉先生在20xx年2月3日開始與某消防設備公司達成供貨協(xié)議,由陳先生每月為其提供必要生產(chǎn)鋼材,貨款于每月月底25號前清。于是,劉先生每次按某消防設備公司提供所需鋼材,到了月底已經(jīng)清本月貨款事宜。到了3月5日,該消防設備公司再次以其名義向劉先生的公司下了一單總價款28萬人民幣的訂單,但這次的送貨地點更改為某第三公司。隨后幾次的訂單均送至某第三公司。到了月底25號,劉先生攜帶整月發(fā)貨單和簽收單至某消防設備公司準備收取本月價值56萬人民幣貨款,但去到之時,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該公司已經(jīng)撤走。然后劉先生就去某第三公司反應情況,但某第三公司拒絕協(xié)助。隨后劉先生即聘請劉律師為代理人對該公司提起訴訟。
律師事務所實習日記范文 篇7
今天,我致力于完成方律師昨天下午交代我寫的三份上訴狀及申請執(zhí)行書。坦率地說一句,我真的不知該從何入手。心里紛亂不已,有股莫名的煩燥困擾著。但無論怎樣困難,我還是必須得把它完成。總不能因為困難就一直擱之不理,盡管這也是我最愛干的事情。我真的對那個上訴人感到深深的無奈——他既然打官司了,那又為什么全都認了呢。唉!這也把我害慘了——總覺得自己寫的上訴狀實在不好寫。自己當學生的這種死腦筋就是不會靈活變通,老是覺得原告這樣主張而被告又如此合作全認了,這不就歇菜了嗎?為什么還要死要上訴呢——盡管我已知上訴人純屬只是在拖時間?寫吧,努力地寫吧!
律師事務所實習日記范文 篇8
實習日記12
之前,我一直以為明天開審的那宗案件對我來說只是一宗旁聽的案件。我看資料只是讓我盡量熟悉案件能夠快速把握弄懂整個開庭過程的重點。但事實上不是這樣!今天早上,方律師居然同我講明天這宗案件由我去做訴訟代理人,他就不到場了。
頓時,空氣對我而言已經(jīng)是凝結了。捫心自問,我能行嗎?要是輸了,那該怎么辦?我能出承擔這個責任嗎?方律師也大概教我明天該怎樣做。但試問,這能假設得了嗎?我現(xiàn)在能怎么辦呢?努力再看看資料,不僅要把資料看熟還要看透。在強大的壓力下,我也只能拼死一搏了!
律師事務所實習日記范文 篇9
今天有一位客戶來咨詢方律師。也許對學習法律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淺白易懂真理,但非法律人有時候會對這個所謂真理費盡心思都弄不清。他們對這種情況感到非常困惑甚至到了偏執(zhí)的程度。在旁邊旁聽的我對這種感到非常好笑。但細想這個問題后其實這是個有意義的問題而非一個好笑的笑點。因為這代表著法律人與一般人之間存在著不同,而正是因這種不同才存在著一般人需要法律人服務的需求。這要求法律人在服務的過程中用顯淺易懂的生活用語向客戶解釋。而我呢,還需要在此多加努力的。
律師事務所實習日記范文 篇10
今天方律師吩咐我寫買賣合同糾紛案的代理詞。之前方律師說到時再送份代理詞,將代理詞潤飾下就行。我還以為這份代理詞是方律師自己寫。直到今天我才知道這份代理詞是要我寫的。當他問我會寫代理詞的時候,我居然說不會寫沒有教過。后來我回家翻閱書時才發(fā)現(xiàn)原來我上課時學過,但我居然完全忘記了,真不知道自己當時的腦袋怎么了。我覺得錄音的有效性這方面很難寫。我翻閱《證據(jù)學》從而知道要從證據(jù)的三性(合法性、關聯(lián)性及真實性)著手。但是我就是不知道該如何寫。因此,我只好先寫自己比較有把握的部分,而錄音的三性容后再思考該如何去寫。
律師事務所實習日記范文 篇11
實習日記5
經(jīng)過兩天的休息和自我總結,星期一,我在走進律所門口的時候,想比于上一個星期的好奇和忐忑,多了一份了然和自信。
所里的李律師正要帶上劉師姐去參加他代理的案子的庭審,我聽說了也請求一同去旁聽。在學校學習訴訟法的時候雖然都已經(jīng)學習過整個庭審的過程,但是書本上的東西總是抽象、難理解、難想象的。而跟隨律師去聽庭審讓我更清楚了解律師在庭審中、整個案件的流程中處于一個什么的角色、地位,處理什么樣的事務,解決什么樣的問題。這次經(jīng)歷讓我認識到律師在訴訟過程中起的一個什么樣的作用。
作為學習法律的人來說,了解自己的專業(yè),了解自己的職業(yè),是十分重要的。而這次的實習讓我從新認識一類人——律師。在社會中、生活中、學校中、家庭中對律師這個職業(yè)有著不理性、不全面的了解,甚至而已說是偏見的理解。這樣錯誤的了解不僅僅是我自己,同時社會、生活中的許許多多的人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偏見。如果這次不去中晟律師事務所實習的話,估計這個錯誤的認識很可能一直伴隨著我。
律師事務所實習日記范文 篇12
實習日記1
一大早我就坐公車來到了律師事務所,希望給事務所的其他同事、領導留下好印象。推門進到走廊,卻已經(jīng)看到幾個人在辦公室見奔走忙碌,我不禁感嘆律所工作的繁忙。在一個工作人員的接待下,我找到了負責為我介紹工作的尚律師。他是這家律所的合伙人之一,同時也是律所的負責人。
他熱情的接待了我,并和我聊起了我的專業(yè)學習情況。尚律師由于工作較為繁忙,他特別指定了一個有豐富知道實習生經(jīng)驗的律師助理來幫助我盡快適應工作環(huán)境。
這位律師助理姓劉,是個很熱情風趣的姐姐,她和我談起她當年到律所實習的經(jīng)歷,鼓勵我要自信應對實習中面臨的各種問題,遇到疑難一定要積極請教,才能更快進步。也許是同齡人的關系,和她聊天非常輕松愉快,我也從她的介紹中對律所的工作內(nèi)容、流程有了基本了解。
律師事務所實習日記范文 篇13
昨天接到陳翰老師的電話,我跟他回顧了我的實習過程,談了我的實習感受。說真的,自己談話的要點覺得經(jīng)過老師的口說出來感覺就是不一樣,那可我所說的要簡潔有力多了。這種簡單而有力的擊中要點的語言能力是我們要好好學習的。不知這是天賦還是經(jīng)驗的累積而成就的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我們現(xiàn)在必然不斷加倍地努力——我們這一輩人似乎總是能夠為自己的懶惰找到最佳的借口,我們的勤奮努力度遠遠不夠。作為一名應屆畢業(yè)生,我終于懂了大學生活是應該如何過、如何享受這個過程。但諷刺的是,我即將不是一名在校的大學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