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實習日記3篇
第一天
今天是我實習的第一天,經(jīng)過前面簡單的安排,我進入了實習期,很是緊張,畢竟第一次接觸新聞這個領域,還是個門外漢,雖然我之前看過幾本關于新聞學的書籍,但是比起專業(yè)人我還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啊。
第一天我就被迫緊急投入到實習狀態(tài)中,今天采訪的是市人大召開的主任會議,我很激動的是見到了領導,但是作為一個記者我到底是好好記筆記,記錄領導發(fā)表的講話,帶我的王艷老師說,這種會議都有會議進程表,根據(jù)提供的會議過程,寫稿子比較簡單的,主要是領導的講話。
后來我那了一手資料,根據(jù)老師給我的指導寫了第一篇通訊。雖然后來給老師改了好多處但是心情卻是一樣的開心,很有成就感。
第二天
今天我很榮幸的被老師安排去連島采訪全國性的帆船帆板冠軍賽,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帆船帆板比賽,以前都是在電視上看的比賽。雖然談不上驚奇,也讓我耳目一新。
我實習的代步工具是自行車啊,好苦。不過我老師的也是個電動自行車,憑我這速度這體質趕上個電動車不成問題,但是今天的比賽很是問題啊。其實不用我擔心,老師找了個順路的攝影愛好者,載我們去,到了連島后,風很不給力,天氣燥熱,曬死人了,帆船帆板比賽靠的就是天氣,沒有足夠的風力,比賽難以進行。況且是在海面上,我有點害怕,做船我還沒做過,快艇倒是玩的時候做過好幾回,不知道我體質怎么樣。
由于天氣原因,比賽推遲到下午1點鐘舉行,上午我們就在會議室采訪了安排這次賽事的主管,后來和電視臺的記者一起在連島吃了工作餐,下午的比賽到底是實地感受才有發(fā)言權,我和電臺的記者坐了快艇到海上觀看了比賽,那場面聲勢好大啊,在遼闊的海面上,運動健將們緊張的籌備比賽,來自全國各地的選手,很是壯觀吶。
比賽到很晚,看完比賽都下午5點了,中間還有個插曲,我乘坐的快艇漏水了,幸虧我穿了救生衣,唉,平生幾次過快艇,沒想到這中幾率這么小的事情給我遇到了。該感到榮欣呢,還是悲哀呢。
第三天
由于我是實習生,還是記者是自由職業(yè),很多時候沒有新聞我沒事做只能在報社的資料室看報紙或者雜志之類的。不多收獲也不小,總比我一整天躺在家里睡大覺好多了,見識廣多了,認識不少人,比以前開朗多了。今天就在資料室度過了。
第四天
因為每次都怕老師忙的忽視掉我,每天晚上我都提前發(fā)個短信給老師問一下明天有沒有采訪活動什么的,也表示我歲工作的熱忱,今天老師說去灌南采訪全國高等院校健身氣功大賽。
我一聽名覺得甚是好奇,氣功現(xiàn)在都發(fā)展成公開比賽這程度了,看來國家政策還是滿到位的,這次是在連云港賽區(qū),好像還有個哈爾濱賽區(qū)的,連云港可是健身氣功比較普及的地方,我這才深刻的了解到,來自復旦大學,武漢,上海等高校的大學生匯聚灌南,比賽前還有精彩的廣場演出,但是天氣真是毋容你開心啊,燥熱的天氣,讓很多觀賞的人望而卻步。后來采訪了幾位大學生,有的還是大一的小學弟小學妹呢,估計是專業(yè)吧。
第五天
今天有個社區(qū)走訪慰問活動,我一大早就汽車趕到市政府前門等候,等著坐政府領導的車跟著走訪社區(qū)。
政府的車就是氣派啊,一路都閃著醒目燈,今天走訪社區(qū)是省里的領導王世華,好像是省市紀檢組組長,來視察社區(qū)文化建設的,我跟著車顛簸到五六處社區(qū),什么薔薇社區(qū),玉帶社區(qū),蒼梧小區(qū),還有墟溝那邊的中云街道社區(qū),,雖然很累啊,但是人家領導都沒埋怨,這里偷偷說一句,他們就是吃這碗飯的,來連視察待遇可不低哦,少說都是云臺賓館啊,我看著心里就想好好努力吧,調侃一句說:沒燈的火車頭,前途無量啊,嘿嘿……
第六天
又閑了三天啊,星期天加上星期五沒有活動,我在家無事做了,陪著奶奶買菜,做飯,逛公園。
后來我在報社無意間問到老師,報社的報紙排版可能跟我的專業(yè)有點聯(lián)系,我就借此去了組版的辦公室,遇到一位熱心的姚新羽老師,我沒有新聞采訪的時候就去她那里,讓她教我排版。
第七天
今天去是文化中心采訪,有個連云港市廣電總局文化市場綜合管理監(jiān)控中心開通儀式,國家廣電總局的副局長都來了,說實話這些大人物看著也記不住,就是開通后對我們連云港這個縣區(qū)的電視可以進行監(jiān)控防止出現(xiàn)違規(guī),違紀的廣告是視頻信息等。
雖然只有兩天,但這兩天感觸頗深。不僅對記者這個職業(yè)有了初步了解,而且還了解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東西,比如清徐居然也有看守所,而可愛的考考同學還進去小小參觀了一下。
昨天上午去報社報到,一上午沒什么任務,無所事事的,看書似乎也看不進去。中午回來就給我的mp5充飽了電,想著下午帶上去看電影。下午去了報社以后跟眾“同事”(都是前輩,對我很照顧)打過招呼以后就掏出我的mp5看海上鋼琴師,中午被我媽摧殘看百家講壇也沒睡成覺,下午看電影的時候居然一不小心就睡著了,一覺醒來就有了好消息,領導派我跟一位阿姨出去采訪。縣委書記要下鄉(xiāng)調查。我們到了政府院,上了一輛中巴,車里坐了十幾位領導,后來我才知道那都是縣里的一二把手。第一次見到縣委書記,哇,太帥了,長得一表人才,絕對能和濤哥(191的不要瞎猜!)有一拼,而且身高一米八幾,看得我口水直掉。嗯嗯,轉入正軌。我們跟著領導們到了清徐縣城周圍的一些鄉(xiāng)村調查新農村場所建設情況。這一行改變了我對當官的看法。以前總覺得當官的就是受賄和收賄的代名詞,欺壓百姓。而當我看到領導們尤其是大帥哥縣委書記到處關心慰問老百姓,并不是皮毛的走形式,而是落實到實處,解決資金、建設等各個細節(jié)問題,我對官員的印象就改變了,他們是優(yōu)秀的父母官,切切實實為人民某福祉,覺得很開心,很欣慰。那個縣委書記特別敬業(yè),聽說有時候晚上從6點開會能開到半夜2點,第二天早上 7點再繼續(xù),呵呵,佩服啊!昨天晚上走了4個村,每個村莊都各有特點,但愿我看到的是真實的,人民安居樂業(yè),而不是糊弄領導的假象。晚上回來寫稿不用說。
今天早上去了報社,另一個阿姨又把我?guī)ё吡耍俸伲@次是到公安局!公安局開一個新聞發(fā)布會,清徐縣偵破了兩起系列搶劫案,一起是搶劫出租車,一起是攔路搶劫,都在短時間內被清徐縣警方一舉抓獲。開完新聞發(fā)布會所有的記者又去了派出所,見了受害者和受難家屬。可惡的犯罪分子心狠手辣,喪盡天良,將出租車司機騙到偏僻地方搶劫財物,還將其用刀刺傷,有一個清徐的司機被刺傷了5刀,幸虧沒有刺中要害。而有一位交城的司機就沒那么幸運了,刺傷后被仍在了荒郊野嶺后不治身亡。遇難家屬憔悴的面容哭腫的眼睛牽扯著每個人的心。在安慰了受害者和受難家屬以后我們又去了看守犯罪嫌疑人的看守所。看守所里戒備森嚴,每個人都是在測過體溫以后才能進去。進去以后警察叔叔提審了幾個重要嫌疑人。使我們感到震驚的是有一個嫌疑人只有19歲,和我一樣年齡,同屬九零后。而就在這風華正茂的年齡里他卻觸犯法律傷及無辜,更可悲的是,在犯罪嫌疑人分贓的時候他不曾分到一分錢,從始到終他充當?shù)闹皇莿e人的殺人和數(shù)錢工具。我想,只能用愚昧來形容。在記者采訪他的時候,他沒有露出絲毫悔恨,無所謂的樣子,只在說自己行兇時“不怕”,對于受害者受傷、死亡他沒有同情、憐憫,更別說悔恨了。在采訪大致結束的時候我趴在窗戶上看了看里面,有個屋子里面能看到監(jiān)控錄像,每個黑壓壓的小屋子里住滿了人,是那種大通鋪,犯人們戴著腳鏈手鏈。正好有警衛(wèi)推著餐車路過,我問警察叔叔他們伙食怎么樣,警察叔叔說挺好的,有菜有肉,還笑著跟我開玩笑說比咱吃得好。但沒有了只有吃得再好能怎么樣呢?但愿那些犯罪分子早點覺醒吧。從看守所出來已經(jīng)一點多了,記者同志們都饑腸轆轆,后來一行人到了公安局的警官餐廳吃了中餐,吃的心滿意足。嘿嘿。吃完飯繼續(xù)回報社上班寫稿。有點累,但覺得有意義,很開心。明天不知道又能接到什么任務,哈哈,期待。
如果說速度就是新聞的生命,那么速記無疑就是健康生命的維生素。如果說要我證明的話,我現(xiàn)在只能想出兩個論點:1、好記性不如爛筆頭,2、細節(jié)決定成敗。
我發(fā)現(xiàn),一般的事件,采訪完之后,留在腦中的信息會急減少,時間越長所能記得的就越少,如果當場沒有能夠快速用筆記下來的話,后果就很嚴重了。另外,不能依賴錄音,這是我第一次整理錄音后的感受,整理稿子依賴于錄音的話,我第一次的下場就是一個不動地打下來,耗時長不說還說不清,記者的評語是“這怎么就成了名詞解釋了”。還是要靠當場用筆記下來。記得有一次報社做了一個網(wǎng)絡直播,我得工作是在一旁把記者與嘉賓半小時的對話記錄下來。開始,我認為,這很簡單啊,沒有比采訪更簡單的了。還蠻不以為然的認為記者在直播前叮囑我一邊聽一邊用筆記下來:都有錄音了還用得著用筆記嗎?結果我錯了,大錯特錯。那次,我花了4個多鐘頭才把這半小時的錄音整理下來,而且是在不需要對談話做修改的基礎上。真的不需要修改嗎?當然不是!談話不等于寫文章,總不能把那些口水話都寫進去把?而且,這些嘉賓都是第一次上鏡頭做直播,一個是說話小心,再者很多話模棱兩可,涉及一些專業(yè)的術語又講的飛快,如果當時不考慮這些預期的麻煩并飛快地用筆記下來的話,靠錄音是要吃癟的。后來一個同學介紹了他的辦法,就是聽一遍,然后憑著這點大致的理解再結合自己的筆錄整理稿子。
第二點,我認為也是更重要的,細節(jié)。新聞必須用事實說話,只一點,就決定了細節(jié)的重要性。對于我這種菜鳥,如果不靠筆把盡可能多的細節(jié)記下來的話,在整理稿件時只會捉襟見肘。更何況,擺不出事實,怎么稱之為新聞?我可不敢相信自己的記憶力。最好的方法,就是當場用筆記下來,好多報社記者工作了十多年了在采訪時都不會自負甩掉筆和紙,更何況一個入門級菜鳥?事實上,很多時候,采訪時對事件有了大致了解,甚至腹稿也打好了,但是整理起來時,仍舊得依靠一個個白紙黑的細節(jié)。即使記憶力再好也還得和筆錄對照一下才行,這可不能拿來開玩笑。
但是,在速記上,有經(jīng)驗的記者就真的是道高一丈了。速記,不僅講的是速度,更加講究質量。往往一個很小的采訪,我會記下密密麻麻的5頁紙,看看記者那比我的還小的本子上卻希希松松地記下不滿1頁,而且還想教師黑板上老師的板書一樣有條有理。反觀自己的,事后來看,不僅很多連自己都不認識,而且雜亂無章,反受其亂。報社記者們采訪完后立即都形成了條理清晰的腹稿(從他/她們指點我這篇稿要從哪些方面來整理可推斷出是這樣的),或許跟他們的速記功底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