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實習生個人工作計劃(通用3篇)
大學實習生個人工作計劃 篇1
教育實習是教師教育培養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教育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鞏固我們學生專業思想、對我們進行教育教學技能訓練、培養合格教師的一個重要措施,范文之工作計劃:實習生個人工作計劃。為了規范本次教育實習活動,確保教育實習質量,本人結合了本人的'實際情況及要求,特制定了此個人跟班學習計劃:
一、見習階段的工作及學習要求(1—2周)
1、嚴格遵守瓊臺師專和頂崗實習學校————龍樓中心小學的紀律及規章制度,認真完成各項學習任務。
2、認真作好見習聽課記錄,學習科任教師的教學方法,制定自己在實習階段符合本班的教學方案、
3、注意觀察自己所跟的班級學生情況,為接下來的實習工作打好鋪墊,針對學生來教好自己的每一節課、
4、虛心向科任教師請教實習階段將要接觸的教學內容,認真的備好以后所要教的教學教案,再交于科任教師給予指導、修改、
5、認真寫好見習階段的每天見習心得體會,最后總結每天的心得體會,寫好自己本次的見習總結、
二、實習階段的工作及學習要求(3—18周)
1、嚴格遵守瓊臺師專和頂崗實習學校————龍樓中心小學的紀律及規章制度,認真完成各項學習任務,工作計劃《實習生個人工作計劃》。
2、虛心接受指導老師的指導,主動與指導老師交流溝通,建交構建某某的師徒關系。
3、我會以最快的速度來了解我所帶的班級學生情況,盡快的適應教學。
4、我會盡自己的努力教好自己所帶的班級,在課余時間里多關注學困生,讓他們也盡快能趕上來。
5、在進入實習工作后,認真批改每一位學生的作業,按時給學生講解、
6、認真完成自己的實習任務,如:
(1)完成聽課記錄,點評;
(2)每周自評本周學習體會;
(3)認真寫好教學教案。
(4)在實習學校做一些教育調查。
7、能與指導老師交流心得體會,建交今后聯系的網絡學習。
三、實習及學習目標
1、通過帶班教學及學習,領略實習學校的教育理念,見識科學規范的教育治理,感受實習學校教育的教學特色、
2、在兩個多月的實習中,自己能在多次的聽課中,學習到老前輩豐富的教育經驗、
3、在自己的實習教學中,所帶的班級學生能和自己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4、在這實習期間,能學會與人的某某相處,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5、了解最新的教改動態,收獲有豐富經驗的教學觀念,拓展教學視角,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為以后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做好的鋪墊。
大學實習生個人工作計劃 篇2
臨床實習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也是今后走向崗位的預練。而臨床實習帶教則是培養優秀護理人員非常重要的環節,因而臨床教學質量關系到人才的培養目標的實現,基于此特定如下計劃:
第一周:
1、介紹本病區的環境、設施、各班職責、工作制度、病區主要收治病種及專科特色。
2、掌握分級護理的基本內容,使護生了解如何按要求巡視和護理。
3、掌握各種鋪床法,晨午間護理的要求及操作常規,并要求護生能夠獨立完成。
4、掌握生命體征的測量。
5、熟悉外科常用器械的.用途、物品清潔、消毒的方法,各類醫療廢物的分類放置,手衛生。
6、外科常用藥物的使用方法、用途及副作用。
6、學習三查七對及交接班制度,并在工作中嚴格要求執行。
第二周:
1、向護生介紹護理工作程序,并要求護生在平常工作中按常規進行。
2、掌握各種注射法(皮下、肌肉、皮內、靜脈注射、靜脈輸液等)各種皮試液的配置方法,皮試結果的判斷及過敏反應的搶救。
3、掌握外科常規術前準備及術后護理的相關專科理論,掌握各種手術前皮膚準備范圍等。
4、熟悉本科常見的主要癥狀、體征及病情觀察以及專科常用藥物的藥名和使用方法。
第三周:
1、講解護理文書書寫要求,本科的常見病種的專科理論。
2、介紹各種標本采集方法,要求護生掌握并能操作三大常規的收集方法。
3、掌握各種引流袋的更換,觀察和護理。
4、講解更換胸腔閉式引流裝置的操作規程,在可能打得情況下盡量熟悉掌握。
第四周:
1、講解口腔護理、胃腸減壓、導尿術、灌腸、鼻飼的操作規程,在盡可能的情況下要求護生熟悉并獨立完成。
2、講解肝、膽、脾、胃、腸等疾病的護理要點,術后護理及健康宣教內容。
3、熟悉中醫外科常見病種的辯證護理。
4、講解不同外科疾病患者術后飲食,臥位的要求,并要求護生熟悉掌握,盡可能親自指導患者。
5、介紹相關新技術,新業務,以及邊緣學科,如臨床心理學、健康宣教在臨床上的應用’
6、在總帶教老師的領導下完成理論及操作考試。
大學實習生個人工作計劃 篇3
(一)目的
通過骨科的學習,掌握骨科護理基本操作技能,熟悉骨科系統常見病因、臨床表現、評估診斷、處理原則及相應得術前術后護理,熟悉骨科石膏繃帶術、牽引術、小夾板術配合和護理,了解各種常見醫療儀器的使用,掌握護理病歷的書寫,掌握骨科常見病種的健康宣教知識,骨科實習生帶教計劃。
(二)時間
6周
(三)要求目標
1. 掌握骨科護理的基本操作技術。
2. 了解骨科常見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處理以及實習相應的護理。
3. 了解各種常見醫療儀器的使用。
4. 熟悉各班工作職責。
5. 熟悉骨科各種石膏繃帶術、牽引術、小夾板術的配合與護理。
6. 熟悉骨科常見病的康復護理。
7. 掌握病歷書寫,每月完成兩份完整的護理病歷。
8. 參加護士長或帶教老師組織的小講課,病例討論及教學查房。
9. 參加病區組織的健康宣教教育活動。
10. 分別主持一次工休座談會。
(四)內容
1. 在帶教老師的帶教下,每人主管3~4張床位,擔任責任護士工作,24小時內完成新病人護理病歷和護理計劃,參加主管病人的醫療護理查房。
2. 輪流參加病區的各個班次,熟悉各班操作規程,在老師指導下能獨立完成交接班工作(口頭、書面、床頭)。
3.掌握骨科常見病的各種術前術后護理,熟悉骨科常見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評估診斷、處理原則,包括人工關節置換、四肢骨折、急慢性骨髓炎,骨盆骨折、半月板損傷、關節脫位、脊柱骨折等疾病。
4.參與并掌握骨科常見的基本護理操作,包括更換引流管、備皮、導尿、灌腸、抽血、輸液、鋪床、輸血、口腔護理、吸痰護理、吸氧、微泵的正確使用、骨釘滴液等。
5. 參與病區組織的各種衛生宣教和健康教育活動,掌握骨科常見病的入院指導,術前、術后宣教,康復鍛煉,疾病健康宣教,出院宣教等。
6. 參加帶教組織的小講課、病例討論。
7. 參加書面考試及出科考試。
(五)每周安排
1. 第1周要求
(1) 熟悉環境、規章制度、各班職責。
(2) 掌握骨科病人的疾病特點及脊柱骨折伴截癱病人的翻身、骨牽引病人的骨釘滴液。
(3) 掌握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 測生命體征、口腔護理、霧化吸入、鋪床、臥床病人更換床單、更換引流袋。
小講課:骨科常規護理。
2. 第2周要求
(1) 每人分管3~4張床,熟悉分管病人的病情。
(2) 做好所分管床位新病人的入院介紹,新病人的安置。
(3) 介紹護理病歷書寫的基本要求,體溫單,醫囑單及護理病歷填寫的基本格式。
小講課:牽引病人的護理。
3. 第3周要求
(1) 導護理操作 手術區備皮、配備血交叉、皮試、吸氧、肌注及靜脈注射。
(2) 習運用溝通技巧,采集護理病歷,進行病人的出入院護理。
小講課:骨科手術前后的護理及常見并發癥的護理。
4. 第4周要求
(1) 指導護理操作 導尿、灌腸、CPM 機功能鍛煉等操作。
(2) 學習參與分管病人的手術前后護理,能說出所管病人“六知道”。針對病人出現
的問題能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答或宣教。
小講課:小夾板固定病人護理。
5. 第5周要求
參加重病室病人的管理,掌握對重病人的觀察要點、治療情況,針對病情采取有效的護
理措施,并準確及時的做好護理記錄。
護理查房:脊柱測凸病人的護理。
6. 第6周要求
(1) 查漏補缺,綜合復習。
(2) 見習骨折病人的石膏繃帶固定。
小講課:石膏固定病人的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