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旅游見習報告(精選3篇)
4月旅游見習報告 篇1
20xx年x月x號,我們旅游專業的全體學生進行了入學后第一次實習,有了一次難忘的經歷。
實習的第一天,我們早早的起床,七點準時在西門集合,搭上旅游車。一切準備完備時,汽車平穩的駛在高速公路上,我們的學習也正式開始。
焦導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游員,從事導游工作已有七年之久。做完自我介紹之后,焦導開始向我們傳授經驗并解答疑問。
首先是導游辭的準備,焦導先講述了導游辭須遵守的幾個原則:
1、根據客人所在地準備導游辭。在這一點上,焦導以山西洪桐為案例,向我們分析了導游辭的內容,根據元末明初洪桐縣大槐樹下的移*動,講述移民故事和歷史,拉近雙方關系;
2、因人而異;
3、突出自我的優點與特色,注意揚長避短,取長補短;
4、講而非背,不能死記硬背,要用口語表達內心凸現的辭令。在這一點上,導游員要做好充分的知識儲備、練好語言表達能力,基本功打扎實、本領練高。
在導游辭的內容上,焦導向我們推薦了他們經常使用的方案——即從河南本土文化特色出發,熟練運用和發揮河南的優勢。如,河南是中國姓氏起源地,占中國姓氏的50%,針對外省和港澳臺回鄉同胞,可從姓氏出發,拉進彼此之間的關系,導游辭也親切的多。
作為導游,要時時刻刻從游客的利益出發,因此有幾點時要隨時注意的:1、審清行程,弄清客人的地區、行業;2、計算時間,安排好旅游日程;3、牢記賓館、餐廳、旅游車電話,并在啟程之前核實電話;4、核對名單,注意單房差及單間需要;5、免費證件,如學生證、老人證、記者證、軍官證等;6、游客口味,甜咸、淡濃、酸辣等。
導游員在工作過程中,最不能忽略的便是自己的形象。在形象上,一是儀容儀表,要有形有素,切不可邋遢窩囊;二是導游辭,要報以佩服、注意語音語速;三是服務中要細心,無微不至,如提醒天氣、交通要道的路況等。總之,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很雜,但要扎實穩重,一步一步慢慢來。
旅游車駛進洛陽,焦導開始向我們介紹洛陽本土狀況,從九朝古都講到唐三彩,從白馬寺講到龍門石窟,充分調動我們的興趣。經過全國十大零售市場——關林市場時,焦導向我們講述了關林的由來,我們仿佛回到了三國時期,目睹了武圣人關羽的風姿。
距離關林不久,便是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洛陽龍門石窟,全國三大石窟藝術寶藏之一。
下了旅游車,在前往入口的過程中,焦導向我們介紹了龍門的概況: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后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1000多米,現存石窟1300多個,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高的藝術造詣。
進入龍門,遠遠的看到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這便是龍門的第一景。
龍門的第一站,是潛溪寺。寺下,碧綠清澈的泉水注入禹王池,池中金魚翩然游動,十分自在愜意。潛溪寺是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唐高宗年間所造,寺前有對聯,右曰:“壽星無邊豎窮三際”、左曰:“光明有象橫遍十方”。洞內造像布局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主像阿彌陀佛居中坐于方臺座上身體各部比例勻稱,是一個比較理性化的典型,極富初唐偉麗的作風。阿彌陀佛和其弟子迦葉、阿難合稱為“西方三圣”,是佛教凈土宗尊奉的對象。
在此,焦導講述了三大佛窟藝術的不同之處:大同石窟比較抽象,顯得粗獷;莫高窟以彩繪為主,雕刻不成熟;而只有龍門石窟展現了中國高超的雕刻藝術,在現代社會依然遙遙于世界。
之后是陳摶十字卷碑和賓陽三洞,賓陽洞位于洛陽市龍門石窟古山北部,開鑿于始北魏景明元年,分南、中、北三洞。
北洞始鑿于北魏時期,唐朝初年完成。主尊為阿彌陀佛,火焰紋背,繁雜而生動,屬北魏晚期之作品。
中洞以其富麗堂皇的景象而成為龍門眾多石窟中的魁首。正壁雕主佛釋迦牟尼坐像,左右有迦葉、阿難二弟子和文殊、普賢二菩薩。地面刻蓮花圖案裝飾,窟頂中間浮雕一朵盛開的大蓮花,八身飛天,洞口內壁兩側為大型浮雕。
南洞北魏開鑿,隋代至唐貞觀十五年完工。主佛阿彌陀佛面部豐潤,唇厚,衣紋自然,流暢。此佛像是魏王李素為長孫皇后祈福所造,造像上續北魏剛健雄偉,下開隋代生動活潑,屬于過渡時期的風格。
賓陽三洞外,有碑刻,為褚遂良所做,為龍門二十品之最。
摩崖三佛龕地處西窟,鑿造于武周時期,所造三佛代表過去、現在、將來,系典型的三世佛題材,崖壁上為三坐佛,以彌勒佛為主尊居中。該佛像系石灰巖所鑿,不易保存且風化嚴重,再加上其為半成品,僅為毛坯,比較粗糙,因此被稱為龍門石窟中最丑的佛像。
萬佛洞在賓陽洞南邊,位于龍門西山中部的崖壁上,是專為唐高宗、武則天做“功德”而開鑿的功德窟,因窟內南北兩壁所雕15000尊小坐佛而得名。正壁主尊阿彌陀佛,旁有釋迦牟尼,反映了政治上一朝二皇的局面。滿壁生輝的萬佛及洞窟群像的雕刻,相互映襯,使整座窟室洋溢著令人敬畏的氛圍。
蓮花洞又名伊闕洞,開鑿于北魏晚期,因窟頂浮雕有一朵美麗的大蓮花而得名,洞內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主尊釋迦牟尼像,佛像為立像,身著袈裟。兩側淺浮雕眾位弟子,迦葉、阿難隨侍左右,亦步亦趨,迦葉手執錫杖,阿難致禮肅立。在洞窟兩壁刻滿了大大小小的佛龕,布局或層次分明,或錯落有致。其中每尊小佛僅有2m2,為龍門石窟中最小的佛像。
再次是龍門石窟中的盧舍那大佛,位于奉先寺,龍門西山南段,是唐高宗李治所創建,相傳皇后武則天曾助施脂粉錢兩萬貫,它是龍門石窟中規模,唐代雕刻藝術中有代表性的作品。造像布局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等九尊大像。主像盧舍那大佛面相豐圓,莊嚴典雅,眉若彎月,雙目府視,小口微笑,靈活而又含蓄的眼睛顯得更加秀美。不論從哪個角度仰望大佛,都能和她的眼睛對視,這反映了佛教中終生平等和佛祖萬能的觀念。奉先寺顯示了唐代雕塑藝術的成就,是唐朝這一偉大時代的象征,是東方佛教藝術的典范。
至此,西山各佛已參觀完畢,焦導向我們總結了西山各佛的特征和共同點,之后由我們自己參觀東山佛像、香山寺和白園。
東山各佛為明清開鑿,其中具代表性的有西方凈土變龕、千手千眼菩薩龕、高平郡王洞、看經寺和二蓮花南、北洞。其中看經寺為東山的洞窟,洞內東、南、北三壁在臺基上浮雕二十九尊羅漢像,均有殘毀,整組造像形態逼真,形象寫實,輔以適當的夸張,使造像在整體上顯得整齊劃一而不失個性的張揚,秩序井然而不失節奏的抑揚頓挫,是龍門石雕羅漢群像中的杰作。
香山寺與龍門石窟西山窟區一衣帶水,隔河相望,因盛產香葛而得名。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史傳武則天常駕親游幸,御香山寺中石樓坐朝,留下了“香山賦詩奪錦袍”的佳話。白居易曾捐資重修香山寺,后自號“香山居士”居于香山。后歷經數朝,清康熙年間重修,乾隆皇帝曾巡幸香山寺。幾經波折,1936年香山寺進行重修后,為蔣介石慶祝五十壽辰而在寺內建一幢兩層小樓。蔣介石和宋美齡多次在此避署,這幢小樓位于香山寺內東南側,被稱為“蔣宋別墅”。
過了香山寺,進入白園,它是為了紀念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依山而建的,峰翠水碧,秀麗古雅。園內路轉峰回,林木森森;山泉叮咚,池水清碧。幽雅至極。漫步石級而上,山腰有亭,名曰“聽伊”。由聽伊亭而上,在危巖翠柏中有一古樸典雅之閣廬,題額“樂天堂”,堂內有漢白玉雕成的白居易塑像,素衣鳩杖,栩栩如生,有飄然欲仙之態。出樂天堂朝右步拾級而上,即琵琶峰頂。在翠柏叢中,有磚砌矮墻圍成圓形的墓丘,即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長眠之地。墓前立有高大石碑3塊,其中1塊上刻“唐少傅白公墓”6字。
此后,我們的旅行告一段落,乘車回到學校,第一天的實習到此結束。
第二天七點,前往焦作市久負盛名的億萬飯店,它成立于1997年9月,隸屬廣東億萬機構,是集客房、餐飲、娛樂、健身、辦公、商務、會議中心、商場、旅游、裝修等為一體的中外合作大型綜合性服務企業,是焦作首家四旅游涉外飯店。
飯店主樓高20層,擁有會議室9個,其中能提供五國語言同聲翻譯的國際會議中心,可承辦400余人的大型會議。飯店擁有不同風格的餐廳,能容納700人同時進餐,為中外賓客提供各類中西式菜肴。飯店主樓16、17層設有豪華觀光餐廳,賓客即可品嘗高檔美食,又可觀賞城市風光。飯店還有大型健康美容桑拿中心,歐式風格的大型夜總會,現代化的KTV包房等。
在億萬飯店餐館之前,總經理親自給我們做了演講,其中包括億萬飯店的發展史、飯店的經營、人員的培訓、飯店形象的樹立等。另外,他向我們傳授了走入社會后的工作經驗,一是了解企業文化,熱愛本企業;二是勤奮踏實,認真努力,善于察言觀色。
在這兩天的實習中,我了解了作為一個導游的職責、能力和任務以及飯店的開發、管理等內容,收獲了大量經驗。“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在這一年的學習里,我們獲得了理論上的豐富知識,通過這兩天的實習,我們才能把這些知識運用,實現了把理論轉化為實踐,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初衷。
二十一世紀需要有能力的人才,因此,這就更要求我們除了注重理論上的學習以外,還必須切實把理論轉化成實踐,通過實踐,加深對理論的認識。
本次的旅游實習對于我來講是一次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相信在未來的學習與工作中,這次的實習經歷也將會讓我終生受益。
4月旅游見習報告 篇2
20xx年03月25日晚*38分,"有急診手術…",一看是周劍宇老師發來的短息,我和幾位同學急忙趕往外科樓,很快我們跟隨周老師來到了手術室,周老師向我們強調了手術室的相關注意事項和應該遵守的規則制度同時介紹了病人情況,這臺手術是剖腹探查術,正是我們在外科手術學中剛學習過的普外科常見手術。周老師向我們詳細講解了病人的腹部CT片,我們了解到,腸梗阻病人的CT中會出現"同心圓".緊接著周老師引導我們復習了剖腹探查術的手術指征,在手術的整個過程中,老師還為我們詳細講解了手術消毒、鋪巾、手術入路等手術全過程的相關知識點。
本次手術,雖然只有短短一個小時,卻接觸到了我們大二學過的解剖學、正在學習的外科學以及各種我們還沒學到的知識,非常直觀地讓同學們了解到醫學基礎課程、橋梁課程與臨床課程同樣重要,加之外科老師的幽默詼諧,讓同學們或多或少產生了對外科系統的向往。手術臺上的醫護人員,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直面慘淡的人生",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睿智、機敏、果斷、沉穩、謙和、協作的品質給一旁觀摩的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種直觀的現場體驗,讓我們將許多抽象的文字轉換成了具體的圖像,深深地刻在了我們的腦海中,不僅加強了理論知識,更培養了同學們的興趣,讓醫學生能夠早日確定自己對不同科室的興趣方向,是再好不過卻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我一定會再回來的!"離開手術室的我碎碎念著,這便是一個女漢子對外科的向往。希望以后還有更多可以讓同學們進入手術室學習的機會。
4月旅游見習報告 篇3
六月的培訓,短短的一個月,在炎熱的夏天卻留給自己難忘的回憶。臨床護理的常規操作,彌補了在雪線操作技術的缺陷,如常規的心電監護,造瘺口的護理這是在學校學不到的,溫故而知新,操作以及每周三基的考試為到臨床做鋪墊。其中中醫的操作拔火罐,艾條灸也讓我對中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老師們的示范也更加規范了我們的操作。
三個月的試崗,從進入試崗的第一天護士長就安排了老師帶教,每周老師都會制定帶教計劃并且做出評價,有了目標就有了方向,每周都知道自己的任務也知道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哪些地方未掌握。婦產科、普外科、骨傷科老師帶我們上臺,到現在基本能勝任上臺的工作,巡回老師現在也試這讓我們單獨,所以深感自己的壓力。護理部為了提高每位護士的理論水平,每月進行理論的考試,三個病種的分析考試,豐富我們的知識也激發了我們了解不同科別的臨床護理工作。每個月科里會讓各位老師或者請手術醫生授課,讓我更加清晰的了解自己的術前術中配合的要點。在手術室,認識了很多自己從未接觸的器械,見到了各種不同痛苦的病人,對于生命有了不同以往的敬畏,明白了作為一名醫護人員的艱辛。在這里穿刺的機會很多,留置針的穿刺對自己來說是個挑戰面對病人操作要沉穩、快速,雖然現在避免不了會惶恐,但以后會更加的努力克服問題,對于與病人之間的交談也感受頗多,術前訪視,術后訪視,七查十二對看似很簡單很輕松的過程,卻要有一定的交流技巧和專業水平。減輕病人的焦慮、恐慌這是首要職責,只有讓病人相信你才會得到最佳的配合,無論在術前還是術后無微不至的關懷才是病人最想要的,人文關懷也是我們目前最缺的,今后會更加朝這反面努力,希望自己有一天如老師在面對病人的問題時能對答如流。
在手術室接待好每一個手術人員牢記“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做到的凡事換位思考“假如我是病人”積極做好每一項護理工作,關心每一個病人,關心每一個病人,當病人入手術室時,護士在手術室門口熱情的接待,自我介紹,做好各項工作,加強與病人之間的溝通,減少病人對陌生環境的恐懼,增強對手術治療的信心。護士長也會經常詢問同事的工作技術,態度以及病人的要求,對病人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都能及時解決。
病人的需要是我們服務的范圍,病人的滿意是我們服務的標準,病人的感動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優質服務是永無止境的。我們將不斷總結經驗、刻苦學習,使服務更情感化和人性化,為醫院的服務水平登上新臺階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