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范文大全 > 實習報告 > 土壤與植物地理實習報告范文

土壤與植物地理實習報告范文

發布時間:2020-03-11

土壤與植物地理實習報告范文

  一、實習時間:

  2019年6月6日——2019年6月11日

  二、實習地點及路線

  畢節市納雍縣(烏箐嶺、大黑箐嶺)→六盤水市(北盤江上游、玉舍國家森林公園)→畢節市威寧縣→畢節市赫章(天上石林、韭菜坪)

  三、實習人員:

  2019地理班及指導老師

  四、實習目的

  “實踐出真知”,在實踐運用知識,時間聯系實際,了解土壤顏色辨別,熟悉土壤水分、pH值、緊實度、容重的測定,對土壤肥力進行判斷,學會土剖面的挖掘、制作土壤剖面和觀察土壤剖面,增進同學之間與師生之間的情誼。

  五、土壤地理部分

  <一>、實習內容與方法:

  (一)工具和材料:

  (1)工具類:土鍬、土鎬、土鏟、土鉆、剖面刀四把、毛刷、盆缽二個、土壤標本盒、環刀(包括錘子和環刀柄)、繩子、土袋、標簽、鋼卷尺、門塞爾土壤比色卡、記錄薄、鐵質剖面取樣器、鉛筆橡皮若干、膠水2瓶等。

  (2)試劑類: 1:3的稀鹽酸、pH試紙、蒸餾水、聚醋酸乙烯乳液粘結劑

  (3)儀器類:1%電子天平

  (二)方法:觀察法、估測法、試紙法、期盼是取樣、S行取樣、五點式取樣等。

  (三)內容:

  1、土壤顏色辨別(比色卡)

  1.1土壤顏色比色卡定義:我們所說的土壤比色卡指的是門賽爾土壤比色卡,他是用來測定和描述土壤顏色的標準比色卡。使用時,把某一土樣與帶標準色階的卡片相對照,便可定出并記錄下土壤顏色。(由于條件的限制對土壤顏色的辨別只能通過觀察的來判斷)

  1.2

  表1:

  2、土壤水分估測

  土壤水分定義:土壤中各種形態(或能態)水的統稱。

  3、土壤pH估測

  1.1土壤pH定義:土壤酸堿度 又稱“土壤反應”。它是土壤溶液的酸堿反應。主要取決于土壤溶液中氫離子的濃度,以pH值表示。pH值等于7的溶液為中性溶液;pH值小于7,為酸性反應;pH值大于7為堿性反應。

  1.2試紙法:稱取1克重干土,放入試管中加水5毫升,充分晃動,待溶液澄清后,用PH試紙測定。

  表2:

  4、土壤緊實度估測

  土壤緊實度定義:土壤緊實度又叫土壤硬度或土壤堅實度或土壤穿透阻力。是土壤強度的一個合成指標。它由土壤抗剪力、壓縮力和摩擦力等構成。

  土壤緊實度測定有專門的土壤緊實度儀、土壤硬度計或者更高檔的帶定位系統的GPS土壤緊實度測量儀。(受條件限制對土壤緊實度的測定我們只能通過觀察和觸摸來判定,無法判定)

  5、土壤容重測定

  土壤容重定義:單位體積自然狀態下土壤(包括土壤空隙的體積)的干重,是土壤緊實度的一個指標。

  在105℃下烘干(7 - 8小時),然后稱重,算體積km/c㎡即得出土壤的容重。(由于條見限制沒能進行測定,只對其方法作了簡單的了解)

  6、土壤肥力的判斷

  土壤肥力的定義:土壤能供應與協調植物正常生長發育所需的養分和水、氣、熱的能力。

  是土壤各種基本性質的綜合表現,是土壤區別于成土母質和其他自然體的最本質的特征,也是土壤作為自然資源和農業生產資料的物質基礎。 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為自然肥力和人為肥力。前者指在五大成土因素(氣候、生物、母質、地形和年齡)影響下形成的肥力,主要存在于未開墾的自然土壤;后者指長期在人為的耕作、施肥、灌溉和其他各種農事活動影響下表現出的肥力,主要存在于耕作(農田)土壤。

  7、土壤剖面的挖掘、觀察

  土壤剖面的定義:土壤三維實體的垂直切面,顯露出若干大體平行于地表的層次。

  在這里我們需要通道上面用到上面提到的工具,還有最重要的一點 —— 老師的的指導。

  <二>、土壤剖面總結: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在納雍大黑箐嶺做了一個土壤剖面X-1,如表3。在赫章的時候我們也做了這樣一個土壤剖面X-5,不過還沒聽老師講解。

  表3:

  六、植物地理部分

  <一>、實習內容:

  [一]、認識植物分類及總結

  (一)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1、殼斗科(山毛櫸科) Fagaceae

  青岡櫟 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 Oerst.

  又名:紫心木 、青栲 、花梢樹 、細葉桐 、鐵櫟

  形態特征: 五月開黃綠色花,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柔荑花序,細長下垂。堅果卵形或橢圓形,生于杯狀殼斗中,十月成熟。

  習性:喜生于微堿性或中性的石灰巖土壤上,在酸性土壤上也生長良好

  2、馬尾樹科 Rhoipteleacea

  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Lamb又名:松樹、樅樹、青松

  又名:松樹、樅樹、青松

  生鏡:海拔1900m左右的路邊叢林(納雍烏箐嶺)。

  形態特征:馬尾松樹干較直;外皮深紅褐色微灰,縱裂,長方形剝落;內皮棗紅色微黃。心邊材稍明顯。邊材淺黃褐色,甚寬,常有青皮;心材深黃褐色微紅。年輪極明顯,極寬。木射淺細。樹脂道大而多,橫切面有明顯油脂圈。材質硬度中等,紋理直或斜不勻,結構中至粗。干燥時翹裂較嚴重。不耐腐。長縱裂,長片狀剝落;木材紋理直,結構粗;含樹脂,耐水濕。重要材用樹種。

  習性: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喜微酸性土壤,但怕水澇,不耐鹽堿,在石礫土、沙質土、粘土、山脊和陽坡的沖刷薄地上,以及陡峭的石山巖縫里都能生長。

  3、樟科 Lauraceae

  山雞椒

  又名:木香子,木姜子

  生鏡:生于向陽丘陵和山地的灌叢或疏林中,海拔2050m左右,對土壤和氣候的適應性較強(玉舍國家森林公園)。

  形態特征: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8(10)米;幼樹樹皮黃綠色,光滑,老樹樹皮灰褐色。小枝細長,綠色,無毛,枝、葉具芳香味。頂芽圓錐形,外面被柔毛。葉互生,披針形,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長5—13厘米,寬1.5—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被薄的白粉,兩面均無毛,羽狀脈,側脈每邊6—10條,纖細,與中脈在兩面均凸起;葉柄長0.6—2厘米,無毛。傘形花序單生或簇生于葉腋短枝上;總梗細長,長6—10毫米;苞片4,堅紙質,邊緣有睫毛,內面密被白色絨毛;每一傘形花序有花4—6朵,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時開放;花梗長約1.5毫米,密被絨毛;花被片6,寬卵形;雄花中能育雄蕊9,花絲中下部有毛,第三輪雄蕊基部的腺體具短柄,退化雌蕊無毛;雌花中退化雄蕊中下部具柔毛;子房卵形,花柱短,柱頭頭狀。果近球形,直徑4—5毫米,無毛,幼時綠色,成熟時黑色;果梗長2—4毫米,先端稍增粗;果托小淺盤狀,徑約2.5毫米。 花期11月至翌年4月,果期5—9月。

  習性:適應性較強。

  4、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繡球Hydrangea macrophylla

  中文名:繡球(群芳譜)

  生鏡:生于海拔1900m的路邊叢林中(納雍烏箐嶺)。

  形態特征:灌木,高1-4米;莖常于基部發出多數放射枝而形成一圓形灌叢;枝圓柱形,粗壯,紫灰色至淡灰色,無毛,具少數長形皮孔。葉紙質或近革質,倒卵形或闊橢圓形,長6-15厘米,寬4-11.5厘米,先端驟尖,具短尖頭,基部鈍圓或闊楔形,邊緣于基部以上具粗齒,兩面無毛或僅下面中脈兩側被稀疏卷曲短柔毛,脈腋間常具少許髯毛;側脈6-8對,直,向上斜舉或上部近邊緣處微彎拱,上面平坦,下面微凸,小脈網狀,兩面明顯;葉柄粗壯,長1-3.5厘米,無毛。傘房狀聚傘花序近球形,直徑8-20厘米,具短的總花梗,分枝粗壯,近等長,密被緊貼短柔毛,花密集,多數不育;不育花萼片4,闊物卵形、近圓形或闊卵形,長1.4-2.4厘米,寬1-2.4厘米,粉紅色、淡藍色或白色;孕性花極少數,具2-4毫米長的花梗;萼筒倒圓錐狀,長1.5-2毫米,與花梗疏被卷曲短柔毛,萼齒卵狀三角形,長約1毫米;花瓣長圓形,長3-3.5毫米;雄蕊10枚,近等長,不突出或稍突出,花藥長圓形,長約1毫米;子房大半下位,花柱3,結果時長約1.5毫米,柱頭稍擴大,半環狀。蒴果未成熟,長陀螺狀,連花柱長約4.5毫米,頂端突出部分長約1毫米,約等于蒴果長度的1/3;種子未熟。花期6-8月。

  習性: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

  5、薔薇科 Rosaceae

  6.1 峨眉薔薇 Rosa omeiensis Rolfe

  又名:刺石榴、山石榴

  生鏡:多生于山坡、山腳下或灌叢中,海拔1900m米左右(納雍烏箐嶺)。

  形態特征:直立灌木,高3-4米;小枝細弱,無刺或有扁而基部膨大皮刺,幼嫩時常密被針刺或無針刺。 小葉9-13(-17),連葉柄長3-6厘米;小葉片長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8-30毫米,寬4-10毫米,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圓鈍或寬楔形,邊緣有銳鋸齒,上面無毛,中脈下陷,下面無毛或在中脈有疏柔毛,中脈突起;葉軸和葉柄有散生小皮刺;托葉大部貼生于葉柄,頂端離生部分呈三角狀卵形,邊緣有齒或全緣,有時有腺。花單生于葉腋,無苞片;花梗長6-20毫米,無毛;花直徑2.5-3.5厘米;萼片4,披針形,全緣,先端漸尖或長尾尖,外面近無毛,內面有稀疏柔毛;花瓣4,白色,倒三角狀卵形,先端微凹,基部寬楔形;花柱離生,被長柔毛,比雄蕊短很多。果倒卵球形或梨形,直徑8-15毫米,亮紅色,果成熟時果梗肥大,萼片直立宿存。花期5-6月,果期7-9月。

  習性:喜溫濕。

  6.2小葉栒子Cotoneaster horizontgalis

  又名:平枝栒子、鋪地蜈蚣、矮紅子

  生鏡:生于1900m左右的多石山坡或灌木叢中(納雍烏箐嶺)。

  形態特征:為常綠矮生灌木,枝開張成整齊的二列狀。葉小,厚革質,近圓形或寬橢圓形。花小、無柄,單花或2朵并生,粉紅色。果實近球形,鮮紅色。花期5-6月。

  習性:喜光,也稍耐陰,多散生于海拔2019-4000m的高山濕潤多石坡地,喜空所濕潤環境。耐土壤干旱、瘠薄,也較耐寒,但不耐濕澇。

  6、楊柳科 Salicaceae

  皂柳 Salix wallichiana Anders.

  又名:毛狗條,山楊柳。

  生鏡:海拔2050左右的山坡叢林。

  習性:喜溫熱

  7、報春花科 Primulaceae

  過路黃 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

  中文名:過路黃

  生鏡:生于1900m溝邊、路旁陰濕處和山坡林下(納雍烏箐嶺)。

  形態特征:莖柔弱,平臥延伸,長20-60厘米,無毛、被疏毛以無密被鐵銹色多細胞柔毛,幼嫩部分密被褐色無柄腺體,下部節間較短,常發出不定根,中部節間長1.5-5(10)厘米。葉對生,卵圓形、近圓形以至腎圓形,長 (1.5) 2-6 (8) 厘米,寬1-4 (6) 厘米,先端銳尖或圓鈍以至圓形,基部截形至淺心形,鮮時稍厚,透光可見密布的透明腺條,干時腺條變黑色,兩面無毛或密被糙伏毛;葉柄比葉片短或與之近等長,無毛以至密被毛。花單生葉腋;花梗長1-5厘米,通常不超過葉長,毛被如莖,多少具褐色無柄腺體;花萼長 (4)5-7(10)毫米,分裂近達基部,裂片披針形、橢圓狀披針形以至線形或上部稍擴大而近匙形,先端銳尖或稍鈍,無毛、被柔毛或僅邊緣具緣毛;花冠黃色,長7-15毫米,基部合生部分長2-4毫米,裂片狹卵形以至近披針形,先端銳尖或鈍,質地稍厚,具黑色長腺條;花絲長6-8毫米,下半部合生成筒;花藥卵圓形,長1-1.5毫米;花粉粒具3孔溝,近球形 [(29.5-32) (27-31)微米],表面具網狀紋飾;子房卵珠形,花柱長6-8毫米。蒴果球形,直徑4-5毫米,無毛,有稀疏黑色腺條。花期5-7月,果期7-10月。

  習性:喜陰濕。

  8、鎖陽科 Cynomoriaceae

  鎖陽 SongariaCynomoriumHerb

  又名:不老藥

  生鏡:肉質寄生草本,寄生于白刺(泡泡刺)的根上寄生植物(玉舍國家森林公園)。

  形態特征:莖圓柱形,暗紫紅色,高20~100厘米,徑約3~6厘米,大部埋于沙中,基部粗壯,具鱗片狀葉。鱗片狀葉卵圓形、三角形或三角狀卵形,長0.5~1厘米,寬不及1厘米,先端尖。

  習性:寄生。

  9、龍膽科 Gentianaceae

  龍膽草 Gentiana scabra Bunge(滇龍膽)

  又名:陵游、草龍膽、龍膽、苦龍膽草、地膽草、膽草、山龍膽、四葉膽

  生鏡:1900m左右山坡草地、林下、灌叢中(納雍烏箐嶺)。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須根肉質。主莖粗壯,有分枝,枝多數,叢生,直立,木質化,近圓柱形,中空,幼時具乳突,老時變光滑。無蓮座狀基生葉叢。花期7—9月,果期10—12月。

  習性:喜溫。

  10、山茱萸科 Cornaceae

  四照花Cronusjaponicavar.chinensis

  屬中文名:四照花屬

  又名:石棗、羊梅、山荔枝。

  生境:路邊林中,海拔1900m(貴州納雍烏箐嶺),習性陽生。

  形態特征:落葉小喬木,高3~8m,嫩枝有白色柔毛,后脫落。葉卵形,卵狀橢圓形(此次實習采到的花瓣上有紅色的斑點)。

  習性:喜光,耐半蔭,較耐寒。

  11、蓼科 Polygonaceae

  杠板歸 Herba Polygoni Perfoliati

  又名:河白草、蛇倒退、梨頭刺、蛇不過。

  生鏡:生于海拔1900m路邊叢林中(納雍烏箐嶺)。

  形態特征:莖有棱,紅褐色,有倒生鉤刺。葉互生,盾狀著生;葉片近三角形,長4~6cm,寬5~8cm,先端尖,基部近心形或截形,下面沿脈疏生鉤刺;托葉鞘近圓形,抱莖;葉柄長,疏生倒鉤刺。花序短穗狀;苞片圓形;花被5深裂,淡紅色或白色,結果時增大,肉質,變為深藍色;雄蕊8;花柱3裂。瘦果球形,包于藍色多汁的花被內。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習性:喜溫暖濕潤環境,土壤以疏松、肥沃的腐葉土最宜。

  (2)蕨類植物門 Pteridophyta

  1、蕨類 Pteridophyta

  假蹄蓋蕨 Athyriopsis japonica (Thunb.) Ching 圖 1.

  生鏡:海拔1900m左右的路邊低洼叢林(納雍烏箐嶺)。

  形態特征:根莖長匍匐狀,疏生寬被針形鱗片。葉為二回羽狀深裂, 草質;葉柄淡褐色, 長10~30公分;葉片長15~40公分,   寬6~10公分,往上逐漸變小,羽軸被短毛,羽片長3~10公分,寬1~3公分,基部羽片略縮短,披針形或鐮形,羽狀深裂,   裂片圓形,先端有淺鋸齒緣,兩側近乎全緣。孢子囊群長條狀,成對或單獨生長, 著生側脈上;孢膜線形膜質。

  [二]、植物標本的采集與制作

  (一)植物標本的采集:

  標準:①大小適中;②標本完整(具有花葉果);③對于草本植物,要全株采集;④應該具有完整的枝莖葉(無蟲蛀等);⑤不能重復。

  (二)植物標本的制作:

  ①把植物標本放在臺紙上;②要美觀③放時以正面為主,要有部分背面;④對于比較密集的葉要修剪,若為復葉剪去葉子的一邊,葉子過密要剪去,留下葉柄;⑤制作時要分小組,因為每個人的細心程度不一樣,而且,可以增加團隊合作精神。

  [三]、植物群落的調查

  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為:喬木、灌木、蕨類、草本、地被植物

  如表:

  [四]、植物群落的演變

  植物群落的概念:在特定空間和時間范圍內,具有一定的植物種類組成和一定的外貌及結構與環境形成一定相互關系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植物集合體。

  生態系統的演替,是指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種生態系統類型(或階段)被另一種生態系統類型(或階段)替代的順序過程。生態系統演替的原因可分為內因和外因。內因是生態系統內部各組成成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它是生態系統演替的主要動因。以內因為動因的演替,稱為內因演替。外因是外界加給生態系統的各種因素。以外因為動因的演替稱為外因演替。

  在我們實習的地方,一進山門就可以看到都是馬尾松林,因為它作為綠化的先鋒而被種植,再往內走就可以看到植物種類為馬尾松林與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混交,并且馬尾松很少而且矮小,而到了實習地后,植被變成與當地氣候、水文相適應的植物并最終演替成當地的頂級群落。

  七、實習心得體會

  作為一名地理科學專業的學生,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在系上的安排下、老師的領隊下我們09地理班進行了這次的土壤地理的野外實習過程,一共6天,現在我就將這六天以來的野外實習生活做一個簡單的總結。

  1、實習前的準備工作:

  我覺得這一點對于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只有準備工作做好了才能在實習中獲得、學到更多,假如說老師說到的知識自己卻感到一頭霧水,這養的話實習也就變成一次沒有目的的乘車旅行。在這之前自己也做了點準備,比如:了解實習有可能用到的知識,實習過程中可能要用到的一些方法的總結等。雖讓自己做了準備,不過實習過程中卻暴露出了很多問題,自己對基礎只是的把握程度和應用還不夠。自己需要更近一步,更深層次的把握。

  2、實習過程:

  我們實習的路線是:納雍→六盤水市水城→威寧→赫章,然后回畢節來。第一天從學校出發前往納雍境內的烏箐嶺,一路上一直在暈車,一直暈到目的地。暈乎暈乎的下車來聽老師說了一些,聽的到很認真,不過記得到的很少。隨后同學們在去納雍縣城的時候一路上的歡聲笑語,前面的女同學唱了到后面的男同學,感覺很好。同學之間的友誼加強了,真好。緊接著的一系列標本的制作,那叫一個子“累”。

  第二天在納雍縣的大黑箐嶺,現在想起來“呵呵!”,很有意思,我們和老師去把土壤剖面做完后回到停車處,在老師的組織下我們班大部分同學都坐在一起玩那個游戲,歡聲笑語連連不斷,連老師都是顧不得自己形象的大笑起來了,那種融洽!那種師生情!那種同學情!在那一刻表現的淋漓盡至。現在回想起來都還美滋滋的。

  第三天,我們來到了六盤水市,在這里感覺植物學到的東西都沒有錢二天的多,植物感覺幾乎錢二天說的。還好,土壤看到了以前老師說得紫色土,黃壤,黃棕壤。最讓人頭痛的是晚上做標本做到頭都大了,雖然很累,但是學到了很多東西。

  后面幾天時間按照計劃我們來到了威寧、赫章,學到了很多知識,不過最讓人難忘的還是在赫章韭菜坪的那一天,攀登貴州第一高峰的感覺真的很爽。

  實習過程到這里基本上告一段落,不過給了我很多感想,讓我再一次感到知識對于一個人到底有多重要,使我在一次堅定了以后學習的重要性。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只有好好學習,不然的話畢業了你什么都不是。

  3、實踐體會

  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書到用時方恨少”,對于地理專業的學我們來說,雖然掌握了一定學科知識,但是面對實習過程中的一些問題、知識總是感到迷惑不解,力不從心。因此要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學科知識非常重要。

  多參加實踐活動。理論不等于實踐,我們只有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才能很好的理解知識,把握知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自主實踐、創興能力。

土壤與植物地理實習報告范文 相關內容:
  • 地理實習報告集合(通用3篇)

    自然地理學是地理專業中的主干課程之一,它是一門實踐性、區域性、地方性很強的科學,并在國民經濟與生產建設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自然地理學研究的許多內容、資料、許多程序、環節、許多方法、手段,需要進行大量地實地調查、考證和分析...

  • 地理的實習報告合集(通用3篇)

    一.【實習概況】為配合植物地理學教學要求,提高教學質量,使同學們對學科知識有更全面的認識,鞏固教學成果。我們在周興老師的帶領下開始了針對本學期課程內容的野外實習。...

  • 地理的實習報告范文匯編(精選5篇)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來到外國語中學的實習已經七周了。初入校園,聽到第一聲來自學生的問候,讓我們對接下來的實習生活充滿了期待。聽課,備課,講課,開展活動,漸漸的我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的理解,老師們的悉心指導讓我們學到...

  • 地理的實習報告集錦(精選7篇)

    一、形成條件1、可溶性巖石可溶性巖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條件,我國西南地區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最主要的是這里有其發育的主體。大量的碳酸鹽巖、硫酸鹽巖和鹵化鹽巖在流水的不斷溶蝕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種奇特的喀斯特...

  • 地理的實習報告范文合集(精選3篇)

    一.【實習概況】為配合植物地理學教學要求,提高教學質量,使同學們對學科知識有更全面的認識,鞏固教學成果。我們在周興老師的帶領下開始了針對本學期課程內容的野外實習。...

  • 地理實習報告(精選4篇)

    杭州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游城市,每年吸引兩千多萬中外游客。杭州以其美麗的西湖山水著稱于世,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表達了古往今來的人們對于這座美麗城市的由衷贊美。元朝時曾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贊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

  • 地理實習報告范文3篇

    作為一名地理科學專業的本科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是非常重要的。按照學校的要求,我在暑期進行了兩周實習。通過實習,初步了解了授課的基本流程,相信這次實習為我大三的專業課程學習會有一定的幫助,也為今后工作積累一點的經...

  • 地理實習報告4篇

    海子說: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9月12日,我跟自己說:從明天起,做一個無悔的人民教師,教書、育人,獻身教育。從這天開始,我將要背負教師的使命,在順德均安中學開始我教師生涯。...

  • 2018地理實習報告4篇

    實習已過去些許天了,可在京實習的一幕幕卻還會常常清晰的浮現于腦海中,那些人,哪些事,恍如昨日……三月的北京,春寒還盛,我們便來到了房山大苑村這個陌生的地方,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們二十余師生一起經歷了春天肆虐的沙塵暴,夏天...

  • 地理實習報告

    江蘇省張家港市港口中學 錢麗雅七月下旬,我們去了上海進行了為期一個星期的實習,在這個星期中,我們在黃教授、胡教授兩位老師的帶領下,去了金山衛的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寶鋼、上海通化了解企業狀況、總體布局。...

  • 地理地質實習報告

    一、前言1、實習目的本次的野外地質實習針對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05級學生。這是一次地質啟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認識實習,重點要理解基本的地質概念,了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

  • 地理實習報告

    習目的:調查廬山的自然地理概況,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況。實習時間: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8日實習地點:江西省廬山實習內容:廬山的自然地理概況。...

  • 地理野外實習報告十篇

    一、序言自然地理學及其相關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野外教學實習對本專業本科學生來說是一次啟蒙教育,是以認識為重點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三基)訓練的實踐過程。...

  • 人文地理實習報告范文(精選6篇)

    第一章、齊齊哈爾——大連沿途主要城市經濟特點這次從齊齊哈爾到大連乘坐2210次列車,沿途主要經過了大慶,沈陽,長春,鐵嶺,沈陽,鞍山等市,這些城市經濟各有特點,以下是一些介紹。...

  • 自然地理實習報告匯編(精選7篇)

    1、實習目的:了解瑞晶洞形成過程,并加深對課程中地層、地質構造和地貌等內容的理解。2、實習區位置:臨安市內的瑞晶洞是一處地下石灰巖溶洞,發育在5億年前的晚寒武紀,洞口向南,洞體按自然組合劃分為七廳。...

  • 實習報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察雅县| 唐山市| 南宫市| 自贡市| 甘孜| 闽清县| 稷山县| 阿巴嘎旗| 濮阳县| 河曲县| 朝阳县| 淮安市| 孟州市| 临湘市| 宁乡县| 西充县| 龙山县| 县级市| 白沙| 五家渠市| 拉萨市| 清镇市| 鹤岗市| 宁蒗| 灵宝市| 龙川县| 霍城县| 富宁县| 泰州市| 新竹市| 油尖旺区| 湖北省| 商城县| 瑞昌市| 抚顺县| 航空| 中江县| 榆树市| 临高县| 琼中| 高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