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電視臺實習報告4篇
8月18號,也許這是一個值得我紀念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是我在云南電視臺實習滿一個月的截止日期,為了兩年后當我真正走上屬于自己的工作崗位不至于遺忘那些曾經的點點滴滴,我決定把這一段還算人生小插曲的故事寫成日志,希望兩年后,當我回望自己的過去時,會為自己當年的青澀懵懂微微一笑。還有,我害怕自己有一天會忘了那些曾經指導過我的老師,我怕有一天當我從事這個工作或者選擇另外的工作時,會禁不住深深懷念這一段算是小故事的實習。那些或多或少學到的東西,那些或深或淺明白的道理,以及那些我看到的、聽到的故事和新聞,一一刻在我的腦海中,我不想讓在很久以后慢慢淡去。如果大三的到來會讓我有一些變化,我想,那些變化的部分就是我這個假期的所有收獲吧。
在此,我要發自內心的感謝一個被我叫做 杜老師的人,他是我實習一個月的指導老師。是這個人讓我明白再卑微或者再強大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完全平等的;是這個人讓我知道原來任何身份、任何地位的人都可以成為朋友;也是這個人讓我明白處理好人際關系不需要對下級勢利眼,也不需要對上級阿諛奉承;還是這個人教會我作為一個新聞人應該學會用第三只眼睛來看整個世界;更是這個人讓我再一次相信一個真理:一個人心胸的寬廣程度與這個人的知識涵養和他平時接觸的人和物有著直接的關系。
至于那些學到的業務知識,對我來說已經不再重要,畢竟,“路漫漫其修遠兮”,希望,很多年后,當我回味這一小段對很多人來說很無所謂的經歷時,還能有無窮的人生韻味。
7月,武漢的火爐已經開始蠢蠢欲動,從早上7點就開始撲扇著他的“火光”,刺向路上行人匆匆的身影,金黃的馬路,金黃的車頂,金黃的傘背,金黃的臉……一切似乎都要燃燒的感覺,不覺之間,額上已經沁出幾滴晶瑩的汗珠!由于修路,我不得不在馬路上徘徊著尋找從武昌去往漢口的車輛,時間一分一分的過,車卻遲遲沒有來!看看時間,距離正式開始我的暑期實習時間還只有45分鐘了!抬起頭,706終于來了……
40分鐘之后,我到達了武漢國際廣場,穿過地下隧道,來到了既熟悉又陌生的湖北電臺大樓。7年前,我也是在這,開始了我的電臺主持之旅,沒想到7年之后,重游故地,這里已是物是人非了!
簡單的工作安排之后,我和主播來到了熟悉的直播間:警衛、樓道、廁所、頻道、導播間、直播間、操作臺、嘉賓臺……這一切都是那么熟悉,真想坐上主播的椅子,重溫7年前的感覺!但是一盆水潑來——“你是來實習的吧?!”于是,我被限制在了導播間里……
一天,我幾乎都泡在導播間里,聽著我們的節目《美食幫你辦》,和主播的徒弟聊天……竟然有兩個男士都說我和這個86年的中國地質大學畢業生是一對雙胞胎,呵呵,其實我們一點也不像!大概這就是“大人們”所謂的緣分吧!我們確實聊的很投機!尤其是她的感情……呵呵,我又成了聰明的女人了!!!^_^
節目完畢,回到了辦公制作大樓,接到了采訪任務(所謂的采訪,就是去某個餐館,給他們介紹我們的美食節目和采訪來意,然后大吃一頓——吃!地點是位于漢口大致路的一個湯粉館!我倆“踉踉蹌蹌”的“摸”到了那結果,水都沒有沾上一點,就直接被老板回絕了!說她們不想出名!呵呵,這人真他媽的太可愛了!!!又不要錢,只是配合我們的節目做一個現場報道而已,沒想到被她們以如此“可愛”的理由回絕了!一點余地都不留!幸虧我經歷過很多閉門羹,這個還算好的了!沒有過多糾結,離開了那家“可愛”的無名湯粉館……
一天的工作,就以這樣的結局收尾,比我預想中的輕松一點,但是工作總要有總結和計劃,雖然沒有工資,但是可以在這里混混,也行!只不過,想做幾期好點的節目,充分利用一下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學識經歷”,所以,我還是會努力的!
宋英杰說過,每件事都有令你感興趣的一面,只看你肯不肯努力鉆研……可愛的趙麗蓉奶奶也說過,要想人前顯貴,就得背后受罪!我永遠都用這樣的話語鼓勵和支持自己!我知道我會受到很多打擊,但我不怕,也不會氣餒,而是會一直前進!
我身邊的人,也許很親近,卻并不真正了解我,我是有顆高昂的頭顱,和仰視的眼睛,但是這顆頭和這雙不大的眼睛懂得什么時候該低頭看看眼前和腳下……
踏實的走好每一步,是我永恒不變的信念!如果你是我的朋友,請為我加油吧,讓我懷抱更多的支持和鼓勵!我會繼續加油,永遠努力!!!……
當我第一次踏進廣東電視臺《生存大挑戰》辦公室的門時,根本沒有想到,在之
后的兩個月,我會在這里收獲一段快樂而難忘的時光。我不僅從同事們身上學到很多
東西,和他們成為朋友,更重要的是,我在實習過程中拿到了開啟通往社會之路大門
的六把鑰匙。
第一把鑰匙:真誠
你可以偽裝你的面孔你的心,但絕不可以忽略真誠的力量。
第一天去電視臺實習,我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之前聽過很多關于實習生的傳
聞,說他們在單位要么被當成透明人,要么就凈干些雜活,于是有點擔心自己會和他
們一樣。
踏進辦公室,只見幾個陌生的臉孔。我微笑著和他們打招呼。從那天起,我養成
了一個習慣,每天早上見到他們都要微笑的說聲“早晨”或“早上好”,那是我心底
真誠的問候。我總覺得,經常有一些細微的東西容易被我們忽略,比如輕輕的一聲問
候,但它卻表達了對同事對朋友的關懷,也讓他人感覺到被重視與被關心。
僅僅幾天的時間,我就和同事們打成一片,我擔心變成“透明人”的事情根本沒
有發生。我想,應該是我的真誠,換取了同事的信任。他們把我當朋友,也愿意把工
作分配給我。
其實,不僅待人要“真誠”,對事也要“真誠”。
節目組的攝像師在制作《生存大挑戰》主題曲的MTV時,有幾個鏡頭總覺得不滿
意,但又想不出好的修改方法。我于是把自己的意見誠心誠意的提出來。沒想到,他
竟欣然的接受了。在他面前,我只是一個毫無經驗的小輩,但我覺得對待工作我們
不應該論資談輩,有意見或建議,只要對工作有利,都應該誠懇的說出來,大家一起
探討。其實,只要你是真誠的,誰會在乎你資歷小,又有誰會小看你呢?
從那以后,每次編輯剪片,都會找我去看片子提意見,她曾告訴我,我提的意見
和建議很中肯,非常有用,把我心里美的啊,因為我看到了自己的價值。
真誠,讓我走出了顯示自身價值的第一步。
第二把鑰匙:溝通
你知道他,但你記住他的名嗎?你認識他,但你了解他嗎?
“你能將人和名對上號嗎了”導演從我手中接過《生存大挑戰》集訓人圍選手的
名單,劈頭一問。我被問了個啞口無言。天啊,30多名來報到的選手,怎么可能一一
記住他們的名?而且導演讓我負責的是選手的簽到,又沒我熟悉選手,我心里嘟膿
著。
導演沒再說什么,只見他把名單和選手熟練的對上號,還和他們天南地北的侃。
后來我了解到,其實導演和各位選手之前也只見過一次面而已。
之后,我們帶選手上陽春集訓。每晚我們都要開工作會議,對各個選手進行評
價,討論誰更適合進入決賽。有時,對某個選手的看法,我和導演會有很大不同,但
我總堅持自己是對的。回廣州后,導演寫了一份對選手的性格囊括和總體評價,我總
覺得其中一兩人的性格并非他們說的那樣。
再后來,首發陣容踏上絲綢之路的征程,在比賽中,各人真面目顯露,我這才發
現,導演看人真是看準了,每個人的表現正如他評價中所說的那樣。我不得不佩服
他。我和他與選手的接觸時間是一樣多的,為什么他比我更了解選手呢?答案很簡
單,他對選手進行了大量的采訪,平常一有機會就與選手聊天。
我終于明白了:溝通是一種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時時都要巧妙運用。認識一個
人,首先要記住對方的名。了解一個人,則需要深入的交流。而這些,都要自己主
動去做。
第三把鑰匙:激情與耐心
激情與耐心,就像火與冰,看似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卻能碰撞出最美麗的火
花。
節目組一位讀新聞出身的導演說,假設你從事報業投入的是100%的精力,那
么,若你從事電視業,就必須投入150%的精力。
我見證了這種150%的精力的投入。
電視節目制作不是一件輕松的工作。就拿制作一集20分鐘的《生存大挑戰》為
例,首先要看前方拍攝的20盒帶子合計600分鐘;然后把鏡頭采集進電腦;繼而進行剪
片的重大工作,這是創意的活,費腦力,鏡頭需要不停的修改:繼而還要編輯音樂、
配音、上幕,做完這一集至少需要幾天的時間,為了完成進度,節目組的同事們有
時每天就睡3小時,工作起來不知外面是白天還是黑夜,也忘了到底是星期幾。
如果沒有激情,他們不可能心甘情愿的付出如此巨大的精力,而且這種日夜顛倒
的日子要持續幾個月;如果沒有耐心,他們不可能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天,就為了讓
幾個鏡頭更精彩,也不可能每一集都精心修改,一遍又一遍。
我佩服他們。我私下問過幾個電視人,他們坦言工作很辛苦很累,但感覺很快
樂,心里很滿足。
其實,不管在哪個行業,激情和耐心都是不可或缺的。激情讓我們對工作充滿熱
情,愿意為共同的目標奮斗;耐心又讓我們細致的對待工作,力求做好每個細節,精
益求精。激情與耐心互補促進,才能碰撞出最美麗的火花,工作才一能做到最好。
第四把鑰匙:idea
技術大家都可以學會,但idea卻只屬于你。
廣告界有這么一種說法:“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一語道出了創意的重要
性。其實,創意在哪里都是“干金難買”,因為,它只屬于你。
在《生存大挑戰》節目組干得出色的導演和攝影師都不是科班出身,以前沒學過
扛攝像機,也不懂得編輯剪片。他們能在短短幾年時間走到現在的地位,不是因為學
會了攝像技術和剪片技術,而是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思想和創意,他們懂得策劃節目,
知道怎樣選取鏡頭,知道怎么把片子剪得精彩……其實,節目組里幾乎每個人都掌握
了剪片的技術,但有的人面對那一大堆素材就是不知所措,說白了,就是沒有自己的
idea。
當你只有技術沒有idea時,只能被派去做一些雜活;而當你有自己的idea能獨當
一面時,就會被委以挑戰性的重任。我想:不只電視臺的工作是這樣,其它的行業也
應該是這樣。因為,技術人人都可以學,而對于自己的idea你則擁有“專利權”
因此,不要害怕將來從事的工作需要掌握新的技術,其實,技術不難學到手,難
的是在工作中時時讓自己的腦袋運轉,激蕩自己的獨特的思想和想法。只有這樣,你
才能在工作中突出自己,顯現自己的價值。
第五把鑰匙:“主動出擊”
當你可以選擇的時候,把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剛進實習單位的時候,都做過類似復印打的“雜活”。
或許同事們認為你是小輩,要從小事做起,但有些時候,是因為他們心中沒底,不
知道你能做什么。
做“ 雜活”是工作的必需,卻無法讓我學到什么。我決定改變自己的命運。
有些東西不能選擇,有些東西卻可以選擇。份內的工作當然要認真完成,但勇敢
的“主動請纓”卻能為你贏得更多的機會。只要勤問、勤學、勤做,就會有意想不到
的收獲。
節目組的攝影師制作MTV,我對此很感興趣,于是整天“纏”著他教我。編輯要
找人寫關于絲綢之路24個地方的文稿,我知道后立即懇求編輯讓我試試,雖然最終
的文稿只采用了我寫的少量詞句,但這個過程給了我鍛煉的機會。節目組要趕制《生
存大挑戰》起步儀式,我早早的就趕去電視臺幫忙,連監制都很驚訝,因為原本沒打
算讓我幫忙,不過沒想到我做得還不錯。
后來,節目進入了后期制作,編輯想找人幫她的片子提意見,問有誰有時間。當
時大家很忙,都不作聲,而我立刻就答應了她,還懇請她以后每做好一集都找我提意
見,她高興的同意了。雖然當時我自己的工作已經很多,但我覺得和編輯一起能學到
更多的東西,是個不可錯過的機會。果然,她每次都和我講編輯片子的技巧,還和我
探討如何把片子做得更好。
我在實習中逐漸變得“勇敢”。雖然開始也會有顧忌,怕“主動出擊”會招惹
“不知天高地厚”的蔑視。但事實告訴我,應該對自己有信心,應該有勇氣去嘗試。
即便在嘗試中失敗,也能讓自己成長,沒有鍛煉的機會,談何積累和成長?而這一
切,只能靠自己去爭取。等待,只能讓你在沉默中消亡;只有主動,才能為自己創造
良機。
第六把鑰匙:講究條理·
如果你不想讓自己在緊急的時候手忙腳亂,就要養成講究條理性的好習慣。
“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條理,”這是編輯給我的忠告。
這絕不是一句空話。
做《生存大挑戰》的宣傳工作,如果不講究條理,一定會讓你忙得手忙腳亂卻效
率低下。記者來了,就要為其準備資料,有時他們會再要多一些資料,就要著手再準
備;播放宣傳片和節目,就要和其它部門協調,還要把帶子錄給他們,每個部門都要
送帶子,有時還有錄不同的版本;每星期還要挑選精彩的照片發給網絡部,還要寫上
文資料;電視臺某部門要去香港宣傳《生存大挑戰》,我們又不得不準備必要的資
料給他們;做節目的宣傳畫,又少不了一陣忙乎的了……
文稿、圖片、照片、宣傳冊、帶子……一大堆資料,試想一下,如果把它們隨便
往柜子里一放,若急著找某個具體時間拍攝的帶子,或某個鏡頭,或某個選手某天的
照片,你會怎么辦?可能只是翻箱倒柜地亂找一通吧。但如果之前就按照一定順序一
定條理把各種資料整理好,一切就容易多了。
其實,其它的工作也一樣,講究條理能讓你事半功倍。一位在美國電視領域頗有
成就的中大師兄講過這么一個故事:他當部門經理時,總裁驚訝于他每天都能把如山
的信件處理完畢,而其他經理桌上總是亂糟糟堆滿信件。師兄說,“雖然每天信件很
多,但我都按緊急性和重要性排序,再逐一處理。”總裁于是把這種做法推廣到全公
司,整個公司的運作變得有序,效率也提高了。
養成講究條理的好習慣,能讓我們在工作中受益匪淺
永遠難忘的日子——從9月1日到9月28日一個月的時間里,是我在海淀新聞中心實習的日子,在這里我收獲了一段快樂而珍貴的時光。在行文開始前,我要衷心地感謝貴臺領導為我提供了這次寶貴的實習機會,同時我還要衷心地感謝《教育新聞》欄目組里老師們的辛勤栽培,謝謝您們為我傳道、解惑,我從老師們身上學到了太多的東西。在貴臺實習的這段幸福時光值得珍藏,實習過程中點點滴滴的真實和刻骨銘心也讓我經歷了一個逐漸成熟的心路歷程,這將是我一生的財富。
一個月的采訪經歷讓我變得成熟和穩重,讓我的內心更加的豐富,所以我很感激這個月的時光帶給我的采訪經驗。
恩格斯說過,新聞工作者的最大榮幸就在于他們能夠目睹歷史怎樣形成。一次次的采訪使我真切地感覺到“新聞發生時我在現場”是何等榮幸,我是如此享受身在新聞現場的感覺……假如你在殘奧會閉幕式進行現場報道,假如你對奧運冠軍進行現場采訪,你會感到何等的自豪和榮耀!
在具體的采寫過程中我既感到榮幸,也感受到了壓力,感覺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要彌補的東西也太多了。
我很幸運,第一份工作就為張琳——這個北京奧運會上為中國男子游泳隊實現零的突破的銀牌奪主做專題片,我第一個采訪對象是張琳的小學班主任,在和老師的交談中,我不僅要了解張琳的盡可能多的信息,并選取其中有價值的、與短片主題聯系密切的,還要理清正式采訪的思路以及問題的順序,雖然之前已經做了大量的資料查找等準備工作,采訪課也學過相關的采訪知識,但這對毫無經驗的我來說并是件容易的事情。一拿麥克風,學到的東西就丟掉了一半,在正式采訪中,我緊張得根本無暇認真聽老師的回答,只顧考慮自己下面的問題,也無法按照她的回答繼續跟進問下去,有些可再細問的問題或不完美需要重錄的地方,我當然都沒有發現,幸好有經驗的攝像老師都一一指出并安排重錄,使采訪能夠較好的、順利的完成。這寶貴的第一次采訪使我深深了解到,保持平穩的心態是很重要的,并且光學好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理論知識再嫻熟并不代表能夠很好地應用于實踐當中,尤其是新聞行業,實踐經驗更是非常重要的。
而后采訪張林學校的小朋友時又給我上了寶貴的一刻,我們想把張琳在此上過課的消息告訴他們,然后拍攝他們的驚喜反應與感受。我認為應該直接采訪,這樣才能達到想要的真實、新鮮的效果,但攝像老師卻一下把我的想法否定了,說我太理想化,我大膽地堅持自己的看法…一進班里,小朋友們看到碩大的攝像機后吃驚、惶恐、好奇、盯著攝像機,對我的提問置若罔聞,一連串的反應使我措手不及,我和攝像老師都無奈地笑了,只好先放下機器,和他們解釋清楚并耐心地告訴他們應該看著我,不要緊張,之后的拍攝果真就順利多了。雖然事后老師表揚我的問題既獨特又切主題,并鼓勵我會越來越好,但我還是又一次體會到記者這個職業真的是實踐性很強的工作,要真真實實地投入其中,才能明白其中的“玄妙”。
帶著真誠去采訪
在采訪的過程中,我接觸到了各個階層的人群,在與他們打交道的同時,自己也學到了以前所沒有學到過的東西,那就是交流,溝通。這兩個詞看似簡單,而且人人都會,重要的是如何交流如何溝通。作為記者,要善于把新聞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來,要讓被采訪對象能夠信任你,把積壓在心里的話向你傾訴,這樣才能使一條新聞能夠豐滿起來,而不至于只是個骨架沒有內容。除了要善于交流溝通外,還要對別人真誠,只要你拿出真誠對待他人,尊重別人,別人也會諒解你,配合你。就像我們采訪陶行知的學生——音樂家杜鳴心先生時,80歲的老藝術家低調地拒絕了我們,但我和老師并沒有放棄,誠心地向杜先生解釋我們做這個新聞的出發點、用意以及它的社會意義,寬厚仁義的老先生最終非常配合地完成了拍攝。我想也許就是我們的真誠打動了他吧。
寫作是采訪的表現和結果,實習期間,我用文記錄下了一個個的新聞事件。猶記得自己在寫第一篇新聞稿時是多么不知所措:抓不準切入點,抓不住事件的重點,文不夠緊湊,一連改了好幾次。不過這在我的意料之中,畢竟自己只是一名實習生,不可能第一次就寫出專業記者的水平。后來通過認真拜讀老師們的文章和自己被老師修改后的稿件,我漸漸領悟了電視新聞寫作,也逐漸地認識到電視新聞寫作與報紙新聞寫作在很大方面存在著區別。具體的說,是從它的報道格式,語言等方面有了較深地認識和體會。例如,在寫電視新聞稿前,應先瀏覽一遍拍攝錄像,做到心中有思路,新聞稿中,每一句都要提前想到用什么畫面,如果旁白較多的話,要斟酌有沒有畫面對應。語言上面,要簡練,通俗,流暢,盡量少用書面語。比如,盡量說誰“和”誰,而非誰“與”誰,使對白聽起來親切。
為了培養自己的新聞敏感、提高寫作水平,我還在每天空余時間看以前節目的文案,看看其他記者的新聞是怎樣寫的,切入點都在哪里。就連看電視也不僅僅當作娛樂,看每一條新聞時,我會學習該節目新聞稿的語言,會注意整個報道的流程,會關注旁白和畫面的搭配,而這些在以前我是毫無研究的。在老師們不厭其煩地指導下,通過自己的努力,現在我已經能夠把握和運用新聞稿了。總之,通過耳濡目染,我在臺里真正學習到了經驗,長了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