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電視臺實習報告范文
在接待省長陳德銘等代表時,寧強縣電教站采取視頻實況直播系統(tǒng),這次采訪報道中,采用了幻燈機、先進的錄音設備、先進的拍攝設備、同步轉播設備等許多高端多媒體技術。而且有幸見到省長陳德銘、副省長朱靜芝等國家領導,還與省臺的資深攝像記者同場拍攝,有機會向老師傅學習經(jīng)驗,請教疑惑。他對鏡頭語言的把握和尺度是我在平時學習實踐中沒有接觸的,我仔細觀察學習,必要時模仿也初見成效,這讓我對攝像有了更深的認識,看來拍攝那些看起來呆板的動作也是需要有感情投入的。
如果說攝像是一艘船,那么文字稿就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說文字稿件是很重要的,它需要完整的表達,地方臺的話還應注意語言書面化程度的把握,還得反復推敲斟酌,從立意到主題都需簡要明了,重點突出,尤其是文字稿件和圖象素材的有機完美結合,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聲畫錯位,當然這就牽扯到了編輯和配音,這方面因為在大三時參與拍攝編輯過《畢業(yè)那天我們一起失戀》dv短片,故而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很快掌握了英文界面的非編系統(tǒng),深入了解了過去沒有接觸的許多小竅門。
我們曾今也學習過制作網(wǎng)頁,可是要維護網(wǎng)站,添新補缺也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不僅需要photoshop來制作圖片,flash和dreamweare來美化完善,課堂所學的美術知識,構圖知識,以及應用美學知識都須靈活熟練的應用,還需要平時的積累。
為深入了解我國傳媒發(fā)展實況,在實踐中檢驗與提升所學知識理論。xx年3月,我懷著信心和希望,帶著些許好奇和忐忑來到延安市寶塔區(qū)廣播電視局開始了我的實習生涯,剛進入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覺得自己好像格格不入,心中不免有些困惑。漸漸熟悉了,才發(fā)現(xiàn)其實也其樂融融。
我主要是在《寶塔新聞》這檔欄目中實習。《寶塔新聞》是寶塔區(qū)廣播電視局的主要新聞節(jié)目,主要內容是大力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緊緊圍繞區(qū)委區(qū)政府的中心工作,關注農(nóng)民的切身利益,引導良好的社會輿論。是每兩日播出一次的新聞類節(jié)目。我的主要任務是跟著記者外出采訪,期間以會議新聞居多。指導老師說,其實會議新聞是比較容易采寫的,因為是可預知的。記者在接受采訪任務時就已經(jīng)被告知要去什么地方進行關于什么內容的采訪。進入會場后,我知道了一件事情:記者的位置永遠在會場的最后一排,這樣記者容易進行現(xiàn)場拍攝且不易打擾到其他人。
拍攝新聞現(xiàn)場時,先從會場的大標幅和全會場開始取景,接著對出席此會議的主要領導取特寫鏡頭,從不同的角度對在會場在座人員進行拍攝。我也學會了一些拍攝技巧:拍攝畫面時一定要穩(wěn)定,保持畫面的流暢,每個畫面停留的時間應該保持在10秒左右,寧可長一點,這樣方便后期剪輯。會議新聞的畫面應該具有全景、中景、近景,同時新聞畫面的構圖與新聞畫面的鏡頭語言必須一致。
對于同一個事件,怎樣抓住事件的關鍵,簡明扼要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良好的文字能力是首要的。而新聞稿的寫作必須是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必須交代起因、過程、結果。而會議新聞一般開頭會寫:某年某月某日,我區(qū)在某地召開了什么會議,會議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某某重要領導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正文則摘取該領導所講的內容。內容的引出又有一般的寫法:職位姓名指出,職位姓名強調,職位姓名要求。如寫副區(qū)長李志鋒指出……寫完正文后,結尾一般還會寫,某某等人也應邀出席會議,并對什么事情或人物進行獎勵。
最后就是后期制作了。一般采用非線性編輯。非線性編輯技術是一門綜合性的技術。它包含了電視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主要領域,即音頻處理技術、數(shù)據(jù)壓縮技術、數(shù)字存儲技術,數(shù)字圖像處理技術、計算機圖形學和網(wǎng)絡技術等。一般來說:非線編輯系統(tǒng)可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支持視頻和音頻的硬件系統(tǒng);二是操作系統(tǒng)和用戶圖形界面;三是支持多媒體數(shù)據(jù)的系統(tǒng)軟件平臺。在學時采訪的同時,我也初步掌握了后期編輯的制作過程:采集素材、主持人播音、配口導、配音、添加字幕、同期聲合成、畫面與聲音的一致、審核、送到播放中心。可以說一條新聞到此制作完成,成了獨立的作品。
簡單的說:會議新聞的主要流程是:
告知采訪內容——參加會議——拍攝會議畫面——寫新聞稿——后期制作——局長審核。通過后才能播出。短短的一條新聞卻要花費如此多的時間,每個成功都來之不易。
除了會議新聞,我還跟著記者下鄉(xiāng),了解農(nóng)民的種植情況、家庭情況。去一些鄉(xiāng)鎮(zhèn)了解他們教育問題,學校的發(fā)展情況等等。記得有一次和老師采訪一個植樹活動。在延安的一座鳳凰山上,那山好高,走了好長一段時間,天氣又熱,好不容易終于爬上去了,那場面可真壯觀,好多標語,旗幟迎風飄揚。大家都開始植樹了,全都是志愿者,塵土飛揚,笑聲不斷。我看著這樣的場面,愣愣不知所措。這時老師告訴我,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所以找組織者了解大體情況。組織者告訴我們:這完全是一次自發(fā)的植樹活動,去年他們就種了好多數(shù),這次他們不單單是種植新的樹,還對去年種的樹進行培育,澆水、除雜草。老師說遇到這類情況,多取些全景,并對其中某人的種樹過程進行跟蹤拍攝。然后對其中的志愿者進行采訪,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感受與心得。然后我配合老師進行采訪,在老師的指導下拍攝一些畫面。將進中午的時候,采訪才結束。其實,每次采訪都有許多不懂之處,都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明白自己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