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實踐報告:西安之行
看著地宮的模型,我想到了當時正熱映的電視。荷裨。我在神話熱正盛的時候來到了秦陵,心里把電視劇里的藝術效果與根據歷史文獻所模擬出的地宮比對,感覺有些充實,也有與他們不同的感覺吧。胡亂想中,在秦陵布局沙盤上,我看到了兵馬俑的方位。心想:這次算是離兵馬俑越來越近了吧。
果然,秦陵地宮的下一站,就是來到了舉世聞名的,號稱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兵馬俑。兵馬俑坑在秦始皇陵東側約1公里半,先后發一、二、三號三個坑。一號坑是當地農民打井時發現的,后經鉆探先后發現二、三號坑。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寬612米總面積達14260平方米。在這個坑內埋有約6000個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個。在地下發現形體這么大,數量這么多,造型如此逼真的陶俑,是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事。
照片描述:想到神話了
匆忙進入最大也是最詳細的一號坑,上千具陶俑秦軍將士呈現在眼前。挺激動的,拿起手機開始一通拍攝?上У氖,手機很快沒電了,只能望俑興嘆,徒手無所施。由于去的時候正處旅游淡季,游客很少。我也可以隨便在一號坑周圍轉來轉去看那些形神皆威武的秦俑了。資料中說,秦兵馬俑各自長相不同,沒有重復的臉龐,果然,雖然看得模糊,但仍然可以看得出陶俑各自的特殊。聽了講解,得知秦始皇兵馬俑是在1974年發現的,隨后在這里建了一個規模宏大的博物館,于1979年國慶節開放。舉世罕見的秦兵馬俑博物館開放后,很快就轟動了中外,被認為是古代的奇跡,是當代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秦兵馬俑以其巨大的規模,威武的場面,和高超的科學、藝術水平,使世人驚嘆不已。而且,來我國訪問的外國元首和其他貴賓,多數都要把參觀兵馬俑列入日程。
這批兵馬俑的藝術史上具有很高的價值。兵馬俑的塑造,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而創作,藝術手法細膩、明快。陶俑裝束、神態都不一樣。光是發式就有許多種,手勢也各不相同,臉部的表情更是神態各異。從它們的裝束、表情和手勢就可以判斷出是官還是兵,是步兵還是騎兵。這里有長了胡子的久經沙場的老兵,也有初上戰場的青年。身高達1.96米的將軍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種堅毅威武的神情。那個武士俑,頭微微抬起,兩眼直視前方,顯得意氣昂揚而又帶有幾分稚氣。那個身披锨甲,右手執長予,左手按車的武士,姿勢動作顯示出他是保衛的車士俑?催^兵馬俑后,我才覺得來這次西安不虛此行。終于第一次看到世界八大奇觀之一的兵馬俑了。
回到西安市區,已經是晚上八點。在外面找了住處后,看著電視劇神話,再回味著這一天來的行程,感覺很充足。在這種充足中,很快睡著了。第二天在西安著名的騾馬市又逛了逛,明清時此街為牲畜交易市場,故名騾馬市,F在成為西安著名的商業街,專賣服裝。也有些西安的小吃,在那轉了轉,吃了些東西,回到同學學校。在學校將手機沖滿電后,翻看照的照片,當時情景仍歷歷在目。
時間好像過的很快,轉眼就已經過了四天了,看到的東西不少。西安這個千年古都,文化沉淀似乎比洛陽、開封等地要多的多。在跟表姐聊天時,聽她說西安至今未修成地下鐵的一個原因是:在工程隊進行地下隧道開鑿時,沒多少進程就挖到一座古墓,在不停的發掘出古墓并考察古墓的同時,西安的地鐵工程一直這么擱淺著。不知道這是事實還是噱頭,我們可以看出的事實是;西安作為一座歷史非常悠久的古都,在歷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它在秦、漢、唐三代,更是中國的文化中心。并在我國的考古發現、歷史研究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西安之行的第五天,也就是最后一天,收拾一些行裝,乘車去市區,在西安市區進行最后的游逛?粗靼驳默F代化城市中,摻雜著極其濃厚的中國古典韻味,高樓的頂層,很容易就看得到飛檐的翹首;公園的圍墻,也是如同古代達官貴人的園林一般。在感嘆其設計的同時,又對西安人對歷史保護的重視敬佩。正是由于他們對歷史的重視,才能造就西安旅游的發達。
坐上火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回望西安,感覺五天的游玩生活匆匆而過,頗為不舍。在回味緊湊的行程中的一個個片段時,心中默念:西安,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