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潔修身、反腐倡廉 實踐報告
廉潔修身、反腐倡廉
腐敗——社會的沉重話題
腐敗是世界各國無一例外要面對的一大難題。聯合國某年測算表明,“政府的腐敗”每年使世界約損失資金6000多億美元,腐敗已經成為不少國家執政黨喪失政權,領導人下臺的直接原因。腐敗是一個世界通病,也是一個歷史通病。翻閱自古至今的發展史可以看出,人類自從出現了階級,就有了腐敗現象,過去有,現在有,甚至可以說將來可能還會有。中央有,地方有。政府有,基層也有。所謂腐敗無處不在,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斷地滋長著。官場、商場、考場無孔不入。腐敗活動的猖獗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危害,每年得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從事反腐敗活動。究其原因,腐敗發生主要是因為法律的不完善、反貪機制的不健全和官員的權力過大、不受約束等。而最根本的就是他們的觀念變質,產生了私人的貪欲。
反腐倡廉
鑒于各國政府的腐敗,世界各國各國大多重視建立反腐敗的機制,完善反腐敗的制度建設。
首先,建立反腐敗的專門機構。如新加坡設立的貪污調查局, 印度的中央調查局, 墨西哥的聯邦審計局,巴西的反貪污調查委員會,英國的議會政府督察官,日本的經濟罪案特別搜索部,泰國政府的肅貪委員會等。其次,完善反腐法制,填補制度上的漏洞。世界上有50多個國家制定了200多部反腐專門法律。再次,強化對官員的監督,將廉政教育與干部的廉潔自律相結合。西方一些國家建立了官員的個人財產申報制度,如法國有《政治生活財務透明度法》,美國有《信息披露法》、《陽光下的政府法》,規定政府官員每年都要填寫個人財產申報表,申報自己的各類財產以及其擔保人和家庭成員所擁有的投資和利息收入情況。最后,加強國際反貪合作,合力將外逃貪官緝捕歸案。。國際非政府反貪組織---透明國際,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每年定期公布世界各國清廉指數,定期發表反腐敗研究報告,在國際反腐敗領域享有很高的聲望。
腐敗的實質應該說是公與私的矛盾,如果沒有私人的貪欲,也就不會有腐敗行為發生。因此,只有消滅私有制以及私有觀念,才能最終消滅腐敗現象。這就必然要求我們自身的認識和抵制。
欲廉潔,先修身
廉潔——社會永恒的價值追求
東漢著名學者王逸在《楚辭·章句》中注釋說:“不受曰廉,不污曰潔。”也就是說不接受他人饋贈的錢財禮物,不讓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潔。后來,廉潔逐漸從一種高尚的個人修養發展到對官員的道德要求,《漢書·貢禹傳》就提到:“孝文皇帝時貴廉潔,賤貪污”。于是,對廉潔,我們有了更高的要求,不貪污是廉潔的基本要求,對于國家工作人員,不得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不行賄受賄同樣是廉潔的基本條件,而且不奢侈浪費。不利用權力為親友謀取私利。官員在公務活動中應該秉公辦理,對所有人一視同仁,不能利用職權或自己的特殊地位為親友謀取私利。
不做其他損公肥私的事情。
修身——社會廉潔的基礎
修身,就是指個人對自己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進行主動的、自覺的鍛煉和修正,按照社會道德標準的要求,不斷的消除、克制自己內心的各種非道德欲望,努力將自己的品德修養提高到一個盡善盡美的境界。而廉潔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道德,正好是“修”的對象。只有在自我的完善,自我的升華中形成“廉潔”這種價值取向,價值追求,并且保持永遠在心中指導著自己的行為。通過自覺地修養身心、自覺的學習和主動接受教育,不斷升華自己的道德信念、理想情操和意志品質,再經過不斷的磨練,加強自己的內在修養,形成自己穩定的廉政道德,從而可以面對任何腐敗誘惑而不屈服。因而可以說修身是根本性的防貪手段。所謂人心正,就會行正,而修身就是要幫助人們具備高尚的道德品性。修身是成本較低的防貪途徑,防貪、反貪需要考慮成本問題,應力爭用較少的投入達到最好的效果,否則會導致社會財富的浪費。而修身是人自我完善的一種最有效,最經濟,也是最為持久的途徑,但是“修身”也不是萬能的,它不能夠保證每一個人的一生都不會改變自己的價值觀。所以,總有一些立場不堅定的人,往往會抵不住金錢和私人利益的誘惑,從而陷入了腐敗的泥潭,一失足成千古恨,越陷越深,進而不能自拔。
• 。
鞏固和發展反腐倡廉
中央紀委有關領導同志指出,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和諧文化的重要內容,是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舉措,是從源頭上預防腐敗的重要手段。對青少年進行廉潔教育,培養青少年正確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對于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良好社會風尚,鞏固和發展反腐倡廉的社會基礎,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