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出納寒假實習報告
通過這次實習,我對出納工作有了以下更深的了解:
一、關于出納報告:出納報告所披露的信息應充分反映企業特定時期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及其相關信息,以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按照現行《企業基本出納準則》體系所報告的出納信息已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信息的要求,(1)現行出納報告的形式單一,通過表格數字化反映,文字說明的內容較少;(2)現行出納報告的計量標準是以歷史價值為主,而對現行價值和未來價值反映不足;(3)現行出納報告的內容是以歷史成本和權責發生制原則為基礎,反映歷史的和現在的信息,而缺乏具有預測性、前瞻性及不確定性的信息,另外,報告所強調的是整體內容,而對某些專項內容披露不夠充分;(4)現行出納報告的結果是以內部經濟活動影響為主,未能充分揭示外部環境因素對企業的影響程度;(5)現行出納報告報送的時間是以出納分期假設為前提,定期報告,時效性較差。
二、出納實務工作的改革思考:出納管理作為國民經濟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將越來越大。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管理方式的變化,出納工作的重點應日益從信息加工演化為對知識、信息的分析、判斷和運用上來,出納實務工作方面的改革勢在必行。
1、不斷擴大出納職業范圍。在知識經濟時代,出納工作的基點已經不是僅僅滿足于過去的信息(計算機能輕而易舉地在極短時間內完成此項任務),而是將信息控制、未來預測作為工作的重點。出納工作除傳統的企業出納核算外,財務管理、經營計劃制訂、財務控制系統設計、投資決策等應成為重要的職業范圍。因此出納實務工作者應不斷拓寬視眼,延伸和轉變出納工作的功能,充分發揮出納在知識經濟時代應有的作用。
2、不斷更新出納知識體系。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組織結構將出現較大的變革;按工作成果取酬的彈性工作制將成為普遍的工時制度;企業越來越重視人力資源和人力投資,員工也希望將自己的智慧財產投資于企業;企業的更多精力將放在新產品的研究上。另外,經濟各部門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經濟運行的“觸角” 也延伸向經濟部門以外的其他領域,如政治、文化、環境等等,近年來出現的綠色出納、行為出納等就是這種趨勢的端倪。因此出納實務工作者應適應社會變革,不斷增長和更新知識。
3、不斷普及與深入信息技術的應用。在知識經濟時代,財務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處理,資本的籌集、調度和投入,產品的設計、加工和制造等關鍵性的過程,都必須依靠健全的信息技術才能順利進行,隨著經濟信息化的出現,使得國際互聯網(internet)、企業內部網(intranet)成為出納人員的常用工具,手工處理方式已經到了非變革不可的時候。信息技術在出納中應用的不斷普及與深入,及其本身技術、知識更新的不斷加快,必將進一步加大對出納職業發展和出納人員知識結構的要求。
三、出納教育的改革思考:知識經濟時代將以“知識型、智慧型”人才為主體,而人才的培養源自于教育,教育是知識經濟發展的關鍵,它能不斷地進行高素質人才的生產和再生產,為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培養源源不斷的后備力量。就出納而言,出納教育的改革勢在必行。出納教育工作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發展需要。
1、21世紀的出納教育是素質教育。在知識經濟時代,出納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的“通才”,教師不僅僅是傳授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的學習、生活氛圍,本著能構建完善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拓寬知識背景和能力基礎的原則,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事、做學問”。
2、21世紀的出納教育是終身教育。在知識經濟時代,學校教育再也不是一次性為學生準備一切的教育,學習的社會化、社會化學習是教育更普遍的形式,終身教育是出納教育的主要目標,一個人只要有一、二個月不學習,就會落后,出納人員將不斷回歸教育,“活到老、學到老”正是為此需要做了很恰當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