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實習報告(精選3篇)
教育工作實習報告 篇1
20xx年10月,我被分到上海市川沙中學華夏西校進行為期六個星期的教育實習,實習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音樂教學的教育實習,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實習,教育實習調查報告。在這期間我積極地努力地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同時,我還在實習期間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工作,是針對上海市川沙中學及蔡路兩校的音樂課而言的。為了得到教師和學生的真實想法,我費了一番心思,最終的調查結果對我將來的從業以及以后的師弟師妹們有很大的幫助。
為了全面、詳細地獲取材料,我不僅只限于我實習所帶班級的調查,而且還跨班級、年級調查,甚至還到其他同學所在的實習學校調查。我也積極地找學生談話,同老師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況。
在此,我介紹一下自己的調查的結果,談談以上兩校的音樂學習以及 學生的素質做了以下分析及調查。 我想這對于我們實習生來說,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體驗和感受,而不僅僅是以前從理論上的認識。希望我的認識能對自己以及師弟師妹們以后的實習工作有些效果。
一、川沙中學華夏西校簡況
我實習所在的學校是上海市川沙中學,學校規模較大,分東西兩個校區,我在華夏西校實習。全校共40余個班。該校在川沙地區考試成績排行前幾名, 近年來生源也較多,主要是上海本地的孩子。 學校的經濟狀況很好,設備先進,教室有電腦、幻燈機等的現代教育設備。近幾年,該校學生的成績較好,基礎扎實,學生們動腦思考的能力也比較強,音樂基本素質相對比較較高。本校音樂老師有3名,師資能力比較雄厚,學生們在各個方面的素質也比較高。除了實習以外,我們幾個實習生還做了一次全國書法等級考試的監考,地點在川沙中學,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學生是華夏西校的在校生及周邊學校的學生,最小的有小學2、3年級的學生,考試等級均有,以5——8級為主。
二、蔡路中學簡況
上海實習小組的宿舍在蔡路中學。川沙中學離蔡路中學有一段路程,坐車的話,也需要半個鐘頭的時間,所以在川沙實習的同學早上必須早起。剛去到上海蔡路中學時,蒙書記和周老師帶著我們幾個區見校長,吳校長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 。簡單的說一下我對蔡路的了解,這所學校百分之八十的生源是外地學生(農民工子女),非常單純,可愛,但各方面的素質相對川沙中學的學生低一些,當然,這不是我的看法,是老師們給我們介紹時講到的。
三、兩校的理念解析
川沙中學和蔡路中學的音樂教師能力都非常強,而且有著相當豐富的教學經驗。兩校的學生均有預初年級、初一以及初二及初三(華夏西校沒有初三,初三在分校)。蔡路中學的預初年級和初一年級是教吹口風琴,但在華夏西校是沒有這個器樂吹奏。據華夏西校的老師講:因為投資太大,浪費時間,分散學習精力,在華夏西校是相當注重學習成績的。蔡路中學則不然,他們學校鼓勵學生們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他們不注重成績,因為他們不用參加中考,初中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求知欲望比較強,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比較強,培養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動”起來,不要那么束縛似乎成了這個學校的主旨,應對了吳校長的那句箴言。蔡路的經濟實力絲毫不比川沙的差,據我們這些天的感受,感覺蔡路似乎更舍得去做一些與學生身心有益的事情,而華夏更注重學生的成績和能力。
教育工作實習報告 篇2
xx年6月12日,開始我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實際工作的時間是20天。我被分配到曲江區教育局,主要負責辦公室這邊的工作,協助一位打字員的工作,比如說,文件的出稿、打英文件的復英打英速英傳真(這個用得比較少)、文件的整理與歸檔等其他辦公室日常的事物!在短短的20天里,我學到的知識,聽到的,看到的,學到的,相信在我日后工作之時,會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就我個人而言,自己學到了在學校之前沒有接觸到的東西,下面我先介紹關于這段實習時間學到的一些知識與經驗。
自學能力
實習,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學校,更多的是強調課本的理論知識,譬如說,我們的一門課程《辦公設備的使用與維護》,這是一門很好的課程,但是單單是理論,遠遠不可以達到用人單位的需要。這些東西是很具有操作性的,只有親身操作,才會更好的應用。來到這里的第一天,局長幫我們幾個人分配到不同部門,我跟另外一個同學分到辦公室,當時,說心里話,很害怕,怕自己做不好,畢竟辦公室要求會高一些,看到那些辦公設備,復印機,速印機等,就嚇到我了。主任問我有沒學過,我微笑著對她說,學過,但那是理論的,這些我還沒有實踐過,她說,不怕,慢慢來,慢慢學!就這樣,我開始跟著辦公室的打字員,一位大姐姐學習,學了三天左右,基本上都會操作,接著就教我怎么樣排版,怎樣做excel表格,word的應用。公文需要的格式,標題的字體、字號、日期的格式等。大概一周的時間,我基本掌握她傳授給我的知識,遇到不會的,就請教,遇到不懂的,自己回到宿舍看視頻,慢慢地,逐步可以適應。
工作繁瑣
之后的日子里,我都是做這方面的工作,每天都是重復,單調,平凡,每件事情都很瑣碎,譬如說辦公室的打掃,搞清潔,桌面的的整理,會議中的服務,發放資料,斟茶倒水,給相關單位送文件、拿文件……還記得老師說過,秘書工作無小事,確實是這樣的。這一次,切身體會到,感觸很深。
工作態度、正視錯誤
俗話說:“人無完人”,剛出來,走出學校,融入到這個復雜的社會之中,確實有很多的不懂,有許多的不會。還記得有一次,在速印的時候,需要的是80份文件,它的原稿一共有五份,雙面的,因為之前沒有接觸到這么多,一般的量都是比較少的,居然在速印第二張的時候,忘記了先“制版”,天啊,打印出來的東西全部是跟第一張的模式一樣,幸虧我發現到,按下“停止”,不然,就浪費了好多紙張,辦公室的人員也跟我說,一定要記住,先“制版”!盡管沒有說我什么,但我已經認識到自己做錯事情了,很內疚,希望這是個教訓,以后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教育工作實習報告 篇3
為了研究網絡環境對中學生的影響,進一步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廈門市教育局專門成立了“網絡德育專題調研組”。調研組采用分層隨機取樣的方法,以無記名方式對399名中學生(初中占34。1%,高中占65。9%)、222名中學生家長(文化程度為識字不多、小學初中、高中以上的分別占4。1%、40。3%、55。2%)、257名中學教師進行了抽樣調查。同時,還通過社區走訪、個案訪談等方式進行調查,分別召開了中學生、家長、教師和社會各界4次座談會。
(一)中學生及其家長對網絡的態度和相關行為的情況
1.中學生上網率極高,上網時間長,多數家長卻從未上過網,大部分教師上網經驗不夠豐富
互聯網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廣大中學生。調查顯示,93.5%的中學生表示對網絡感興趣,并有11.4%的中學生認為“很長時間不上網是令人難以忍受的”。我市中學生的上網率高達92.1%,其中有24.5%的中學生是互聯網上的?。75.8%的中學生每月上網的總時間在10小時之內,而6.8%的“網蟲”則超過了30小時。周末和節假日是中學生們上網的高峰時段;9%的中學生表示平時每天的課余時間都能夠上網,21.3%的中學生上網時間并不固定;35.5%的中學生能自我約束在每次1小時內,24%的中學生每次要在網上滯留3小時以上,24.5%的中學生則不固定。
與孩子們相比,家長和教師們則大為遜色。45.2%的家長表示不了解網絡為何物,沒上過網的高達69.2%,只有7.7%的家長經常上網。大部分教師的上網時間少、上網經驗明顯不足。26.7%的教師具有3年以上的上網經歷,64.4%的教師則是近一兩年內才融入網絡的大潮;在上網的教師中,30%表示經常上網,9.1%每天上網;51.9%每次上網時間不超過一小時。同時,還有55.7%的教師坦陳自己很少上網,有近10%的教師稱從不“觸網”。
2.家里是中學生上網最主要的場所,網吧的主要客源是中學生
過去,我們對于中學生在上網方面的行為規范教育主要針對學校、網吧等公共場所。調查表明,家里才是中學生們上網的最主要場所,應當是網絡行為規范教育的重點。“按照上網的時間和次數的多少,對學校、網吧、家里進行排序”一項上,68.2%的中學生首先選擇“在家里上網”,遠高于首先選擇“在學校上網”(28.2%)和首先選擇“在網吧上網”(5.8%)。
同時,中學生也是網吧的?。調查顯示,34.4%的中學生到網吧上過網。一些網吧經營者承認,附近學校的中學生是他們的主要客源。78。3%的中學生反映,網吧管理員從不查驗自己的身份,穿著校服,仍能大大方方地進去;有的中學生反映,穿校服的會被安排到較偏僻的角落。去年以來,關于“未成年人不得進入網吧”的新規定實施后,情況已大為改善。
3.多數中學生對在校上網的條件不滿意,家長、教師呼吁改善條件
近年來,廈門市教育局在全國率先推出全市統一的教育寬帶網,各校也紛紛加快了校園網的建設。然而,對于課余時間里在校上網條件表示滿意的中學生只有19.4%,不滿意率達59.2%(其中十分不滿意的占40.6%)。24.9%的中學生在學校里學會了上網技巧,而38.3%的中學生則認為學校并沒有把必要的網絡技巧教給他們。17.9%的家長強烈呼吁校方能提供和改善在校上網的條件,43.1%的家長提出學校要在加強中學生網絡知識和能力上發揮作用。同時,不少教師對于學校的網絡資源現狀,特別是現有資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滿。據教師們反映,校園網絡設施和多媒體教學設備主要用于展示課件與開公開課,而未能充分運用于平時備課和課堂教學,更不能充分滿足學生們在校上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