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環保實踐報告(精選3篇)
低碳環保實踐報告 篇1
隨著世界工業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劇增、人類欲望的無限上升和生產生活方式的無節制,二氧化碳排放量越來越大,世界氣候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問題,地球臭氧層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機,全球災難性氣候變化屢屢出現,已經嚴重危害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和健康安全,而提出的低碳生活也成了當今社會討論的熱點,人們紛紛加入到低碳生活這一巨大的行列中來,那么,大家對低碳生活了解多少,又是如何實現低碳生活的呢?下面就讓我們就低碳生活中節電這個問題研究調查一下吧!
研究方法:
1、通過上網查閱資料、讀書看報等,了解低碳生活的含義。
2、通過調查問卷、采訪、實地觀察等形式,走近低碳生活。
3、反思生活中浪費電現象,積極改善生活,養成節電的良好習慣。
研究過程:
一、了解低碳生活的含義
所謂“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我們應該積極提倡并去實踐低碳生活,注意節電、節油、節氣,從點滴做起。除了種樹,還有人買運輸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堅持爬樓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煩。但關心全球氣候變暖的人們卻把減少二氧化碳實實在在地帶入了生活。
“低碳生活”雖然是個新概念,提出的卻是世界可持續發展的老問題,它反映了人類因氣候變化而對未來產生的擔憂,世界對此問題的共識日益增多。全球變暖等氣候問題致使人類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態環境。人類意識到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出現的過量碳排放是形成氣候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減少碳排放就要相應優化和約束某些消費和生產活動。
二、走近低碳生活
1、我們身邊的人都是怎樣理解低碳生活,實現低碳生活的呢?生活中對電有著怎樣的認識呢?針對這些問題,我在我們小區分別采訪了不同年齡段的六十位居民,采訪問題及統計分析如下:
a、請問您對“低碳”這一概念的認識是:
b、您覺得“低碳”與我們的生活關系大嗎
c、您會經常做環保低碳的事情嗎?
2、我還設計了一份有關電的低碳生活調查問卷,這些問卷在我們小區范圍內發放,送到住戶家里,然后定期收回,進行統計分析。我共發放五十份調查問卷,收回五十份,有效問卷五十份,調查問卷及統計分析如下:
①、您的家庭今年七月份用電度數為:
a、100度以下——(12%)
b、100—200度——(60%)
c、200度以上——(28%)
、凇⒛銜屇愕碾娔X處于待機狀態嗎?
a、從來不待機,不用了就關機——(14%)
b、沒有電腦——(8%)
c、經常待機,覺得關機再重開很麻煩——(54%)
d、偶爾會待機——(24%)
、、電腦電視臺燈等電器一旦不用你會立即拔掉插頭嗎?
a、通常我會拔掉——(4%)
b、有時會拔掉——(26%)
c、幾乎不,覺得沒必要——(70%)
、、您家里使用什么類型的熱水器
a、燃氣熱水器——(10%)
b、電熱水器——(16%)
c、太陽能熱水器——(74%)
d、無
⑤、國務院規定:夏季室內空調溫度設置不得低于26攝氏度,您夏天使用空調時一般設置為:
a、26以下——(36%)
b、26—28度——(52%)
c、28度以上——(12%)
3、由采訪和調查問卷反饋回的信息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低碳生活被認為是一種時尚生活逐漸被人們認同,但是實施的人群相對較少。就是說,人們都有了低碳生活的意識,但卻沒有落實到行動上。
三、幾點建議:
那么,我們每個家庭又應怎樣節約用電,積極實現低碳生活,保護地球村呢?下面我從幾種主要家庭用電器談幾點建議,供參考:
a、電燈:
1、隨手關燈、開關、拔插頭,這是第一步。
2、沒必要一進門就把全部照明打開。
3、接納自然光,使用節能燈,做到人走燈滅,順手關燈。
4、減少燈的瓦數。能用一個燈,就別用分散的兩個燈。
5、淘汰低效率燈具,建議家庭選擇熒光燈。
6、買可調節光照度的桌燈,省電又保護視力。
b、電腦:
1、關掉不用的電腦程序,減少硬盤工作量,既省電也維護你的電腦。
2、如果只用電腦聽音樂,顯示器可以調暗,或者干脆關掉。
3、如果一臺電腦每天使用4小時,其他時間關閉,那么每年能節省約500元人民幣,且能減少83%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4、長時間不使用電腦,應將電腦的主機和顯示器封閉。
5、短暫休息時期,盡量啟用電腦的“睡眠”模式。
6、顯示器的選擇要適當,因為顯示器越大,消耗的能源越多。
c、電視:
1、選擇屏幕大小與房間面積相適應的電視機。
2、電視的音量、亮度調節到適當的位置,音量、亮渡過大耗電量也大。
3、不要在機身四周堆放雜物。加防塵罩可以防止電視機進塵埃,塵埃多了就可能漏電,增加電耗。
4、減少看電視、玩電腦、打游戲機等活動時間。
5、電視機屏幕暗一點,節能又護眼
d、空調:
1、空調剛開機時,設置速冷制冷效果,當溫度相宜時,改中、低風,減少能耗,降低噪聲。
2、“透風”開關不要處于常開狀態,不然將增加耗電量。
3、增加空調房間的封密性,比如把窗簾拉上,順手關門,不要讓冷氣跑出去,不要頻繁開關空調。
4、空調濾網一、二周就要清洗一次,清洗后要吹干后按上,這樣空調的送風暢達,可以降能力低下耗,對人的健康也有利。
5、空調上透風管道的塵埃等污染物堵住透風口,會使制冷效率降低。經清洗,可加大10%風量,到達節能效果。
6、安裝空調時盡量選擇違陰的房偶然房間的違陰面,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在空調器上,要是不具備這種條件,就應在空調器上加遮陽罩。
7、使用空調時要合理設置運行時間,一般在睡覺前定時為1小時為宜。選用節能型空調,按照房間面積選擇適當功率的空調。
8、打開一扇窗戶,取代室內空調;夏天使用空調時,溫度稍微調高一點。數據統計表明,只要所有人把空調調高1攝氏度,全國每年能省下33億千瓦時電。
e、洗衣機:
1、衣物事先浸泡可以縮短洗衣時間。
2、用洗衣機是要按照衣物種類和臟污水平來定洗衣時間,一般來講,合成纖維和毛絲織物洗滌3至4分鐘,棉麻織物洗滌6至8分鐘,很臟的衣物洗滌10至12分鐘,就能洗干凈了。
3、洗滌物要相對集中,盡量存到足夠多的衣物再開洗衣機。
4、使用洗衣機漂洗時,把衣物上的番筧水或洗衣粉泡沫甩干后再漂洗,以減少漂洗次數。
5、把漂洗的水留下來做下一批衣服洗滌水用,一次能省下30—40升水。
6、各自賣力手洗自己的衣服,爭取在炎熱天盡量少用洗衣機。
f、冰箱:
1、定期清除儲藏室和冷凍室的霜,掛霜太厚會發生很大的熱阻,影響冷熱互換,制冷效果差,耗電量增多。
2、冰箱不要放在日頭直射的處所,不要與煤氣灶等熱源有“親密接觸”。
3、如遇停電,不要急于打開冰箱門。
4、冰箱散熱面與四周應留有5cm以上的空隙,保證它有足夠的“呼吸空間”。
5、冰箱門縫墊圈彌縫性要好。
6、減少開門次數,縮短開門時間。
7、冰箱里的東西大約在80%時最省電。
8、不要長時間使冰箱處于“強冷”或“強熱”狀態。
9、將冷凍室內需解凍的食品提前取出,放入冷藏室解凍,還能降低冷藏室溫度。
g、其它
1、建議每個家庭使用太陽能熱水器,少用電熱水器,讓太陽這個可再生能源充分發揮它的巨大作用。
2、積極鍛煉身體,多參加戶外活動。如飯后散步,跳舞,打太極拳等,不僅增強了身體素質,又可以每天節約一兩個小時的峰電。
四、“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細節的改變證明:氣候變化已經不再只是環保主義者、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關心的問題,而是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種理想,更是一種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低碳”是一種生活習慣,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去節約身邊各種資源的習慣,只要你愿意主動去約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你就可以加入進來。當然,低碳并不意味著就要刻意去節儉,刻意去放棄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到多節約、不浪費,同樣能過上舒適的“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讓我們從節電開始吧!
低碳環保實踐報告 篇2
人們多有這樣的經歷:一大盒禮品,拆開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買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貨員會用一個小塑料袋包裝;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務員會遞給你一份用塑料盒裝的飯菜;去農貿市場,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類、米面……無一不用塑料袋裝給你,甚至買一頭蒜,也會用一只小塑料袋裝起來。塑料制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許多方便,而且價錢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過,它在為人們提供方便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場“白色災難”。
我們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研究,查閱各種資料,并進行分析總結。
一、我們的調查研究:
1、我們在方池路上,姜怡婷家門前的一個垃圾箱口統計了一下,半小時扔大大小小的包裝袋、快餐盒與塑料制品的次數:早上總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則扔了95次,這僅僅是一個垃圾箱,一天之內廢棄的塑料如此多,不難想象全國乃至整個地球上廢棄的塑料,將是一個天文數。
2、我們在勤儉南路的一家小快餐店里打聽到:“他們一天中能賣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個,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個。”
3、延續第二項調查,我們又走訪了海鹽縣武原鎮工商所。工商所的王叔叔熱情地接待了我們。我們了解到:海鹽武原鎮共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200家左右。照這樣計算,僅武原鎮,一天所產生的廢棄塑料快餐盒就多達1萬個左右。
4、我們去了新華書店,學校的圖書室查閱資料,但關于“白色污染”這方面的資料非常少,看來,我們得找另外的辦法。
5、我們去了海鹽縣武原鎮環衛所。環衛所的蔣叔叔告訴我們,在我們海鹽縣武原鎮,每天有300多名環衛工人為海鹽的環境衛生辛勤地工作著。在那里,我們還了解到了“白色污染”的真正組成,并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危害。
6、為了擺脫困難,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們利用網絡進行研究。在網上我們尋找到了一片廣闊的空間,使我們對“白色污染”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這對我們撰寫論文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為一個眾所周知的新型名詞。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發泡塑料飯盒,各種塑料袋,農用地膜等給環境造成的污染!鞍咨廴尽蔽锏闹饕煞譃椋壕垡蚁╬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樹脂(ps)。在這些污染物中,還加入了增塑劑,發泡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等。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處置,垃圾沒有實行分類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許多企業對于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白色垃圾沒有科學地處理,放任自流。
3、我國現有的法律沒有對塑料包裝廢棄物的處理,制定出過硬的相關法規。
4、盡管在創建省級文明衛生城鎮的口號下,我們的縣城變得整潔得多,但是總的來講,人們的環保意識比較淡薄,濫用和隨意亂倒塑料制品現象相當普遍。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視覺危害:
散落在環境中的塑料廢棄物對破壞了市容景觀。如散落在自然環境、街頭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飛舞或懸掛枝頭的超薄塑料袋,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
低碳環保實踐報告 篇3
一、實踐報告概述
近年來,隨著農村耕地面積的不斷擴大,土地養分逐漸匱乏,農藥的使用量逐年上升。從而引起一系列農業生態環境問題。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乃至大氣污染。已經嚴重影響了農業的開展,農民的生活質量以及農產品質量。
針對這一問題,為了響應中國科學學會的號召,在校團委以及老師的與鼓勵下,我們自發組織了一個6人的大學生志愿行動小組。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遼寧省撫順市新民村進行了走訪調查。以問卷的形式對農民的環保知識與環保意識進行了調查。同時,再輔以走訪的形式,進一步了解情況,以提高調查的準確性。同時,我們還對農藥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學的耕作方法對村民進行了講解與宣傳。通過此次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與整理,我們志愿小組對農村的環保意識與環保知識的掌握程度有了較深層次的了解。
二、調查準備工作及流程
(1)前期準備工作
1、7月2日~7月16日通過網絡、圖書館以及請教相關專業人士,對調查內容有了較為全面較為正確的認知。
2、7月17日~7月20日,小組成員以討論交流的形式,設計問卷內容確定問卷題目,并請教老師以確定問卷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普遍性、適用性。
3、7月21日下午4時出發到達了遼寧省撫順市新民村,準備實地調查。
(2)開展實習活動
1、7月22日~7月25日,進行問卷調查。
2、7月26日~7月27日以走訪交談的形式與當地農民溝通,進一步了解情況。
3、7月28日召集村民,進行環保知識科普工作。
(3)后期總結工作
8月18日~8月30日,對調查情況進行組內交流,分析并確定調查結論。
三、調查內容及根本情況
調查問卷共設置25道題目,內容涉及此地區主要種植的作物和化肥、農藥的選擇與正確使用、禽畜養殖業對水源、空氣等生態環境的污染,以及農村居民環保意識情況等內容。旨在了解農村食品質量平安問題以及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
新民村位于離清源縣清原鎮約10公里處,人口約1830人,耕地面積5400多畝。
四、調查結果以及結論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以及走訪交談,經過分析整理,我們總結當地環保方面的現狀如下:
現狀一:當地村民意識到污染問題,但素手無策。
通過多問卷調查結果的總結分析,我們發現當地村民有67.5%的人對蔬菜水果有農藥殘留問題處于擔憂狀態。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并沒有解決方法。而對于長期使用農藥等化學殺蟲劑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并不清楚。同時在調查中,有近97.5%得饒人認為使用農藥會對土壤和水源產生污染?梢娫诋數,有大局部的村民已經意識到環境污染問題的存在,但苦于并沒有明確的方法可以解決,所以也只能任由其開展。
現狀二:缺乏科學的農業知識,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通過對問卷結果的分析我們發現,在調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員的下鄉指導。特別是在農業生產技術方面,有42.5%的人并沒有接受過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與綠色食品方面的只是教育。同時,幾乎近99%的村民認為自己需要進行有關農產品質量平安方面的技術培訓并認為農村很有必要進行環保工作的宣傳,這說明,現如今農村村民對環保意識有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關機構的科普宣傳有關單位的科普宣傳并不十分到位,從而導致農民環保知識的匱乏。
現狀三:污染源比較廣泛,村民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走訪中,我們發現村民家有很多畜禽的棚舍,但這些棚舍的排泄物處理方式并不科學。大局部都是直接進入村里的排水溝。同時,農民在進行農藥的配制時,取水多由附近的水渠就近取水。引起水質變質。水中生物大面積死亡,同時,村民中仍有亂砍伐者。他們在房屋建設或者自家土地擴建時肆意砍伐樹木,導致村子周圍的樹木破壞嚴重我們還發現村民的生活垃圾處理比較隨意,多數是隨意堆放。炎熱的夏天氣味十分難聞污染問題嚴重這些并沒有引起村民的重視。
現狀四:村民施用化肥并不科學,同時有機化肥與無機化肥比例失衡。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近75%的村民在農業生產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無機肥,而這些肥料有92.5%用于糧食作物中。在走訪中,我們了解到村民對農藥、化肥施用過程中各種比例配制并不了解。多數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過量的現象。而我們知道過量使用農藥化肥會導致土壤結構被破壞,甚至是地下水污染而村民對農藥的使用標準也更偏向效果為主。對污染問題并沒有給予足夠重視。
現狀五:面對農業污染,相關部門投入不夠也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在走訪中,我們發現,村委會對環保的重視程度不夠,往深了說,這也是上級領導對環保問題的無視。一直以來,農村的建設都以“增收”為主,而對環保并不十分重視。同時,近幾年來,我國的環境建設多圍繞城市污染、工廠污染,對農業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不夠。
五、農業環保現狀的改變策略
對策一:政府牽頭,帶動村民解決污染治理問題,化束手無策為治理有方。
在政府的推動下,解決村民在面對污染問題上的難題,投入資金,推動農村環,F狀的建設,加強人才投入,鼓勵現代科技大學生投入到農村建設中去?茖W種田,從根本上去除污染源頭。村民們的“束手無策”說白了,無非是知識不夠,資金缺乏,只有政府出頭,才能更徹底的解決問題。
對策二:加大農業環保知識的宣傳力度,調動農業人才積極參與,全民環保。
對策三:建立村民自治體系,標準各類污染源的治理方法。
村委會應建立相關制度,對生活垃圾進行別離處理,分區域管理,加強監管力度,對破壞植被的村民給予批評管理。同時,鼓勵村民自我監督,相互監督,從根本上解決生活垃圾處理的問題。
對策四:統一標準村民農藥,化肥使用比例引導村民科學施肥。
村委會每年開根據本地區土地狀況,生產狀況。統一計算出各種肥料在不同作物中的使用比例,也可引導村民進行集體大型機械化統一施肥撒藥,這樣既可以防止農藥化肥的濫用現象,又能節約耕地本錢。
對策五:政府統籌城鄉建設,加大對農業污染的治理力度。
資金是解決農業污染問題的重要保障。政府在統籌城鄉建設的根底上,加快經濟可持續開展,加大對農業污染的治理力度,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解決農業污染問題。
六、調查過程中的收獲與反思
通過這次“千鄉萬村”科普活動,我們小組深入農村,走訪調查,對農業污染問題有了較為深刻的了解與分析與整理。并針對問題提出一些粗淺的意見與建議,其中可能有許多的缺乏望請見諒。
作為農業學子,支持國家農業建設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一定會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科學文化水平,立志為農業的開展盡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