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實習報告集錦(精選8篇)
地貌實習報告集錦 篇1
一、實習地點:
北碚區白虎咀——廟咀,嘉陵江沿岸
二、實習時間:
20xx年12月2日
三、實習過程:
。1)白虎咀——水塔處
此處巖層性質為新田溝組泥巖,巖石硬度較小。此處以旁邊的小路為分界線,可以明顯觀察到小路西面與該處的巖石性質有所不同。
(2)水塔處——煤礦工人療養院
此處的巖性與上一層巖石性質不同,為下沙溪廟組砂巖。在該處我們利用羅盤分別測量了巖石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傾角約為60度,走向為135度,經過測量,可以大致了解該地的產狀特點。
。3)煤炭工人療養院——李家院
經過觀測此處的巖性為泥巖,靠近李家院處,巖石性質多為砂巖,或為泥沙互混巖,此處地貌為向斜槽部,槽部有河流流過。
。4)李家院——海拔米處
此處巖性多為泥沙互混巖,地處背斜中心處。
。5)海拔米處——齊家灣
此處巖石性質為泥巖,巖性較軟,地貌則表現為東面為背斜翼部,西部則表現為
背斜核部。
(6)齊家灣——郭家沱
此處的巖石性質為泥巖,地貌類型表現為背斜,在嘉陵江沿岸,清晰可見河流階地,有兩級。(河流階地:過去的河谷底部因為河流的下切作用而相對抬升,并高出洪水位高度,呈階梯狀分布在河谷兩側)
。7)郭家沱——張家沱
此處巖性為砂巖,在巖石產狀中,傾向不變,傾角約為57度,地貌表現為向斜翼部。
。8)張家沱——白魚石
此處巖石巖性也為砂巖,地貌則表現為背斜翼部,在河流沿岸,亦可清晰可見河流階地。但是在接近白魚石附近巖石性質則多表現為泥巖,巖性較軟。
。9)水塔——金剛碑
此處巖石性質為砂巖,泥巖互混層,地貌則表現為背斜翼部。
四、實習總結
本次地貌野外實習路程為白虎咀——廟咀,在此段路程中,我們可以清晰的觀測到河流階地,向斜,背斜,河流作用形成的河漫灘等河流地貌。在這次地貌實習過程中,利用到了在上學期《地質學》學習到的巖石產狀測量方法,了解巖層產狀,對該地區的地貌類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另外一個重要的知識就是河流階地地貌。
在這次的地貌實習中不僅學到了地貌知識,將課本的理論知識應用與實際,而且也在野外的環境中和徐老師,同學們親密的接觸,受益頗多。
地貌實習報告集錦 篇2
一、實習目的:
通過參觀省森林植物園和哈爾濱太陽島優秀的園林景觀,認識園林植物,初步了解園林設計方法、園林花卉的名稱、形態特征、生長習性等為以后的專業課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手繪和上色的練習,為將來能夠更好的進行園林設計圖紙繪制打下基礎。
二、實習內容和過程:
長久的等待之后,我們終于盼來學期末的園林專業課的實習,此次實習包括兩部分內容:園林花卉觀賞實習和園林測量學手繪實習。
(一)園林花卉觀賞實習:
在開學初老師提出我們的花卉學課將會去哈爾濱實習的時候,我們就很期待,終于20xx年的6月22號八點二十分我們園林071在老師的帶領下集體踏上了由齊齊哈爾開往哈爾濱的列車,開始了我們僅有兩天的實習旅程。在到達目的地后,經過短暫的休息我們來到了黑龍江省森林植物園—一個占地面積136公頃、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東北寒溫帶植物園,園內建有風格各異的樹木標本園、藥用植物園、郁金香園、珍惜瀕危植物園、秋葉冬景園、百花園、觀果園、薔薇園、楊柳園等多處植物專類園。剛進森林植物園我們看到的是門口兩個栽由美麗的四季秋海棠花的對稱花壇,對與四季秋海棠我的印象特別的深,因為,在整個觀賞實習的過程中,我們看到比較多的就是這種花,
四季秋海棠:四季秋海棠的葉片,可分成兩大種類,其一為接受日照后變成紅綠色,另一則為紅銅色。花色有紅、桃、白、復色等等。花形又分為重辦與單瓣。
非洲鳳仙:糖果(Confection)重瓣花系列,花色有紅、玫瑰紅、粉、橙等,適用于盆栽、吊盆和栽植槽栽培。
金桔:常綠灌木,高3米,通常無刺,分枝多。果矩圓形或卵形,金黃色。果實金黃、具清香,掛果時間較長,是極好的觀果花卉。宜作盆栽觀賞及盆景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一路觀察、記錄、拍照、,我們看了帶有噴水鹿頭的園林景墻,在樹木標本園,我們觀賞到了各種科屬的園林樹木,有松屬的、樺屬、柳屬、槭屬、繡線菊屬、忍冬屬的,其中有喬木、灌木、花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落葉的、常綠的,這些植物形成了統一和諧的森林旋律。在藥用植物園我看到了許多以前從沒有看到過的植物如:
芍藥:初出葉紅色,花大且美,有芳香,花生枝頂或生于葉腋;而牡丹花只生于枝頂,這是牡丹與芍藥的區別之一。芍藥花瓣白、粉、紅、紫或紅色,花期5—8個月。
火炭母:藤淺紅色,節膨大,紅色。葉互生,橢圓形,葉脈紫紅色,葉面有人字形暗紫色斑紋,葉柄淺紅色;ㄐ,白色或粉紅色,集成頭狀花序。果熟時淺藍色,半透明,汁多,味酸,可食。
白頭翁:白頭翁在園林中可作自然栽植,用于布置花壇、道路兩旁,或點綴于林間空地;ㄆ谠,植株矮小,是理想的地被植物品種,果期羽毛狀花柱宿存,形如頭狀,極為別致。一路上給我印象較深的植物就是玉簪,玉簪是較好的陰生植物,在園林中可用于樹下作地被植物,或植于巖石園或建筑物北側,也可盆栽觀賞或作切花用;榘咨,管狀漏斗形,濃香。花期6月—8月。同屬還有開淡紫、紫色花的紫萼、狹葉玉簪、波葉玉簪等。性強健,耐寒,喜陰,忌陽光直射。它好像是這個植物園的一個標志,不論你走到哪都能看到它綠油油的生機盎然的身影,每次看到它,我都感覺自己好想是它們中的一棵,那樣富有生機,從中,我能感受到大自然那種神奇的力量,這是我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更加的喜愛,一路上,我們馬不停蹄的觀賞著,記錄著,感嘆著?三天的植物園實習結束了,在這三天的時間我們好像學習了相當于一學期書本上的知識那么多,帶著留戀與不舍我們結束了植物園的實習。20xx年6月25日我們開始了去哈爾濱太陽島的實習,剛下車的時候,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塊刻有太陽島三個大字的大石頭,在老師的講解下,我們知道這塊太陽石放在此處起的是障景的作用,對此,我終于知道園林中障景的真實含義了,在同學們到齊后,我們進入了著名的避暑勝地—太陽島,一路前行,我們看到了各種令我們帶開眼界的園林立體花壇有坐龍、鳳凰和花籃等,它們主要是用白草、綠草和小葉紅栽植建成的。立體花壇主要是通過適當的載體和植物材料建的,結合環境色彩美學與立體造型藝術,通過合理搭配,將花卉的裝飾功能從平面延伸到空間,從而達到較好的立面或三維立體的綠化裝飾效果。根據景觀特點及所使用的花卉材料不同,將花卉立體景觀分為垂直綠化和花卉立體裝飾兩大類。垂直綠化是用各種攀緣植物對建筑立面或局部環境、籬垣、棚架、欄桿、燈柱及橋梁等進行豎向綠化,是增加城市綠量的一個重要方法;ɑ芰Ⅲw裝飾有立體花壇、花缽、懸掛花籃等形式,立體花壇、花缽廣泛應用于廣場、公園及街頭等處,懸掛花箱、花籃多用于庭院、墻壁、門廳等處裝飾,也可裝飾護欄、欄桿等。其中如此浩大的工程,栩栩如生的畫面,讓我對園林專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希望自己將來也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園林設計師,將自己設計的作品能夠誕生在家鄉的土地上。我們繼續參觀太陽島,在公園里我們樹木茂密,全島遍植各種樹木100來種。
樟子松:樹形及樹干均較美觀?勺魍@觀賞和綠化樹種。
旱柳:旱柳是落葉喬木,樹皮深灰色。單葉互生,披針形,葉背灰白色。雌雄異株,柔荑花序。蒴果,種子具種子毛。榆樹、
丁香:丁香屬植物主要應用于園林觀賞,因其具有獨特的芳香、碩大繁茂之花序、優雅而調和的花色、豐滿而秀麗的姿態,在觀賞花木中早已享有盛名,已成為國內外園林中不可缺少的花木。可叢植于路邊、草坪或向陽坡地,或與其他花木搭配栽植在林緣,也可在庭前、窗外孤植,或將各種丁香穿插配植,布置成丁香專類園。在花卉園中我們看到了在書本上了解到的各種花卉,有金色娃娃、美女櫻、藿香薊、銀葉菊、麥稈菊??其中當看到麥稈菊時大家的眼球都被它吸引了,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干花,如果不是親眼看到、親手摸到,我絕不會相信它竟然這般像假花,據老師講解,這種干花一般能保持半年左右。一路上歡聲笑語,一路上喜累交加,一上午的觀賞實習結束了。這次實習我真的了解到書本上所學的知識和實際當中有多么大的差距,以后無論是在老師的帶領下還是自己都要多觀察,多學習,多實踐。
。ǘ﹫@人布置兩幅手繪臨摹的色彩畫林測量學手繪實習:
一學期的園林測量已經接近尾聲,作為實習內容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個實習作業,每人完成兩幅手繪臨摹的色彩畫,掌握色彩畫的進一步認識。臨摹作品是最直接和有效地學習別人的經驗、觀察及表現的一種方法。臨摹的時候要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和方向,而不是一味地臨摹,臨摹得相似就可以了,到頭來也不知道自己在畫什么東西。可以整體地去臨摹,也可以局部地去臨摹,著重形體、空間、表現技法上的學習。如學習塑造形體的時候,最好將臨摹品和物體對照一下,觀察分析別人是如何把握和處理形體的大塊面及細節上的變化,哪些可以忽略,而哪些要深入刻畫。一開始畫手繪的時候,要著重線條方面的訓練,對形體的準確把握很有幫助。通過查尋資料,我對色彩畫的各方面知識有了基本了解,
上色的幾個基本步驟是:
(1)鋪大色調:鋪大色調是著色的開始,要把握住靜物第一印象的新鮮感覺,從整體著眼,主體物入手。把暗部色彩畫完后,再畫明暗交界線及中間色,然后逐步向亮部推移,最后加亮光。畫第一遍色一般從中間的色塊開始,用較大的筆,調較薄的或不薄不厚的顏色畫大塊的色彩關系。將背景、主體物、桌面的區別及它們間的色彩關系畫出來,然后將物體受光面的色彩畫出,使畫面形成一個基本色調。畫時要膽大心細,要有激情又要穩重,因此在鋪大色調時應根據水粉畫的特點,用色時采用先濕后干,先薄后厚,先深后淺的步驟,最低限度地使用“白粉”。把大色調鋪得既突出又與其他各部銜接得自然,對后來進入刻畫和塑造形體階段打下好的基礎。
。2)大體塑造:第一遍上色解決了大的色彩基調之后,即可進入大體塑造階段。對靜物每一個部分進行塑造,這是水粉畫寫生創作最艱苦的時期,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用色彩較充
分地塑造對象的形體結構、質感和空間。可以從主體部分開始畫起,隨后塑造每一個靜物局部的結構和形體及色彩空間等關系。在完成某一部分的塑造過程中不要忘記整體關系。要經常保持整體看、局部看。局部畫又不能畫得過分,要適可而止。眼睛要不斷在畫面上下左右進行比較,以便確定這個物體在畫面中所起的作用,并以此決定深入描繪程度。不斷把所描繪的局部和其他部分相比較;使之形體更為確切,色彩更為結實,造型更為概括,畫面更為完整。
。3)深入刻畫這一階段的任務主要是對畫面中的主要物體的進一步塑造,使之更具體,更富有表現力。
。4)整體調整:畫面的每一個部分都已進入深入刻畫階段之后,各部分可能會出現與整體不諧調的現象,這樣對整體會有所破壞。這時,就要跳出局部的小圈子,檢查整個畫面,做出適當調整。調整中的著眼點,第一應是對空間層次的處理,前后是否能拉開距離,虛實關系是否得當。其次還要在某些次要部分或不應該過分實在的部分做減弱處理,以求虛實結合。一幅好的習作應該是用筆生動活潑,色彩明快,虛實并舉,造型結實,既然既有豐富感人的質感,又有絢麗的色彩。
我們在整天在畫室埋頭苦畫,就是在練習自己的手繪能力,雖然過程是單調繁重的,可我們每個人都認真的臨摹,這不光是練習自己的繪畫基本功,更是在磨練自己的意志,終于,我竣工了,成功的完成了此次的實習?梢越o老師、給自己一份滿意的答卷了。
三、實習總結及體會
通過此次的實習,我認識到了很多書本上或老師講解中自己忽略了的或有些疑惑的地方,從實際觀察和老師現場講解指導中得到了更多的寶貴的經驗也讓我更深刻的了解設計行業的個性和潛力。這次實習我們達到來了預期的目的,對一些植物種類、分布特點、植被類型等有了較為系統的認識,植物與環境互相作用有了深刻的體會,這次實習是我對古語“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有了更深的認識,實習的過程是難忘的,學到的東西是寶貴的。實習中發現的問題及建議:在太陽島實習是我們發現道路兩旁栽植的玉簪葉的邊緣發黃,已經枯萎,通過老師的講解與自己在書本上所學的知識相結合我得出個,玉簪是喜陰性的植物,適宜栽種在陰暗光線下在陽光直射下會枯萎發黃。在植物園的觀果園中,我們看到很多觀果植物,我認為應該在校園等地多栽種一些適宜當地的觀果植物,給人一種成就感,一種滿足和欣慰,讓人有一種回歸自然的感覺。在手繪實習中,經過我仔細的觀察與了解,我覺得大家對臨摹這種繪畫形式顯得很約定俗成,我認為最為園林專業的學生更應該注重設計與創新,我們應該給學生做夠的想象與創造的空間,這樣能夠打開學生的思維,不僅可以練習它們的繪畫基本功,同時對設計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實習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環境的機會,是用手去體會繪畫樂趣的過程,在實習過程中,我體會到:“知識無處不在”這句話的含義,同時通過提出與解決問題,增進了知識,加深了理解,糾正了自己的一些錯誤的認識,此次實習是成功的,但在實習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在大家集體去哈爾濱實習的時候,有些同學忽視實習的紀律,遲到,但只大家集體形成的延誤,我認為著應該加強實習前對大家的提醒與督促。此次實習結束了,我們期待著下一次實習的到來,在這里,我要衷心的感謝各位老師對我們一學期的栽培,暑假馬上就要來臨了,祝愿各位老師:假期愉快。!
地貌實習報告集錦 篇3
一、實習時間:
20xx年11月28日~20xx年12月1日
二、實習科目:
植物學、花卉學
三、指導老師:
彭四江、歐陽秀明
四、實習地點:
廣州華南植物園、廣州花卉博覽園、廣州大學市政技術學院園林實訓基地
五、實習目的:
為鞏固課堂所學理論知識,進一步識別園林常用花草樹木。學習、分析園林花卉、園林樹木造景實例,培養運用園林花卉、園林樹木造景的能力;了解華南地區苗圃花卉栽培設施、花卉生產過程、苗木銷售情況。通過實習,要能基本識別華南地區主要的園林樹種和園林花卉,掌握其習性、觀賞特性及園林用途、園林植物造景方法;學會在園林實踐中合理運用園林樹木、園林花卉造景。
六、實習內容:
1、廣州華南植物園
指導老師:彭四江11月28日星期一。上午8點集體乘車前往廣州華南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前身為國立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學家陳煥鏞院士創建于1929年,1954年改隸中國科學院,同時易名為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20xx年10月更名為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華南植物園是我國最重要的植物學與生態學研究基地之一。目前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植物園和最重要的植物種質資源保育基地之一。全園由3部分組成:一是保育和展示區,建有現代化的展覽溫室群、科普信息中心、“羊城八景”之一的龍洞琪林,以及木蘭園、棕櫚園、蘇鐵園等30余個專類園;二是科研和生活區,擁有館藏標本100萬份的植物標本館、專業書刊約20萬冊的圖書館,還有現代化的計算機信息網絡中心、公共實驗室等支撐系統;三是建于1956年的'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和中科院目前唯一的自然保護區。
大概2個小時左右到了,下車后大家徒步走到華南植物園正門。我們在面對大門右側的售票處前等待老師去買票,在等待的地方就有千屈菜科的大葉紫薇和蝶形花科的印度黃檀。
進去往右走。首先是大王椰子路。老師一路走一邊介紹大王椰子的形態特征。特性、以及用途等信息;一直走到蘇鐵園老師就吩咐都走散自由進去看。里面擁有各種蘇鐵科的植物,蘇鐵類植物現存有蘇鐵科、蕨鐵科和澤米科共3科7屬。蘇鐵園收集蘇鐵植物40多種,有美洲蘇鐵、刺葉非洲蘇鐵、叉葉蘇鐵等珍貴種類。
蘇鐵俗稱“鐵樹”,屬珍稀瀕臨危滅裸子植物,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植物類群,與恐龍共同稱霸地球的植物,在植物進化過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經歷漫長的興哀,僅有少量物種奇跡般地活到今天,目前地球上有270多種蘇鐵,故有“活化石”之稱。蘇鐵雌雄異株,花型奇特,樹干蒼勁矯健,葉四季常青,樹形美觀,具有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在福建、中國臺灣、廣東,江西各省均有。日本、印尼及菲律賓亦有分布。鐵樹開花是奇觀,而在華南植物園的蘇鐵園每年6月前后都能看到“冷飯發芽、鐵樹開花”的奇景。
蘇鐵園與歡樂世界之間有一條人面子路,兩旁種有羅漢松。歡樂世界內主要種植了屬木蘭科的白蘭。不久與同學們與老師匯合了就沿著人面子路一直走到蘭園老師又重點的介紹了蘭園里的植物。這里的熱帶蘭展區的蘭花,花型較大,色彩豐富且鮮艷,多為附生類型。蘭園收集了300多種熱帶蘭花。代表性種類有卡特蘭屬、石斛屬、蝴蝶蘭屬、文心蘭屬、萬代蘭屬、火焰蘭屬等。我們看到的有蘭科植物有兜蘭、大花蕙蘭、石斛蘭、硬葉吊蘭、濕唇蘭、萬代蘭、秋后斛、卡特蘭、火焰蘭、銀邊墨蘭、香莢蘭、硬帶吊蘭、竹葉蘭、黃金小神童等等。另外還有五加科、天南星科、根棕科、?坪妥貦翱频膫別植物。在蘭園兜了一圈之后又經過山茶園——山茶路——澳洲園路和溫室區等回到正門最后是棕櫚園。棕櫚園的植物主要屬于棕櫚科,有近60個屬。
其中有王棕屬:大王椰子、佛洲王棕;蒲葵屬:蒲葵、圓葉蒲葵、澳洲蒲葵、裂葉蒲葵;魚尾葵屬:短穗魚尾葵、菲島魚尾葵;棕櫚屬:棕櫚、雪山棕櫚;棕竹屬:線穗棕竹、細葉棕竹、粗棕竹、蒲葉棕竹;軸櫚屬:軸櫚、自軸櫚;其他不同屬的植物有:棍棒椰子、可可椰子、油棕、瓊棕、小瓊棕、三角椰子、大絲葵、散尾葵、德森西雅、南美弓葵、根刺棕、金絲葵、檳榔、康科羅棕、秀麗皺籽棕、粗環假檳榔、軟葉棕竹、長穗棕竹等。
最后帶著一身疲憊坐車回!
2、第二天廣州花卉博覽園:
指導老師:歐陽秀明
廣州花卉博覽園是一個集花卉展銷貿易、技術信息、觀光旅游和娛樂服務于一體的多功能的綜合花卉市場,這里自然環境優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區內三面環水,河涌密布,河網縱橫,氣候濕潤,為發展生態農業提供了優越的條件。本次實習主要目的是花卉識別及園林用途;了解花卉栽培設施;了解盆栽花卉行情、銷售動態。等;我們從“中國廣州花卉交易會”前的廣場下車往左去到公交站的對面開始往下走到各家花店了解詢問:一直在花博園走了一圈,深入地了解了花卉栽培、園林用途及價格等下面是了解到的60種植物的價格:
墨蘭:160、霧水松1
38、君子蘭6
5、金錢樹120、澳洲松550、袖形耶子
25、蘇鐵盆景1
35、紫檀1080、蝴蝶蘭39
8、金琥
110、麒麟花100、綠寶120、福綠壽350、夏威夷椰子120、萬年青100、色背竹120、竹柏39
8、鷹爪蘭、200。招財手339黑金剛
18、小香蘭30、無刺山影
48、青扇
10、美麗十二卷
8、波斯菊
10、蝴蝶蘭20一枝、非洲菊18紅花繼木
38、月季
18、茶花20、杜鵑40盆栽梅花60、海棠35海棠30
3、第三天園林基地。
指導老師:彭四江
在園林基地主要是學習使用草坪機。油鋸。等園林施工維護植物的一般機器;
4、第四天園林基地
指導老師歐陽秀明
植物考核。
七、實習總結:
通過3天的實習,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華南主要的植物的名稱習性,以及配置方式等了解花卉的市場動態栽培和管理上的一些知識。還有學會運用各種園林植物維護美化的各種機器。
地貌實習報告集錦 篇4
從5月30號到6月1號,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分別在肇慶七星巖,黃埔區蟹山公園,華農樹木林及教三附近進行了地質地貌學的實習。
5月30日肇慶七星巖
石灰巖山峰
通過查閱有關資料,七星巖由風巖、玉屏巖、石室巖、天柱巖、蟾蜍巖、仙掌巖、阿坡巖七座石灰巖山峰組成,排列就像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鏡的近600公頃湖面上。
從表面觀察,七座山峰為灰色與少量白色相夾雜,可以初步判斷為石灰質巖石;由于此地區雨量多、氣溫高,侵蝕嚴重,灰巖山表面有許多較大的裂痕。通過這些裂痕,可觀察到其解理完整。
實習指南上對七星巖的形成過程的圖解,可知為先由于地質運動,在七星巖附近形成了一個褶皺背斜山脈,正是由于肇慶地處亞熱帶,雨量多、氣溫高,侵蝕嚴重,尤其是流水侵蝕,這些巖石的抗蝕力都比較弱,因此背斜被破壞,部分巖石受風化成土,最終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當地低矮的地形。再由于進一步流水侵蝕,成排的背斜谷地兩側開始形成今天的七座石灰巖山峰。
溶洞
肇慶七星巖地區另一個特色之處就是其巖洞。實習過程中,老師指出溶洞形成之處是位于地表水層的水平流動帶,由于流水侵蝕而形成的洞穴,這些洞穴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地下河的通道。由于地質運動,這些溶洞慢慢上升出了地表,出現在了人們視線。我們在一溶洞入口處觀察時,老師還指出在我們所在的這個溶洞經歷過4次發育,可是我們觀察到洞內頂部都比較平滑相連,是因為再溶洞露出地面的漫長時間里,由外力作用使得洞內每個發育的連接處發生巖石的掉落,使得頂較為平滑,而在地上,還可以見到坍塌下來的大石塊。
我們進入溶洞,里面到處都有石鐘乳。而石鐘乳的成因是:由于洞頂部滲入的地下水CO2含量很高,對石灰巖具有較強的溶蝕力,呈飽和碳酸鈣水溶液。溶液下滲時失去部分CO2而處于過飽和狀態,于是碳酸鈣在水滴表面結晶成為極薄的鈣膜,水滴落下時鈣膜破裂,殘留下來的碳酸鈣與頂板連接成為鈣環。下滲水滴不斷提供碳酸鈣,鈣環不斷外下延伸形成細長中空的石鐘乳。七星巖溶洞內喀斯特地貌極其發育,石鐘乳隨處可見,并被加以人工遐想,成為千姿百態的景觀。
平原
在往返肇慶的路上,我們并沒有發現高樓大廈,而且聽身邊的同學說,肇慶沒有高過20層的大樓。一開始我們覺得很奇怪,后來仔細想了想,還是有原因的。肇慶位于西江附近,其陸地為沖積平原。地面可見河漫灘相紅黃、紅黃白花斑色粘性土占踞了肇慶沖積平原大部分面積。這樣的土地不易于建太高層的樓宇。
5月31日黃埔區蟹山公園
進入蟹山公園后,我們對這里的巖石和地質進行了觀察。蟹山從表面上看,出去植物和人工建筑后,其泥土和巖石主要為紅褐色。我們對這里的巖石進行了分析。
這里的巖石主要是砂巖、粉砂巖,此外還有泥巖和頁巖。在一處多巖石碎塊的地方進行了觀察,發現這里的巖石碎塊硬度較低,用手指就可以揉碎,揉碎后的顆粒非常細,應屬粉砂巖。老師講解的時候告訴我們,這里的物理風化相當強烈,因此形成的碎屑非常細小。通過對某一大石塊觀察見到,石塊明顯分為好幾層,每層之間有一條約5厘米后的、由鵝卵石排成的一個面。由此可以知道,這個地區為河流沖擊成的平原,經過多次沉積下來的泥土經過物理變化又形成了沉積巖。老師后來還說到,這里的巖石固結時,氣候非常穩定,為類似揚沙的天氣。而這里的巖石為紅色,是因為巖石形成時,主要膠結物含有3價鐵離子。
6月1日華農
老師帶我們去了樹木園看已經風化完全了的花崗巖。我們發現,這里的花崗巖風化之后的層黃色為主,夾雜了紅色及白色。用手對風化了的花崗巖搓揉,可感到里面有許多細小顆粒。經過較完全風化后的花崗巖,只剩下透明細小的石英,因為花崗巖的成分中,石英最不易分解。花崗巖的風化為化學風化,主要由肉紅色的正長石,白色的斜長石,黑色的黑云母和透明無色的石英組成。在華農教三附近的花崗巖化學風化得非常好,用手就可以從石頭上弄下寫石塊。而華農教三附近的花崗巖有呈橢圓的,也有呈片狀的。老師解釋,這是因為由于某些花崗巖本身有裂縫,而有的卻沒有,通過流水侵蝕,有裂縫的花崗巖裂縫越來越大,使花崗巖不斷侵蝕形成片狀;沒有裂縫的,由流水侵蝕使形狀越來越趨向球狀。
結束語
我們這次的實習盡管只有短短三天,不過我們從中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習中更使我們提高了繼續學習的熱情。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地質地貌學的了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地貌學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學會了一定的考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
地貌實習報告集錦 篇5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完成普通地質室內教學之后,將進行為期三周的野外認識實習。以達到理論聯系實際、鞏固和加深課堂所學知識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地質綜合思維能力以及實際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具備初步的野外地質調查能力。
(一)實習任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觀察常見的地質現象,分析其相關的地質作用和形成機制,這是本次實習的主要任務。
2.認識實習區內常見的礦物、巖石、古生物、地層、構造及礦產,分析它們形成的作用。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掌握地質羅盤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巖層產狀的測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質現象的觀察記錄方法;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二)實習內容及要求
實習的主要內容(重點)是觀察和分析內、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在實習中必須學習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難點是有關地質作用與地質現象的因果分析。具體內容及要求如下:
1.觀察認識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
(1)xx市湖邊石灰山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通過石炭系地層剖面的參觀,初步了解實習區內的主要地層層序、接觸關系,地層單位名稱、地層厚度、主要巖性特征及構造變動。初步掌握沉積作用、成巖作用的類型,沉積巖野外識別描述方法,以及巖層產狀的測量方法,同時能初步辨認幾種常見的古生物化石。學習繪制信手剖面圖。
通過參觀煤礦、石灰巖礦,了解外生礦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澤的生物沉積與成礦作用。
2.觀察認識內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
(1)峰山滴水巖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觀察認識寒武系變質巖、震旦系混合巖的巖石特征,初步掌握區域變質作用、混合巖化作用的因素;觀察認識峰山花崗巖體(黑云母花崗巖)的巖石特征及細晶巖脈的穿插關系,了解巖漿侵入作用的機制;觀察認識峰山巖體與寒武系變質巖的侵入接觸關系,以及接觸帶附近巖體結晶顆粒的變化,地層受熱接觸變質作用產生的角巖化、斑點化現象;初步掌握斷層的識別描述方法,學習斷層素描圖的繪制。共3頁,當前第2頁123地質地貌學綜合實習報告 class=>
(2) 峰山電視臺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觀察認識峰山花崗巖體的巖石特征及細晶巖脈、石英脈、煌斑巖脈的穿插關系;觀察認識峰山巖體與寒武系變質巖的侵入接觸關系及花崗巖的粒度變化,分析峰頂處的變質巖(殘余頂蓋)的形成機制;觀察認識花崗巖中的“x”次生節理,學會節理的產狀測量與記錄。
(3)贛縣江口木材廠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觀察認識燕山晚期玄武巖的巖性特征及產出狀態,初步掌握巖漿噴出作用及噴出巖的野外鑒定特征。學習斷層特征的判別與產狀測量。
(4) xx市蛤湖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觀察認識筆架山巖體(花崗斑巖)的巖性特征及中細;◢弾r脈的穿插關系;通過參觀瑩石礦,了解氣水-熱液成礦作用的機制,初步掌握瑩石礦的鑒定特征及形成條件。
3. 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三天
第一部分 前言:實習的目的任務、要求、時間、地點等;
第二部分 實習路線中主要地質特征:按照地層、巖漿巖、變質巖、構造、礦產的順序進行概括性地總結;
第三部分 幾種地質現象的認識與探討:選擇地質實習路線中最有興趣、感想最深的兩種以上地質現象,對其作用方式、形成過程、產物及特征作較深刻、有見地的分析與探討。
第四部分 結束語:通過實習的收獲、體會及建議。
地質實習報告要求實事求是、邏輯清楚、言簡意駭、圖文并茂。
5.通過實習,要求對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是:
(1)學會用手持gps定點。
(2)能掌握地質羅盤測量巖層(構造面)的產狀。
(3)初步學會使用放大鏡觀察礦物、巖石并描述其主要特征。
(4)學會繪制地質信手剖面圖,學會繪制地質現象示意圖、素描圖。
(5)基本掌握地質觀察點的記錄格式和描述方法,以及編寫地質路線小結。
(6)初步學習標本采集的一般方法和有關知識。
(7)學習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地貌實習報告集錦 篇6
一. 實習目的
1、通過野外實習和實地地貌及水文觀察,理論結合實踐,掌握各種地貌類型的基本形態、基本特征、物質組成、發育過程和演化歷史。
2、了解不同水文條件下,河流地貌的演化規律,小流域地貌的發育,空間組合規律。
3、培養野外觀察、動手和分析等技能,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
二.實習地區地貌概況簡介
地點:浙江省富陽、杭州、富春江流域地區
時間:8月27日—9月2日
杭州處于浙西山地與長江三角洲平原的銜接地帶。地勢西高東低,絕大部分為構造剝蝕地貌,游客費為三個地形單元:外圍峰絲,主要由泥盆系砂巖組成,高度300-400米;內圈山體,如玉皇山,由石炭-二疊系石灰巖組成,高度200米左右,巖溶地貌發育;北部孤山、葛蛉、寶石山由侏羅系火山碎屑巖組成,高度在35-125米之間。杭州市平原部分由第四系組成,其分布或近西湖、或濱湖面呈橢圓形,南北伸長3.3公里,東西2.8公里,周長為15公里,水面面積月5.6平方公里。
錢塘江呈“之”字形流經杭州市城區的東南側。
杭州地區大地構造處于揚子準地臺錢塘臺褶帶,杭州西湖地區一篇低山丘陵是西湖復向斜內中生代斷塊隆起區,包括市區在內的杭州市東北地區的平原是中生代斷陷盆地。中元古代以后,地層發育齊全,巖漿作用頻繁,地質構造復雜,成礦條件較好。近期由于現代構造運動趨向緩和,地震活動顯得微弱,地殼相當穩定。區內地層出露和巖石種類組成較齊全,地質構造復雜而地貌類型多樣,有火山熔巖地貌、構造地貌、巖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變化大,山、丘、崗、溝和平原組合構成了杭州地區獨特的地域綜合體。
三.實習內容
8月30日 九溪十八澗途中
九溪十八澗源頭在龍井村一帶,形成了一個面積巨大的漏斗狀盆地。該盆地的四周山嶺基本上由砂巖組成,只在東北角靠近龍井泉處出露了石灰巖,巖層傾向北東,與地形坡向趨近一致。巖層層面裂隙及節理發育,一條北東方向延伸的斷層正好穿過龍井寺,這些都成為龍井泉的導水通道。泉水出露位置龍泓澗和九溪分水嶺“Y”口的.下方,地形上有利于水的匯集。西面棋盤山集水面積較大,植被茂盛,有利于地表水入滲補給地下水,這些因素就是形成龍井泉的主要原因。得益于這種特殊的地形,無數細小的水流都匯集向盆地中心部分匯集,形成了今日的“九溪十八澗”。我們所觀察的階地在九溪十八澗這一實習路線中。階地是當某一地區由于河流下蝕,過去不同時期的谷底相對高出洪水期水面,呈階梯狀分布在谷坡上形成的。該階地位于療養院門口,為基巖、礫石結構的基座階地,這種階地以基巖為基座,基巖頂部覆有河流沖積物,它的形成是由于構造抬升,河流下切,并切過原先河谷底部。上圖中的階地下部基巖為康山群的石英砂巖。礫石層約有80厘米左右,因河流作用礫石均有一定磨圓度(二級磨圓度),表土層約40厘米厚,上面為保護和改善環境已經種植了毛竹等植被。
9月1日 富春江流域(新沙島)
新沙島是富春江江心的一座江心洲。它的形成大致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泥沙逐步落淤形成水下沙灘,它并不位于主流線上,在枯水期也不露出水面,此時稱之為雛形心灘當上游河道河勢有利,河流經常交替地沖刷河道,而不直接沖擊雛形心灘,該心灘就有可能逐漸穩定和漲高,在枯水期露出水面而成為心灘。心灘的組成物質和雛形心灘一樣,多為河流所挾帶的較粗的床沙質。心灘前端流速較大,易受沖刷,尾部流速較緩,有利于粗砂落淤而使心灘向下游加長,逐漸發展為淺灘,洪水期間細粒物質在淺灘上沉積,平水期淺談接受河流沖積物在其上堆積,形成了我們在洲頭沙灘所看到的沙泥交替的多旋回二元結構。由于富春江大橋的修建使得洲頭上游水位雍高,使水流對洲頭的侵蝕速度加快,為阻止洲頭后退,沙灘上有一些木樁,同時種植了一些植被。
沿江邊沙灘可以觀察到潮灘上有很多氣泡沙結構,這是由于漲潮時潮水將部分水壓入海灘,同時空氣也被壓入,退潮后空氣冒出所形成的。此外還有很多泥球(右圖),具有黏性,這是在水的作用下部分土塊碎裂,其中沙被水流沖走,剩下的泥被水流磨成球狀形成的。除了泥球,還能在照片中看到波浪狀的泥,這是一種灘角(間)地形,是由波浪向岸逼近沖走沙,泥被沖蝕后形成的外形。
9月2日 分水江地區
分水江為富春江的最大支流,源于臨安天目山,全長165.2千米,上游臨安境內干流稱天目溪,進入桐廬境內稱分水江,集水總面積343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31.8億立方米。富春江在平面形態上為微彎型與分汊型交替的河道,動力條件以徑流為主,河床相對穩定。
地貌實習報告集錦 篇7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完成普通地質室內教學之后,將進行為期三周的野外認識實習。以達到理論聯系實際、鞏固和加深(!)課堂所學知識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地質綜合思維能力以及實際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具備初步的野外地質調查能力。
(一)實習任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觀察常見的地質現象,分析其相關的地質作用和形成機制,這是本次實習的主要任務。
2.認識實習區內常見的礦物、巖石、古生物、地層、構造及礦產,分析它們形成的作用。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掌握地質羅盤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巖層產狀的測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質現象的觀察記錄方法;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二)實習內容及要求
實習的主要內容(重點)是觀察和分析內、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在實習中必須學習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難點是有關地質作用與地質現象的因果分析。具體內容及要求如下:
1.觀察認識外力地質作用及其現象
(1)xx市湖邊石灰山地質觀察路線 一天
通過石炭系地層剖面的參觀,初步了解實習區內的主要地層層序、接觸關系,地層單位名稱、地層厚度、主要巖性特征及構造變動。初步掌握沉積作用、成巖作用的類型,沉積巖野外識別描述方法,以及巖層產狀的測量方法,同時能初步辨認幾種常見的古生物化石。學習繪制信手剖面圖。
通過參觀煤礦、石灰巖礦,了解外生礦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澤的生物沉積與成礦作用。
普通地質實驗室實習
實習一、礦物(一)
認識礦物的形態及主要物理性質,學習肉眼識別礦物物理性質的方法。
實習二、礦物(二)
觀察認識常見礦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礦物的鑒定描述方法。
實習三、風化作用
在校園后山觀察、認識風化作用產生的地質現象,觀察風化殼剖面特征并畫素描圖;初步掌握野外觀察分析地質現象及地質素描的方法。
實習四、地面流水的地質作用
通過教師提供的圖片、錄像,觀察認識地面流水的種類及產生的地質現象;初步掌握沖溝、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灘的沉積物特征;觀察分析河流階地的形成和類型。
實習五、常見的沉積巖
觀察認識常見沉積巖的礦物成分、顏色、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巖石的鑒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沉積巖。
實習六、地質構造與閱讀地質圖
1.通過構造模塊認識褶皺、斷層的類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現特征;
2.通過閱讀一幅地質圖,掌握地質圖讀圖步驟與方法。
實習七、常見的巖漿巖
觀察認識常見巖漿巖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初步掌握巖漿巖的鑒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巖漿巖。
實習八、常見的變質巖
觀察認識常見變質巖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等鑒別特征,初步掌握變質巖的鑒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夠識別幾種常見的變質巖。
實習九、參觀認識古生物(化石)
通過參觀地質陳列室,初步認識地殼歷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規律及在地質學中的研究價值。
地貌實習報告集錦 篇8
實習時間:XX年7月7日—7月18日
實習地點:國家地質公園秦皇島市
實習人員:太原師范學院——城市與旅游學院學生
實習目的:
1、學會地形圖、地質圖的使用和閱讀地質現象,
2、掌握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3、練習做野外筆記,鍛煉野外工作技能
4、能比較正確地分析和認識一些地質現象
5、了解實習區地層發育情況及接觸關系
6、了解實習區總的構造構架和特點
7、初步分析實習區礦產、地貌、水文地質等的一般輪廓
實習概況: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并對地質地貌知識有更深的理解,提高運用能力,在楊東林等幾位老師的帶領下,太原師范學院城市與旅游學院100多名同學到河北省秦皇島市進行了為期11天的地質地貌實習。盡管只有11天,但是在老師們的精心講解和耐心指導下,配合一些背景資料,我們得以比較系統地了解當地的地質地貌知識,并學會了一些外出實習的基本考察方法,同時也通過實踐,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目錄
1實習區概況
2實習主要內容
3結束語:實習的心得體會及總結
一、實習區概況
實習地點在美麗的海濱城市—河北省秦皇島市柳江盆地周圍及海濱地帶,距太原市900多公里。其中北區實習區是本次實習的主要區域,所在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島市撫寧縣境內,南距秦皇島市約23公里。本區地處燕山山脈東段,南臨華北平原和渤海灣,北依燕山,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區,最高峰為西北部的老君頂,海拔493.7米,最低處為大石河河谷內的南部落,海拔70米。行政屬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石門寨鄉管轄,有秦青鐵路、地方鐵路與秦皇島市相通,交通便利。氣候受海洋影響較大,比較濕潤溫和。實習區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湯河、北戴河。沿海產魚、蝦、蟹等,是我國北方主要水產基地之一。
二、實習主要內容
(一)地層
柳江盆地為一向斜構造,它位于華北地臺山海關至遵化之間的一個隆起構造上,地層序列與華北地臺標準剖面大同小異,見下表
1、元古界
(1)龍山組
分布于張崖子至東部落,南部雞冠山等地。由兩個沉積韻律組成。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綏中黃崗巖之上。主要是紫紅色、黃綠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雜色頁巖,底部為砂巖。屬典型濱海相沉積,與下伏的綏中花崗巖呈沉積接觸關系。厚91米。
(2)景兒峪組
主要分布在區內的東部地區,出露最好剖面在李莊北溝,在黃土營村東也有出露。巖性由粗至細,由碎屑巖—粘土巖—碳酸巖,構成一個完整的韻律,具有海侵沉積的特點。與龍山組呈整合接觸關系。其分界標志是其底部黃褐色或鐵銹色的中細粒鐵質石英砂巖,其中含大量海綠石,其底部的中細粒長石石英凈砂巖具大型海成風暴波痕。本組地層屬濱海相至淺海相沉積。厚38m。
2、古生界
《1》寒武系
下統
(1)府君山組:
在東部發育良好,東部落北剖面可作為標準剖面。是寒武系最下不的底層,巖性主要為暗灰色豹皮狀含瀝青質白云質灰巖,含較多的萊得利基蟲化石。本組屬淺海沉積相,與下伏景兒峪組,上覆的饅頭組均為平行不整合接觸關系,分層標志十分明顯。底部尾暗灰色含瀝青質、白云質結晶灰巖,局部含碎屑。厚146m。
(2)饅頭組:
該組由于巖體的侵入破壞和構造破壞,出露零星,東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為標準剖面。本組上下界限明顯,與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頂部的鮮紅色泥巖作為標志層的。巖性特征是鮮紅色泥巖、頁巖為主,頁巖中含石鹽假晶,并夾有白云質灰巖。沒有發現可靠的化石依據。與下伏的府君山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與上覆毛莊組為整合接觸。厚71m。
(3)毛莊組
在沙河寨西出露比較好,化石豐富,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以紫紅色頁巖為主,含少量白云母,其顏色比饅頭組頁巖的顏色暗一些,俗稱豬肝紅。以褶頰蟲類三葉蟲化石為主。厚約112m。
中統
(4)徐莊組
分布較廣,東部落西剖面出露較好,化石十分豐富,本組地層上下界限清楚,可作為標準剖面。巖性為淺海相的黃綠色含云母質粉砂巖,夾暗紫色粉砂巖、細砂巖和少量鮞狀灰巖透鏡體或扁豆體。含有三葉蟲化石。與下伏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黃綠色粉砂巖與暗紫色粉砂巖互層為標志。厚101m。
(5)張夏組:
受到覆蓋和破壞較少,是寒武系地層在區內分布最廣的地層之一,幾乎盆地周圍都有分布,在揣莊北288高地以東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區內較好的標準剖面。下部為鮞狀灰巖夾黃綠色頁巖;上部以鮞狀灰巖為主,夾藻灰巖、泥質條帶灰巖。三葉蟲化石最豐富。本組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厚13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