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業公司實習報告(通用3篇)
藥業公司實習報告 篇1
湖北英茂藥業有限公司是云南英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成立于1993年10月,當時注冊資金300萬元,成立之初主要從事藥品的批發,零售和采購供應。但由于缺乏企業的戰略規劃,管理水平不高和分銷通路工作存在失誤,天龍藥業公司錯過了98年,99年介入制藥領域的關鍵時期,沒有發展壯大,反而虧損連連,經歷了許多曲折和坎坷。20xx年7月天龍藥業公司重新進行戰略調整以后,6000萬元增資擴股到6準備立足于自產OTC藥品市場,計劃用三至五年時間,建成符合國家標準的生物產業鏈體系,構建集科科工貿三位一體的戰略發展格局。
本人以*年5月至8月期間,進入天龍藥業公司實習,對該公司的OTC分銷通路管理的現狀產生濃厚興趣,進行了較廣泛深入的調研,通過與企業有關領導,銷售部門,企業部門和財務部門的溝通,了解了整個分銷通路建設過程中的通路發展規劃,經營現狀,業務流程,通路成員和銷售人員的基本情況,并深入到云南,湖南,湖北,廣西,廣東等地,與企業銷售第一線的銷售人員和經銷商進行接觸,在調研過程中發現企業的分銷通路建設過程中的成績是突出的:
1,分銷通路的長度和寬度在大部分區域較為合理。天龍藥業公司根據企業現階段生產的藥品為普通品種,價值低,中間環節不能過多,分銷通路費用不能太高,同時企業銷售人員短缺的實際情況,結合各區域市場經銷商分銷通路特點,初步三級分銷通路模式,較好地解決了產品快速流向市場,廣泛覆蓋市場的問題;并通過尋找不超過三家的省級經銷商,彌補了分銷通路之間的盲區,保持分銷通路的穩定,減少沖突,最大限度地在穩定分銷通路的同時完成較廣泛的市場覆蓋。
2,分銷通路的市場覆蓋面得到較大提高。天龍藥業公司通過對省級區域經銷商的選擇,較為合理地建設分銷通路的長度和寬度,使英茂藥業的產品分銷通路從原先僅局限于云南省到達了西南,華南的十幾個省份,并且市場覆蓋面在各個省級區域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產品知名度和忠誠度在逐步提高當中。
3,分銷通路布局較為合理。天龍藥業公司根據產品特點,將省級分銷通路建設發展規劃暫時限定在長江以南區域,集中精力做好這些省級市場,以達到鍛煉銷售隊伍,積累經驗和對現有市場深耕細作的目的。
4,分銷通路網流走勢較為合理。天龍藥業公司在分銷通路建設的過程中,沒有松懈對管理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相應的合同審核,經銷商信用額度評估,發貨審批,貨款風險控制,退換貨等制度和流程規范,為分銷通路的正常管理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5,建立了"雙贏"分銷通路關系的雛形。天龍藥業公司在分銷通路建設中采用了由經銷商負責送貨,回款和客戶拜訪;企業銷售人員負責分銷通路終端工作和市場生動化的工作,與經銷商的合作關系良好。
雖然天龍藥業公司取得的`成績是突出的,但同時存在的問題也影響到分銷通路的安全,并有可能對企業的正常經營造成危害,具體存在問題有:
1,分銷通路結構混亂。在個別地區,總經銷,特約經銷和直銷同時存在,并有向多個銷售區域蔓延的趨勢。多種分銷通路模式同時存在的情況使分銷通路網絡狀態多樣,復雜,混亂,造成企業在市場計劃,執行,推廣,監查,信息反饋等方面的混亂和盲目,無形當中降低了經銷商的利潤空間,挫傷了經銷商的積極性,使經銷商經銷企業產品的意愿和興趣降低。
2,分銷通路控制出現不安全因素。天龍藥業公司分銷通路建設的過程中, 由于天龍藥業公司與經銷商的分銷通路關系是松散協作的關系,對各經銷商只要求貨物安全,貨款及時回籠,當天龍藥業公司希望分銷通路成員幫助調整產品結構,加大力度銷售利潤高的新產品時,總會遇到或多或少的抵觸。
3,銷售人員管理面臨失控。銷售信息反饋不及時,政令下達不暢,銷售費用急劇上升,對經銷商的客戶檔案收集出現問題,使企業對人員的管理面臨失控。
4,經銷商信用惡化,忠誠度降低。隨著工作的開展,經銷商的結算周期變長,回款率下降,使天龍藥業公司在外應收貨款過多,給企業的正常生產和銷售工作帶來極大的壓力,同時也增加了資金的在途風險;并且經銷商在產品銷量一下滑的時候就抱怨企業或干脆退出分銷通路。
5,經銷商選擇標準不科學。天龍藥業公司選擇經銷商的過程中一味求大求全,唯"大"是從,只是以經銷商整體的銷售額和規模大小為衡量標準,而不是以其與企業發生的業務占其整體業務量的比例大小,以及由這筆業務所帶來的利潤大小為衡量標準。只要經銷商愿意經銷企業的產品就發展成為分銷通路成員,缺乏相應明確和系統化的標準,在經銷商的選取和劃分上呈現一定程度的混亂。
6,終端工作不細致。天龍藥業公司終端工作開展過程中,出現了人員懈怠,敷衍了事的現象,售點宣傳物陳列不到位,維護工作不認真,不按規定進行修補,消費者咨詢時不詳細耐心地解答,服務態度惡劣等現象。<
天龍藥業公司分銷通路存在的問題已經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造成威脅,因此有必要對企業的分銷通路重新設計應遵循的原則,確定分銷通路調整的對策,使企業的分銷通路高效暢通,為企業的經營創造效益,為企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藥業公司實習報告 篇2
20xx年暑假,系里為大家安排了前往中國科學院在北京的幾個研究所的認識實習,這對我們0111的同學來說是一個難得機會。三年的大學生活已經過去,不少同學都面臨繼續深造或參加工作的選擇,然而,大多數同學對計算機專業的認識還只停留在書本理論上,對于如何應用學到知識,以及現代社會需要什么樣的計算機人才還是知之甚少。所以,大家急需這樣一次對能夠本專業研究和應用現狀進行系統全面認識了解的機會。
參加這次實習的共一百一十多人,約占全班人數的百分之九十,系里對這次實習活動也十分重視,由班主任盧賢若老師,周英華老師,教學秘書李勝柏負責整個行程。
8月1日到達駐地——青年公寓,報道之后,老師把實習的具體安排以及實習期間的生活、出行等事宜向大家做的詳細的介紹。
8月2日,實習正式開始。
首先參觀的是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自動化研究所是中國信息與自動化領域骨干研究所,以智能信息處理、復雜系統與智能控制為主要研究方向,是集基礎研究、應用開發到生產經營于一體的新型科研機構,F任所長譚鐵牛先生,是中國科學院杰出的青年科學家“百人計劃”入選者。1999年5月,自動化所進入國家知識創新試點工程中國科學院北京信息科學研究與開發基地。
我們分組參觀了自動化所的主要實驗室,其中象身份識別、交通自動控制系統等引起了同學們的極大興趣,大家與自動化所的研究員和學生展開的熱烈的討論。
接下來去的是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聲學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7月,建所初期設有水聲學、空氣聲學、超聲學三個學科方向,以后逐步發展為有近20個分支學科的門類齊全互相呼應又有重點的第一范文網。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聲場聲信息研究和數字信號處理研究,覆蓋的主要領域包括:水聲物理與海洋聲學,水聲技術與水聲信號處理,語言聲學與語音數字信號處理,聲學微傳感與探測技術,噪聲控制與音頻聲學,超聲物理與超聲電子學,數字音頻視頻技術,數字系統集成技術,寬帶多媒體通訊技術以及非線性聲學等。在中科院整體定位的要求下,聲學所的領導集體根據自身優勢和社會需求,繼續堅持聲場信息和數字信號處理兩個研究方向,把自己的發展目標確定為:在聲場聲信息和數字信號處理研究領域建設以基礎性研究為先導,以高技術研究和發展為主體的國家隊。既研究和解決國民經濟、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中提出的具有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和綜合性的聲學和數字信號處理理論與工程,問題又在國際學術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此行需要重點了解的兩個所——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這也是許多希望繼續深造的同學所向往的研究所,他們代表了中國計算機科學研究的最高水平。
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是一個以計算機科學理論和應用研究為基礎、以計算機軟件研究開發和高新技術的產業建設為主導的綜合性基地型研究所。目前,軟件所的研體系分為軟件基礎研究、軟件高技術研究和軟件應用研究三大部分,設有十幾個研發部門(實驗室、中心)。建所近二十年來,特別是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試點工程以來,軟件所在計算機科學和軟件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獲院、部級以上成果獎23項(全部為第一完成單位),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自國家自然科學獎設立至今,計算機領域唯一的1項一等獎和5項二等獎中的2項,都出在軟件所。
進入21世紀,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與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使軟件技術和軟件產業成為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核心與主導,也為軟件所新的跨越提供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在新的形勢下,軟件所的定位是:面向軟件技術未來,從事計算機科學理論研究和軟件高新技術發展的綜合性國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創建于1956年,是中國第一個專門從事計算機科學技術綜合性研究的學術機構。在計算所,誕生了我國第一臺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并形成了我國高性能計算機的研發基地,我國首枚高性能通用CPU芯片也誕生在這里。
計算所是我國計算機事業的搖籃。從計算所陸續分離出中科院微電子學研究所、中科院計算中心、軟件所和網絡中心等多個研究機構;從計算所分離出來的企業累計有30家以上,誕生了諸如聯想、希望、曙光、華建等高技術企業,中關村的許多IT企業都和計算所有著不可分割的血緣關系。
計算所現有六個研究室和一個工程中心,并孵化了若干家高科技公司,形成了科研、產業一條龍的良好態勢,F階段主要研究方向主要有:CPU和SoC設計、高性能計算與網格計算、網絡化與數字化技術、知識處理與智能化Internet軟件等。
1998年,計算所成為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首批試點單位。幾年來,計算所堅持對中科院提出的“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三性原則,堅持新時期辦院方針,以“著眼國際前沿領域,關注國計民生,推動中國信息產業”為己任,本著“創新、求實”的理念,正逐步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科研學術機構。
同學們在計算所和軟件所不但看到了良好的科研環境和先進的科研成果,還聆聽了幾位研究員為大家做的精彩紛呈的學術報告,會上同學們積極提問,氣氛十分熱烈。會后,感興趣的同學還了解了在計算所軟件所深造的詳細情況。
8月7日,為期一周的認識實習正式結束。在一個星期的參觀學習中,大家不但認識到自己在理論知識方面的欠缺,而且還意識到只有與科學實踐結合起來,才能使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自身素質有較大的提高。大學生活還剩最后一年,大家更加認清,要抓緊時間,珍惜學校創造的良好環境,不斷充實自己,以便在一年后能以更加積極的姿態面對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面臨的挑戰。
在此,要特別感謝負責此次實習的三位老師對大家無微不至的關心,沒有你們,我們也不可能擁有這樣美好的經歷,謝謝。
藥業公司實習報告 篇3
本人于20xx年7月底在廣東省東方劍麻集團有限公司東方紅農業研究所實習至今,通過實習,對我國劍麻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對劍麻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一、實習單位簡介
廣東省東方劍麻集團是一家以劍麻名優產品為龍頭,骨干企業為主體,農、工、貿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綜合經營的國有大型企業。而其領導下的農業研究所是一家集科研、生產為一體的劍麻專業研究所,創建于1956年,是我國唯一一家劍麻研究所,集科研與生產經營于一體,為我國劍麻產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現有在職人員62人,其中科技干部6人,管理人員3人,試驗輔助工10人,生產工43人;大專及本科學歷6人、中專學歷2人、高級工程師1名、助師6名、技術員1名。擁有耕地面積2567畝,其中劍麻試驗基地和生產示范基地分別為240畝和2170畝,其它200畝。
科研主要從事劍麻選育種、高產栽培、病蟲草害防治技術及劍麻生產專用機械的研究(研制)、創新、示范與應用推廣。近年來每年承擔國家農業部或省項目多個,并先后與華南農業大學、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等多家高等院校院所合作攻關,如開展劍麻粉蚧蟲生物學特性、發生規律和綜合防治技術(包括天敵、生物多樣性等一系列防治技術)、劍麻滴灌(水肥藥一體化)技術、劍麻選育種等項目的試驗研究,特別是20xx年來在麻類體系及專家的支持和指導下,本所加大對產業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攻關,已取得一定成效。
二、實習內容
初來單位那幾天,什么對我來說都是陌生的。工作環境也不是很好,大家都知道,像農業研究所這種單位一般都是在小地方的,而且還有點偏僻,呈現在眼前的一幕幕讓我有些迷茫,沒有了以往的激情。但經過幾天與領導和同事們的談話,我更好的認識了我實習的這個單位,原來它曾經有這么輝煌的時候,還是全國唯一一家劍麻研究所。了解到這些之后,我又有了原來的干勁 要在這里好好做,學習一些在學校學不到的知識。來單位的前兩個星期,我都是以學習為主,跟著有經驗的同事去基地調查與記錄,慢慢的認識了劍麻這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劍麻,又稱龍舌蘭麻,屬多年生單子葉、異花授粉植物。目前我國大規模種植的劍麻主要品種為h11648,正常生產情況下,從大田種植到開花死亡,全生育周期為14~20xx年,即其采葉期平均為20xx年,年均可采葉量為50片左右。一個月的學習之后,單位領導對我們進行了考核,主要通過試卷進行評分,一個月的學習確實讓我學到了很多在學校里學不到的知識。
(2)學習摸索階段
通過一個月的學習,我掌握了不少知識,也熟悉了工作的內容,單位領導也放心交待一些事讓我去做,但主要還是跟著其他同事學習。這個階段我也慢慢開始摸索著去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遇到有些與自己所學專業有關的問題,我會試著去解決,確實不能自己解決的,我會虛心的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或者向學校的老師請教。在這個階段,我慢慢學會了自己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掌握了一些獨立解決事情的能力。
(3)獨立解決問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