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植物學專業實習報告(精選3篇)
大學植物學專業實習報告 篇1
一、實習目的
1、透過野外觀察,準確、熟練掌握和應用常用的植物形態學術語。
2、透過實習,進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樣性,掌握植物界各大類群以及種子植物的常見科、屬的主要特點,認識和區分常見種子植物科、屬、種,擴大和豐富植物分類學的知識范圍。
3、驗證、復習和鞏固課堂和書本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做到理論聯系。
4、學習懂得用科學的方法觀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實習好處
1、透過實習能夠培養學習科學的態度,吃苦耐勞的精神,嚴明的組織紀律性,團結協作精神。
2、利用野外實習能夠很好的讓同學們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培養熱愛自然,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3、野外實習不僅僅是對理論知識的驗證和鞏固、對課堂知識的補充和深化,同時也是對綜合素質的全面鍛煉和提高。野外實習對于激發同學們學習興趣,培養觀察潛力、創新思維和動手潛力具有重要好處。
三、實習收獲
透過三次難得的實習機會(農博園,南山公園,岱王山),與植物的近距離接觸。在老師的帶領和講解中,對植物的分類及辨別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在實習中,我們常常被各種植物的不同形態吸引著,讓我記憶尤深。此刻我將自己熟悉的植物展現出來。
大學植物學專業實習報告 篇2
一、植物學的發展
我國中醫藥的發展已有數千年。祖先通過他們的勇毅同智慧發現了各種草藥的藥理性,寒熱性。進而治療各種病人的病癥,痛苦。這就是在我國的草本植物的發展。當今已是21世紀,讓中醫藥繼續發揚光大是各科學家,醫生藥師的.重任。
在19世紀前國外發展得較我國慢,但當代發展地十分迅速。特別是近代與當代,植物學發展一日千里,新的代表植物分子生物學,植物細胞生物學,引領植物學向更微觀世紀進軍。植物組織培養,植物pcr技術等在國外是較成熟的。
二、前人留下的問題
草本植物與木本植物的異同;植物體內的營養;草本植物為何高級于木本植物;
三、選“草本植物”的緣由
草本植物,我們第一聯想到草,草有很多用處。豬牛馬羊等各類家畜也都吃草。竹子在日常生活處處可見,在我們中國還有竹子造的房屋。大自然中的野草不止是動物的食物,還能制造大量氧氣,防止水土流失。
植物資源是極其豐富的,它的開發利用,能給人類帶來物質財富;但若違反自然規律地濫采濫用,則會破壞資源,毀滅資源,給人類生存造成威脅。因此,正確認識植物資源的特點,是合理利用植物資源的出發點。
四、意義與目的
1、培養學生初步掌握生物學的形態的鑒定技術和分類方法,培養學生具備生命科學的專業基礎,以利于更好地學習和從生物學研究;為開拓,發展生態學,環境學等邊緣學科研究打下良好基礎。
2、掌握一般的植物分類的理論基礎。能認識30—50科植物。掌握重要植物標本采集的基本方法。認識(海岸)草本植物的特征。
3、一般掌握大鵬半島生物群落的植物分布類型。牢固掌握生物生態學和生物群落學的理論及其內容。
五、材料與方法
植物專用鉗,尖頭鉗,鎬子,塑料袋,大編織袋,“紅白藍”_袋。
六、采集方法
一個同學用小鎬子,鏟那些地上長的成株的植物;一個同學手持尖頭剪或植物剪,剪下一些路邊的樹枝條(應該盡量帶有花和果);一個同學帶著大編織袋,把同組同學采集下來的植物放入袋中。
七、辨別技巧
辨別植物所屬科目時:應該注意植株的各種形態上的區別:根狀莖,塊莖;貯藏根,寄生根;單葉,復葉;輪生,對生,互生葉......
注意:以上的特征就可以辨別大部分的植物的科目了。
花的基本構成:花萼,花被,花瓣,萼片,花冠,雄蕊群,雌蕊,花托等等。
每種花的基本組成,不盡相同。這可以區分各種植物。
大學植物學專業實習報告 篇3
1、前言
通過一年植物學的學習,我們學到并掌握了基本的理論知識,但為了讓理論聯系實際,對理論知識進行驗證和鞏固,對課堂知識進行補充和深化,提高同學們的綜合素質,我們進行了為期兩周的野外實習。
我們接觸大自然,了解到了生物的多樣性。這次實習激發我們積極探索自然界的奧秘的興趣。
1、1實習目的與意義:
實習目的:
(1)通過學習,鞏固和提高課堂所學知識,進一步培養獨立工作能力。
(2)學會識別植物的途徑,增強對本專業的感性認識。
(3)初步掌握植物的采集,壓制,標本制作,種類鑒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為今后的植物學教學和科研工作打下初步基礎。
(4)學會利用工具書和檢索表鑒定植物。
(5)搞清亞熱帶氣候的湛江植物、植被的分布類型和特點;
實習意義:
(1)通過實習可以復習和鞏固課堂所學的植物學理論知識。
(2)通過實習可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3)通過實習可以接觸大自然,了解植物的多樣性。
(4)利用野外實習可以很好地讓同學們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培養熱愛自然,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激發學生積極探索自然界的奧秘的興趣。
1、2實習時間:20xx年5月20日至20xx年5月25日;20xx年6月29日至7月3日。
1.3實習地點與實習地自然概況:
5月20日~5月25日:寸金公園,森林公園,校周邊植物,校園內;
6月29日~7月3日:南亞熱帶植物公園,南方林木種苗示范基地;花卉公園;廣東湛江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漁港公園。
本次實習的地點主要為校內和湛江的周邊地區。湛江地處北回歸線的南側,為南亞熱帶和北熱帶的交界地區,是三面臨海的半島,氣候資源優越。年平均溫度21℃以上,全年無霜,雨量充沛,植物資源較豐富,盛產熱帶、亞熱帶作物、農林牧業產品。該地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較為規范,管理比較完善,符合本次實習的要求。
2、實習日程與實習內容:
5月19日:植物學課程實習動員大會,植物標本的采集,制作方法講授。
5月20日:常見觀賞植物的形態分類特征觀察與識別。
5月21日:常見野生植物的采集,制作與鑒定。
5月22日:山地植物的識別、采集、制作與鑒定。
5月23日:常見農田雜草的采集、制作與鑒定。
5月24日:鑒定與整理標本。
5月25日:休息。
6月30日:熱帶經濟植物種類識別
7月1日:了解當地種苗培養技術,參觀花卉市場。
7月2日:紅森林生態調查,參觀漁港公園。
7月3日:溫習寸金公園,校內植物的鑒別。
7月4日:植物鑒別考試,實習資料整理,實習總結,撰寫實習報告。
(1)植物標本采集與植物標本制作:
學習植物標本的采集方法。包括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識別,對采集部位的不同要求,野外采集保存方法等。
學習干制臘葉標本制作方法。包括:高等植物的標本選取,整形,野外資料記錄,整理和標本編號,干制過程。
(2)農田雜草的物種調查:
學習和掌握植物樣方調查的基本方法和過程,了解植物的分布規律。
(3)植物的常規分類鑒定:
學習借助《植物檢索表》,《植物志》和其他資料,觀察,分析標本形態結構特征,對植物種類進行準確的識別和鑒定。
(4)后期整理:
學習干制標本的后期制作,進行分類學實習資料的整理。
3、實習結果與分析:
(1)到寸金公園、森林公園、校內、南亞熱帶植物園、南方林木種苗示范基地,花卉公園等地進行實地考察的結果分析。
20xx年5月20日至7月3日,我們進行了為期兩周的植物實習,對湛江植物的分布、植物種類等進行了考察,選擇了寸金公園、森林公園、南亞熱帶植物公園、廣東湛江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等有代表性的地方進行了深入、系統的考察。通過這次實習,我們不論在知識面,還是在野外的生存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對亞熱帶的湛江植物、植被的分布類型和特點有了較系統的了解,其中的收獲是認識了很多植物,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
寸金公園處于湛江市區內,座落在赤坎區西側,是湛江的八景之一,是湛江市的亞熱帶園林式公園,是市區內保存得較有價值的“植物王國”。20xx年5月20日至20xx年5月21日兩天,我們分組對寸金公園的植物進行了全面考察。在寸金公園的兩天考察中,我們主要進行了以下工作:
首先我們進行了全面踏查,對公園里的植物進行全面的辨認,記錄植物名稱用途,且進行了全面整理。進行了兩天的寸金公園考察后,我們認識了寸金公園內眾多的植物種類,了解了其植物分布:公園里的植物以喬木為主。道旁主要是高大樹木,譬如棕櫚科的砂糖椰子,油棕,喬木類的大葉榕,萍婆,黃葛榕,石栗等等。湖里有睡蓮,水棉等水生植物,陰暗潮濕的斜坡上長著密集的草本植物,蕨類……在這兩天中我們也進行了標本采集和壓制標本。通過老師的指導和工具書的查閱,我們基本上認識了寸金公園的植物,并深入了解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植物,其植物的科屬、種名、用途如下:(1)桃金娘科:桃金娘,全株藥用,果可食用和釀酒。(2)使君子科:欖仁樹,觀賞植物,種子供炸油食用或入藥,樹皮與幼葉可作為染料。(3)棕櫚科:大王椰子,庭院及行道綠化觀賞樹。(4)蘇木科:洋蹄甲,木材供農具及家具用材,可作行道及庭院綠化樹。(5)苦楝科:桃花心木,木材作農具及舟車等材料,作行道、庭院綠化觀賞。
考察完寸金公園后,我們去考察廣東省湛江東海島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它位于廣東省湛江市境內,地處雷州半島,受熱帶海洋氣候的影響,沿海灘涂上分布著較大面積的紅樹林植被,其中紅樹植物有12科、16屬、17種,是除海南島外我國紅樹植物種類最多的地區,保護區為我國現存紅樹林面積的一個自然保護區。我們聽取有關人員作詳細介紹和觀察室內的紅樹林的模型、看到東海島紅樹林的形成過程的錄像對紅樹林進行了解。“紅樹林”名稱的由來源于一種紅樹科植物——紅茄,這種樹的木材、樹干、枝條、花朵都是紅色的,其中樹皮的部分可以提煉紅色染料,馬來人于是稱它的樹皮為“紅樹皮”,而中文名稱則叫做紅樹林。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河口、海岸沼澤區域的耐鹽性常綠灌木或喬木,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之一。紅樹林是陸地過度到海洋的特殊森林,因隨潮水漲落而出沒,故有“海上森林”“海底森林”和“潮汐林”之稱。而海島紅樹林是“海上森林”。由于不同紅樹林種適應灘涂土壤條件、海水漫泡程度以及演替階段不同,各個種都有特定生長區域,分布在灘涂的不同部位,在灘涂平面上形成與海岸帶相垂直的生態序列。通過考察調查,我們得知紅樹林有紅海欖、桐花、秋茄、木欖、白骨壤等品種。
在20xx年5月22日至20xx年5月25日,我們還分別對森林公園、校周圍植物進行了考察。在這幾天的考察中,認識了印度紫檀、金銀花,虎刺梅,野生豬籠草等等。6月30號我們對南亞熱帶植物園進行了考察。導游帶我們快速踏查了南亞熱帶植物園,真的讓我們大開眼界,我們認識了很多有很高藥用價值的植物,如:絞股藍,瘋痳樹,指甲花等。我們不僅看到了很多珍貴的人工培育品種,而且看到了許多珍貴的野生植物品種,如印度紫檀、印度第倫桃、澳洲堅果、能改變味覺的神秘果,有特殊香味的百香果(雞蛋果)、聽到音樂會跳舞的跳舞草,世界最毒的植物之一——見血封喉等等。我們學到了許多在學校和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特別是森林公園的植物、南亞植物園的奇花異果,深深地吸引了我們的眼光,使我們都不斷稱奇,都佇立在它們面前不想離開。我們這次實習的時間比較匆忙,很多植物還沒深入了解,分析它們的形態結構的異同,進而了解它們所屬的科屬的特征。
通過這次實習,我印象最深的是豆科,因為它十分常見,又喜歡吃豆類食物。從它的根莖葉花果種子分析它的特征是木本或草本。常有根瘤。單葉或復葉,互生,有托葉,葉枕發達;▋尚,5基數;花萼5,結合;花瓣5,輻射對稱至兩側對稱;雄蕊多數至定數,常10個,往往成兩體;雌蕊1心皮1室,含多數胚珠。莢果。種子無胚乳。
(2)農田雜草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經過周密的調查、細心的調查,我發現農田作物與雜草存在激烈的競爭關系。作物葉變黃,被蟲子吃。雜草分布過多,導致作物養分不足,生長狀況不良。我覺得,適當的除雜草、除蟲能改善作物和雜草、昆蟲之間的營養關系,緩和競爭關系。這樣才能使作物得到更高產量,更好的質量。
(3)標本的壓制。
標本采集回來之后,首要的任務就是進行標本的壓制和干燥,目的是迅速壓干新鮮含有較多水分的植物標本,將其制成扁平的臘葉標本,保證植物的形態和顏色不起很大變化,并防止植株部分脫落。
1)標本整理和修剪的注意事項有:
①將標本折疊或修剪成與臺紙相應的大小(長約30厘米,寬約25厘米)。
、趯⒅θ~展開,反折平鋪其中一小枝或部分葉片。調整植物體上過于密集的枝葉及花果(保留葉柄以表明葉片的著生方式和著生位置,花果部分不要重疊)。
、矍o或小枝要斜剪,以便觀察中空或含髓的內部結構。
、艽笕~片可從主脈一側剪去,并折疊起來,或可剪成幾部分。
、莶荼局参锟烧鄢蒝形或N形、W形。如根部泥土過多,則應整理干凈后再壓制。
、抟巴獠杉娜踯浕ǘ浠ㄐ蚩缮⒎旁诓徒砑埢蛐l生紙中干燥;若為筒狀花,花冠應縱向剖開。
、呷艄麑嵾^大可切成片狀后干燥。
2)標本壓制的注意事項:
注意調整由于標本的原因造成的凹凸不平,使木夾內的全部枝葉花果受到同等的壓力。壓制時應注意植物體的任何部分不要露出吸水紙外,否則標本干燥時,伸出部分會縮皺,枯后也易折斷。在最初的幾天,特別要勤換紙,每天應換干燥的吸水紙至少1-2次,標本基本上干燥了,則可隔天換一次,直至標本全部干燥為止。換下的濕紙要及時曬干或烘干,備以后使用。在換紙的同時,還應注意對標本進行繼續修整,鋪展枝葉,收藏脫落的花果和清除霉爛等。
由于之前有些事項我們沒有注意到,例如大葉片可以剪成幾部分,大的果實可切成片,因此我們組幾乎沒有大葉子標本,大的果實沒有切片,整個壓制,干燥不了,發霉壞掉了,或不敢要植物的果實。壓制過程,我們并沒有對標本進行繼續修剪,霉爛清除得也不夠。放假時,標本已基本干燥,但偏逢上南方的雨季,我們都回家去了,標本再沒換過紙,一些標本因此壞掉了,但總的來說還算成功。
4、實習收獲和感受:
這次實習我們達到了預期目的,雖然說有點辛苦,但收獲匪淺。通過農田雜草物種調查綜合實驗,進行農田雜草樣方調查,農田雜草物種調查;我大體上認識湛江周圍的植物,尤其公園中的植物;學會了通過辨認植物的科屬,進而辨認植物我們開闊了視野,鞏固和深化了理論知識。在實習中,我們開闊了視野,鞏固和深化了理論知識。培養了初步的野外工作能力和專業技能,將所學知識在野外工作中運用,培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初步能力。同時我們還培養了吃苦耐勞,團結合作的精神,在互助中增進了友誼,鍛煉了意志品質。提高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以及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了環境保護意識。我還了解到:每一種植物既有與其同科植物的共性,也有自己的特性,因為這樣我們可以通過植物本身的特性來辨認它們,例如:桃金娘,水蒲桃等有自身各自特有的氣味:木麻黃有退的鱗葉;對于同一科的植物則可以通過比較法來分辨,例如短長魚尾葵可通過是否是簇生來區別:椰樹樹桿比假檳榔樹桿光滑和節間較短等;通過對湛江植物分布的觀察可以得出亞然帶地區的植物埀直分布規律:闊葉林——灌木林——草甸區——水域;對于采集標本一定要以保護自然資源為前提,可持續地采集。
整個過程,我一直明確實習目的和要求,從沒有把實習當作旅游,而是認真對待。在實習時,認真聽從老師指導,細心辨認植物,采集標本,作記錄,不懂的同學之間相互討論,請教老師。采集植物回來以后認真辨認和壓制標本,記好實習日記。實習中,我認識了200多種植物,了解部分植物的用途,了解到紅森林的作用:紅樹林由于特殊的位置、環境,注定其有特殊的作用。(1)紅樹林生長茂密,根系發達,相互交錯,減緩風浪對海岸的沖擊,保護堤壩基圍。(2)紅樹林能凈化水源,防止赤潮發生。(3)豐富漁業區,這為魚類、無脊椎動物和腐生植物提供了棲息地。(4)藥用價值:因富含單寧,它有收斂、止血等作用。(5)食物利用:海桑果實可直接生食,其它的經處理可食用、作軟飲料等。(6)旅游業開發:由于紅樹林的特殊作用,可利用作環保宣傳、科普教育等。在這次實習中,我們通過植物辨認,了解植物的科屬的特征,進而加強鞏固了課本的理論知識。通過這次實習,使我對古語“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有了更真切深刻的認識,實習的過程是難忘的,學到的東西將使我終身受用。知識要溫故而知新,所以,我們有時間就得常逛逛公園,多跑圖書館或上網查閱更多的生物知識。
5、實習意見和建議:
我們的野外實習沒有真正到野外去見習,雖然經濟不許可,但我還是覺得植物野外實習應親臨野外,親臨大自然。湛江地區的植物分布不是很集中,植物的種類不是很多主要是適應熱帶和亞熱帶氣候的植物。有一些情況令我們擔憂,有些植物、植被,由于圍海造地、圍海養殖、砍伐等人為因素遭到了破壞,樹木被砍伐、紅樹林遭破壞等。在此,我建議加強植物保護區的管理,在各中小學加大保護植物的教育宣傳力度,深入農村對村民進行保護大自然教育,加強環保意識,宣傳開發的科學發展觀,使開發利用應有序化,避免出現經濟效益而破壞生態效益的情況;發展高新科技,人工研究與繁殖植物,實現物種的快速繁殖。還要完善法律制度,加強法制意識,提高人們的道德水平,減少急功近利,經濟利益的驅動的破壞行為。
政府要適當增加一些植物品質的引進,使湛江公園的植物更加豐富,成為科學考察、科學實驗的試驗基地。我們要以主人翁的態度去保護公園的植物,使湛江成為度假、旅游、休憩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