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采編實習報告(精選3篇)
新聞采編實習報告 篇1
在假期間,作為實習生在市電視臺度過了12天的假期生活。
在實習期間,我學會了很多的東西。首先,帶人處世要真誠,這也是我們以后走向社會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帶人方面,見到同事一句“您好”,已經讓我養成了良好的禮貌習慣,也沒多久就和同事打成一片。同樣,在工作中,雖然是個實習生,是個所謂的后輩,但有好的意見和建議還是很坦誠提出來,領導同事也給了很不錯的評價!其次,我學會了做什么事都要講究條理,經過了三次出去跟隨采訪和參加后期制作節目,親身經歷了一個片子從idea到成品的全過程,深刻了解了制作節目的酸甜苦辣。再次,認識到了idea的重要性,并且也了解到自己idea的專利權,一個實習生可以學到很多技術方面的東西,但自己的idea是可以無限發展的,也讓我有了很大的信心。最后,激情可能是我最大的收獲,從電視臺回來之后,我對電視節目的制作產生了深厚的興趣,在電視臺的激情一直延續下去,讓自己確立了自己的一個小小目標,這種激情也促使我努力奮斗著!
從電視臺回來,依然想念一起做節目的那些同事,依然回味著那些做片的酸甜苦辣,但最重要的還是,我牢記同事在專業技術上,在為人處世對我這個將入社會的后輩的教育!這次實習讓我收獲很多,在我以后的學習、生活、工作的路上給了很大的啟示!
新聞采編實習報告 篇2
在大河網實習有近半個月,在政文部實習除去春節有一個半月,在總編室夜班一個星期,總共兩個月左右。
大河網其實沒有太多可以說的。不過還是學到了一些東西。網絡在現代的傳媒環境中的地位真是怎么估計都不為過呀。但他卻難以成為主流,至少現在不是;他缺少理性的力量,有理性的聲音,但被大眾的平庸聲音所淹沒;他的方向是什么,一時還很難說。導師說,自己的方向要兼顧網絡,他的考慮是不無道理的。我也不是什么有層次的人,卻有點排斥網絡,尤其是我留意新聞網站的點擊率時,那些最高的難有幾個是真正的新聞,人們獵奇,人們發出缺乏理性的言論,人們人云亦云……我想一個有點新聞理想的人,是不會把網絡當成事業。傳媒對我而言現階段我還是抱著一種理想主義的憧憬,幼稚也罷,天真也罷,我希望他是一個事業而不是一份職業。
政文部實習的時間相對比較長,去的時候正好趕著的時間比較巧。彼時河南正召開兩會,記者們比較忙碌,所以我的機會比較多。最后的實習下來我一個半月的時間署名稿子有近50篇左右。算是比較多,主要是還有老師的照顧,真正自己寫的改的有一大半。上個實習生是用了三個月的時間達到這個量的。所以是很是辛苦。談談收獲:
一個是熟悉了河南的采編行情。其實我發現這個東西比新聞采編的業務更重要。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對比。在南方實習的時候老師一般第一個問題是問“你是那個學校的,學什么的。”在河南日報老師們則第一個問題是“你是誰的親戚,或者誰介紹過來的。”我說不來這種東西究竟是什么,后來以“文化深厚”概之。如此不恰當的概括,看來這種東西真是超出了我的經驗范圍。斷了我畢業后回河南的信心,這條路對我封閉的,頗為郁悶。
二是接觸認識一些前輩。像一些編輯記者還是很有功底的,他們的才華不在新聞紙上體現,而是在業余的隨筆之中,或者本身有一種氣質。劉亞輝、宋華茹老師,尹紅杰、胡延征老師,遠望師兄……都是很有才華,闕愛民老師的為人給我也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不一而足。中原這篇死水微瀾的地方,他們還是給我力量。
三是見識了更廣的世面。這次實習對我應酬交際,以及視野的開闊,幫助很大。也培養了我一些興趣。
四是對新聞采編的進一步認識。黨報的新聞風格熟悉。
這段時間來欠缺的地方主要是跟老師主動交流請教的機會不多。對他們寫作風格的認識不深。只寫了自己一篇很滿意的文章后來被刪減了三分之一sigh。
在夜班實習,讓我從來沒有這般關注過版面。與此同時,讓我第一次見識了報紙的編輯流程。熬了好幾天還是比較滿足,唯一遺憾的是沒能自己親手畫畫版試試。時間太短。
回來要遵申老師意思多補補課,新聞采訪寫作編輯評論……這些實務的東西還是要惡補。下一步的實習一定要好好準備之前的工作,報紙的歷史,現在的風格,版面情況等,以最快的速度進入狀態。
寫完后發現自己總結的一點也不深,呵呵不過姑且這樣吧。這個寫東西看樣子還是要養成習慣。師兄的一個習慣——每天五六千字,讓我頗為震撼。xx年年9月8日至11月8日是我系教育實習時間,我分到陵水光坡初級中學實習小組,并按要求進行了教育實習,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過實習,我對教師職業有了更為感性和理性的認識,提高了教學能力,熟練掌握了一些教學基本技能,并且向實習學校展示了我院體育系學子良好的精神風貌,受到了實習學校領導、老師的一致肯定。
新聞采編實習報告 篇3
第一站:采編部
實習的第一天,我們第一組就被分到采編部實習。采編部是整個圖書館工作中最核心,也是最難的一塊,大家心里都多少有點惴惴不安,而且為了鍛煉我們的溝通能力,圖書館辦公室的主任還要求我們各組自行跟各部門老師聯系。所以沒辦法,作為一組的組長,我只好帶著他們去找采編部的王主任,跟她說明來意,他很爽快就答應了,把我們八個人分成三個組分別由三個負責編目的老師指導,就這樣,我們在這里開始了緊張而又忙碌的圖書編目實習。
1.學習陜西理工學院圖書館文獻分類細則、書目數據著錄細則以及文獻主題標引工作細則。
由于各高校情況不同,所以圖書館需要針對所屬院校的專業設置和自身文獻收藏的具體情況確定不同的工作細則。所以,我們進入采編部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學習該館自己編制的紅皮《陜西理工學院圖書館采編部工作手冊》,為接下來的上機編目打好基礎。
因為時間有限,我們的理論學習只進行了半天就開始著手為上機著錄做準備了。
2.圖書拆包
對新到圖書進行拆包,拆包時最好不要打亂其原有順序。
3.消磁和貼磁條
由于該館的防盜系統剛剛升級而這批進館的圖書還沒來得及更換與之相匹配的磁條,所以我們的準備工作就多了一項比較艱巨的任務:更換磁條。及撕去原有磁條,貼上新的磁條,這項工作看似簡單,但工作量卻很大。
消磁的時候首先要先找到磁條的位置,而這個位置是不固定的,在厚厚的一本書中要找出來是很費勁的`,況且有些比較厚的書中可能還不止一個磁條,最多的一次是,我們在一本七百多頁的書中撕出五條后,檢測儀才顯示無磁條!其次,即使找到了磁條的所在位置,要把它撕下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些書的紙張比較薄,再加之如果里面有幾個磁條的話,一般等到全部撕完的時候,一本新書也就變成舊書了。所以為了減少對圖書的損壞,撕磁條的部分一般由比較心細的女生來完成,男生幫忙找出磁條的位置就可以了。待所有的磁條都撕完后,還要再次進行檢測,以確保磁條以完全消除。
與消磁相比,貼磁條就要容易多了。只要在書中間靠近書脊的地方貼上一個長磁條就可以了,但磁條是為了防盜的,所以這個工作看似很簡單,卻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比如磁條要貼在沒有文字的地方,這樣才不會影響閱讀,另外磁條不能長出書外,這樣讀者不小心的時候可能會被劃傷,再有就是不能貼的太淺,這樣容易因為讀者好奇等原因,導致磁條脫落。
4.排序、劃書線及提書
將更換磁條后的圖書按訂購書單的順序排列,分批給圖書劃書標的下線,方便以后貼書標,然后按種類各取一本另放,十本一摞,書背向上。
5.上機著錄
按照書目數據著錄細則對各個字段逐一進行著錄,這塊是整個編目工作中最核心的一部分,所以在整個采編部實習中我們用了三分之二的時間來熟悉這塊的工作,而且老師也一直在努力找一些難度比較大的書讓我們練習,但是畢竟圖書的數量和種類有限,所以到最后要結束采編部實習的時候,我還是覺得里面有好些特殊的著錄方法和技巧不太熟練,只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自己慢慢摸索了。
雖然有遺憾,但整體來說此次收獲還是挺大的,在 和老師的耐心指導下掌握了圖書著錄的基本要領:一、客觀著錄。即對圖書基本信息的著錄一定要客觀,包括在提取主題詞的時候也要做到能客觀反映文獻的真實內容,當然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大量的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經驗。二、盡可能提出所有的檢索點。這一點要在200字段、相關題名字段(5-)以及主題分析字段(6-)中特別注意,尤其是相關題名字段中的517字段,用到的概率很大。
6.貼條碼
純手工活,但一定要細心,不能貼錯,還要盡量做到美觀。
7.清點圖書,確保無缺失。
第二站:流通部
因為之前經常以志愿者的身份在流通部幫忙,對圖書的借還和上架等基礎性的工作比較熟悉。
1.借書:眼疾手快的活。
不僅要對操作后產生的每一條記錄詳細查看,以確保借書操作的有效性,還要隨時提醒入庫的讀者攜帶代書板以及防止讀者將未處理過的圖書帶出安全門,而手中還要不停地處理借書事宜,有時候還要提醒讀者查閱圖書是否有污損,以便及時處理,所以稍不留神就會犯錯誤。
2.還書:細心與耐心的挑戰
流通部的工作直接面對的是讀者,讀者對一個圖書館印象的好壞也直接來源于流通部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所以,細心和耐心就成為了對讀者服務人員的最低要求,尤其是課間還書的高峰期,一定要有條不紊的按流程走,不能著急。
2.1還書 對于還回的圖書,每一本都要檢查其是否有缺頁、剪裁、污損等現象,發現后要及時處理,對于超期的圖書要開具發票,指導讀者到借書處交清罰款后再予以處理。
2.2續借 續借的時候一般選擇按書續借,且要明確告訴讀者續借必須是在原書借出后的二十到三十天之間才能處理,不到二十天的原書返還讀者,并告知其有效的續借時間,超過三十天的強行還回,并根據超時天數處以罰款。
2.3處理讀者信息 這項工作跟讀者接觸的比較少,只要偶爾簡答一些有關圖書丟失等的處理辦法外,剩下的就是注銷前一屆畢業生的圖書證和注冊新一屆學生的圖書證。
3.上架
4.利用ilas系統做各種統計工作,比如文獻的借閱和還回統計、讀者借閱統計、讀者/文獻借閱統計以及讀者閱覽統計等,以便及時發現流通服務中的各項問題和讀者的閱讀傾向,以提高流通部的讀者服務水平,也為采訪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