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類實習報告(精選5篇)
模具類實習報告 篇1
20xx年x月份為響應學校第三學年社會企業環境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我們xx級的學生積極地參加到第三學年社會企業環境下人才培養的企業實習的隊伍中去。也是為自己的大學畢業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和專業對口的工作。寒假來臨的時候,大部分同學都回家了,他們打算回家去休整一段時間,養精蓄銳好后才上來找工作。我在學校的把關,自己的努力下,在找到了我的第一個實習的地方塑料五金模具廠。
于是乎我便打起背包,來到工廠,開始了我的實習生活。
模具專業生產廠。雖然現在有滴滴的縮水,但是各種加工設備很是完善,鉆床,銑床,車床卻一樣也不少,足夠我實習用的啦。
雖然我學的專業是模具設計,但我還是剛剛才出來的,沒有啥經驗,所以要從低做起。第一個月的時候,我的工作主要是省模,畫線,鉆孔,攻絲,這些都是基礎的工作,是每個投身到機械行業的人都應該會,而且必須會的基礎。剛開始的時候,我畫線又慢又不準,老是耽誤別人的進度,后來經過師傅的教導,自己也慢慢的摸索,漸漸地掌握了畫的技巧,畫線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了。
我一直以為攻絲都是用機械來攻的,哪知道原來不是這樣的,在很多廠中,攻絲都是靠人工來攻的,并不是像我們想的那樣是靠機器來攻的,剛開始學習攻絲的時候,攻的絲老是不正,要不斜向這邊,就是斜向那邊。攻絲的時候,最怕的就是攻著攻著,絲攻突然斷掉了,半節卡在孔里。因為絲攻要比被攻絲的孔大,且絲攻的硬度比較大,所以比較難弄出來,一般情況下,就是強力的把絲攻敲出來,或者用火燒軟以后,在打出來,無論如何這個孔都是廢的了,又要重新鉆過另外一個了。有一次,我攻絲的時候,由于用力太大,造成兩邊力不平衡,絲攻“嗙”的一聲就斷了。那時候,我很慌,不知道怎么辦,也不敢告訴別人,害怕別人責怪自己。所以獨自一個人在那里弄,弄了半天也沒弄出來,心里更加慌了。還好,最后師傅還是發現了,他沒責怪我,幫我把絲攻弄了出來。
第二個月,我就開始學習銑床的操作。雖然在學校的時候,我們曾經也有一段時間學習過銑床的操作,雖然過去了很久,很多知識都已經忘卻了,但無論如何基礎還在,所以學習起銑床的操作比較容易。從最開始的是銑鍵槽,一般都是8厘和6厘的。而后慢慢地熟練了操作銑床后,就開始銑打粉缸的刀,看起來簡簡單單的一把刀,銑起來卻不是那么的容易,曾經有一把刀,我整整銑了三天才銑出來,銑出來以后還要精加工,聽老員工說,單單這把刀就值幾千塊錢,望著這把自己銑出來的刀,心里很高興,三天的辛苦全都忘記了,也許這就是成就感吧。
第三個月,我就開始學習操作車床,由于在學校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是金工實習,學的就是車床和銑床的操作。雖然學習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是基礎打好了,現在學起來也比較容易。經過一個多月的學習,基本上能車出工廠所需要的零件,但也有一些沒有掌握到,像滾筒啊,我就不會車了,車滾筒的一般都是很熟練的車工,因為滾筒的精度要求很高,且車的時間很長,一般都要幾天才能車好一個,所以一般只有老車工才能勝任。
現在我已經開始繪圖了。這將是我新的起點,我相信我能做好的。
經過這幾個月的實習,我懂的了工作的辛苦,原來在學校的時候老是希望能早點出來工作,不懂得珍惜學校的生活。等到現在出來了,才知道工作的辛苦,才知道學校的生活是如此的美好。不過無論這樣,我們都得出來,都得面對社會,都得去為自己的事業闖蕩,只是遲早的問題。
經過這幾個月的實習,讓我了解這些工廠的生產情況,與本專業有關的各種知識,工廠工人的工作情況等等。第一次親身感受了所學知識與實際的應用,電子技術在電子工業的應用了,精密機械制造在機器制造的應用了,等等理論與實際的相結合,讓我們大開眼界。這也是對以前所學知識的一個初審吧!這幾個生產實習對于我們以后學習、找工作也真是受益菲淺,在短短的幾個月中讓我初步讓理性回到感性的重新認識,也讓我們初步的認識這個社會,對于以后做人所應把握的方向也有所啟發!
這幾個月中雖然做的都是些簡單的工作,但看似簡單的工作,要做到又快又好卻并非易事,所以說,把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社會是很現實也很殘酷的,上帝不會偏愛任何一個人,不會滿足每個人的每項需求,只有自己學會適應,學會面對,學會接受。
對于即將步入社會,真正走上工作崗位的我們來說,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好這次實習的機會,調整好心態,把看似簡單的事,做得不簡單,這將成為我們真正步入社會之前一筆最大的財富。是個美麗的地方,這里的交通路線四通八達,或許這就是能夠快速發展起來的原因之一吧。
當然還有其它的原因!這里也是我初涉社會的開端,邁向美好而殘酷的未來,我一直堅信自己的能力,即使人生路如四通八達的公路,但事我的方向只有一個,那就是前進,前進,再前進,永不言棄,永不退縮,直至到達勝利的終點。
模具類實習報告 篇2
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模具專業人才一直被市場認為是最受歡迎的人才之一。下面是有20xx模具專業學生實習報告,歡迎參閱。
流水似箭,轉眼間離開學校已有六個月了。經過這半年來的實習,讓我真真正正的體會到了“井底之蛙”的涵意。
在學校的時候,我們只是學習課本上的一些理論知識。那時感覺理論這么簡單想比操作起來也并不難。但事實卻并非如此。
當我們剛來到云南建工鋼結構有限公司時,廠里按排了我們一個星期的廠規廠紀及安全問題的學習。于是,我們帶著這些初步的培訓之后,終于邁進了我期待已久的實戰中。當我們踏入了廠線后,帶班首先給我們講的就是安全問題。聽我們師傅說就是在我們廠因為工作不認真謹慎,亂動設備而造成的殘疾,手指夾斷,腿腳壓傷壓殘等等都有出現過。這些聽起來就讓人心驚膽戰的。的確,在現場如果忽視了安全問題就很容易發生公傷事故。當然受傷的也是自己。因此,我們每天上班集合時都會一起碩大聲喊:“安全第一”的口號,為的就是要告誡我們自己不論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更不要完全依靠自己的感覺和經驗做事。
然后,才安排我們上線生產,剛開始上線是我什么都不會,做什么都是很慢,對那些工具的使用都是很生熟,甚至有些都是我們在學校所沒見過的。所以在實習期間總是感覺到在學習學習的那些東西真是太局限了。學習到的理論與實際很難結合在一起。但是經過,組長及其領導的培訓,對鋼結構的工藝及焊接工藝都了解了。但是,對于我要學習的東西還是很多的。因此,我懷著對那些未知知識的好奇和興趣,一定要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學習的機會和機遇,為自己在建工鋼構的發展開拓無限的空間。
一.實習目的:
生產實習是教學與生產實際相結合的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在生產實習過程中,學校也以培養學生觀察問題、解決問題和向生產實際學習的能力和方法為目標。培養我們的團結合作精神,牢固樹立我們的群體意識,即個人智慧只有在融入集體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通過這次生產實習,使我在生產實際中學習到了鋼結構工藝知識、鋼結構的制造過程知識及在學校無法學到的實踐知識。在向工人學習時,培養了我們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在生產實踐中體會到了嚴格地遵守紀律、統一組織及協調一致是現代化大生產的需要,也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所必須的,從而近一步的提高了我們的組織觀念。
通過生產實習,對我們鞏固和加深所學理論知識,培養我們的獨立工作能力和加強勞動觀點起了重要作用。
二.實習任務:
1.較全面、綜合地了解企業的生產過程和生產技術;較深入、詳細地了解企業生產的設備、工藝、產品等相關知識;了解企業的組織管理、企業文化、產品開發與銷售等方面的知識和運作過程。
2.在專業比較對口的實習崗位上,努力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密切結合,并能靈活應用,使自己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及工程實踐能力均得到一次全面的提升。
3.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和社會經驗,在職業道德、職業素質、勞動觀念、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明顯的提高,逐步掌握從學生到員工的角色轉換,為畢業后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提高就業競爭力。
三.實習基本要求:
1.學生在實習企業必須遵守企業的各種規章制度和相應的勞動紀律,不能無故請假和擅離崗位。有特殊情況需要請假或改變實習企業的必須征得實習企業和指導教師的同意。
2.學生在實習期間必須嚴格遵守崗位操作規程和安全管理制度,嚴防工作責任事故和人身安全事故的發生。
3.必須遵紀守法,模范遵守公民的社會公德,不得從事法律法規、廠紀廠規、校紀校規所不允許的各項活動。
4.努力工作,積極完成實習單位指定的工作任務,虛心學習,主動、誠懇地向工人師傅、工程技術人員及企業管理人員求教,刻苦鉆研。
5.應多與指導教師聯系交流,及時得到教師指導。
在模具中心實習接近2個月,在那里工作后的感受很多,對各種用途的模具都有了清晰的感性認識,熟悉了各種用途的模具,對b8的部分模具有了很深的了解,模具專業實習總結。熟悉使用了各種鉗工常用的工具,知道了一定的模具安裝要求以及安裝步驟,熟悉知道了模具安裝的過程和安裝時可能遇到的問題,知道如何設計廢料滑道,熟悉模具材料的熱處理,知道鑲塊、韌口啃壞如何修補。下面我具體介紹一下:
熟悉模具設計的步驟,現在模具中心設計的模具主要以日本風格(簡單、成本低)和歐洲大眾風格(復雜、耐用、厚重)兩種。一個模具的誕生由以下幾個步驟組成:數據分析→設計→工藝制定→模型車間制作模型實體→鑄造廠做試題澆注→數控加工→初加工(導板、導柱、斜面)→調裝→調試→驗收→OK
鑲塊與底板的裝配關系:一般底板的鑄件上鑄出鑲塊窩座,數控將窩坐尺寸及表面粗糙度加工到位,鑲塊安裝時以底板窩座為基準。確保鑲塊與窩座接觸面間隙小于0.03mm,事先數控已經打好鑲塊上的銷孔以及安裝鑲塊的螺栓孔。鑲塊安裝好后通過定位銷為其定位,在下道工序數控加工,或者而處理之后,鑲塊靠銷孔準確定位到底板的指定位置上,鑲塊與底面見靠螺釘連接在一起。
各類鑲塊的初組裝順序:窩座及安裝面去毛刺倒角,鑲塊安裝面倒角,型面輪廓上四周的鑲塊安裝,安裝與四周相接鑲塊,保證結合面及靠死面間隙,鉆削孔,絞削孔,打銷子。
自己動手做了一些簡單的工裝器械,學會使用了一部分機加工具。了解奇瑞翼子板的模具,為下午給模具的汽缸安裝氣閥做準備。下午和孫曉明學習設計并制作了安裝氣閥用的兩個拖架。
模具的安全區和平衡區:安全區是保證模具在工作,運輸,存放過程中,上下模相對位置處于平衡位置,有彈性,朔性,剛性三種安全區。平衡區是為了平衡制體本身形狀不對稱造成的受力不均勻產生的不同方向的附加力。
在制作托架的過程中,學會使用了翻邊機,風鉆,砂輪打磨機等。最后成功的將6個氣閥安裝在模具上。
鑄件的貼字要求:
模具上下面要鑄出沖壓件號,沖模號,工序內容給定,沖模上模重量,下模重量(壓桿圓重量)及總重量,并有拖桿(或上氣墊頂桿)的重量。
安裝方向:模具正前方鑄出的F做正面標記,涂紅色,模具在左右兩側鑄出的"LHRH"(上下模)作為側面標記"LH"涂白色,"RH"側涂黃色;重量標志:重量大于1噸的模具在左右兩側鑄出模具重量上模重,下模標下模和總重量,涂白色。
產品標記;在模具上模中部的右側鑄出以下部分內容涂白色
1.制件號,工序號。
2.模具號。
3.鑄件材料牌號。
涂刷顏色要求:
1.模具安裝表面保留加工余量,加工表面不涂色。
2.下底版,壓料板等可見部分涂車型色。
3.上下表面鑄造的形狀涂防銹底漆。
4.非工作表面涂絕色底漆。
5.限制器涂黃色存放限制器涂紅色。
6.安全螺釘,銷涂白色。
7.危險區涂黃,黑相間色。
拉延時的調整方法:
1.凸、凹模的間隙不合理。拉延時應該使矩形長邊間隙小于短邊間隙。
2.凸模圓角半徑不合理。在修整時應該使矩形長邊的凸模圓角半徑小于短邊的凸模圓角半徑。
3.調整凸模結構。在調整時,應使長邊的工作帶大于短邊的工作帶。
4.調修凸模工作端面錐角。在調整時,應使長邊的錐角大于短邊的錐角。
總的來說在模具中心實習的收獲還有很多,但都很雜。在那里做的基本上是鉗工活,少量觸了調試。但我覺得對于模具的學習還有很多是靠經驗和實踐積累來獲得的。我很珍惜這次實習機會,在那里繼續好好學習。河南周口農業信息網真心與大家共同研討如何更好的能學好模具技術。
中國的模具制造業正在處于快速發展期,有不少的大學都有開設鉗工、車工、銑床工這類機電專業,本文章將重點講述一位大學實習生在廠里面的鉗工實習報告。
轉眼間,為期兩周的鉗工實習就要接近尾聲了。回想兩周以來,有過汗水,有過失敗,有過傷痛,有過微笑。正是這些五光十色的生活片斷拼湊成了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實習的第一天我們進行的是車工的訓練。第一次接觸這種工作,技術不熟練,特別容易出錯,而且還是站著工作。一天下來,整個人都有一種強烈的崩潰感。由開始的好奇轉為后來的厭煩,只是有一個極短的過程就完成了。但看著一個光滑潔凈的工件從自己的手中出來,還真的很有成就感。
很早以前就聽師兄師姐們說,鉗工實習是最辛苦的。由于以前沒有親身體驗過,還沒有什么感覺,這回有了親身體驗,不得不承認鉗工的辛苦了。鉗工幾乎完全手工操作,對工人的技術要求比較高,而且為了工作需要,也要站著進行加工。雖然操作間有空調或者電扇,但我們還常常一干就一身汗,而一身汗還沒下去,另一身汗又出來了。有的同學汗水都滴到了工件上,特別辛苦。看著自己親手做的小錘子,小啟子,雖然不十分完美,但還是很欣慰。以前覺得身邊的東西都沒有什么了不起,用習慣了。但現在才發現,原來很簡單的東西里也包含著很多的智慧與辛苦在里面。
實習完車工后,我們又接觸了特種加工。通過特種加工的實習,我們了解到了幾種比較先進的加工技術,而且還親手操作或者參與其中對試件的設計加工工作,制作出了很多漂亮的工件,都被我們收為紀念品,成為了永久的回憶。
只是小時候見過工廠里面工人電焊,由于那時候被大人告之一定不要去看電焊的弧光,所以一直對電焊比較恐懼。但沒想到這次實習也有電焊的內容。開始對電焊很恐懼,不敢去點火,不敢去引弧,在師傅的引導與指引下,漸漸消除了這種情緒,逐漸適應了那樣的工作環境與工作方式。雖然最后的成果焊得很難看,但畢竟也見證了我戰勝自我的過程,雖丑由榮。
最后實習的內容是鑄造,和前面的幾項內容相比,感覺有趣了很多。每拿到一個模型,就想到怎樣進行分形,然后造出砂形,把它鑄出來。第一天的時間全是練習,大概鑄了四個模型吧,基本掌握了制作砂形的方法和要領,看著完整光潔的砂型在零件取出后呈現在眼前,仿佛揭開了一個期待已久的問題的神秘面紗。鑄造的實習,雖然也很累,但是很有趣,干活的時候都忘了累,收獲的不僅有知識,還有快樂。
總之,通過兩周的鉗工實習,我開闊了眼界,收獲了一些平時得不到的知識,鉗工能大大的鍛煉一個人的堅韌、恒心、細心,如果有任何一個細節處理錯誤,將導致前功盡廢。所以這次的實踐讓我收獲眾多。
模具類實習報告 篇3
由于三月之前忙這專升本,四月出開始找工作。懷著對未來無限的憧憬,我逐步從校園生活轉向社會工作,踏上了去生產實習路。幸運的是我很快找的工作我很珍惜人生這第一次的工作經歷,雖然進入公司才短短的一個多月,但是這段時間里,對于一些的理論的知識,有了感性的認識,,感覺受益匪淺。通過實習使我獲得基本生產的感性知識,理論聯系實際,擴大知識面;同時又是鍛煉和培養了吃苦耐勞的精神,接觸社會、了解產業狀況、了解國情的一個重要途徑,逐步實現由學生到社會的轉變,培養初步擔任技術工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企業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體驗企業工作的內容和方法。這些實際知識,對我日后的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基矗
(一)公司簡介:
廈門金波貴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創建于1995年8月7日,隸屬于宏發電聲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現有總資產3000多萬元,已建成國內先進的觸點生產線,具有年產12億個觸點的生產能力。
主要產品有純銀、銀氧化鎘、銀鎳、銀銅混合、銀氧化錫、銀氧化錫化銦等10多種合金材料的復合觸頭或單體觸頭。產品應用于生產繼電器、保護器、溫控器、接觸器、定時器、電動工具、汽車電器及各類開關的生產廠家,XX年6月份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現對iso/ts16949:質量體系進入貫標認證階段。產品嚴格按照gb11096--89《貴金屬及其合金型復合電觸點材料》國標及jb/t10383-《鉚釘電觸頭技術條件》機械行業標準的要求,公司擁有國內先進的電器觸點全套生產線及產品檢測儀器和試驗設備。
(二)產品簡介:鉚釘型電觸點。
1.觸點按表面形狀分為:平面觸點,球面觸點
平面型:單體例如7.7320112-2agni0.15/單
復合例如7.723.026agce/cu
球面型:單體例如7.732.157-1agni10/單
復合例如7.732.095agcd012/cu
2.點觸點草:
3.點觸點質量要求:
觸點工作面:無銅屑,缺邊,凸苞,裂紋,壓印圈,模具印,臺階,露銅,凹坑,毛刺等。
觸點基準面:無銅劃傷,開裂,偏心,包銀等。
觸點腳端面;無鋸齒紋,凹坑,無附銅或銀等。
4.觸點的基本尺寸:頭部直徑,足部直徑,足部長度,銀層厚度,球面半徑,脫模斜度。
5.力學性能:壓扁后結合面開裂口與壓扁變形最大長度之比小于1/6.
(三)生產工藝簡介:
來到公司了解到公司分為:庫房,辦公區和生產區。辦公區有:行管部,保衛科,財政部,各部門經理辦公室,會議室等。生產區:模具生產車間,冷鐓車間,后處理車間,品檢車間等。辦公區負責公司的管理,生產區負責觸點的生產。主要生產過程:把銀絲,銅絲通過拉絲機拉出所需要的尺寸,經過冷焊機床,把銀絲和銅絲鐓制成觸點半成品,然后經過去油,甩干,熱處理,粗拋,清洗,細拋,超聲波清洗,烘干,而后是檢驗,合格后包裝入庫。模具車間主要是為冷鐓車間生產一沖模和二沖模,其次就是為一些設備修配零部件。下面與二沖磨為例。其外觀為一圓柱體,圓柱高為49公差為正負兩個絲,半徑為19公差為正的零負的兩個絲。其加工工藝:先備料cr12的毛胚(gr12型鋼適用于重載荷、高耐磨、高淬透性、變形量要求小的冷沖模),用車床車下長越49.5(多出來的為加工余量為其他工序準備的)并倒角2。然后用外圓磨床磨外圓,粗糙度大概是0.8,再用磨床磨上下兩端面的圓。磨至49多一些吧,還要留加工余量的。而后用電火花在在圓柱中心打個小圓孔。(孔的主要尺寸有:半徑孔深及孔底倒球面,應生產不同產品而要求的也不同,其中電花花的電極是師傅用數控車床自己車的)孔與圓柱的精度要求高,同軸度為一個絲。這些做好后,就進行拋光,然后進行熱處理(gr12鋼的淬火溫度為950~980℃,回火的溫度一般為160~180℃。這種方法使鋼具有高硬度和高耐磨性)。之后是最后一道工序研磨。用于與生產產品接觸的面要研磨至粗糙度0.2。一切做好后,經檢驗合格,入模具倉庫保存。。一般情況下一個冷墩師傅在操作不發生意外的情況下,可以用同一個模具打好幾萬個產品,中間感覺產品質量不好,可以對模具進行修模,主要是用磨床磨上下兩端面,最重要的是用研磨機研磨重要表面保證粗糙度為0.2,模具通過多次修磨后最終是不能用了,這時模具要回收利用。可用于修配成其他的零部件。一般情況下是通過在原來的小孔的位置上用大鉆頭鉆個圓孔。之后拿a.b膠把合金磨頭沾到孔內并用壓模機壓緊(ab膠是兩種膠,分為a和b,它們一比一混合后涂在接觸表面強度高,合金磨頭不是我廠模具車間生產的是外購的)在把合金磨頭鑲好后,在用電火花打個小孔。然后重復上面生產二沖模具的步驟進行加工。這樣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節省了大量的成本。為企業創造更高的效益。
(四)實習概述:
通過網上投簡歷,面試,體檢后,我成為金波公司一名職工。剛開開始進入公司就趕上公司搬遷廠房,把廠房內的設備要從島內搬遷至同安。在舊廠房時,負責配合其他人員幫忙把所需東西打包。到了新廠房配合相關人員安裝設備及與電工配合把設備的電源接好。而后在模具部練習一些基本設備的操作,最后在安排到設備動力部學習設備維修。
(五)所學技能:
在安裝設備期間學會使用手推叉車,用膨脹螺絲固定機臺。在與電工接線中知道了:相線:黃色、綠色、白色;零線:藍色;零線:藍色;如果電機通電后發生反轉只需對調黃色和綠色的相線。在模具部學會了操作普車,磨床,鉆床,洗床和砂輪機的使用等。在維修時學會了,砂輪切割機,沖擊鉆,液壓鉗,手電鉆,電鋸,打磨機的使用,電焊,氬弧焊等,并學會常用工具的使用和常用配件的識別。
在實習期間也做了不少事情,例如用膨脹螺絲固定機臺,接設備主控電源,安裝門鎖,門吸,水龍頭,用砂輪切割機切割切角鋼,用電焊焊接角鋼做物料架,用車床和磨床修配墊片,用磨床磨長方形鐵塊并符合平行度和垂直度要求,用鉆長鉆孔并攻螺紋保證孔和螺紋的定位精度與尺寸要求。用銑床銑刀架。
(六)主要事項:例如
1.修配安裝銅套。維修原因主要是,刀架和與刀架配合的銅套磨損了,使得間隙過大。影響配合,導致刀架闖動,嚴重影響加工產品的同軸度。維修方法:拆下刀架并用鋁棒敲出銅套(鋁比銅軟)用卡尺測量銅套內外徑,并記錄數據重新用車床修配一個銅套。(數據比實際測的數據要有調整,一般根據經驗修配)最后安裝好銅套及刀架,并調試機床。(銅套安裝要慢,只能一點一點的敲進入,每敲進一點就要試著刀架,不使刀架卡死,銅質軟受擠壓易變形,銅套與銅套固定版為過盈配合,搞不好變形過大會使內徑變下或變形,無法安裝刀架)心得體會:拆設備時要有先后順序,拆下得零件要放好,該擦干凈得要擦干凈,(用酒精擦洗)拆下時要記得各個零件原有得位置,以方便安裝,(很多零件又配和關系,順序不可裝反,有些零件安裝方向性,如一個軸上與其他零件有接觸會有磨損,會變小,雖然只有幾個絲,但看似一樣的兩端安裝相反,可能就裝不上了,或裝上了也太緊,設備運行會卡,甚至卡死。安裝設備時,常常需要敲敲打打,一般要用銅棒,是銅的零件就用鋁棒(用質軟的,以免敲壞設備),做是不能只用蠻力,要用腦想,用巧勁。
2.用一臺銑機床銑個刀架,然而這次沒做好。結果把一個要與刀片配合的尺寸銑壞了。雙邊偏差多到在0.006~0.008毫米,導致刀架報廢。就是超差了這幾個絲,忙了好久加工出來的竟是不合格品。真是氣人埃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才做好。分析失敗原因主要有幾點:第一,對設備不了解,以前沒使用過,是第一次用這設備。是臺鉆銑結合的進口機床,是立式可轉位的。第二,對刀是沒有對好,使得加工原點與圖紙原點不和,基點偏移大概有兩個絲,其次銑刀刀口不平,是用過的銑刀,三個刃口不平,刃口也不鋒利。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失敗原因,沒有測量毛胚尺寸。只是看著圖紙加工,沒聯系實際,只按圖紙的尺寸加工,誤把毛胚尺寸當成圖紙一樣的尺寸。導致還誤差4到6絲。改過措施:一,平時多加練習,熟練掌握機臺操作。二,對刀要慢,銑刀轉速要慢,對刀是要慢慢碰刀邊,稍有一點點切屑就可以。三,做是不能太死,要結合實際,靈活運用自己的技能。今天第二件失敗的事也不算是失敗。
模具類實習報告 篇4
一、實訓目的:
1、熟悉沖壓模具內容、結構、培養實踐動手能力
2、了解模具零件相互之間的裝配形式及配合關系
3、熟悉沖壓模具的拆卸過程及裝配步驟
二、實訓要求:
1、對新拆裝模具零件進行測繪,按要求畫出相應的零件結構圖
2、對新拆裝模具零件進行分析,了解模具的工作原理及零件作用
3、熟悉拆裝過程及有關的操作規則
4、填寫好配合關系表
三、模具拆裝分組:
2人負責拆卸模具,1人負責測量,2人負責繪草圖
四、畫圖步驟
1、拆模具做好標記以便還原
2、各零件測繪
3、先繪草圖
4、畫正規圖
5、什么是模具
結論:是生產各種工業產品的重要工藝裝備
五、實訓感想
這是我們第二次實訓,但也是我們第一次面對真正的實物圖(理論老師上課用的模具的模型)去進行相關的操作。也是我們第一次開始從理論到簡單的實踐,在本次實訓中(模具的拆裝及測繪)遇到許多問題。比如:
1、平日里我們在教室里學習的理論知識,當運用到實踐,仍有些困難,也許是因為我們理論老師教學的模型比較簡單,現在我們面對的是相對復雜的模具,特別是模具中的一些螺釘、孔等在簡單的模型中沒有,還有就是一個相對復雜的模具在繪圖時,應該怎樣去剖視,許多理論知識相結合在一起去運用時感到費力;
2、平日里我們對于測量對一塊,只是在相關的圖形中進行,一般比較簡單。在實踐(實訓)中測量是比較復雜,怎樣才較準確呢。
由理論到實踐中遇到問題,當解決時,一定有所收獲,有所感悟,面對問題相應計劃:
1、今后理論知識的學習更加全面,深刻;
2、自己到圖書館找相關的知識,去補充課堂上所學習的;
3、有空到實訓老師進行請教。
經過一個星期的實訓,其實也是在經歷另一種生活,這也是我們今后最可能選擇的生活。在其中我感到很欣慰的是:每位實訓老師將他們的經驗毫不保留的傳授給我們,我也去過工廠打工,那些所謂的“師傅”教的僅僅皮毛而已。
模具類實習報告 篇5
通過這次模具設計,本人在多方面都有所提高。通過這次設計,綜合運用本專業所學課程的理論和實際知識進行設計,提高學生獨立工作能力,鞏固與擴充了ARM等課程所學的內容,掌握ARM設計的方法和步驟,同時各科相關的課程都有了全面的復習,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有了提高。在短短的一個星期中,讓我們初步讓理性回到感性的重新認識,也讓我們初步的認識了這個社會,對于以后做人所應把握的方向也有所啟發,體現出團隊課程設計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體會了學以致用、突出自己勞動成果的喜悅心情,從中發現自己平時學習的不足和薄弱環節,從而加以彌補。
本次實習使我親身感受了所學知識與實際的應用,理論與實際的相結合,讓我們大開眼界,也算是對以前所學知識的一個初審吧!這次生產實習對于我們以后學習、工作也真是受益菲淺。通過這次為期一周的課程設計,在不斷的失敗和努力中,鍛煉了我們的動手能力,培養了團隊協作及永不放棄、不屈不撓的精神。并且使我們對ARM的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同時也補充了我們對電機控制的相關知識。
這次課程實際僅僅是基于ARM微處理器應用的一個開端,在這期間我們還有很多的不足,比如不能完成引腳的最優連接,不能完成硬件系統和軟件程序的自主設置和編寫,但我相信通過以后對ARM嵌入式系統的繼續學習,自己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我會把這此實習作為我人生的起點,在以后的工作學習中不斷要求自己,完善自己,讓自己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