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工實訓實習報告(精選3篇)
電工實訓實習報告 篇1
實踐出真知,一味的只早課本上學習,難以出好結果。
一、實習目的
通過一個星期的電工實習,使我對電器元件及電路的連接與調試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認識,打好了日后學習電工技術課的基礎。同時實習使我獲得了自動控制電路的設計與實際連接技能,培養了我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了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獨立工作的能力。最主要的是培養了我與其他同學的團隊合作、共同探討、共同前進的精神。
二、具體如下
1、熟悉手工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維護與修理。
2、基本掌握電路的連接方法,能夠獨立的完成簡單電路的連接。
3、熟悉控制電路板設計的步驟和方法及工藝流程,能夠根據電路原理圖、電器元器件實物,設計并制作控制電路板。
4、熟悉常用電器元件的類別、型號、規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圍。
5、能夠正確識別和選用常用的電器元件,并且能夠熟練使用數字萬用表。
6、了解電器元件的連接、調試與維修方法。
三、實習內容
1、觀看關于實習的錄像,從總體把握實習,明確實習的目的和意義;講解電器元件的類別、型號、使用范圍和方法以及如何正確選擇元器件
2、講解控制電路的設計要求、方法和設計原理;
3、分發與清點工具;講解如何使用工具測試元器件;講解線路連接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
4、組裝、連接、調試自動控制電路;試車、答辯及評分
5、拆解自動控制電路、收拾桌面、地面,打掃衛生
6、書寫實習報告
四、實習心得與體會
對交流接觸器的認識
交流接觸器廣泛用作電力的開斷和控制電路。它利用主接點來開閉電路,用輔助接點來執行控制指令。主接點一般只有常開接點,而輔助接點具有兩對常開和常閉功能的接點,小型的接觸器也經常作為中間繼電器配合主電路使用。
交流接觸器的接點,由銀鎢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和耐高溫燒蝕性。它的動作動力來源于交流電磁鐵,電磁鐵由兩個山字形的幼硅鋼片疊成,其中一個固定,在上面套上線圈,工作電壓有多種供選擇。為了使磁力穩定,鐵芯的吸合面,加上短路環。交流接觸器在失電后,依靠彈簧復位。另一半是活動鐵芯,構造和固定鐵芯一樣,用以帶動主接點和輔助接點的開斷。
對中間繼電器的認識
中間繼電器是一種特殊的接觸器(即開關)。它上面是常閉觸點,下面是常開觸點,當線圈通電后,利用電磁力使上面常閉觸點分開,下面常開觸點閉合。它用于在控制電路中傳遞中間信號。
中間繼電器的結構和原理與交流接觸器基本相同,與接觸器的主要區別在于:接觸器的主觸頭可以通過大電流,而中間繼電器的觸頭只能通過小電流。所以,它只能用于控制電路中。
對連接自動控制電路實習的感受:
在一周的實習過程中,最挑戰我動手能力的一項訓練就是連接電路。對我來說,這無疑是一門新的學問,既是一種挑戰,也使我學到了很多有使用價值的知識。這個實習是我最感興趣的實習,因為從小我就喜歡組裝和拆卸。總結這個實習,我感覺自己有時候十分的粗心。剛開始檢測電器元件的時候,由于粗心,竟然將已損壞的元件誤檢測成為正常元件,結果導致我又重新連接線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在連接元件過程中,由于事先沒有計劃好元件之間的連接,導致接線在電路板上長距離繞行,既浪費了材料,又使電路板面顯得凌亂。但值得欣慰的是,我連接的線路的接線頭達到了老師講解時提出的似露非露的標準。在這個實習環節中,我明白了細心的重要性。同時也明白了自己的動手能力還十分的不足,缺乏鍛煉,在這種情形下無法勝任以后的工作,所以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中,我應該努力的將理論與實際聯合起來,著重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使自己面對以后的工作時有一定的底氣與信心。
五、總結
總的來說,我對這門課是熱情高漲的。
第一,我從小就對這種小制作很感興趣,那時不懂連接和組裝,卻喜歡把東西給拆來裝去,但這樣一來,這東西就給廢了。現在的電工實習課,正是學習如何把東西裝回去。每次完成一個步驟,我都像孩子那樣高興,并且很有成就感。
第二,電工電子實習,是以學生自己動手,掌握一定操作技能并親手設計、制作、組裝與調試為特色的。它將基本技能訓練,基本工藝知識和創新啟蒙有機結合,培養我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作為信息時代的大學生,作為國家重點培育的高技能人才,僅會操作鼠標是不夠的,基本的動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創造的基礎和必要條件。
通過一個星期的學習,我覺得自己在以下幾個方面與有收獲:
一、對電工技術的理論有了初步的、系統的了解。我了解到了控制電路板圖的設計制作與工藝流程、連接電器元件的技巧等。這些知識不僅在課堂上有效,對以后的電工技術課的學習有很大的指導意義,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有著現實意義。
二、對自己的動手能力是個很大的鍛煉。實踐出真知,縱觀古今,所有發明創造無一不是在實踐中得到檢驗的。沒有足夠的動手能力,就奢談在未來的科研尤其是實驗研究中有所成就。在實習中,我鍛煉了自己動手技巧,提高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做控制電路組裝與調試時,好幾個元件的間距特別小,稍不留神,就把連接好的接線又弄斷了,但是我還是完成了任務。最后,特別感謝在實習過程中所有幫助過我的老師和同學。
六、建議
1、本次實習中,一些工具數量太少(比如萬用表),經常出現幾個小組共用一件工具的情況,建議以后能增加工具的數量;
2、建議將儀器存儲柜中有故障的儀器和無故障的分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電工實訓實習報告 篇2
實訓目的:
實習是機械學生不可缺少的實習環節,學校安排本次實習是在學生完成所有基礎課、技術基礎課后進行的。實習的目的在于通過在實習公司或實習基地的生產實踐,使學生能將所學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鞏固所學的專業知識,培養實踐操作技能,建立電工電子應用的概念。
本次的實習要提高自己對社會的認知能力,讓自己迅速適應社會,跟上電子信息前進的步伐。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學校與社會相溝通,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業務水平,尤其是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以便培養自己成為能夠主動適應神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實訓設備:
一.電動機的自鎖控制電路
十字改錐、一字改錐、尖嘴鉗、虎口鉗、斜口鉗、剝線鉗、萬用表、熱繼電器、導線若干、交流接觸器
二.三相電動機正、反轉控制電路的安裝
十字改錐、一字改錐、尖嘴鉗、虎口鉗、斜口鉗、剝線鉗、萬用表、熱繼電器、導線若干、交流接觸器
三.故障檢測
萬用表、導線若干
四.電烙鐵的焊接
電烙鐵、烙鐵架、十字改錐、一字改錐、尖嘴鉗、剝線鉗、鑷子、吸錫器、萬用表、錫絲、銅絲、海綿
五.電烙鐵焊接收音機電路板
電烙鐵、烙鐵架、十字改錐、一字改錐、尖嘴鉗、剝線鉗、鑷子、吸錫器、萬用表、錫絲、海綿、印刷電路板、制作收音機的小零件
實習內容:
13周周一
一.電動機的自鎖控制電路
老師講解原理、連接電路的方法和步驟,自己實踐操作1.實習目的:
(1)學會三相異步電動機的自鎖控制的接線和操作方法;
(2)了解交流接觸器的工作原理和構造;
(3)了解按鈕開關的構造與作用;
(4)掌握三相電動機自鎖的工作原理、安裝及操作方法;
(5)掌握交流接觸器常開、常閉觸頭在電路中的應用;
(6)通過對三相異步電動機自鎖線路的實際操作過程,掌握由電氣原理圖變換成實際電路接線圖的知識;
(7)理解自鎖的概念。
2.實習元件:
十字改錐、一字改錐、尖嘴鉗、虎口鉗、斜口鉗、剝線鉗、萬用表、熱繼電器、導線若干、交流接觸器
3.實習原理:
當按下啟動按鈕SB2后,電源U1相通過熱繼電器FR動斷接點、停止按鈕SB1的動斷接點、啟動按鈕SB2動合接點及交流接觸器KM的線圈接通電源V1相,使交流接觸器線圈帶電而動作,其主觸頭閉合使電動機轉動。同時,交流接觸器KM的常開輔助觸頭短接了啟動按鈕SB2的動合接點,保持交流接觸器線圈始終處于帶電狀態,這就是所謂的自鎖(自保)。與啟動按鈕SB2并聯起自鎖作用的常開輔助觸頭稱為自鎖觸頭(或自保觸頭)
電動機自鎖控制電路圖
4.實習過程:
(1)按點動控制線路進行安裝接線,接線是先接主電路,后接控制電路;
(2)線路接好后,對照電路原理圖仔細檢查;
(3)找老師進行電路連接核對;
(4)實習完畢,切斷實驗線路三相交流電源,拆除電路;
(5)收拾實驗臺,整理工具后,離開實驗室。
13周周二
二.三相電動機正、反轉控制電路的安裝
老師講解三相異步電動機正、反轉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要求,連接電路的方法和步驟,自己實踐操作連接電路
1.實習目的:
(1)掌握自鎖運轉控制線路的檢查方法及通電運轉過程;
(2)掌握交流接觸器互鎖控制電路的工作原理、安裝及操作方法;
(3)掌握電器互鎖原理以及應用方法;
(4)掌握交流接觸器常閉觸頭在電路中的應用;
(5)了解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基本結構和連接方式。
2.實習元件:
十字改錐、一字改錐、尖嘴鉗、虎口鉗、斜口鉗、剝線鉗、萬用表、熱繼電器、導線若干、交流接觸器
3.實習原理:
(1)控制原理:電機要實現正反轉控制:將其電源的相序中任意兩相對調即可(簡稱換相),通常是V相不變,將U相與W相對調,為了保證兩個接觸器動作時能夠可靠調換電動機的相序,接線時應使接觸器的上口接線保持一致,在接觸器的下口調相。由于將兩相相序對調,故須確保2個KM線圈不能同時得電,否則會發生嚴重的相間短路故障,因此必須采取聯鎖。為安全起見,常采用按鈕聯鎖(機械)和接觸器聯鎖(電氣)的雙重聯鎖正反轉控制線路(如原理圖所示);
使用了(機械)按鈕聯鎖,即使同時按下正反轉按鈕,調相用的兩接觸器也不可能同時得電,機械上避免了相間短路。另外,由于應用的(電氣)接觸器間的聯鎖,所以只要其中一個接觸器得電,其長閉觸點(串接在對方線圈的控制線路中)就不會閉合,這樣在機械、電氣雙重聯鎖的應用下,電機的供電系統不可能相間短路,有效地保護的電機,同時也避免在調相時相間短路造成事故,燒壞接觸器。
(2)工作控制:
按下SB1 SB1常閉觸頭先斷開(對KM2實現聯鎖)
SB1常開觸頭閉合KM1線圈得電
KM1自鎖觸頭閉合(實現自鎖)電機M啟動連續正轉工作
KM1主觸頭閉合
KM1聯鎖觸頭斷開(對KM2實現聯鎖)
(3)電路接通電源后,當交流接觸器KM1通電后,在主電路中交流接觸器KM1的三個常開觸點閉合,電動機啟動,沿一個方向轉動(正轉)。當交流接觸器KM2通電后,在主電路中交流接觸器KM2的三個常開觸點閉合,電動機啟動,沿另一個方向轉動(反轉)。
(4)停止控制:
按下SB3,整個控制電路失電,接觸器各觸頭復位,電機M失電停轉;
三相電動機正反轉控制電路圖
4.實習過程:
(1)先按照電動機控制原理連接“自鎖”電路,了解繼電器的工作原理及自鎖原理;
(2)如上圖接線;
(3)線路接好后,對照電路原理圖仔細檢測電路連接是否正確;
(4)找老師電路連接核對;
(5)實習完畢,切斷實驗線路三相交流電源,拆除電路;
(6)收拾實驗臺,整理工具后,離開實驗室。
13周周三上午
三.電路故障分析
用萬用表將電路中的故障找出,對照電路圖把線接好,排除故障。
1.實習目的:
(1)學會能夠用萬用表檢測故障
(2)能夠掌握萬用表檢測的原理
2.實習元件:
萬用表,導線若干
3.實習原理:
通過電路的兩端與萬用表構成回路,使萬用表發出響聲,如果不能構成閉合回路,就不會產生響聲。
4.實習過程:
(1)用萬用表根據電路圖,與電路的任何兩端接通,看是否發出響聲;
(2)如果發出響聲,說明該電路是閉合的,沒問題;
(3)如果不發出響聲,說明該電路有問題,應在仔細檢查,找出問題;
(4)找出問題后,根據電路原理圖,進行接線。
13周周三下午
四.焊接銅絲
檢查焊接元件是否齊全、完整,老師講解焊接的步驟和方法,以及用錫焊接的用途,根據自己的想象力,用銅絲構造物體,使用錫焊的方法連接。
1.實習元件:
電烙鐵、烙鐵架、十字改錐、一字改錐、尖嘴鉗、剝線鉗、鑷子、吸錫器、萬用表、錫絲、銅絲、海綿
2.原理簡述:
電烙鐵加熱到一定溫度下,焊錫便可融化為熔融狀態,此時便可將與錫相親的銅絲焊接在一起。
焊錫線為錫鉛合金,通常用于電子設備的錫焊,其錫鉛比為:60:40。它的熔點低,焊接時,焊錫能迅速散步在金屬表面焊接牢固,焊點光亮美觀。
烙鐵頭在正常使用下氧化得很快,清理辦法是:將烙鐵頭在有松香的烙鐵板上的浸濕的海綿輕輕摩擦。
3.實習過程:
(1)準備工作:
用尖嘴鉗將細銅線外面的絕緣層剝掉,銅絲剪成想象中的樣子,把銅絲全部剪好,并弄成想象中(兩個小孩牽手)的模樣。
(2)開始焊接
a.準備焊接:左手拿焊絲,右手握烙鐵.要求烙鐵頭保持清潔,無焊渣等氧化物,并在表面鍍又一層焊錫.
b.加熱:將烙鐵頭靠在銅絲與銅絲的連接處,加熱整個焊件全體,時間大約1-2秒鐘.
c.送錫:焊件表面加熱到一定溫度時,錫絲從烙鐵對面接觸焊件. d.移開錫絲:當錫絲熔化一定量后,立即向左上四十五度方向移開錫絲.
e.移去烙鐵。
(3)反復焊接步驟,注意安全,直至物體焊接完成。
(4)實習結束,整理收拾實驗臺,離開實習教室。
13周周四
上午老師檢查前天的焊接物品,并發今天和明天的焊接物品(收音機),講解收音機焊接的方法、步驟和需要注意的地方,檢查物品是否齊全、完整。
五.電烙鐵焊萬能充電器電路板
1.實習目的:
(1)掌握常用電子元件的識別方法;
(2)掌握基本測量工具的使用;
(3)掌握基本的電子工藝焊接技能。
2.實習元件:
電烙鐵、烙鐵架、十字改錐、一字改錐、尖嘴鉗、剝線鉗、鑷子、吸錫器、萬用表、錫絲、海綿、印刷電路板、制作收音機的小零件
3.實習原理:
對各種型號、類別的微電子元件進行識別,了解電阻元件上各種線條顏色的表示含義,掌握阻值的計算方法。
電路板各種元件焊接方法:
五步焊接法:步驟1:準備焊接將烙鐵頭和焊接物靠近焊接物;
步驟2:焊接物加熱將烙鐵頭接觸焊接物;
步驟3:焊接溶解將焊絲接近焊接物使之溶解;
步驟4:焊絲離開見到焊錫中之助焊物流出時,將焊絲拿開;
步驟5:烙鐵離開將烙鐵頭斜向上加速離開。
4.實習過程:
(1)熟識各種微電子元件的構造、性能及使用方法;
(2)學習電阻色碼識別表:紅、橙、黃、綠、藍、紫、灰、白、黑,依次表示0~9十個數字;
電阻元件上有五個色環,按照一定的原則,從左至右前三個為對應的三個數字,組成一個三位數,第四個色環表示“* ”中的X,最后一個色環為誤差代碼。
(3)學習電烙鐵的使用焊接:打磨電烙鐵尖端,削去氧化物的包裹,保證電烙鐵正常工作時的良好導熱;
包錫,將打磨后的電烙鐵接通電源,同時放入松香和焊絲所在底座內進行預熱包錫,使得電烙鐵尖端工作區包裹一層防止氧化的錫層;采用五步法對部分微電子元件進行焊接練習。
(4)實習結束,整理收拾實驗臺,離開實習教室。
13周周五
繼續焊接昨天未完成的充電器元件,焊接完后找老師驗證。
實習結束,整理收拾實驗臺,離開實習教室。
實訓總結(談收獲):
這一周的實訓使我對實際生活和生產車間的電有了一點的認識,讓我從中得到了鍛煉,對以前的知識加以鞏固,還提高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培養了團體間的攜手和作能力。
一周的電工實訓進行的緊張有序,使我們有在車間實習體驗。這次實訓是對實際條件下的依次模擬考核,使用的電壓在220伏到380伏,所以對我們的要求很高,弄不好會有觸電的危險,還有燒毀儀器,在實訓開始前老師告訴我們,安全放在第一,不能馬虎,開電的時候要檢查一遍,還要通知其他人,以免觸電,老師又講了試驗時應注意的問題,然后我們按分好的組開始做試驗。
剛開始作一周實訓,以為要做很多試驗,發下材料一看才四個,這次電工實訓一共有兩次試驗,第一個試驗是電動機反-正轉實訓,我們上學期有一定的理論知識,我想應該沒問題,可以做起來,可一做不是那一回事,接完后電機不轉,發現是接觸點不能吻和。我們將電壓改變后,電路恢復正常工作,電機開始反-正轉。這讓我懂的接線必須認真,不能馬虎。在做任何事都必須認真做。是我感受頗多。
第二個試驗電動機既可點動又可自鎖控制線路實訓,這個試驗線路和上一個沒有查別,在加上已經做過二個試驗,我們對電器的應用有一定的熟悉。操作起來就比較順利,我從中學到了很多,讓我對電機有了新得認識,可以順利的進行調控。
一周的實習期瞬間結束了,但一顆熾熱的心依然還在那實習的場地依依不舍,特別是對咱們的指導老師很是敬佩。
通過幾天的實習,使我懂了許多許多的道理,真可謂是“受益匪淺”啦,這次我們的.實習任務,雖然算不上很重,其任務就是按圖安裝一些簡單的照明電路。原理談不上很復雜,但是真正要安裝起來那得費一把勁,由于是兩位同學共用一個工位,最重要的是雙方協作精神,這一點我體會最深。
做工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這項工作需要特別的細心,弄不好的話很容易讓自己做的一切從頭再來。首先,必須把安裝的器材清好檢查是否完好,再次就是要運用巧勁把每副夾子上好,牢固,一下午下來人累得是筋疲力盡,但看到自己安裝的效果,還是感到很欣慰的,再過一年半我們就要步入社會,踏上自己的工作崗位,但我感覺到一周的學習期就是以后生活的寫照,我會運用自己的書本知識和實踐能力去撐穩,那在江中的風帆……
我們的老師總是先給我們講一些理論的內容,再準備讓我們接線。剛開始接線時我們就按著圖接下來,一點秩序也沒有,所以接好了的線看過去亂亂的像蜘蛛網一樣。現在想到都覺得好笑。
也因為電工課我們了解到了很多我們平時都不會認真去注意的常識,比如安全用電常識、電工基本操作(怎么連接導線)。恩,總之,感覺學到的東西還是蠻多的。兩次的電工對手親身體會到整體思考的重要性,布一塊好板就必須要有整的邏輯思維,布板要注意各元器件的空間排布還要注意到布線時線與線不能相交且要注
通過了這一周的電子電工的實訓,也培養了我們的膽大、心細、謹慎的工作作風。由于前面的三個實訓是通過接上日常低壓電路來完成的,所以就要講求用電的安全,不許用手觸及各電氣元件的異電部分及電動機的轉動部分。也要求操作的時候要心細、謹慎,避免觸電及意外的受傷。在后面的幾個實訓中用到了電烙鐵,也是要求學生掌握電烙錢的正確使用的方通過這為期一周的電工實訓,我確實是學到了很多知識,拓展了自己的的視野。通過這一次的電工實訓,增強了我的動手打操作的能力。記得我在讀高中的時候,我幫家里安裝一個開關控制電路,由于自己的動手法,避免意外的受傷。能力不夠強,結果把電路接成短路,還好因為電路原先裝有保險絲,才沒有造大的安全事故。而通過這一次的電工實訓,我就掌握了日光燈電路的安裝,學會了白熾燈的兩地的控制方法。也學習了一些低壓電器的有關知識,了解了其規格、型號及使用的方法。更主要的是,我還學會了電路的接線及檢查的方法。
通過這一次的電工的實訓,也培養了我們的規范化的工作作風,以及我們的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電工實訓實習報告 篇3
一.實訓目的:
電子技術實習主要目的是培養我們的動手能力,使我們能夠識別常見的電子元器件,能夠操作相應的電工工具,使用相關的儀器,了解電子設備制作、裝調的全過程,掌握查找及排除電子電路故障的常用方法。使我們對電子元件及收音機的裝機與調試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認識,掌握收音機的實際生產知識和裝配技能,培養我們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1)掌握電烙鐵的正確使用方法,熟悉手工電焊工具的使用與維護。
2)基本掌握手工電烙鐵的焊接技術,能夠獨立的完成簡單電子產品的安裝與焊接。熟悉電子產品的安裝工藝的生產流程。
3)熟悉常用電子器件的類別、型號、規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圍,能查閱有關的電子器件圖書。
4)能夠正確識別和選用常用的電子器件,并且能夠熟練使用普通萬用表和數字萬用表。
5)學會讀電路圖,熟悉電子元器件符號的識別,掌握電子產品的焊接和電路的調試。
6)了解部分常見電子產品的構造及其工作原理。
二、實習內容
1)了解規范操作及安全用電的常識,學習識別簡單電子線路,學習正確的焊接方法,認識收音機的組成。
2)了解收音機的種類和工作原理以及設計電子器件的工作流程,了解收音機元器件的類別、型號、使用范圍和方法,掌握如何正確選擇電元器件。
3)學習焊接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練習并掌握電子焊接技術。
4)分發與清點電子器件,學習使用工具測試電子器件,檢測器件是否正常工作。
5)學習讀解電路圖,完成電路板的焊接,調試收音機正常工作。
三、實習器材:
1)電烙鐵:由于焊接的元件多,所以使用的是外熱式電烙鐵,功率為30w,烙鐵頭是銅制。
2)螺絲刀、鑷子等必備工具。
3)松香和錫,由于錫它的熔點低,焊接時,焊錫能迅速散布在金屬表面,焊接牢固,焊點光亮美觀。
4)兩節5號電池。
四、實習原理
電器元件
電阻
1)電阻從原理上分為固定電阻器和可變電阻器;從材料上分為碳膜、金屬、金屬氧化膜;從制作上又分為線繞、陶瓷、水泥、薄膜、厚膜、玻璃釉等。
2)電阻阻值的標稱一般使用色環方法表示。其中又有4環和5環之分,4環電阻誤差比5環電阻要大,一般用于普通電子產品上,而5環電阻一般都是金屬氧化膜電阻,主要用于精密設備或儀器上。
電容
按結構可分為:固定電容,可變電容,微調電容;按介質材料可分為:氣體介質電容,液體介質電容,無機固體介質電容,有機固體介質電容;按極性分為:有極性電容和無極性電容。
1)電解電容
標稱值的判別:從電容側面可以讀出電容的容值和耐壓值
2)瓷片電容
直接標稱法。如果數字是0.001,那它代表的是0.001uF,如果是10n,那么就是10nF,同樣100p就是100pF
不標單位的直接表示法:用1~3位數字表示,容量單位為pF,如103=10×103PF
色碼表示法:(類似電阻的色碼)
焊接技術:
金屬焊接方法有40種以上,主要分為熔焊、壓焊和釬焊三大類
下面簡要介紹一下熔焊當中的五步焊接法:
1)準備施焊;左手拿焊絲,右手握烙鐵,進入備焊狀態。要求烙鐵頭保持干凈,無焊渣等氧化物,并在表面鍍有一層焊錫。
2)加熱焊件;烙鐵頭靠在兩焊件的連接處,加熱整個焊件全體,時間大約為1~2秒鐘。對于在印制板上焊接元器件來說,要注意使烙鐵頭同時接觸兩個被焊接物。
3)送入焊絲;焊件的焊接面被加熱到一定溫度時,焊錫絲從烙鐵對面接觸焊件。注意:不要把焊錫絲送到烙鐵頭上!
4)移開焊絲;當焊絲熔化一定量后,立即向左上45°方向移開焊絲。
5)移開烙鐵;焊錫浸潤焊盤和焊件的施焊部位以后,向右上45°方向移開烙鐵,結束焊接。
(從第三步開始到第五步結束,時間大約也是1~2s)
根據電元器件的鋪列方式,金屬熔焊可以分為平焊和立焊兩種。
另外金屬焊接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焊接前,烙鐵應充分加熱,達到焊接的要求。
2)用內含松香助焊劑的焊錫進行焊接,焊接時錫量應適中。
3)焊接時兩手各持烙鐵、焊錫,從兩側先后依次各以45度角接近所焊元器件管腳與焊盤銅箔交點處。待融化的焊錫均勻覆蓋焊盤和元件管腳后,撤出焊錫并將烙鐵頭沿管腳向上撤出。待焊點冷卻凝固后,剪掉多余的管腳引線。
4)每次焊接時間在保證焊接質量的基礎上應盡量短(5秒左右)。時間太長,容易使焊盤銅箔脫落,時間太短,容易造成虛焊。
無線電原理
1)聲音信號都是一樣的,如果不處理就向空中發射,則所有電臺的聲音信號將混在一起,將互相干擾變成雜音而無法接收。因此必須利用調制將不同信號調制的不同頻段上。
2)低頻電磁波傳輸距離不如高頻電磁波,且要求較長的發射天線。通過調制可以將低頻信號變為高頻信號。
調頻調諧原理
1)AM工作原理:中波廣播信號520—1620KHZ,通過L3與CO—3組成的輸入回路選擇后,送到CXA1691BM集成電路(IC)10腳,與本振信號混頻。本振信號是有IC內電路5腳外接B1,C8,CO—4構成本振回路產生的。混頻后IC14腳輸出各種組合信號,有B2與CF1組成455KHZ中頻選頻回路,將高頻載波變為統一中頻載波(455KHZ),然后從IC23腳輸出,內經IC4腳外接音量電位器RV控制,送入IC24腳進行音頻放大和功率放大,再從IC27腳輸出,C23耦合到喇叭上。從IC23內輸出另一路與外接C16送入IC22腳內AGC電路,進行自動增益控制。
2)FM工作原理:調頻信號64—108KHZ從ANT拉桿天線輸入,經L1與C1送入Q1預選放大,又經C2耦合到L2與C3組成的輸入回路,得到64—108KHZ范圍的選擇,在竟C4到IC12腳。輸入高頻波得到高頻放大,有L4,CO—1組成高放回路,選擇接受FM電臺節目。FM本振回路有L5,CO—2組成。CO—1和C0—2是有同軸可變電容器,目的是本振信號頻率跟隨FM信號頻率變化而變化,始終相差10.7MHZ。本振信號與電臺信號的差頻組合陶瓷濾波器CF2選擇,使得FM高頻載波變成統一中頻載波。在輸入IC17腳進行中頻放大,又經過鑒頻回路和附加回路B3,將音頻信號解調下來,從IC23腳輸出。內經IC4腳外接音量電位器RV控制后,輸出到IC24腳經C23耦合到喇叭上。鑒頻輸出的10。7MHZ偏移,通過IC內部AFC回路,到IC21腳輸出,通過C15,R13,送入IC6腳來實現的。
超外差收音機
超外差收音機先將高頻信號通過變頻變成中頻信號,此信號的頻率高于音頻信號頻率,其頻率固定為465kHz。由于465kHz取自于本地振蕩信號頻率于外部高頻信號頻率之差,故成為超外差。
超外差式收音機的優點:
1)中放可采用窄帶放大器。可以較容易地實現很高的增益,工作也比較穩定。能獲得較高的靈敏度和穩定性。直接放大式的高放必須采用寬帶放大器,在增益要求較高的情況下其實現較為困難,而工作也不穩定。
2)中放級采用窄帶放大器,經多個諧振回路選擇。有較強的選擇性和較高的信噪比。
3)由于不論哪一個電臺的廣播信號,在接收中都變成
固定頻率的中頻信號在放大,因此,對不同電臺具有大致相同的靈敏度。
詠梅833A型超外差收音機工作原理
1)接收回路(C1A、B1)
LC并聯諧振回路在其固有振蕩頻率等于外界某電磁波頻率時產生并聯諧振,從而將某臺的調幅發射信號接收下來。并通過線圈耦合到下一級電路。
2)變頻電路(BG1、C1B、B2、B3)
作用:將天線回路的高頻調幅信號變成頻率固定的中頻調幅信號。
原理:利用晶體管(BG1)的非線性特性,對輸入信號的頻率進行合成,到多個頻率不同的輸出信號,并通過選頻回路選擇所需要的信號。
在超外差收音機中,用一只晶體管同時產生本振信號和完成混頻工作,這種電路稱為變頻。
3)中頻放大電路(BG2、B4)
作用:將中頻信號進行放大。
有足夠的中放增益(60dB),常采用兩級放大;
有合適的通頻帶(10kHz);
頻帶過窄,音頻信號中各頻率成分的放大增益將不同,將產生失真;頻帶過寬,抗干擾性將減弱、選擇性降低。
為了實現中放級的幅頻特性,中放級都以LC并聯諧振回路為負載的選頻放大器組成,級間采用變壓器耦合方式。
注:本次綜合實驗中所用到的中頻變壓器(中周)不可互換,且廠家已經調整好,不要調整。
4)檢波電路(BG3、C8、C9、R9、W)
當BG3輸入到某一正半周峰值時,BG3導通,C5、C11充電,當BG3的輸入電壓小于C5上的電壓時,BG3截止,C5、C11放電,放電時間常數遠大于充電時間常數,這樣在放電時C5上的電壓變化不大。在下一個峰點到來時,BG3導通,C5、C11繼續充電…。這樣就能將中頻信號中包含音頻信息的包絡線檢測出來。
5)低放和功放(BG4、BG6、BG7、B5、B6)
作用:對音頻信號的幅度和功率進行放大,推動揚聲器
低放:BG4。
功放:主要有BG6、BG7組成的互補對稱功率放大器構成
五、實習步驟
1)學習金屬焊接,并通過練習熟練掌握;
2)組焊收音機
1、照元件清單目錄表檢察元件是否齊全;
2、認識識別各種元器件以及認清起作用;
3、學習收音機調頻調幅的工作原理;
4、按照電路圖將元器件焊接在與之對應的位置處;
5、裝配完畢后,通電進行測試,若各項功能齊全則進行下一步,若存在缺陷則用萬用表進行檢查并糾正;
6、作一些基本的調試;
7、把應該固定的地方牢固的封住;
8、把焊接好的電路板與外殼組裝;
9、檢查驗收。
六、實習小結
1)通過實訓我提高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同時應用了所學的知識,并且加深了對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收獲頗豐。
2)通過對protel的學習,我初步掌握了電路版圖的畫法,我覺得這是我們電子設計者必須要會的基礎軟件。以后我會繼續努力學習其他更高級的相關軟件。
最后,感謝老師的辛勤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