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的實習報告范文匯編(通用3篇)
大三的實習報告范文匯編 篇1
1、設計任務及技術指標
應變式加速度傳感器的結構設計、特性曲線繪制等。
測量范圍:20g;精度:1;尺寸:原創:不大于;頻響:0.1~100hz;重量:不大于20g;共橋電壓:5v~24v(dc)。
2、結構設計
(1)采用等強度梁結構;
(2)材料選擇及尺寸確定;
a、殼體及質量塊選用碳鋼
彈性模量:(與疲勞破壞有關)
泊松比:
b、彈性元件(梁)選用鈹青銅(或硅梁)
彈性模量:
密度:
抗拉強度:
c、許用應力:(簡單梁)取
(3)設計計算;
設計原則:
a、在最小載荷f和相應的最大繞度或位移為已知時,可先根據結構要求確定長度,然后在計算和。
b、設計時先保證有足夠的靈敏度,然后在盡可能提高(固有頻率)
c、質量塊相對于基座的位移可按下列原則確定:
當時,,其中a為被測加速度。
設計步驟:
a、先估計,忽略,確定。取,則
b、估計和取
c、確定
d、求則,
e、計算參數;取,
1、梁根部應變:
3、靜態靈敏度:(與應變片布置有關)雙臂工作時,
4、動態靈敏度:
5、梁自由端的靜繞度:
6、梁自由端的動繞度:
7、傳感器的固有頻率:
8、可測最大加速度:
(4)幅頻特性計算:要求繪制幅頻曲線
a、剛度:
b、質量;
c、阻尼比:,取0.6~0.7內。
d、有阻尼固有頻率:
e、幅頻曲線:
f、相頻曲線:
(五)應變片的選擇:
1、應變片的選擇:選用小型硅應變片,參考規格:額定電阻:120;
靈敏度系數:;尺寸:;
最大工作電流:。
2、電橋輸出靈敏度:(1)電橋的結構;等臂、差動。
a、單臂:
b、雙臂差動:
c、四臂差動::
大三的實習報告范文匯編 篇2
5天下來,感覺最大的收獲就是參觀中山的一程,大三參觀實習報告。中山這個城市非常的干凈漂亮,雖然中心城區不大,但各種配套設施齊全,除了奔馳的摩托有點不太和諧外,總體給人一種非常非常舒服的感覺。在中山的奇聞就是我們第一次看到了摩托車專用道。這種專用道并不是像蓬江那樣劃一條3m寬的道路給摩托車專門行駛,而是像香港停車線前的公交專用道一樣,劃出大概2m寬的區域(多長沒有留意)作為給摩托車專用道。紅燈的時候,摩托車就直接開到摩托車專用道,轉綠燈時,摩托車因為機動性好,反應快,就能首先駛離停車線。
目前動態交通信息發布及動態交通管理的瓶頸就在于無法及時準確更新大量裝有gps的車輛位置及速度信息。特別是速度信息,通過gps測速所得的結果往往有較大的誤差,而且所得速度是在一段時間內的平均值,并不能準確的反映車輛的行駛狀態(譬如緩慢行駛車輛的gps測速結果很可能就會直接為零速度)。按長寶的介紹,長寶的技術則解決了這一瓶頸問題!但可能因為長寶的技術人員不是讀交通出來的,所以似乎還沒有充分認識到他們自身干的這一偉大事情,實習報告《大三參觀實習報告》。有了及時更新的車輛位置及準確的速度信息,動態交通信息發布及管理剩下的就是信息利用的活了。現在各個公司、科研機構都在熱火朝天地研究相應的技術,部分地區已經在大公司的帶領下嘗試使用相關技術。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能看到動態交通管理帶給我們的變化。
特別感謝中山大學智能交通研究中心能帶給我們這次寶貴的參觀實習經歷。經過這次實習,不但開拓了眼界,而且大大提高了對我們學科的認識。其實這類實習可以嘗試化整為零,在智能專業的學生還是大一、大二的時候,就帶他們參觀像廣州交委、交警這些地方,讓他們早早就能有個感性的認知,估計在增加學生對學科認識的同時,還能提高他們對學習的興趣,消除新生的迷茫感。
大三的實習報告范文匯編 篇3
雖然我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見習生,但是我有著真心求學的態度。在七天與醫院的親密接觸中,我真切的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與真正實踐的匱乏,更重要的是認識到: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作為見習或實習生,要做到:1、待人真誠,學會微笑;2、對工作對學習有熱情有信心;3、善于溝通,對病人要細致耐心,對老師要勤學好問;4、主動出擊,不要等問題出現才想解決方案;5、踏踏實實,不要驕傲自負,真正在實踐中鍛煉能力。真正的見習實習即將來臨,這次社會實踐給我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現今社會,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就業環境的不容樂觀,競爭形勢日益激烈,面對憂慮和壓力,于是就有了像我一樣的在校大學生選擇了寒期打工。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天,但是在這段時間里,我們卻可以體 會一下工作的辛苦,鍛煉一下意志品質,同時積累一些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這些經驗是一個大學生所擁有的“無形資產”,真正到了關鍵時刻,它們的作用就會顯現出來。
大學生除了學習書本知識,還需要參加社會實踐。因為很多的大學生都清醒得知道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人不是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大學生要在社會實踐中培養獨立思考、獨立工作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通過參加一些實踐性活動鞏固所學的理論,增長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因為知識要轉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實踐的經驗和鍛煉。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日新月異的社會,我覺得大學生應該轉變觀念,不要簡單地把假期打工作為掙錢或者是積累社會經驗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機培養自己的創業和社會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