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實習心得(精選3篇)
小學實習心得 篇1
在昆明市西山區求實小學為期一個半月的實習,我成長了許多,現將有關實習的心得、體會以及問題進行闡述。
(一)實習收獲
1、教師技能方面。我主要實習的科目是語文,實習的年級是五年級,對于五年級語文的教學法我基本能夠掌握,一般課文的講解是兩個課時,教學思路大概是:激情導課----學習生字詞和長句-----初讀課文(帶著問題: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劃分段落大意-------精讀課文。對于引導學生學習課文、適當的鼓勵語言、教師的表情等方面有了提升,我比較喜歡用加分政策來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對于違反課堂紀律(看漫畫、講小話)的行為我喜歡用減分政策,同時把漫畫、卡片、玩具沒收,對于情形惡劣的就直接請家長或者打電話給家長說明情況。實習期間,我也上一些副科的課,不,比如說三生、研究性學習、美術、書法教育等,對于三生課,我喜歡讓學生圍繞一個主題來討論,給一定時間進行討論,之后以匯演的形式進行教學,學生們很喜歡這樣的教學方式,我在教學中也很輕松。
2、班級管理方面。實習這一個半月時間,我對班級管理方面的工作有了實際的操作,在管理方面,我依據原班老師的管理,首先熟悉班上的制度,同時我認為好的地方可以加上去,對于其他班有關班級管理方面好的地方也運用到我們班。衛生一直是我們班的頭等大問題,看著其他班干干凈凈的教室就很舒服,我就不想進我們班,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去聽課,看到孩子們在課桌旁有個小袋子,進過詢問,我才知道那個袋子是用來裝個人垃圾的,我把從別班看到的現象跟指導老師說了后,她覺得可以,就讓我對咋們班實行,在實行過程中,我又把自己的想法加進去,放學后由幾個可以信任的班委負責檢查小袋子和抽箱,如果抽屜里有垃圾就留下來掃地,實行下來,教室的衛生有了轉變,可是一個新的問題又產生了,有的學生不帶袋子,因此,我要求不帶袋子的同學打掃一個星期的衛生,同時買100個袋子給大家用,沒想到,不帶袋子的那些同學很快從書包里拿出來一個,同時還說,大家一起監督,看誰沒拿袋子,發現之后可以到我這里加分,學生都很積極。
3、班級文化建設方面。由于我實習的這所學校要創辦語言文字示范學校,因此,有關班級文化的建設都是與語言有關,對于張貼寫什么都需要檢查是否有錯別字,有的話就必須及時改正。實習這段時間,我組織同學出了一次有關語言文字示范學校的黑板報,內容當然是有關語言的,同時又加入一些名人事跡的偉業,正巧上個星期學過了《13在大海中永生》這篇文章,因此,我讓寫字好的學生把有關鄧小平爺爺的偉業抄在黑板報上,同時,我收集了有關漢字起源的資料,讓學生自由排版,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空間。在班級文化墻上有一小塊墻是空白的,我和指導老師說過在之前上三生教育課的時候我讓學生制作了一張感恩卡,指導老師就提點我把感恩卡貼在那小塊空白墻上。因此,在一次上課,我提前跟學生說了這個情況,并征求他們對于底板顏色的要求,最終由以為同學去買底板,對于如何擺造型,我請自愿幫助老師排版的同學留下來一起擺造型,最后把那塊小空白墻裝飾的很漂亮。
4、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方面。好幾次學生家長打電話給我,向我詢問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我當時就懵了,因為我才剛來實習,對于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是很了解,因此,我只能如實的和學生家長說明自己的身份,并告訴家長他的孩子在最近我實習期間的表現。當然,在說的過程中不可能一直在數落孩子的不是,我先說孩子的優點,再逐步說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最后說讓家長和學校一起來幫助孩子,讓孩子快速成長。一天早上,我去守早自習,自習結束后,我出了班級門,一位女生遞給我一個很大的蘋果和一張紙條,她說這是她媽媽讓她給我的。回到辦公室,我打開了紙條,是一封家長寫給我的信。這封信是在鼓勵我的。看完信,我好感動,并想起了昨天我在辦公室招待了一位家長的事情。之后的一個星期,那位女生每天給我一個蘋果,我拒絕不要,她說這是她媽媽讓她拿給我的,我的心里一震,默默地把蘋果收下。
5、實習期間,我們除了進行教學外,還要完成學校分派給的任務。正巧,學校要創辦語言文字示范學校,因此,讓我們幫助檢查班級有關班級文化墻上的字書否出錯,同時檢查在職老師的教案,看教案上是否有錯別字和標點使用不規范的情況。因此,我懂得了不同標題的使用情況,這對以后出去就業打下的基礎。
(二)實習中看到的有價值的東西
我實習的學校,一進校門,就被《弟子規》所熏染,這所學校把《弟子規》作為教學的一個內容,每個班都要學習《弟子規》,不管在走廊還是教室里,都布滿了《弟子規》。在班級文化建設上,也少不了《弟子規》的建設。
我們班有關《弟子規》的建設主要是“百善孝為先”這個主題。在班級文化墻上,就以“三星好孩子”“我的孝行日”“我的家人”三大欄板進行學生有關“孝”的實行,而且每個學生都有一個關于孝行的文件袋,上面記錄著學生的孝行。比如說:為家人做飯、為媽媽過生日、給爸爸洗腳等,把每位孩子的孝行都記錄下來,最后評比誰是“三星好孩子”。在班級文化墻上,還張貼著學生家長的照片以及孩子為家人做事的照片,同時還有家長給孩子寫的信。我們班還以“百善孝為先”作為班會主題來開班會,同時以小品的形式來展示“孝”。在老師和學生的努力下,我們班還排演了一個“百善孝為先”的舞蹈,這一切都說明這所學校很注重傳統文化的建設。
(三)實習中遇到的問題
1、教室的多媒體不會開。這所小學的教室里都安置了高科技的多媒體,它的使用方法和咱們學校的不一樣。因此我給學院的建議是在下一屆學生實習時,先讓實習生熟悉實習學校的多媒體。
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存在差距。在學校里學了許多有關管理班級、如何做好學生工作以及上課技巧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在實習過程中要想把這些理論知識運用到教學中有一定難度。我總結了一下原因,主要是實習學校的孩子已經習慣他們老師的教學方法,突然改變他們很難適應。我來說說我實習這個班教學語文的過程吧,“游戲(疑問)導入新課----解決生字詞和長句------初讀課文--------劃分段落大意-------精讀課文”,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游戲(疑問)導入新課------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劃分段落大意-------精讀課文”,教學完后,效果不是很好。我把我的疑問跟指導老師交流后才知道:教學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來進行。因此,我給下一屆實習生的建議:實習時要結合學生實際來展開教學。
3、對于學生出現的爭吵、告狀行為不會處理。
4、是否要與自己的學生成朋友。實習期間,我與孩子們達成協議:上課我是他們的老師,下課我是他們的姐姐。孩子很樂意我做他們的姐姐,在輔導課上,會拿著作業跑上來親切地叫我:姐姐,這題該怎么做?對于這種情況,我不知道該如何解決。
小學實習心得 篇2
在昆明市西山區求實小學為期一個半月的實習,我成長了許多,現將有關實習的心得、體會以及問題進行闡述。
(一)實習收獲
1、教師技能方面。我主要實習的科目是語文,實習的年級是五年級,對于五年級語文的教學法我基本能夠掌握,一般課文的講解是兩個課時,教學思路大概是:激情導課----學習生字詞和長句-----初讀課文(帶著問題: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劃分段落大意-------精讀課文。對于引導學生學習課文、適當的鼓勵語言、教師的表情等方面有了提升,我比較喜歡用加分政策來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對于違反課堂紀律(看漫畫、講小話)的行為我喜歡用減分政策,同時把漫畫、卡片、玩具沒收,對于情形惡劣的就直接請家長或者打電話給家長說明情況。實習期間,我也上一些副科的課,不,比如說三生、研究性學習、美術、書法教育等,對于三生課,我喜歡讓學生圍繞一個主題來討論,給一定時間進行討論,之后以匯演的形式進行教學,學生們很喜歡這樣的教學方式,我在教學中也很輕松。
2、班級管理方面。實習這一個半月時間,我對班級管理方面的工作有了實際的操作,在管理方面,我依據原班老師的管理,首先熟悉班上的制度,同時我認為好的地方可以加上去,對于其他班有關班級管理方面好的地方也運用到我們班。衛生一直是我們班的頭等大問題,看著其他班干干凈凈的教室就很舒服,我就不想進我們班,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去聽課,看到孩子們在課桌旁有個小袋子,進過詢問,我才知道那個袋子是用來裝個人垃圾的,我把從別班看到的現象跟指導老師說了后,她覺得可以,就讓我對咋們班實行,在實行過程中,我又把自己的想法加進去,放學后由幾個可以信任的班委負責檢查小袋子和抽箱,如果抽屜里有垃圾就留下來掃地,實行下來,教室的衛生有了轉變,可是一個新的問題又產生了,有的學生不帶袋子,因此,我要求不帶袋子的同學打掃一個星期的衛生,同時買100個袋子給大家用,沒想到,不帶袋子的那些同學很快從書包里拿出來一個,同時還說,大家一起監督,看誰沒拿袋子,發現之后可以到我這里加分,學生都很積極。
3、班級文化建設方面。由于我實習的這所學校要創辦語言文字示范學校,因此,有關班級文化的建設都是與語言有關,對于張貼寫什么都需要檢查是否有錯別字,有的話就必須及時改正。實習這段時間,我組織同學出了一次有關語言文字示范學校的黑板報,內容當然是有關語言的,同時又加入一些名人事跡的偉業,正巧上個星期學過了《13在大海中永生》這篇文章,因此,我讓寫字好的學生把有關偉業抄在黑板報上,同時,我收集了有關漢字起源的資料,讓學生自由排版,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空間。在班級文化墻上有一小塊墻是空白的,我和指導老師說過在之前上三生教育課的時候我讓學生制作了一張感恩卡,指導老師就提點我把感恩卡貼在那小塊空白墻上。因此,在一次上課,我提前跟學生說了這個情況,并征求他們對于底板顏色的要求,最終由以為同學去買底板,對于如何擺造型,我請自愿幫助老師排版的同學留下來一起擺造型,最后把那塊小空白墻裝飾的很漂亮。
4、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方面。好幾次學生家長打電話給我,向我詢問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我當時就懵了,因為我才剛來實習,對于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是很了解,因此,我只能如實的和學生家長說明自己的身份,并告訴家長他的孩子在最近我實習期間的表現。當然,在說的過程中不可能一直在數落孩子的不是,我先說孩子的優點,再逐步說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最后說讓家長和學校一起來幫助孩子,讓孩子快速成長。一天早上,我去守早自習,自習結束后,我出了班級門,一位女生遞給我一個很大的蘋果和一張紙條,她說這是她媽媽讓她給我的。回到辦公室,我打開了紙條,是一封家長寫給我的信。這封信是在鼓勵我的。看完信,我好感動,并想起了昨天我在辦公室招待了一位家長的事情。之后的一個星期,那位女生每天給我一個蘋果,我拒絕不要,她說這是她媽媽讓她拿給我的,我的心里一震,默默地把蘋果收下。
5、實習期間,我們除了進行教學外,還要完成學校分派給的任務。正巧,學校要創辦語言文字示范學校,因此,讓我們幫助檢查班級有關班級文化墻上的字書否出錯,同時檢查在職老師的教案,看教案上是否有錯別字和標點使用不規范的情況。因此,我懂得了不同標題的使用情況,這對以后出去就業打下的基礎。
(二)實習中看到的有價值的東西
我實習的學校,一進校門,就被《弟子規》所熏染,這所學校把《弟子規》作為教學的一個內容,每個班都要學習《弟子規》,不管在走廊還是教室里,都布滿了《弟子規》。在班級文化建設上,也少不了《弟子規》的建設。
我們班有關《弟子規》的建設主要是“百善孝為先”這個主題。在班級文化墻上,就以“三星好孩子”“我的孝行日”“我的家人”三大欄板進行學生有關“孝”的實行,而且每個學生都有一個關于孝行的文件袋,上面記錄著學生的孝行。比如說:為家人做飯、為媽媽過生日、給爸爸洗腳等,把每位孩子的孝行都記錄下來,最后評比誰是“三星好孩子”。在班級文化墻上,還張貼著學生家長的照片以及孩子為家人做事的照片,同時還有家長給孩子寫的信。我們班還以“百善孝為先”作為班會主題來開班會,同時以小品的形式來展示“孝”。在老師和學生的努力下,我們班還排演了一個“百善孝為先”的舞蹈,這一切都說明這所學校很注重傳統文化的建設。
(三)實習中遇到的問題
1、教室的多媒體不會開。這所小學的教室里都安置了高科技的多媒體,它的使用方法和咱們學校的不一樣。因此我給學院的建議是在下一屆學生實習時,先讓實習生熟悉實習學校的多媒體。
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存在差距。在學校里學了許多有關管理班級、如何做好學生工作以及上課技巧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在實習過程中要想把這些理論知識運用到教學中有一定難度。我總結了一下原因,主要是實習學校的孩子已經習慣他們老師的教學方法,突然改變他們很難適應。我來說說我實習這個班教學語文的過程吧,“游戲(疑問)導入新課----解決生字詞和長句------初讀課文--------劃分段落大意-------精讀課文”,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游戲(疑問)導入新課------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劃分段落大意-------精讀課文”,教學完后,效果不是很好。我把我的疑問跟指導老師交流后才知道:教學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來進行。因此,我給下一屆實習生的建議:實習時要結合學生實際來展開教學。
3、對于學生出現的爭吵、告狀行為不會處理。
4、是否要與自己的學生成朋友。實習期間,我與孩子們達成協議:上課我是他們的老師,下課我是他們的姐姐。孩子很樂意我做他們的姐姐,在輔導課上,會拿著作業跑上來親切地叫我:姐姐,這題該怎么做?對于這種情況,我不知道該如何解決。
小學實習心得 篇3
實習生:
實習班級:三(1)班
實習內容:小學英語課(三年級)、實習班主任
實習目的:實習是大學教育最后一個極為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通過實習,使我們在社會實踐中接觸與本專業相關的實際工作,增強感性認識,培養和鍛煉我們綜實習報告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去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提高實踐動手能力,為我們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一定的基礎;同時可以檢驗教學效果,為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合格人才積累經驗,并為自己能順利與社會環境接軌做準備。
我們懷著難以訴說的心情以及對教師這種職業的神圣的向往,隨著飛駛的列車來到了我們的實習目的地——龍陵縣龍山中心學校,這是一個美麗的學校,也是一個五彩的花園。
當然我根本沒有想到,在之后的一個月里,我會在這里收獲一段快樂而難忘的時光。我不僅從各個老師和學生們的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而且和他們成為朋友,更重要的是,我在實習過程中感覺所學的到東西遠遠要比三年里在校園里學到的更豐富、更精彩。當然,這并非否定老師的教學和自己的學習,只是實踐中收獲到的遠比書本來得真切和實在。正所謂:“千淘萬漉雖辛苦,一波三折有收獲。”
我們來到龍陵縣龍山中心學校受到了熱烈的歡迎。首先,我們和該校的領導及老師召開了座談會,他們向我們介紹了龍陵縣龍山中心學校的情況:它辦校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始建于清光緒30年(公元19xx年),坐落在縣城東南的老東坡下,背靠青山,側臨綠水,校內青杉挺拔,繁花似錦,綠草茵茵,是一個靜心求學的好地方。它占地總積13333平方米,校舍建筑總面積4737平方米,校園綠化面積3800多平方米,運動場面積1500平方米。這里共有教職工63人,教學班24個,學生1078人。它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教研教改促進發展,多年來一直承擔全縣小學教育研究和實驗示范任務,為龍陵縣基礎教育實習報告事業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保山地區重點學校之一,它也為龍陵縣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貢獻。
實習的基本內容包括三部分:課堂教學、班主任工作。
基情況如下:
1、課堂教學:完成教案數為8份,上課節數為16節(英語、語文、數學、品德、自然、音樂、美術7個科目)。
2、班主任工作:組織一次“我做文明小公民”的主題班會。
3、帶領學生出了一期黑板報。
4、到學生家里去家訪。
這次實習令我感受頗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識學問浩如煙海,使得我不得不晝夜苦讀;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體會到教學相長的深刻內涵。備課、上課、改作業……日復一日,無數瑣碎平凡的事構成的我實習生涯的主旋律。
首先,我請班主任給我 一份名單,因為我知道,記不住學生的名字,看似小事,其實它在學生眼中是很重要的,如果記不住學生的名字,學生就會覺得自己在老師心中沒有地位。覺得老師不關心自己,甚至會產生隔閡。而后我便找了個機會認識了全班同學,下課后同學們都圍著我唧唧喳喳地說:“老師,你怎么才來就知道我們的名字呀?好多老師教了我們一年都沒記住我們的名字。”這也使我明白了:溝通是一種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時時都要巧妙運用。認識一個人,首先要記住對方的名字。了解一個人,則需要深入的交流。而這些,都要自己主動去做。
下課后,孩子們經過我時,都親切地喊一聲:“范老師好!”,我也帶著按捺不住的羞澀和歡喜應著,同時我也發現了快樂竟如此簡單,只因被一群天真的孩子們認可并充滿親切地問候一句。
在我從事教育教學活動時,我第一次深入課堂時,我就遇到了許多學校里沒學過、沒想過的難題,即自認才出眾的我繪聲繪色地講完一節課后,我問學生:“你們聽完課,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學生面面相覷,茫然無語。學生何以如此呢?在我看來主要是由于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對于一個學生的學習來說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條件。興趣是學習入門的階梯興趣孕育著愿望,興趣溢生動力。那么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其實這實習報告不只是學生的問題,老師也要有激情與耐心,這是做位一名老師應該具備的。激情與耐心,就像火與冰,看似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卻能碰撞出最美麗的火花。其實,不管在哪個行業,激情和耐心都是不可或缺的。激情讓我們對工作充滿熱情,愿意為共同的目標奮斗;耐心又讓我們細致的對待工作,力求做好每個細節,精益求精。激情與耐心互補促進,才能碰撞出最美麗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