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工地實習報告(通用3篇)
個人工地實習報告 篇1
實習目的:
1.通過兩周的熟悉實習,簡潔的了解施工現場的一些基本概況,將從課本上所學到的學問與實際結合
2.熟悉建筑物的一些常用結構,格局構成,施工材料和建筑裝修方法以及措施等
3.通過實習讓自己對建筑施工和自己專業有更深的了解
實習內容:
實習第一天:今日的目的地在邢莊家園小區---開發區西區邢莊安置房,此建筑為磚混結構,建筑層數為6f+1,全高18.9m。由于為安置房所以空間較狹窄,且凈空高度不大。進入施工工地前我們全建筑系的同學都帶上了平安帽,這可是我以前沒有的概念。在施工工地上首先得有平安意識,在建筑施工工地上施工人員多為露天作業,工地上擔心全因素較多,平安帽能有效的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后來又了解了一些墻的保溫措施,東西山墻為90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20厚聚氨酯泡沫塑料。南北墻用90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樓梯間隔墻采納50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由于樓已經完型所以沒能見到詳細施工…就這樣實習的第一次結束。
實習其次天:這一次來到了燕大港城創業中心一期工程施工現場,我們參觀的建筑物是集合辦公和廠房一起的建筑,為鋼筋砼框架結構,建筑面積33784.14㎡,踏著成型的現澆樓梯我們來到二層和三層參觀,樓也已經成型,在還沒有堵死的送料口處我們見到了用來砌墻的砌塊—陶粒空心磚,還有兩墻處留的伸縮縫。這個建筑采納集中供溫和空調的措施,為現在建筑常用手段。后來在工程辦公室看了一下這些建筑的圖集,對真正的建筑圖集有了更深的了解。
實習第三天第四天:第三天來到了豪華的金海灣森林逸城熱浪島16—21號公寓,高度17m,層數5;第四天來的是廣順現代城工程二期居住小區項目,建筑面積108116.5㎡。把這兩天的實習結合在一起寫由于這兩個建筑都為框剪結構,即框架和剪力墻結構結合的施工方法,框剪結構是框架結構和剪力墻結構兩種體系的結合,既能為建筑平面布置供應較大的用法空間,又具有良好的抗側力性能。框剪結構中的剪力墻可以單獨設置,也可以利用電梯井、樓梯間、管道井等墻體。因此這種結構已被廣泛地應用于各類房屋建筑。在金海灣我們除了比較深刻和蟄伏的了解了建筑的格局和設計外,還看到了洗手間的防水和在地下室做的保暖措施,憎水材料用于防水,泡沫材料用于保暖。還有這建筑的地下停車場,是在片筏式基礎的格局上設計的,敏捷的運用了建筑物的空間。
在廣順的施工現場這里處處是鋼筋和模板,我們當心的向上看到工人們正在支撐剪力墻模板,在這里沒有想象中的柱子,取而代之的是現澆混凝土墻。腳下都是正在捆-綁的鋼筋。現澆混凝土施工是我們常見的施工方法,它包括模板的選材選型,設計,制作和安裝,拆除和周轉等過程。其中又以模板的要求極高。模板及其支架應依據工程結構形式、荷載大小、地基土類別、施工設備和材料供應等條件進行設計。而在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中,模板的制作與安裝質量對于保證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結構與構件的外觀和幾何尺寸精準以及結構的強度和剛度等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保證混凝土的質量,對模板工程提出以下幾點措施:
1、采納對拉夾片削減支撐。
2、明確模板內外連桿的受力作用及受力分工。
3、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
4、嚴格掌握預埋件的位置。
5、按規章振搗混凝土。這樣才能有效的對混凝土的質量進行掌握。
實習第五天第六天:第五天來到了省三混凝土攪拌站的辦公樓施工現場,第六天來到了秦皇島一中拆遷工程圖書館,行政樓和科技試驗樓。這兩個建筑的相同點在于它們同樣采納框架機構。整棟建筑全由混凝土澆筑而成。進入建筑物內,室內的大混凝土柱子和一個一個犬牙交錯卻有規律的腳手架成了我們眼中的焦點。其特點是水平方向仍舊是樓板,然后樓板應當搭在這個梁上,梁支撐在兩邊的柱子上,這就把重量遞給了柱子,沿著高度方向傳到基礎的部分,即梁、板、柱構成的承重體系。框架結構的特點特別突出:全部的墻都不承重跟廠房的承重沒有關系,那個承重,是板搭在梁上,梁傳給了柱子,墻都是后坐上去的用于其他的輕質材料,墻都不會承重,應用的時候都很敏捷,如想要大房間不要墻,就要大房間,不想要大房間,想要小的,就可以在其中用其它的輕質材料來進行房間的劃分,房間劃分成若干個小房間,因此它的墻不承重,及起著一個劃分空間的作用,僅起著一個保溫,隔熱,隔聲的部分。
實習總結:
這次的施工實習讓我意識到,一個建筑的設計和施工肯定不是流于表面的華麗和簡潔,更離不開的是內部的施工設計,還有參與工程的每一個人的付出和謹慎。我堅信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實習,所獲得的實踐
閱歷對我終身受益,在我畢業后的實際工作中將不斷的得到驗證,我會不斷的理解和體會實習中所學到的學問,在將來的工作中我將把我所學到的理論學問和實踐閱歷不斷的應用到實際工作來,充分展現自我的個人價值和人生價值。為實現自我的抱負和完明的前程努力。
個人工地實習報告 篇2
發布時間:20xx-05-11
根據學校對每屆學生每學期末的實習要求,我們在長春市中海國際社區進行了為期2個小時的參觀實習。以下為我們所要實習的地點中海國際社區工程簡介:
工程名稱:中海國際社區e區二期工程
建筑面積:73910.8平方米
建筑層數:地下一層,地上十八層
設計單位:吉林省綠地建筑工程設計事務所
建筑單位:長春市海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江蘇南通六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一、實習目的
通過這次實習進一步對所學知識進行實踐性的認識,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對以后的實習及工作環境有進一步的了解,即對工作中所接觸的工具及器材功能進行粗略的掌握。
任務:通過這次實習把所看所學所想結合起來寫一篇關于此次實習的實習報告。
二、出席情況、紀律情況
7月8日下午雖然天空飄著小雨,但并沒有影響我們激動的情緒,我們在下午一點準時乘校車前往這次的實習目的地--中海國際社區,并全程聽從老師指導遵循工地安全原則。
三、實驗內容
(一)進入工地后,一路上老師就所看到的建筑實體給我們進行講解,對上一層施工與下一層施工的結合進行分析,下層混凝土結構做好后在上面置模板打入鋼筋灌注的混凝土拌合物,下層鋼筋高于模板,上層施工于下層施工結合時將下層混凝土鑿毛,進行連接。在樓房主題已基本形成的樓梯周圍有鋼管綁在一起的黃色腳手架,鋼管腳手架較之以前的木質腳手架有更好的安全性。老師對該建筑的構造、成型、設置的原理及原因進行分析講解。
(二)隨后我們觀看的是鋼筋在常溫下進行的機械加工。根據建筑的需要,所需鋼筋的種類不同,主要有直放的螺紋鋼筋和成卷裝的盤圓鋼筋。并在現場觀看了盤圓鋼筋的冷拉和螺紋鋼筋的彎曲過程。告訴我們鋼筋不能露天放置,遭受雨水侵蝕的鋼筋會一起理學性質的變化,而且鋼筋生銹后會影響鋼筋于混凝土的粘結力。老師在介紹時說在過去的20年這些復雜艱難的程序都是通過人工完成的。我們在參觀的同時不禁感慨人類的智慧與勤勞和科學技術的進步。
(三)最后我們通過安全通道進入樓房主體結構內部,這是一棟一梯兩戶的住宅樓,每戶的面積在80平米左右的兩室兩廳一衛的小戶型標準間,樓體以鋼筋混凝土為主題,墻體結構為磚墻。考慮同學們的安全問題,我們并沒有向高層走,只是在2-4層之間進行參觀。由于天氣原因在參觀完主體樓房之后就乘校車返回學校。
四、學習體會
通過這次實習我們對將來的工作環境,施工安全,施工原則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并把以往過去一年所學的理論只是通過這次實習與實踐相結合,更好地掌握了知識的精華。
個人工地實習報告 篇3
時光荏苒,舉手投足之間就過去的了兩個月。腦海中初次來到這個工地的場景依舊清晰,現如今樁基工程即將完工,我不由自主發出感慨,時間過得真快啊!在這兩個月的實習過程中,雖不能說感慨萬千,但感受還是頗深。
這兩個月期間,我們都在和時間賽跑,在賽跑的過程我體會到了工作的艱辛,以及生活的不易。機器24小時在運轉,無論是烈日還是雨天,大家都在堅持,真的應了那句話:我們手里攥著不止一個人的愛與期待,肩上擔負著不止一個人的夢想與愿望,即使天資平庸,也要為了他們而努力,而奮斗!
夢想注定是孤獨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質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樣,哪怕遍體鱗傷,也要活得漂亮!在這些日子里,我沉思過,也快樂過;受過驚嚇,也受過委屈;流過汗水,也餓過肚子。每天上晚班通宵熬夜,早上吞泡飯的時候我都會告訴自己,總有人會知道你的付出和努力。華人首富李嘉誠少年喪父,飽受過戰亂的顛沛琉璃,曾與饑寒交迫作斗爭,茶堂當過伙計,也受過舅父的冷眼。比起這樣的傳奇人物來說,我的人生起點根本不算什么。
來到工地的當天,李經理就把他住的房間讓給了我們,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都倍受關照。我有過兩次暑假工的經歷,可以說是天壤之別,這次算是遇到明主了,包括倉工和汪工在內的管理人員,對我們都很照顧。說實話,真有一種家的感覺!
我們放眼到施工現場的管理和技術上,以我的專業知識和這兩個月的實習經驗來評價,本次樁基工程施工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以下幾方面我個人認為是需要改進的:
一、場地線路的安排
實際:雖給每臺樁機分區域,但是雜亂無章。路線不整齊,缺乏規范性。
需要改進:
1.主干道預留1排樁位
設計圖紙上,預留一排樁位后兩樁的中心距的8.6米,8.6-0.8=7.8(米),比高速公路單車道(3.5米)寬一倍有余。完全足夠泥漿車、混凝土車同行和避讓。
2、次干道預留1排樁位
次干道預留一排樁位,可保證行車寬度大于4米。就算只有4米也要比高速公路單車道寬,完全足夠混凝土車同行。
3、十字交叉口周邊四個樁位預留
主干道和次干道交叉位置預留四個樁位,形成圓弧角,以便車輛拐彎。
二、泥漿管、水管和纜線的埋設。
實際:在地面簡單成槽,將泥漿管、水管和纜線埋設,再鋪細沙。
需要改進:為保證泥漿池和循環池以及每臺鉆機的管道暢通,可以在主干道和次干道(避開設計樁位)成槽埋設涵管,將可拆分且長度大于涵管的泥漿管、水管安設至內,然后回填細沙,再鋪設鋼板,更加保證管線不受破壞。預留樁位可減少大量鋼板的使用,節省的經費可用于購買涵管。
三、鋼筋籠“螺旋筋”的焊接問題
實際:多數電焊工和工人為了省事,搭接處的“螺旋筋”只點焊下部端點的位置,上部只掛入鋼筋籠。螺旋筋在下放過程中會時不時上提,以致松掉,縮卷在一起,最后導致鋼筋籠無法下放。需要改進:至少保證,每個螺旋點焊一下,首尾搭接處必須焊牢固。
四、下鋼筋籠的問題
實際:底籠底端雖用Φ600mm的箍筋,但下放的過程中還是會刮到孔壁,工人為省事不上護壁環(保護塊),保護塊質量太差,下放過程中就會碎掉。護壁環質量差的原因:護壁環的制作是用的水泥膠砂,水泥用量少,砂的含量多,在灰塵較多的水泥蓋板上晾曬。
需要改進:在鋼筋籠(底籠端)部增設護壁環,并且保證每節焊接處有3~5個護壁環(原理:將滑動摩擦變滾動摩擦),可保證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還可減小鋼筋籠與孔壁之間的碰撞,降低沉渣厚度,減小鋼筋籠的下放過程中的變形,從而有利于導管的下放和拔出。護壁環(保護塊)質量改進:增加水泥含量,在水泥膠砂中加入粒徑較小的粗骨料,在潤濕的鋼板上晾曬。
五、打樁的順序
實際:將場地分區域后,工人就近成孔,毫無順序。
需要改進:根據場地的實際面積,和工期要求確定樁機臺數。將場地劃分相對均衡的等分,用S形順序成樁,遇到障礙可跳到下一個樁位,旋挖機清障后及時把該樁位的補上。樁機打樁(由內→外),先區域內,再次干道,最后主干道。
六、器材的管理
實際:部分器材由安全員負責,放置在辦公室。部分堆在倉庫室,倉庫室可隨意進出,部分直接扔在施工場地上,比如吊格構柱用的鋼絲繩、掛鉤和卸扣,要用的時候花費幾個小時需找,不要的時候就亂扔。
需要改進:設置一個倉庫,倉庫加門帶鎖,由材料員管理,凡是需要借用器材的都需要登記,用完及時歸還。材料遺失不見或者嚴重損壞,找相應的人員負責(責任制)。比如:卸扣、履帶吊專門用的鋼絲繩、掛鉤,以及購買的新水管、泥漿管、鐵絲、雨衣、雨靴、安全帽、勞保鞋、馬甲、油漆、旋挖機小鉆頭等等。
七、旋挖清障后回填問題
實際:旋挖機清障石頭、砂子的土清出,直至看見松軟的原狀土,清障后,用小挖機將原狀土回填,回填量不夠,密實度不夠,還是會發生塌孔。對清障后的孔洞不進行遮蓋或提示,危險性高。需要改進:我們可以利用廢泥漿回灌,然后用廢棄鋼筋制作的網蓋 蓋住。因為廢泥漿的比重大,可以有效的平衡土的應力,防止孔壁坍塌。廢鋼筋池有大量的短鋼筋可以利用,叫電焊工焊接30~40個鋼筋網蓋(Φ﹥800mm)。提示:清障孔廢漿回灌可以安排兩三個小工負責,因為場地上打醬油的小工多了去。
八、部分機器退場的人員利用
實際:7月4號下午兩臺樁機出場,1號和7號機晚班依舊沒有人上。
需要改進:其實,可以讓這兩臺退場的人員到1號機和7號機上晚班。我們的人工費是由樁數決定,所以固定不變,這兩臺退場的人員安排到1號和7號機上班,他們可以多賺錢,對公司來說,可以加工期進度,保證工期之內完工,或者提前完工,提前完工可以節省水電以及各方面的經費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