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類實習報告錦集(精選3篇)
攝影類實習報告錦集 篇1
一.實習的目標
外業(yè)實習包括像片控制點的布測和相片的調繪兩部分,內業(yè)實習有基于數字攝影測量系統(tǒng)生產數字產品和自動空中三角測量。實習的目標就是要讓每位同學熟練掌握攝影測量外業(yè)的基本技能和內業(yè)處理的方法。包括掌握像控點布設的基本原理;熟悉室內選點和野外驗證的一般要求;了解像控點測量的方法掌握航空像片調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航空像片判讀中判讀標志的建立方法;掌握航空像片調繪的步驟。基于Map Matrix數字攝影測量系統(tǒng)生產數字測繪產品實習的.目的是深入掌握攝影測量學的基礎理論以及全數字攝影測圖過程。包括掌握Map Matrix數字攝影測量系統(tǒng)的主要模塊的功能、數字高程模型(DEM)、數字正射影像(DOM)、和數字線畫地圖(DLG)的制作工藝與流程。
二.實習的具體安排
這次實習共有5天,前三天為外業(yè)實習,后兩天為內業(yè)實習。其中像控點布測一天,像片調繪兩天,數字線劃圖生產一天半,自動空中三角測量內業(yè)處理半天。自動空中三角測量內業(yè)處理主要是由老師演示,了解就可。像控點布測和相片調繪由小組根據的組的像片在野外共同完成,數字線劃圖個人在實驗獨自是完成。
三.所做的工作概況
1.每組布設一定數量合理分布得像控點(一般為4個),完成選點工作和測量工作;
2.每組完成一定區(qū)域的外業(yè)調繪,根據像片內容認真判讀,完成像片勾繪工作;
3. 進行全數字攝影測量生產作業(yè),每人完成1個像對的定向、數字產品生產工作;
4. 根據指導教師安排,按組進行自動空中三角測量內業(yè)處理;
四.實習過程
分為外業(yè)實習過程和內業(yè)實習過程
外業(yè)實習過程:
像片控制點的布測
(1) 室內布點
根據室內布點原則,在像片的重疊區(qū),布置四個像控點。并對其進行編號。在室外選擇像控點應十分注意避免尷尬位置,所謂尷尬位置就是高差很大的位置如房頂、塘梗等地,因其側面在照片上很有可能與平面混淆,造成內業(yè)困難;此外野外選點應在像片重疊區(qū)內選擇影像清晰的點。
(2) 像控點的施測
根據室內布點方案,在實地上找到像控點的位置,根據影像的特點和形狀繪制草圖,草圖繪制完成后應由另一人現(xiàn)場校核,刺點后,做好點之記。對于施測未進行。但是可用此方法:根據野外控制點布點位置,在googleearth中找出控制點的經緯度,用軟件release將經緯度轉換為大地坐標,結果如圖示。
e1 3395280.252000000 18417120.070000000 500.000000000 e2 3395860.166000000 18417123.739000000 500.000000000 e3 3395374.631000000 18417744.795000002 500.000000000 e4 3395793.340000000 18417563.785999998 500.000000000
相片的調繪:
(1) 準備工作
包括工具準備和資料準備。準備的工具包括放大鏡、透明紙和繪圖工具等。
(2) 室內判讀與描圖
在室內首先應建立航片判讀的標志,即根據已經對研究區(qū)域的了解,識別像片上目標的位置、形狀、大小及其性質,依據主要是獨立地物、居民地、道路、水系和植被等判讀的內容,進行判讀標志的建立,建立判讀標志的基礎上,利在用目視和放大鏡鏡進行室內判讀。在室內判讀時,將透明紙固定在像片上,按照室內判讀結果,判讀地物類型,勾繪地物邊界,形成調查底圖(注意標注室內判讀難點和疑點),并擬定野外核查的路線
(3) 野外核查對比實地,核查室內判讀正誤,尤其注意室內判讀中難點和疑點的實地核對 (4) 室內清圖和整理在室內按照制圖規(guī)范(字體、大小、線型、圖例等),完成調查底圖的繪工作,整理野外調查資料和圖件等工作。
成果見本組上交成果資料。
內業(yè)實習過程:
(1) 數據準備
準備好一個像對,根據大地坐標采用記事本按格式編寫控制點文件。
(2) 打開全數字攝影測量軟件MapMatrix,進行數據生產
1. 新建工程,添加控制點參數文件,并在測區(qū)參數中,確定工程中測區(qū)類型是非量測相機;
2. 在影像節(jié)點點擊右健,添加影像(確保左右片關系正確);
3. 創(chuàng)建立體相對,在立體像對節(jié)點,點擊右鍵,進行影像相對定向,進入相對定向界面后,點擊全自動相對定向功能,進行全自動相對定向;
4. 在相對定向界面下,人工添加控制點
控制點添加完畢后(一般一個像對4個像控點),定義核線范圍,進5.行絕對定向。
攝影類實習報告錦集 篇2
經過幾天的攝影實習,我明白了很多,自然界中很多優(yōu)美、生動的形象,只要是通過豐富的光影、引人的情調,就可以從平凡的物體中揭示出一種隱含著靜中似動、栩栩如生、意味深長的情景,使人看后興奮、愉悅、聯(lián)想,享受到一種別樣的樂趣
在攝影的過程中,我體會到“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古話說“十步之內,必有芳草”,身邊的美在不起眼處就可以發(fā)現(xiàn),只要合理運用,通過自己的細心觀察,充分發(fā)掘被攝物體的美點,把其轉化成為創(chuàng)造性的畫面形象,就可以得到很美的照片;平時不怎么引人注目的景色,只要有特定的條件都可以變得很漂亮;攝影者可以通過一些無生命的物體有機地安排和組合在一起,在靜態(tài)中加入個人意圖和技法來表達一定的含義,賦予一定的形式感和藝術氣息的攝影。攝影注重的是藝術性,好的攝影作品必須要高雅的藝術情趣做鋪墊,這樣才會得到攝影愛好者的共鳴。
大自然的一切物體都是我,作為一名攝影者可選擇的題材內容,萬物皆有靈性,而人作為萬物之靈長,宇宙之精華,對自然界的物體雖說不能有生殺奪予的權利,但是和平的友好交流還是可以進行的;一切景物皆可以由攝影者自由選取和重新組合,只要是自然界的物體都是景物攝影的對象。但是要想拍攝出一幅優(yōu)秀的攝影作品應該有鮮明的主題。對于拍攝的任何一件物體,不管多誘人,都要估計一下它在這幅作品中起什么作用,整幅作品的目的是什么。不然亂無目的地胡拍,好的作品會很少,浪費電量。
在有了對一處景物的構思之后,接下來的任務就是找出可以產生另人滿意的構圖,將景物彼此之間以及與背景之間的關系進行協(xié)調安排,各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粗心大意。其實在拍攝好照片之后,后期的剪裁、較色也是很重要的,也要引起拍攝者的關注。自然界的光源并不是完美無缺的,還需要作者手工調整一下,這樣照片才會完美。但是僅僅對于我們大一的初學者來說,后期的制作還用不著,只需將真實的純拍攝技巧展現(xiàn)在老師面前才是最重要的。 接下來說一些我從攝影中體會到的事: 1。 欣賞所有所拍作品;2。留心在攝影時所思所想;3。用心觀察后,才開始正式拍攝要攝影地方4。找出自己的風格;5。構思多一點,按快門少一點;6。打破固定的攝影方法與技巧;7。限制數量,提高質量;8。了解與熟悉自己的相機;9。攝影是精神的另一種表示。
在攝影實習過程中,我運用了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并結合實際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拍攝訓練: 1。構圖方法
2。主體選擇和主題的確定
3。對光線的運用以及拍攝中的技巧和方法
通過這次攝影實習,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懂得理論一定得和實際結合,認識到了實踐的重要性,一定時期的拍攝讓我明白了攝影是一門不容小視的學科,它是藝術與技術結合的產物,沒有藝術的眼觀和思維不能拍出好的作品,但同時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拍攝技巧來做后盾。只有兩者結合,再加上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才能真正拍出好的作品。
攝影類實習報告錦集 篇3
學期的最后一周, 我們開始了攝影測量學的實習。通過實習我認識到攝影測量學是 通過獲取立體影像來研究和確定被攝物體的形狀、大小、空間位置、性質和相互關系的一門 信息科學與技術。攝影測量教學實習是 攝影測量學 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實習將課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深入掌握攝影測量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加 強攝影測量學的基本技能訓練,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動手能力。 通過實際使 用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了解數字攝影測量的內定向、相對定向、絕對定向、測圖過程及方 法;編制數字影像分割程序,使學生掌握數字攝影測量基本方法與實現(xiàn),為今后從事有關應 用遙感立體影像和數字攝影測量打下堅實基礎. 我們本周實習的是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的操作,數字攝影測量系統(tǒng)是基于數字影像與 攝影測量的基本原理,應用計算機技術、數字影像處理、影像匹配、模式識別等多學科的理 論與方法, 提取所攝對象用數字方式表達的幾何與物理信息, 從而獲得各種形式的數字產品 和目視化產品。 數字攝影測量系統(tǒng)是攝影測量自動化的必然產物。 數字攝影測量系統(tǒng)為用戶 提供了從自動空中三角測量到測繪地形圖的全套整體作業(yè)流程解決方案, 大大改變了我國傳 統(tǒng)的測繪模式。VirtuoZo 大部分的操作不需要人工干預,可以批處理地自動進行,用戶也可 以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作業(yè)方式,提高了行業(yè)的生產效率。它不僅是制作各種比例尺的 4D 測繪產品的強有力的工具,也為虛擬現(xiàn)實和 GIS 提供了基礎數據,是 3S 集成、三維景 觀和城市建模等最強有力的操作平臺。 本次實習是采用 VirtuoZo 數字攝影測量系統(tǒng)(教學版) ,實習目的:了解數字攝影測 量系統(tǒng),掌握操作過程。
實習主要內容:
1.數據準備,包括攝影比例尺、相機內方位元素、航高、航帶數、像片排列、 控制點分布等;
2. 建立測區(qū)、設置測區(qū)參數;
3. 建立模型、設置模型參數;
4. 模型定向,包括內定向、相對定向、絕對定向方法與步驟。 其基本步驟是:建立測區(qū)、引入影象、建立模型、檢查(修改)影象參數、建立相機 參數文件、建立加密點文件、設置成果輸出參數、模型影象內定向、模型的相對定向、模型 的絕對定向、核線影象生成、匹配預處理、影象匹配、匹配結果的編輯、DEM 生成、DOM 及等高線影象生成、疊加影象生成、矢量測圖、圖廓整飾等。 通過本次實習使學生掌握攝影測量的內涵、攝影測量的基礎知識、解析攝影測量原理 與方法、雙像解析攝影測量,了解并能夠理論與實際相聯(lián)系,解決實際生產中的問題。 在完成以上的內容后,我們緊接著要做的是編寫 K 平均區(qū)域分割程序,其基本原理是 將圖像初步分成 K 個區(qū)域, 計算每個區(qū)域的灰度平均值, 將圖像中每一像素分別與 K 個區(qū)域 灰度平均值進行比較,差值最小的區(qū)域與該像素最為接近,該像素分配給對應區(qū)域。
整個圖像掃描完成,重新計算每個區(qū)域的灰度平均值,重復上述比較. K-均值算法是迭代算法,每完成一次圖像迭代,區(qū)域灰度平均值就重新計算一次,經過 多次迭代,使區(qū)域灰度平均值趨于穩(wěn)定。 K 平均區(qū)域分割算法步驟: (1)任意選擇 K 個初始區(qū)域,計算每個區(qū)域的灰度平均值。 Z1 , Z 2 , ?,Z K (2)使用最小距離判別準則,將圖像全部像素分配給 K 類區(qū)域; i j 即對所有的 則判該像素屬于第 i 類區(qū)域。 (3)用步驟(2)分類結果,重新計算各區(qū)域灰度平均值,并以此作為新的區(qū)域均值; (4)比較兩次區(qū)域均值之差,若小于某一閾值,則類中心穩(wěn)定,終止算法;否則返回 步驟(2) 。 參數設定:圖像初始分割區(qū)域數 K=2*2,兩次區(qū)域灰度平均值之差(閾值)=10 。編寫 與調試圖像 K 平均區(qū)域分割程序,輸入圖像名: eight.tif 。 完成以上步驟后, 我們的攝影測量的實習就算告一段落了。 實習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時 間,但我學到了很多東西,讓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攝影測量學,把平時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更 加真實的呈現(xiàn)在我面前,希望以后還會有這樣的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