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聞采編實習報告(精選3篇)
2024年新聞采編實習報告 篇1
在假期間,作為實習生在市電視臺度過了12天的假期生活。
在實習期間,我學會了很多的東西。首先,帶人處世要真誠,這也是我們以后走向社會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帶人方面,見到同事一句“您好”,已經讓我養成了良好的禮貌習慣,也沒多久就和同事打成一片。同樣,在工作中,雖然是個實習生,是個所謂的后輩,但有好的意見和建議還是很坦誠提出來,領導同事也給了很不錯的評價!其次,我學會了做什么事都要講究條理,經過了三次出去跟隨采訪和參加后期制作節目,親身經歷了一個片子從idea到成品的全過程,深刻了解了制作節目的酸甜苦辣。再次,認識到了idea的重要性,并且也了解到自己idea的專利權,一個實習生可以學到很多技術方面的東西,但自己的idea是可以無限發展的,也讓我有了很大的信心。最后,激情可能是我最大的收獲,從電視臺回來之后,我對電視節目的制作產生了深厚的興趣,在電視臺的激情一直延續下去,讓自己確立了自己的一個小小目標,這種激情也促使我努力奮斗著!
從電視臺回來,依然想念一起做節目的那些同事,依然回味著那些做片的酸甜苦辣,但最重要的還是,我牢記同事在專業技術上,在為人處世對我這個將入社會的后輩的教育!這次實習讓我收獲很多,在我以后的學習、生活、工作的路上給了很大的啟示!
2024年新聞采編實習報告 篇2
首先感謝大家在我實習期間兩個多月來的教導與關愛!
在泉州電視臺實習的兩個多月時間里,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不少收獲,使我更真實、準確地理解電視新聞采編和電視制作。從理論方面來說,實習期間的活動,一方面是對在校期間所學知識的一個檢驗,也是對自己所掌握的理論知識運用的考核,另一方面實習活動,增長了更為具體實在的新聞采訪經驗的理論知識,特別是老記者對于各種新聞采編的經驗,這是在課堂上學不到的,也是最實用的理論知識;從實踐方面來說,從前期的采訪準備工作到后期的編輯工作,真真切切地認識了整個新聞采編工作的具體流程,和工作當中的點點滴滴。
在沒有到電視臺實習之前,對新聞的采編工作也只是一知半解,一般都是通過書本和電影電視了解的,認為記者是很強勢的群體,知識面涉及很多領域,既是政府的喉舌,也是受眾的窗口,可以為政府做時事宣傳,也可以為百姓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但實習經過告訴我不是這樣的,因為記者他首先也是人,所以在電視臺實習的日子,先學會的是做人,先做好人,處理好與各類人的關系,靈活應對不同的人群,才能做好工作。下面就談談我在實習期間的心得體會。
在電視臺實習的日子里,我學會的第一句話是:“多看多寫多總結”。
在學校學習的基礎理論知識固然很重要,對我們專業領域上的一些操作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也可以讓我們更快地適應新聞的采編工作,但是實際上,新聞采編工作遠遠要比在學校所學的要來得更復雜、更細致。比如說寫稿,如果你永遠用從書本上的所謂“實用寫作”來指導你的寫作,有很好的懸念、很好的邏輯,辭藻優美,你的稿子也許會是一篇很優秀的文學作品,可能適合于專題類的新聞寫作,卻不是一篇很好的新聞稿,從學校出來的我們往往沒有擺脫書面語的寫作方式,在稿件的處理上常常會出現一些跳躍的邏輯、出現大量的形容詞、設置一些所謂的懸念,雖然也知道新聞的“五w”,和寫作的各種結構,比如像“倒金字塔結構”,但真的讓你來寫,就不知道應該如何來安排文稿結構,從何入手、如果收尾。
最難的是給新聞取一個準確、形象、生動、的標題,寫一段漂亮的導語,讓觀眾一看就把視線鎖定在你所采編的這條新聞上,所以,如果可以,從開始實習的時候就應該先拋開自己的主觀認識和立場,把自己當成一個初學者,從零做起,每天找一定的時間來閱讀老記者的各類優秀稿件,認認真真地分析其結構和語言組織,體會不同新聞文字稿的不同表達方式,不同記者不同的寫稿風格,然后自己寫一些稿子讓老記者點評。同時,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看央視新聞聯播或者鳳凰中文資訊臺新聞,學習體會更為專業權威的新聞寫作和表達。把每一天出現的寫作錯誤和學習心得寫成經驗總結,然后當天分析消化。
剛開始寫稿的時候,取新聞標題是讓我感覺最難下手的事情,雖然在學校學習過新聞寫作有很多的標題命名方法,但到實際運用上就什么都忘記了,而且面對每天面對的都是不的新聞題材。新聞導語也不知道應該怎么寫,只是很直白地表達,根本沒有對新聞稿正方進行高度準確的概括只是把它當成一個引出正文的引子來寫,另一方面,在寫稿的時候,往往不自學地會使用一些形容詞,雖然知道這是新聞稿的大忌,但由于平時的書面語表達習慣,總是會不自學地把形容詞用到稿子上去。剛開始時,因為不知道攝像記者拍了什么畫面,所以寫稿的時候往往會寫出一些沒有畫面匹配的句子,這樣容易造成“虛構”,經過老記者的一番教導之后,記在本子上,在后來的采訪過程中留心一下現場情況,留意一下攝像記者拍的畫面,犯錯就越來越少了。
第二句話是:“多問多想多了解”。
學問學問,要學就要問,到電視臺實習時什么都不懂,比如說外出采訪會議新聞,不知道應該留意什么,哪個是主要領導,是什么職位,會議由誰負責,應該找誰要會議相關的資料,誰的講話要記錄等等,采訪種各類社會新聞的話,也不知道應該問什么問題,要哪方面的數據,回去稿子怎么寫,哪些可以寫哪些不可以說等等?如果這些都不知道那就什么都做不了了,你的采訪工作也就無法進行,這時候向老記者求教,老記者一支招你就明白了應該注意哪些事情,哪些應該說哪些不應該說,然后自己積極主動地去,記錄領導講話,準備提問的問題,準備越多越好,但提問時只找一兩個比較好的問,寫稿前多看看其它媒體如果報道,既可以借鑒又能避免雷同。
一方面,在寫稿的時候,一個好的題目是一篇新聞的核心,它是正方的菁華提煉,也是新聞寫作能力的一個重要表現。另一方面,寫稿一般都要從小處落筆、中心重要分析、收筆總結展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新聞由頭,找一個形象生動,富有代表性的新聞由頭,因為一個好的新聞切入點,是一條新聞能否吸引受眾的關鍵所在,所以,應該揪住采訪新聞過程中比較生動形象的細節,或者有代表性的情節,寫好新聞由頭。充分調動自己的知識內存,給新聞稿取一個準確形象生動的名字,開好頭,行好正方,精彩收筆,從新聞從業者的專業角度寫好新聞稿,從受觀的心理出發,表現新聞的宣傳價值和傳達受眾希望了解的信息,盡可能多的信息傳達給受眾。
2024年新聞采編實習報告 篇3
第一站:采編部
實習的第一天,我們第一組就被分到采編部實習。采編部是整個圖書館工作中最核心,也是最難的一塊,大家心里都多少有點惴惴不安,而且為了鍛煉我們的溝通能力,圖書館辦公室的主任還要求我們各組自行跟各部門老師聯系。所以沒辦法,作為一組的組長,我只好帶著他們去找采編部的王主任,跟她說明來意,他很爽快就答應了,把我們八個人分成三個組分別由三個負責編目的老師指導,就這樣,我們在這里開始了緊張而又忙碌的圖書編目實習。
1.學習陜西理工學院圖書館文獻分類細則、書目數據著錄細則以及文獻主題標引工作細則。
由于各高校情況不同,所以圖書館需要針對所屬院校的專業設置和自身文獻收藏的具體情況確定不同的工作細則。所以,我們進入采編部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學習該館自己編制的紅皮《陜西理工學院圖書館采編部工作手冊》,為接下來的上機編目打好基礎。
因為時間有限,我們的理論學習只進行了半天就開始著手為上機著錄做準備了。
2.圖書拆包
對新到圖書進行拆包,拆包時最好不要打亂其原有順序。
3.消磁和貼磁條
由于該館的防盜系統剛剛升級而這批進館的圖書還沒來得及更換與之相匹配的磁條,所以我們的準備工作就多了一項比較艱巨的任務:更換磁條。及撕去原有磁條,貼上新的磁條,這項工作看似簡單,但工作量卻很大。
消磁的時候首先要先找到磁條的位置,而這個位置是不固定的,在厚厚的一本書中要找出來是很費勁的`,況且有些比較厚的書中可能還不止一個磁條,最多的一次是,我們在一本七百多頁的書中撕出五條后,檢測儀才顯示無磁條!其次,即使找到了磁條的所在位置,要把它撕下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些書的紙張比較薄,再加之如果里面有幾個磁條的話,一般等到全部撕完的時候,一本新書也就變成舊書了。所以為了減少對圖書的損壞,撕磁條的部分一般由比較心細的女生來完成,男生幫忙找出磁條的位置就可以了。待所有的磁條都撕完后,還要再次進行檢測,以確保磁條以完全消除。
與消磁相比,貼磁條就要容易多了。只要在書中間靠近書脊的地方貼上一個長磁條就可以了,但磁條是為了防盜的,所以這個工作看似很簡單,卻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比如磁條要貼在沒有文字的地方,這樣才不會影響閱讀,另外磁條不能長出書外,這樣讀者不小心的時候可能會被劃傷,再有就是不能貼的太淺,這樣容易因為讀者好奇等原因,導致磁條脫落。
4.排序、劃書線及提書
將更換磁條后的圖書按訂購書單的順序排列,分批給圖書劃書標的下線,方便以后貼書標,然后按種類各取一本另放,十本一摞,書背向上。
5.上機著錄
按照書目數據著錄細則對各個字段逐一進行著錄,這塊是整個編目工作中最核心的一部分,所以在整個采編部實習中我們用了三分之二的時間來熟悉這塊的工作,而且老師也一直在努力找一些難度比較大的書讓我們練習,但是畢竟圖書的數量和種類有限,所以到最后要結束采編部實習的時候,我還是覺得里面有好些特殊的著錄方法和技巧不太熟練,只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自己慢慢摸索了。
雖然有遺憾,但整體來說此次收獲還是挺大的,在 和老師的耐心指導下掌握了圖書著錄的基本要領:一、客觀著錄。即對圖書基本信息的著錄一定要客觀,包括在提取主題詞的時候也要做到能客觀反映文獻的真實內容,當然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大量的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經驗。二、盡可能提出所有的檢索點。這一點要在200字段、相關題名字段(5-)以及主題分析字段(6-)中特別注意,尤其是相關題名字段中的517字段,用到的概率很大。
6.貼條碼
純手工活,但一定要細心,不能貼錯,還要盡量做到美觀。
7.清點圖書,確保無缺失。
第二站:流通部
因為之前經常以志愿者的身份在流通部幫忙,對圖書的借還和上架等基礎性的工作比較熟悉。
1.借書:眼疾手快的活。
不僅要對操作后產生的每一條記錄詳細查看,以確保借書操作的有效性,還要隨時提醒入庫的讀者攜帶代書板以及防止讀者將未處理過的圖書帶出安全門,而手中還要不停地處理借書事宜,有時候還要提醒讀者查閱圖書是否有污損,以便及時處理,所以稍不留神就會犯錯誤。
2.還書:細心與耐心的挑戰
流通部的工作直接面對的是讀者,讀者對一個圖書館印象的好壞也直接來源于流通部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所以,細心和耐心就成為了對讀者服務人員的最低要求,尤其是課間還書的高峰期,一定要有條不紊的按流程走,不能著急。
2.1還書 對于還回的圖書,每一本都要檢查其是否有缺頁、剪裁、污損等現象,發現后要及時處理,對于超期的圖書要開具發票,指導讀者到借書處交清罰款后再予以處理。
2.2續借 續借的時候一般選擇按書續借,且要明確告訴讀者續借必須是在原書借出后的二十到三十天之間才能處理,不到二十天的原書返還讀者,并告知其有效的續借時間,超過三十天的強行還回,并根據超時天數處以罰款。
2.3處理讀者信息 這項工作跟讀者接觸的比較少,只要偶爾簡答一些有關圖書丟失等的處理辦法外,剩下的就是注銷前一屆畢業生的圖書證和注冊新一屆學生的圖書證。
3.上架
4.利用ilas系統做各種統計工作,比如文獻的借閱和還回統計、讀者借閱統計、讀者/文獻借閱統計以及讀者閱覽統計等,以便及時發現流通服務中的各項問題和讀者的閱讀傾向,以提高流通部的讀者服務水平,也為采訪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