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心理醫生實習報告范文
一、基本資料
唐某,21歲,在校大二學生。出生于農村,由于是家里長女,家里對她期望比較大。小學在農村上學,學習在當地很優秀,家里為了給她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小學以后就轉到了城里讀書。性格內向,平時學習認真刻苦,愛好寫作。
二、主要問題
【內容概要】
案主從小學以后到現在一直人際關系面很窄,想改進人際關系,但又不知如何去做,在人際方面一直很困擾,很想改變這種狀況。
【案主自述】
我從小就不愛說話,轉學以后,看到自己和城里孩子無論從哪反方面差距都很大。不由自主得產生一種自卑感,他們活潑好動,聰明,驕傲,口才好;而我死板,內向,不健談,我覺得我和他們相處很難,總感覺他們不會喜歡我這種性格的人。有時候我很羨慕他們,朋友多,總能快快樂樂的學習生活,而我一直朋友少的可憐,總是那么屈指可數的一兩個,所以寂寞與內心矛盾一直伴隨著我。我很不滿足于現狀,,總想改變一下自己的性格,因為我發現自己的性格總讓我不快樂,郁郁寡歡。可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啊!自己交往方面又比較被動,想改變又一直找不到正確可行的方法,實在是矛盾極了。
我和異性交往是我最頭疼的事情,我和異性說話容易臉紅,所以我總是避免和他們交往,因為我怕他們發現我這個毛病。至今我和說過話的男生也沒幾個,我越是躲避,就對異性從心理就越是有一種排斥感,所以和他們越走越遠,有很多和我好幾年同學的男生恐怕還不知到班里有我這么個人。
三、問題分析
1案主孤僻:不能打破自己設置的心理障礙,敞開心扉,用坦蕩、真摯的感情去贏得別人的理解和友誼
2案主多疑:這種人應拋棄成見,多與朋友開誠布公地交流感情,樹立正確的認識能力,才能克服交往中的“無端愁緒”。
3安主靦腆:靦腆有三種情況:一是生性內向、沉靜。二是由于過于自愛,過于重視自己的言行。三是在旅途中曾遭受某種挫折,而變得消極被動。對第一種情況,要加強性格鍛煉,對第二、第三種情況,要改變觀念,樹立生活的信心,并培養交際技巧。
4案主自卑:自卑的人并不一定表現為能力差,相反是自已期望過高,不切實際,因此必然容易導致失敗。
5冷漠心理:人對與自己無關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對待,甚至錯誤地認為言語尖刻、態度孤傲,高視闊步,就是自己的“個性”,致使別人不敢接近自己,從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6排他心理: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思維方式等,需要不斷地更新,否則就會失去活力,甚至產生副效應。排他心理恰好忽視了這一點,它表現為抱殘守缺,拒絕拓展思維,促使人們只在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內兜圈子。
7案主也有很多優點,如,細心,認真,可愛單純等
四、服務模式
1、心理與社會模式
該模式強調個人的成長受生理的心理的和社會的三方面因素的影響,三個因素也相互作用,案主不能被看成是一個獨立自存的個體,其面臨的困難是本人同時受內在心理生理因素和外在因素影響的結果,在分析求助者的問題是要把求助者問題產生的背景和現狀聯合起來考慮,既要重視求助者問題形成的原因,又要重視求助者當前的人格強度。
理論假設:
(1)、“人在情境中”,認為人的行為是由內在的心理因素和外在的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導致的;
(2)、個人過去的經驗影響今時的一切;
(3)、重視專業關系的建立;
(4)、重視當前的壓力;
(5)、以實現潛能和完善人格為治療目標。
2、人本主義治療模式
該理論強調以創造和諧接納和真誠的合作輔導關系為中心。
理論假設:
(1)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2)人有與他人和諧相處的愿望和能力,而且有自我成長自我實現大的內在動力(動機、需求)和潛能;
(3) 深信每個人都可以挖掘發展自己的潛能,是獨立自主,達到自我實現;
(4) 強調每個人都有尊嚴價值,都應無條件的獲得尊重;
(5) 強調人的理性自立負責任。
五、服務計劃
【工作目標】
與案主建立良好的專業關系以對案主產生治療性的效果,使其更好認識自己與別人,增強其人際交往的能力,使其更好的融入社會。
【工作安排】
1、接觸案主,運用人本主義療法與案主建立初步的專業關系;
2、進一步得到案主的信任,促使案主了解她現在的生活,并給予鼓勵支持和建議等影響性,提供信息等,技巧;
3、充分得到案主的信任,深層次挖掘案主內心的情感表達,以更有利于問題的解決;
4、尋找其他可利用的資源,例如學校同學等社會資源共同協助案主成長發展,并做好結案的準備;
5、通過案主觀念和行為的改變,總結評估案主已取得的成就。
六、服務過程
(一):探訪案主,了解案主基本資料。我通過與她的聊天了解到了她的一些情況,生于農村,性格內向,沉默寡言,不善交際。通過幾次的溝通,我與唐某建立了專業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