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電視臺實習報告(精選3篇)
畢業生電視臺實習報告 篇1
作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不僅要在學校里努力學習與專業相關的理論知識,完成應有的專業水平,更要將所學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在實踐中體會真理、檢驗自我。帶著這份熱情與執著,我來到了我的實習地——涪陵電視臺。
從xx年7月9日到8月 日,我在電視臺實習了整整一個月。在實習期間,我不光學會了如何將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掌握和了解了在學校里學不到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次實習,極大的提高了我的交際能力,增加了社會經驗。
首先,談談我在專業水平上的認識。
在短短的一個月內,我在電視臺節目部先后參與了和欄目的策劃、撰稿及后期制作十余期。在此期間,我對欄目的策劃、撰稿、后期制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一、 策劃。策劃是每個節目的關鍵,而策劃也是最不容易做出來的。它需要策劃人、編導在對節目的定位、內容和形式等作出精心計算、更改、考究、探討后才會真正出爐。因為策劃就相當于金字塔的最底層,是根基,也是最主要的一層,任何一檔節目都要根據前期所作的策劃來完成,可見,任何一檔節目的成功與否都在于它是否一個好的策劃。
二、 拍攝。原本我把拍攝想得很簡單,單一的認為鏡頭的好壞僅僅與一個攝像師的技術水平有關。其實不然,拍攝方法的好壞當然與一個攝像師的技術水平有關,但畫面所交代的內容不僅需要攝像師具有較好的拍攝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具備現場構思畫面和捕捉鏡頭的能力。假如攝像師沒有這種能力,那么,所拍攝到的大量素材將平凡無奇,少了出彩的畫面,再好的編輯也只能做出一期平凡的節目。
三、 撰稿。撰稿是我在實習期間做得最多的一項工作,所以體會頗深。首先,我學會了電視節目撰稿的基本模式,還學會了如何把稿子寫得更貼切、更深入。在寫前一兩期的節目時,我寫的稿子有很大的漏洞,編導用到我稿子的內容很少。但經過老師的指點,在后來幾期撰稿中,我的寫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得到了老師的贊揚,因此,我的稿子大部分內容也被編導及節目部主任認同并采用。
四、后期制作。比起前面幾項,雖然我自己的動手實踐相對較少,但通過一個月的見習,學習思考編輯老師們的后期制作,覺得后期制作還是多容易的,主要還是要看編輯的技術功底是否深厚。值得高興的是,我在學校所學的后期制作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能夠自如地運用到節目制作中去,也因此,我得到了編輯老師的夸贊。
其次,再來談談我在社會實踐中的另一些收獲。
一、待人要真誠 。踏進節目部辦公室,只見幾個陌生的臉孔。我微笑著和他們打招呼。從那天起,我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早上見到他們都要微笑的說聲早晨或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誠的問候。我總覺得,經常有一些細微的東西容易被我們忽略,比如輕輕的一聲問候,但它卻表達了對同事對朋友的關懷,也讓他人感覺到被重視與被關心。僅僅幾天的時間,我就和電視臺的哥哥姐姐,還有老師們打成一片,我心變成透明人的事情根本沒有發生。我想,應該是我的真誠,換取了他們的信任。
二、要善于與別人溝通 。溝通是一種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時時都要巧妙運用。認識一個人,首先要記住對方的名字。了解一個人,則需要深入的交流。而這些,都要自己主動去做。因為人一旦踏入社會,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別人給你的意見,你要聽取、耐心、虛心地接受。
三、熱情讓我們對工作充滿激情,愿意為共同的目標奮斗;耐心又讓我們細致的對待工作,力求做好每個細節,精益求精。激情與耐心互補促進,才能碰撞出最美麗的火花,工作才能做到最好。我的信心打動了帶我的記者和老師,他們都十分信任我,也愿意把工作分配給我。所以,我悟出了一個道理,無論走到哪里,只要拿出應有的自信,不管是誰,都會被那份自信所眷顧并被打動。
最后,我要總結我在社會實踐中所表現出來的不足。
畢業生電視臺實習報告 篇2
我認為大學生的實習是邁向成熟重要的一步,也是大學生正視社會和正視自己,走出自我,真正融入社會生活工作的第一步,而且很多時候通過實踐,尤其在不同的職業中的實踐才會真正找到自己感興趣并適合自己的行業,也是完成從空想到現實轉變的第一步。
經過了三年大學的學習,使我們畢業實習是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在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下,使學生將所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迅速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增強適應市場需要的能力,在運用中學習,在運用中深化,初步具備職業和業人的思想素質務能力。
畢業生電視臺實習報告 篇3
20xx年3月、4月我在遼寧省圖書館外借部、報刊部進行了為期兩個月實習。外借部副任李曉東、報刊部副主任邢軍在這期間作為我的指導教師。邢軍主任帶我參觀了省圖,尤其是一些讀者不能進入的書庫,讓我對省圖的館藏有了很多了解。
遼寧省圖書館現有古今藏書近400萬冊(件),10余個文種。在56萬冊古籍藏書中,善本書約12萬冊,其中宋元版本近百部。此外,還藏有豐富的東北地方文獻和有關滿族、清代以及偽滿時期的文獻資料。
下面具體介紹我在外借部和期刊部的實習情況。
外借部在省圖3樓有3個借閱處。分別是:社會科學圖書借閱處、自然科學圖書借閱處、外文圖書借閱處。
在外借部的初期,我的實習任務是給幾個流通較快的大類圖書整架。
遼寧省圖書館作為一個省級的公共館,每天接待讀者數量很大,而百姓日益關注的東西可以體現在他們借閱的圖書類別上。我發現R大類圖書借閱量很大,說明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的同時更加關心自己的健康,尤其是一些老年讀者偏好中醫方面的書籍,比如針灸等。還有就是婦嬰保健方面的書籍也相當受歡迎。在社會科學方面,流通速度最快的還得算是I大類,I247.5小說類圖書經常是剛剛由讀者還回上到架上就又被別的讀者借出。
鑒于有些讀者沒有使用代書板的習慣,經常忘記自己從哪里拿的書而隨意把書放回到書架上,造成亂架現象非常嚴重,有時在省圖的檢索系統里進行書目查詢,可以查到在庫可借,卻無法在書架上找到。如果館員不經常整架,發現不了問題,這樣書就會變成死書。
所以我的第一個實習任務看似簡單卻意義重大。為了更好的工作,我特意準備了工作服和手套,每天的工作又臟又累,還單一枯燥,經常是灰塵把我嗆的干咳,灰頭土臉,但是想到自己的辛勤勞動可以還得讀者的滿意,還是值得的!
每個借閱處都在靠墻的位置擺放一排階梯形的高層書架用于按類堆放讀者還回的圖書。我的任務首先是把其中的一類按更具體的分類擺放到推車上,然后找到相應的木質書架的指定位置,放在上面。外借部的書架一般都不是很高,這個也是為了方便讀者特意而為之的。省圖的圖書是按折形排架的,掌握了每類書的大概書架及這個規律,整架工作就容易多了。在這個過程中我把自己制定的工作方法與其他館員進行了細致的比較,找到不足之處進行完善。我覺得這項工作是根據館員的多年工作經驗摸索出來一套最佳方案,然后由師傅帶徒弟的方式教新館員,這種隱形知識是很可貴的,雖然沒有形成像教科書般的正規書面格式文字,但是代代相傳的言傳身教也把好的習慣傳承了下來。外借部的館員除了每人負責幾個類的圖書整架,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前臺跟讀者打交道。
由于公共館讀者的學歷和年齡參差不齊,很多年紀大又不會使用計算機檢索圖書的讀者經常會去接待臺向館員咨詢所需圖書的位置,我在剛開始的階段就幫助這些讀者尋找圖書,并回答一些簡單的咨詢問題,比如:如何ban證、借期、可借圖書的數量及何時到期等問題。到了熟悉電腦操作的過程后,我就開始獨立地完成借書、還書、罰款、續借、分類排書等一系列工作。跟高校館借書和還書、罰款分離的那種簡單工作不同,這項工作首先要態度好,跟讀者面對面交流要體現出館員良好的文化素質,要耐心回答讀者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高效率的工作,不要出差錯,所以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如何快速的完成工作,每個館員都有自己的妙招,每個館員的風格也不同。由于我不夠熟練,經常造成讀者排隊等待的現象發生,老師安慰我說這是一項熟練工種,多做做就好了,并向讀者解釋說我是實習生,讀者沒有埋怨我反而鼓勵我,讓我不好意思的同時又很感動。這種館員與讀者的融洽氛圍讓我記憶深刻。
省圖使用ILASⅡ圖書管理系統。借書需先打開借書系統,然后用掃描器依次掃借書證、圖書的條形碼,并告知證中共幾本圖書,何時到期。如果借閱圖書的金額巨大,要限制借閱量,小于6本,另外一張光盤也相當于一本書的數量外借。還書需先打開還書系統,然后直接掃描圖書的條形碼,如果有超期的圖書要按一本一天2角計算罰款,最后點現金支付清空過期記錄。續借可有3種形式,讀者把書或圖書證拿到圖書館讓館員幫忙在ILASⅡ系統上續借;電腦用戶在省圖網站上可輸入自己的圖書證號并選擇續借圖書;還可以打電話讓館員幫忙續借,每本圖書可續借一次,時間為一個月。
省圖外借部的借閱處屬于藏借閱一體化布局,經由2樓上樓梯后在門口設有門禁系統,所以包裹應在樓下存好。還書在門禁系統外,借書在門禁系統里,接待臺也特意做成折角形狀,館員把讀者借得書推到門禁外的桌面上,讓讀者人先過門禁系統,然后取書。館員座位左右兩側分別放兩個推車,一面放還回的社科圖書,一面是自然科學圖書。館員見縫插針、眼疾手快,可以立刻掃一眼還書的分類號然后按每個類別擺放在推車的相應位置。
結束了在外借部一個月的實習,我又開始了在報刊部的實習。報刊部副主任邢軍是我們遼師的校友,所以感覺特別親切。雖然他早已工作多年,但是仍然對遼師感情頗深,談到賈玉文老師,仿佛又回到了學生時代。
報刊部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門,自己選訂報紙和期刊。期刊按分類號和流水號排架,每種刊物放在一個塑料書架盒中,再按順序依次放在書柜上。報紙每天上、下午分別上一次,各類報紙不按一定順序擺放。為了方便讀者閱讀,書桌采用傾斜桌面。報夾是那種及其簡單的,2個釘子和1個開關分別固定在兩個條形鐵夾上,扣合而成。報紙裝訂起來不是很容易。省圖期刊的書架跟我們遼師館不同,遼師館掀開木板,里面的空間可存放此類期刊,我覺得這樣更方便讀者閱讀,而且也方便館員及時發現亂架現象,順架也更容易。
在報刊部還經常做的一項工作是給刊物定分類號。如果此刊物以前已經訂過,可以從系統內部查到其分類號,若是新征訂,可在國圖網站或根據期刊分類手冊進行分類。
貼條形碼也是我經常做的工作。條形碼相當于流水號,可以顯示出入館刊物的本數。貼條形碼要注意避免粘在刊名上,每本書前后各貼一個,對應一致。不要貼錯或弄壞,因為每個條碼只打印一個,損壞需重新打印。由于合訂本封皮較厚又很鋒利,貼條碼的過程不能帶手套,所以手經常被割破。
在報刊部實習的后期,主要是使用ILASⅡ管理系統進行現刊、過刊管理。現刊需先掃描一下期刊條碼,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電腦系統管理。過刊要輸入期刊名,找到入庫情況,再輸入新入庫的期和卷數。省圖購買的龍源期刊,只要IP地址在省內的電腦用戶均可免費看電子期刊,期刊的種類和數量都非常豐富。我現在也在利用這一資源閱讀自己喜歡的雜志,足不出戶就可以免費閱讀,非常方便。
在這段實習期間,我又利用休息及周末參觀了諸如沈陽市圖書館、沈陽市少兒圖書館等公共館以及道義大學城的各個高校館。對比了公共館與高校館的不同,各自的優勢和特色。在與館員和讀者的接觸中,發現圖書館在人們文化生活中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還談到了圖書館未來發展趨勢等問題,更加堅定了我對圖書館專業的喜愛之情。
不過現在的我并不是在圖書館上班,這和我的專業發生了背離,不過這就是現實,不是所有的人在畢業后從事自己本專業的工作的,我相信我會做的更好的。雖然這就是現實,不過我還是有些遺憾。以后的工作中,我會牢記這段經歷的,雖然我不是非常的現實,但是我會努力的,相信我會做好這一切!